《自私的皮球》目录

自序

导言

第一部分 价格与市场

第一章 受价与觅价

01. PS3为啥亏着本卖?

02. 饭店为何要收开瓶费?

03. 大卖场与供应商为何纷争不休?

04. 宜家是做家居还是做地产的?

05. 为何广东的油价比江西贵?

第二章 疯狂的波动

06. 芯片价格波动为何如此剧烈?

07. 大蒜疯狂是操纵的结果吗?

08. 资本家养猪是圈地抢钱?

09. 石油减产是因为欧佩克合谋?

10. 小企业为何难抗价格风险?

第三章 不想垄断的竞争者不是好竞争者

11. 铁矿石议价机制为何会瓦解?

12. 俄乌斗气斗些什么?

13. 水务交易的买家是谁?

14. 反垄断大刀会砍出什么?

15. 垄断是竞争的反义词?

第二部分 产业与创新

第四章 创新,危险而伟大的游戏

16. UPS做金融凭什么?

17. 耐克赞助青少年体育用意何在?

18. 谷歌的创新机制有何不同?

19. 山寨机为何屡打不倒?

20. 赌球会鼓励还是遏制假球?

第五章 这年头队伍不好带啊

21. 企业与团队,谁是铁打的营盘?

22. 飞行员跳槽为啥这么难?

23. 高管薪酬为啥这么高?

24. 衰退期大裁员都是因为生意不好吗?

25. 为何用工荒都出现在节后?

第六章 企业文化是把双刃剑

26. 假如德鲁克活着看到通用危机会怎么想?

27. 电气业巨头为何都在重组?

28. 摩托罗拉分拆:迟到的转型?

29. 港企交班潮蕴含着哪些机遇?

30. 药业巨头为何纷纷兼并?

第七章 失败者常常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31. 报业失去了什么?

32. 丑闻迭出的奶业出路何在?

33. 诺基亚该往哪里跳?

34. 淘宝,集市还是市场?

35. 内地游客如何改变港澳旅游业?

第三部分 行为与心理

第八章 我们消费的果真是物质吗?

36. 为何高档香烟软盒比硬盒贵?

37. 时尚,另一种宗教?

38. 捡到支象牙筷,配穷个人家?

39. 为何年轻人都爱往大城市里挤?

第九章 饕餮经济学

40. 为何美国穷人比富人胖?

41. 肚皮收租法

42. 生存套餐与依附关系

43. 吸血蝙蝠和猎获物分享

44. 排他性互惠圈和身份符号

45. 互惠圈如何塑造人性?

第十章 婚姻与家庭:古老的博弈

46. 择偶困难是因为性别失衡吗?

47. 《非诚勿扰》扰了什么?

48. 限制亲子鉴定会给婚姻带来什么影响?

49. 同性恋会因为宽容而变得更普遍吗?

50. 婚姻法新解释对婚姻关系有何影响?

第十一章 有时候你不知道保持理智是否明智

51. 为何世界杯比冠军杯吸引更多观众?

52. 韩国传教士为何这般狂热?

53. 富士康工人接连跳楼是巧合吗?

54. 圣元事件中的传播学

55. 网络会把我们带回乡村时代吗?

第四部分 制度与政策

第十二章 财产权是行为边界

56. 禁售是不是保护濒危动物的好办法?

57. 海洋也要“私有化”?

58. 小贩有占道摆摊的权利吗?

59. 治堵:限行,牌照拍卖,还是拥堵费?

60. 教室占座能构成财产权吗?

第十三章 规章条例常常是麻烦的起点

61. 医院号贩子挣的是什么钱?

62. 限制银行收费的成本将由谁负担?

63. 钓鱼执法的机会来自哪里?

64. 医疗广告为何充斥着欺诈和蒙骗?

65. 股东参与权太大还是太小?

第十四章 政府之手如何扰乱市场

66. 收储能不能稳定市场?

67. 是谁吹大了新能源泡沫?

68. 行业工资标准意味着什么?

69. 三控成本能否降低房价?

70. 税收能调节收入差距吗?

第十五章 成功的变革实在不多见

71. 英超腾飞的秘诀何在?

72. 为何市场化改革常常伴随着通胀?

73. 为何韩国总能率先走出危机?

74. 南非是下一条龙吗?

75. 欧盟统一红利还能吃多久?

第五部分 宏观经济

第十六章 吸血鬼如何造福社会

76. 储蓄率为何居高不下?

77. 重返金本位是个馊主意

78. 大刀向衍生品头上砍去

79. 金融对赌价值何在?

80. 衍生品如何推动风险分工?

第十七章 不一样的泡沫

81. 初级品涨价是因为短缺还是恐慌?

82. 都在喊通胀为何美国物价却没涨?

83. 西进运动与地产泡沫

84. 迪拜,另一种泡沫?

85. 博傻游戏伤害的是谁?

第十八章 人口,随时需要牢记的变量

86. 考生减少意味着什么?

87. 城市化下半场有何不同?

88. 放松计划生育能挽回人口红利吗?

89. 乡村注定会走向没落?

90. 乡村复兴之路在何方?

第六部分 思想背景

第十九章 我眼中的世界

91. 实在与经验

92. 决定论与自由意志

93. 范式与硬核:什么是科学?

94. 结构与层次

95. 理想与路径:谬论的四个层次

第二十章 我眼中的经济学

96. 自私的皮球:论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97. 利率变动:一个基于流动性的考察

98. 谁做老板?这是个流动性问题

99. “市场失灵”是什么意思?

100. 经济学:治国术、伦理学还是经验科学?

相关文章

标签:
5134

自序

导言

第一部分 价格与市场

第一章 受价与觅价

01. PS3为啥亏着本卖?

02. 饭店为何要收开瓶费?

03. 大卖场与供应商为何纷争不休?

04. 宜家是做家居还是做地产的?

05. 为何广东的油价比江西贵?

第二章 疯狂的波动

06. 芯片价格波动为何如此剧烈?

07. 大蒜疯狂是操纵的结果吗?

08. 资本家养猪是圈地抢钱?

09. 石油减产是因为欧佩克合谋?

10. 小企业为何难抗价格风险?

第三章 不想垄断的竞争者不是好竞争者

11. 铁矿石议价机制为何会瓦解?

12. 俄乌斗气斗些什么?

13. 水务交易的买家是谁?

14. 反垄断大刀会砍出什么?

15. 垄断是竞争的反义词?

第二部分 产业与创新

第四章 创新,危险而伟大的游戏

16. UPS做金融凭什么?

17. 耐克赞助青少年体育用意何在?

18. 谷歌的创新机制有何不同?

19. 山寨机为何屡打不倒?

20. 赌球会鼓励还是遏制假球?

第五章 这年头队伍不好带啊

21. 企业与团队,谁是铁打的营盘?

22. 飞行员跳槽为啥这么难?

23. 高管薪酬为啥这么高?

24. 衰退期大裁员都是因为生意不好吗?

25. 为何用工荒都出现在节后?

第六章 企业文化是把双刃剑

26. 假如德鲁克活着看到通用危机会怎么想?

27. 电气业巨头为何都在重组?

28. 摩托罗拉分拆:迟到的转型?

29. 港企交班潮蕴含着哪些机遇?

30. 药业巨头为何纷纷兼并?

第七章 失败者常常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31. 报业失去了什么?

32. 丑闻迭出的奶业出路何在?

33. 诺基亚该往哪里跳?

34. 淘宝,集市还是市场?

35. 内地游客如何改变港澳旅游业?

第三部分 行为与心理

第八章 我们消费的果真是物质吗?

36. 为何高档香烟软盒比硬盒贵?

37. 时尚,另一种宗教?

38. 捡到支象牙筷,配穷个人家?

39. 为何年轻人都爱往大城市里挤?

第九章 饕餮经济学

40. 为何美国穷人比富人胖?

41. 肚皮收租法

42. 生存套餐与依附关系

43. 吸血蝙蝠和猎获物分享

44. 排他性互惠圈和身份符号

45. 互惠圈如何塑造人性?

第十章 婚姻与家庭:古老的博弈

46. 择偶困难是因为性别失衡吗?

47. 《非诚勿扰》扰了什么?

48. 限制亲子鉴定会给婚姻带来什么影响?

49. 同性恋会因为宽容而变得更普遍吗?

50. 婚姻法新解释对婚姻关系有何影响?

第十一章 有时候你不知道保持理智是否明智

51. 为何世界杯比冠军杯吸引更多观众?

52. 韩国传教士为何这般狂热?

53. 富士康工人接连跳楼是巧合吗?

54. 圣元事件中的传播学

55. 网络会把我们带回乡村时代吗?

第四部分 制度与政策

第十二章 财产权是行为边界

56. 禁售是不是保护濒危动物的好办法?

57. 海洋也要“私有化”?

58. 小贩有占道摆摊的权利吗?

59. 治堵:限行,牌照拍卖,还是拥堵费?

60. 教室占座能构成财产权吗?

第十三章 规章条例常常是麻烦的起点

61. 医院号贩子挣的是什么钱?

62. 限制银行收费的成本将由谁负担?

63. 钓鱼执法的机会来自哪里?

64. 医疗广告为何充斥着欺诈和蒙骗?

65. 股东参与权太大还是太小?

第十四章 政府之手如何扰乱市场

66. 收储能不能稳定市场?

67. 是谁吹大了新能源泡沫?

68. 行业工资标准意味着什么?

69. 三控成本能否降低房价?

70. 税收能调节收入差距吗?

第十五章 成功的变革实在不多见

71. 英超腾飞的秘诀何在?

72. 为何市场化改革常常伴随着通胀?

73. 为何韩国总能率先走出危机?

74. 南非是下一条龙吗?

75. 欧盟统一红利还能吃多久?

第五部分 宏观经济

第十六章 吸血鬼如何造福社会

76. 储蓄率为何居高不下?

77. 重返金本位是个馊主意

78. 大刀向衍生品头上砍去

79. 金融对赌价值何在?

80. 衍生品如何推动风险分工?

第十七章 不一样的泡沫

81. 初级品涨价是因为短缺还是恐慌?

82. 都在喊通胀为何美国物价却没涨?

83. 西进运动与地产泡沫

84. 迪拜,另一种泡沫?

85. 博傻游戏伤害的是谁?

第十八章 人口,随时需要牢记的变量

86. 考生减少意味着什么?

87. 城市化下半场有何不同?

88. 放松计划生育能挽回人口红利吗?

89. 乡村注定会走向没落?

90. 乡村复兴之路在何方?

第六部分 思想背景

第十九章 我眼中的世界

91. 实在与经验

92. 决定论与自由意志

93. 范式与硬核:什么是科学?

94. 结构与层次

95. 理想与路径:谬论的四个层次

第二十章 我眼中的经济学

96. 自私的皮球:论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97. 利率变动:一个基于流动性的考察

98. 谁做老板?这是个流动性问题

99. “市场失灵”是什么意思?

100. 经济学:治国术、伦理学还是经验科学?



已有2条评论

  1. bear @ 2014-05-22, 20:00

    帅呆!直接抓了个电子版^0^

    [回复]

  2. heapsalon @ 2015-10-03, 17:50

    辉格的水平主要局限于读一读通俗读物,比如张五常的书,波斯纳的书,托马斯索维尔的书,再比如罗素的《西方哲学史》。至于休谟,我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读懂了,反正他成了休谟的脑残粉,任何与休谟有所冲突的理论他都不吝以最刻薄恶毒的语言去攻击。这样的人有如此之多的粉丝,休谟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非常有限也就不奇怪了。   
      自私的皮球主要是辉格以前写的一些文章的汇总,大多是对一些现象的评论,这类书现在市场上比较多,比如马克·史库森的《当生活遇见经济学》,托马斯·索维尔的《被掩盖的经济真相》,波斯纳和加里·贝克尔的《反常识经济学》,内容大同小异。这里不去评论这些书中论点的对错,也不去追究辉格的文章相比现象描述的篇幅为什么分析的篇幅过于简短。这里也无意跟辉格及其粉丝论辩。我知道,凯恩斯的粉丝为了维护凯恩斯,甚至宣称凯恩斯不是凯恩斯主义者。不过马克·史库森的文章确实比辉格专业的多,不知道辉格的粉丝有没有客观地、耐心地品读的胸襟。
      
      下面挑些内容分析一下辉格的书。针对内容的评论写与不写,区别非常有限。就算辉格及其粉丝不用“断章取义”来攻击我,恐怕也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为自己分辩。权当写给自己也罢。
      
      194页“72.为何市场化改革常常伴随着通胀”
      不知道粉丝们有没有仔细去读,还是沉浸在对辉格文字的崇拜中而不知所云。辉格和大多数重商主义者一样,认为通胀是国外的“热钱”造成的,但是辉格却并没有解释为什么越南盾会贬值。如果是外币推动越南资产价格上涨,那就相当于外币相对越南资产购买力下降,但是为什么越南盾的购买力下降比外币还快?越南的资产受到海外资金的热捧,应当是越南盾升值而不是贬值。反复多次阅读,也没找到解释。随意用词和跳跃论证,真是民科习气十足啊。
      
      209页“79.重返金本位是个馊主意”
      辉格说,“在历史上,人类遭受的通货紧缩之苦远远多于通货膨胀。。。通缩不仅扰乱预期,严重时还导致货币枯竭”。
      这段话没有任何根据。请给出“人类遭受的通货紧缩之苦”的具体历史事件,请证明“远远多于”,请解释什么是“货币枯竭”。请说明,通货紧缩是如何造成的。
      历史上“破坏性”的通货紧缩都是在通货膨胀之后发生的,美国历史上多次的商业周期都是这样的,这“苦”是通货紧缩带来的还是通货膨胀带来的呢?请给出具体历史事件,发生了通货紧缩,带来了严重危害,而且不是通货膨胀导致的。如果给不出来,民科可就坐实了。
      
      
      260页“94.结构与层次”
      辉格说,“有些人坚持方法论个人主义,只是因为他持有个人主义价值观,或者相反,因为他持有集体主义价值观,就在方法论上坚持结构主义。。。我是个人主义者,坚持认为个人不应为集体牺牲自己的利益,但不必因此而否认集体的存在。。。”。
      辉格“老师”,你在搞笑吗?把个人主义价值观和方法论个人主义联系在一起,这是要贻笑大方吗?
      方法论个人主义是价值中立的,跟你所谓个人主义价值观和集体主义价值观毫无关系。方法论个人主义也从来没有否认集体的存在,更没有否认对“整体”的研究。脱离方法论个人主义去研究所谓“宏观”经济学,只能得到脆弱的理论。到了这里,其实没有必要再反反复复争论了。想想那么多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民科吧。
      
      275页“97.利率变动:一个基于流动性的考察”
      辉格有一段关于创新对利率影响的论述。大意是,假设辉格获得了一项蒸汽机的发明专利,辉格认为这项专利价值一亿美元,但是别人不认为值那么多钱,“资源的总体流动性降低了,发生了通货紧缩”。
      这是什么鬼?这是辉格“老师”对通货紧缩的理解吗?流动性哪里变差了?假如别人觉得你的专利不值钱,流动性就降低了?完全是不知所云。所以说粉丝真可怕,粉丝自己不思考,偶像跟着粉丝一起膨胀。
      辉格说,别人不认同他的创新,所以他借钱的利率会升高。可是这不过是风险升水,还有什么新东西吗?
      正因为辉格不接受方法论个人主义和主观主义,才会脑洞出那么多乱七八糟支离破碎的东西。方法论上的缺陷和基本功的脆弱导致了辉格不可能把他的碎片整合成完整的自洽的体系。
      
      在这本书的最后,辉格掉进了帕累托理论的陷阱里,这恐怕是拜休谟的经验主义的强迫症所赐。辉格居然认为主观主义和方法论个人主义阻碍了经济学的发展,颠倒黑白到如此地步真是让人咋舌。芝加哥学派的“经济人”模型,正是因为排除了太多的人的主观性的成分,才显得如此的不现实。辉格大力主张的心理学,难道不是主观的,而是客观的吗?
      
      辉格是那种典型的读了几本书就以为自己有多了不起的井底之蛙。豆瓣上他似乎读了很多书,但是真正读进去的有几本呢?真正读了很多书,还能犯那么多小白才犯的错误么?固步自封的人,读再多书,也不会有什么进步了。

    [回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