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分工与风险分工

我在《金融对赌不是无价值交易》里分析了衍生品的风险配置功能,如何使得包含复杂风险的生意得以展开,从而推高整个经济水平;从我得到的一些反馈看来,许多朋友没能理解这一分析,或许通过类比和例子能够看的更清楚。

说到生产分工,一般想到的是效率改进和相应的成本节省,即,每个生产者若专注于某一工序,不断重复,会更加熟练高效;这没错,不过生产分工有另一个常被忽视但或许更加重要的效果:它拓展了生产的可能性,即,使得许多原本不可能的生产成为可能。

假设一种产品有9道工序,若无分工,必须至少存在一个会做全部9道工序的人,该产品才可能被生产,若彻底分工,则只须每道工序至少存在一个会做它的人,产品即可生产;因此,分工深化会使创新和新产品大量涌现,从而抬高经济水平。

类似的,衍生品的风险配置功能,实际上提供了一种风险分工的手段,可以把一桩生意中包含的各种风险分配给愿意承担它的人,这样只要为所含每种风险找到冒险者,生意即可开展,否则,必须存在某个愿意承担所有这些风险的人,生意才会发生。

有朋友说,你举的生猪期货之类的例子,其好处容易理解,但我还是想不出那些衍生品有啥意义,比如,高盛案中那笔交易,对赌双方原本都没有什么需要通过此种交易转移出去的风险,安排这样的交易不是无风兴浪吗?有何意义呢?

这里其实涉及两个问题:第一,有些衍生品的意义一下子看不出,但并非没有,因为风险分割、重组、转移可能会经过很多层次,到达很高的层次后,其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不容易看清。

比如,某钢铁厂在签订若干固定价格销售合约时,便负上了若干风险(用金融界黑话说叫开了敞口),比如一个敞口是对60天后的铁矿石价格,另一个是对90天后的焦炭价格,于是,他用两笔期货交易将其转移出去,他能找到交易对手是因为铁矿石期货市场上有许多投机者。

那么,这些投机者为何有信心在铁矿石上投机呢?或许他对铁矿石的供求有深入研究,密切跟踪各大矿山的产能、港口条件、工会关系等等,这些方面他很有把握,但是,他的风险敞口不止在这些地方,实际上他在铁矿石上的头寸,对应着巨大的运费风险,但他对海运市场不熟,怎么办?他就把这部分风险分割出去,办法是买卖波罗的海指数。

同理,那些投机波罗的海指数的家伙,或许对船舶的运力很有研究,甚至跟踪造船厂的生产计划,但他的指数期货合约,还对应了燃油价格风险,而他对柴油市场没有研究,于是再转出去:买卖原油期货或油价指数。

再继续,某些投机原油的家伙,对其他都很有把握,但对沙特王室的情况没底,眼看国王快不行了,而王位不知会传给弟弟还是儿子,而这两位的石油政策截然相反,怎么办?找伦敦的赌博公司去赌国王何时蹬脚,谁会继位,当然,赌的方向要与你原先的敞口相反。

用足球彩票解释更简单,你要猜中全部12场比赛结果才能拿大奖,现在你对其中10场很有把握,怎么办?没把握的两场随便猜,然后找赌博公司按相反方向赌那两场球,前提是他开的赔率你算下来划算,这样,你两边总能赢到一点,当然,要是那10场猜错了,那是你自己的问题,这部分风险是你原本就打算冒的,怪不得老天。

所以,整个金融市场是一层层套在一起的,从很抽象到很具体,许多看似无意义的交易其实对实体经济有着很大的支持作用。

第二,摸杠头的价值何在?保尔森这种没买债券却要买该债券的保险的做法,类似于麻将桌上的摸杠头,有些家伙来晚了,四个位置已坐满,又不甘心打酱油,于是发明了这种玩法,属于无风兴浪。

摸杠头的价值在于创造流动性,你想想,你那两场没把握的球,需要去找人对赌,但要不是当时针对这两场球的赔率已经公布,你找谁赌去?那么庄家凭什么公布赔率?全靠他自己神机妙算?不是的,庄家之所以能开赔率,是因为他大致了解两侧分别会有多少人押注,当然,他也会研究和预测,一开始可能开的不准,但随着赌客进场,会随时调整赔率来平衡两侧的押注,否则他自己手里会积累过多头寸,变成自己参赌了,这是开赌场之大忌,投行同理。

所以很明显,赌博公司敢于开出任何品种,其前提都是他能找到足够多的喜欢摸杠头的纯赌客,而不是坐着干等那些买了彩票后有几场没把握需要来对冲的那些家伙,那样是不会有足够流动性的;比如保尔森那笔交易之后,如果又有别人来找高盛,要对冲他的房贷敞口(这个不是摸杠头了),而这个敞口看上去跟保尔森交易的组合差不多,这时高盛就知道大概可以开什么价了,因为ABN和那个德国佬已经证明那个价格是卖得出去的,所谓价格发现过程以及完成了。

相关文章

标签: | | | |
736
我在《金融对赌不是无价值交易》里分析了衍生品的风险配置功能,如何使得包含复杂风险的生意得以展开,从而推高整个经济水平;从我得到的一些反馈看来,许多朋友没能理解这一分析,或许通过类比和例子能够看的更清楚。 {*quote(分工.意义)说到生产分工,一般想到的是效率改进和相应的成本节省,即,每个生产者若专注于某一工序,不断重复,会更加熟练高效;这没错,不过生产分工有另一个常被忽视但或许更加重要的效果:它拓展了生产的可能性,即,使得许多原本不可能的生产成为可能。 假设一种产品有9道工序,若无分工,必须至少存在一个会做全部9道工序的人,该产品才可能被生产,若彻底分工,则只须每道工序至少存在一个会做它的人,产品即可生产;因此,分工深化会使创新和新产品大量涌现,从而抬高经济水平。/quote*} 类似的,{*quote(风险分工)衍生品的风险配置功能,实际上提供了一种风险分工的手段,可以把一桩生意中包含的各种风险分配给愿意承担它的人,这样只要为所含每种风险找到冒险者,生意即可开展,否则,必须存在某个愿意承担所有这些风险的人,生意才会发生。/quote*} 有朋友说,你举的生猪期货之类的例子,其好处容易理解,但我还是想不出那些衍生品有啥意义,比如,高盛案中那笔交易,对赌双方原本都没有什么需要通过此种交易转移出去的风险,安排这样的交易不是无风兴浪吗?有何意义呢? 这里其实涉及两个问题:第一,有些衍生品的意义一下子看不出,但并非没有,因为风险分割、重组、转移可能会经过很多层次,到达很高的层次后,其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不容易看清。 比如,某钢铁厂在签订若干固定价格销售合约时,便负上了若干风险(用金融界黑话说叫开了敞口),比如一个敞口是对60天后的铁矿石价格,另一个是对90天后的焦炭价格,于是,他用两笔期货交易将其转移出去,他能找到交易对手是因为铁矿石期货市场上有许多投机者。 那么,这些投机者为何有信心在铁矿石上投机呢?或许他对铁矿石的供求有深入研究,密切跟踪各大矿山的产能、港口条件、工会关系等等,这些方面他很有把握,但是,他的风险敞口不止在这些地方,实际上他在铁矿石上的头寸,对应着巨大的运费风险,但他对海运市场不熟,怎么办?他就把这部分风险分割出去,办法是买卖波罗的海指数。 同理,那些投机波罗的海指数的家伙,或许对船舶的运力很有研究,甚至跟踪造船厂的生产计划,但他的指数期货合约,还对应了燃油价格风险,而他对柴油市场没有研究,于是再转出去:买卖原油期货或油价指数。 再继续,某些投机原油的家伙,对其他都很有把握,但对沙特王室的情况没底,眼看国王快不行了,而王位不知会传给弟弟还是儿子,而这两位的石油政策截然相反,怎么办?找伦敦的赌博公司去赌国王何时蹬脚,谁会继位,当然,赌的方向要与你原先的敞口相反。 用足球彩票解释更简单,你要猜中全部12场比赛结果才能拿大奖,现在你对其中10场很有把握,怎么办?没把握的两场随便猜,然后找赌博公司按相反方向赌那两场球,前提是他开的赔率你算下来划算,这样,你两边总能赢到一点,当然,要是那10场猜错了,那是你自己的问题,这部分风险是你原本就打算冒的,怪不得老天。 所以,整个金融市场是一层层套在一起的,从很抽象到很具体,许多看似无意义的交易其实对实体经济有着很大的支持作用。 第二,摸杠头的价值何在?保尔森这种没买债券却要买该债券的保险的做法,类似于麻将桌上的摸杠头,有些家伙来晚了,四个位置已坐满,又不甘心打酱油,于是发明了这种玩法,属于无风兴浪。 摸杠头的价值在于创造流动性,你想想,你那两场没把握的球,需要去找人对赌,但要不是当时针对这两场球的赔率已经公布,你找谁赌去?那么庄家凭什么公布赔率?全靠他自己神机妙算?不是的,庄家之所以能开赔率,是因为他大致了解两侧分别会有多少人押注,当然,他也会研究和预测,一开始可能开的不准,但随着赌客进场,会随时调整赔率来平衡两侧的押注,否则他自己手里会积累过多头寸,变成自己参赌了,这是开赌场之大忌,投行同理。 所以很明显,赌博公司敢于开出任何品种,其前提都是他能找到足够多的喜欢摸杠头的纯赌客,而不是坐着干等那些买了彩票后有几场没把握需要来对冲的那些家伙,那样是不会有足够流动性的;比如保尔森那笔交易之后,如果又有别人来找高盛,要对冲他的房贷敞口(这个不是摸杠头了),而这个敞口看上去跟保尔森交易的组合差不多,这时高盛就知道大概可以开什么价了,因为ABN和那个德国佬已经证明那个价格是卖得出去的,所谓价格发现过程以及完成了。


已有3条评论

  1. 海德沙龙(HeadSalon) » Blog Archive » 赌球的金融价值 @ 2012-02-02, 02:13

    […] 相关文章生产分工与风险分工饭文#L8: 下一个靶子: 评级机构饭文#K8: 金融对赌不是无价值交易饭文#K7: 大刀向衍生品头上砍去饭文#K6: 股指期货将带来哪些变化?饭文#V0: 投行溃败所预示的灰暗前景饭文#T9: 标普降级决定缺乏逻辑一致性为什么说美国国债是货币创造工具?饭文#T6: 症结不是债务,而是财政饭文#T0: 投资者负担不起无罪推定 […]

  2. 海德沙龙(HeadSalon) » Blog Archive » [饭文]征收金融交易税是自残 @ 2012-08-02, 12:43

    […] 多份实证研究发现,托宾税反而增加了投机行为,特别是助长了反金融群体特别痛恨的那种对赌式的衍生品交易,其中一个原因很可能是税率对交易的扭曲作用;交易税是按交易金额计征的,但实际上,人们在买卖金融产品时,真正关注的是资产所涉及的波动和风险,而不是资产的价值存量,而前者的金额往往远小于后者,若能将波动和风险从资产中剥离出来单独交易,可大幅降低交易额,从而少缴税,而对赌合约等衍生品恰好能完成这种剥离。 […]

  3. 辉格 @ 2012-09-27, 14:38

    中国苹果消费催生新品种期货合约 http://cn.wsj.com/gb/20120925/bch141533.asp

    Hellen Li为中国的苹果热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不过这次的苹果热跟iPhone没有关系。

    随着中国消费需求增加,苹果价格一路上涨,这就推高了果汁生产商的成本。图为北京某市场上卖苹果的商贩。
    这位30岁的行政助理说,两年前从中国东部一座小城搬到上海为一家美国公司工作以来,她买的苹果就多了起来。在一家商店买东西的时候,Hellen Li说,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中国人的水果消费量越来越大。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上半年城镇家庭工资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3%。

    中国的苹果产量超过全世界供应量的一半,而根据美国农业部(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的数据,中国截至2012年6月收成年的新鲜苹果消费量较2007至2008收成年增长了80%。相比之下,同期世界苹果消费量仅增36%。

    这种大幅增长正在改变大宗商品世界的一个小小角落,即美国的浓缩苹果汁市场。它还催生了历史上第一张浓缩苹果汁期货合约。中国苹果消费量增加推高了价格,挤压了浓缩苹果汁生产商的利润率。浓缩苹果汁是一种糖浆一样的东西,在上架销售之前要加水混合,其市场规模达30亿美元。据美国农业部最新数据,2010年美国从中国进口浓缩苹果汁4.64亿加仑(约合17.56亿升),占其供应总量的三分之二左右。

    过去五年中国输美浓缩苹果汁价格波动较大。图为果农在东井村的一家果园采摘苹果。
    贸易商和生产商说,过去几年浓缩苹果汁市场本已遭受全球各地冰灾与旱情的冲击,而中国作为苹果消费国的崛起,又给这个市场带来了新的波动。

    果汁生产企业中国海升果汁控股有限公司(China Haisheng Juice Holdings Co., Ltd.)旗下海升国际(Haisheng International)的经理Tim Yin说,果汁生产市场无法承受新鲜苹果需求的增长。

    过去五年中国输美浓缩苹果汁价格波动较大,据中鲁美洲公司(Zhonglu America Corp.)总裁崔泫(Michael Choi)估计,最低的时候为每加仑4美元,最高的时候达到每加仑12美元。中鲁美洲公司是中国国投中鲁果汁股份有限公司(Zhonglu Fruit Juice Co.)在美国的子公司,总部设在加利福尼亚州;国投中鲁是世界五大果汁加工企业之一。

    但在过去几个星期,贸易商获得了一件新的武器,可以让他们避免因为浓缩苹果汁市场变幻莫测而受冲击。浓缩苹果汁期货合约于8月13日开始在明尼阿波利斯谷物交易所(Minneapolis Grain Exchange Inc.)交易,并进入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控股有限公司(CME Group Inc.)旗下的Globex电子交易平台,和玉米、大豆等农产品一块交易。通过期货合约,参与者可以锁定价格,而不必在需要苹果汁的时候按现货价格付款。
    果农在东井村的一家果园采摘苹果。
    11月交割的苹果汁合约(近月合约)周一收于每加仑9.10美元,与前一交易日持平。

    国投中鲁的崔泫说:我们正试图找到一种保证我们利润的方法。崔泫说,未来几周他可能会参与苹果汁期货市场。

    可以肯定的是,无法保证该期货合约品种一定会取得成功。交易量太低是产生这种担心的原因之一:自8月13日以来仅有22份期货合约成交。

    明尼阿波利斯谷物交易所场内交易商兼经纪人塔德罗斯(Joe Tadros)曾打算在这份合约上市首日进行交易,但后来决定放弃交易,原因是交易量太低。他说他会等到交易量达到三位数后再入场交易。塔德罗斯也在为自己的账户进行交易。

    另一份交投清淡的冰冻浓缩橙汁合约年初迄今的日均成交量为2,299份。

    打造一份苹果汁期货合约的想法来自果汁产品协会(Juice Products Association)的成员。该协会成员包括可口可乐公司(Coca-Cola Co.)、百事可乐公司(PepsiCo Inc.)以及国际贸易商行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 Commodities)。

    摩根士丹利美邦(Morgan Stanley Smith Barney)高级副总裁巴利(Kevin Barley)说,现货市场的风险很高。巴利带领一个行业委员会为这份合约起草了准则。他说苹果销售商有时直到最后一分钟才愿意报出苹果价格,因为那时他们能更好地掌握需求状况。

    美国农业部的数据表明,随着越来越多的苹果在中国被当做新鲜水果消费,中国被用于加工的苹果比例从2007-2008年度的31%降至2011-2012年度仅仅超过14%的水平。

    随着中国苹果消费量的增加,苹果价格也在上涨,这也推高了果汁厂商的成本。国投中鲁的崔泫说,他的生产成本在过去10年中增加了一倍。

    一些分析师认为,这份期货合约还可以额外作为反映中国整体消费状况的指标。芝加哥交易商R.J. O’Brien的高级大宗商品分析师兼经纪人Joe Nikruto说,这份合约可以反映中国需求。很高兴能有另一种渠道来理解中国在经济上的偏好和倾向。

    此外,和橙汁不同的是,苹果汁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从1980年到2010年,美国人均苹果汁消费量增加了一倍多,达到每年2.2加仑。同期橙汁消费量下降了24%。

    但仅仅有苹果汁需求的增加可能还不够。总部设在俄亥俄州Canal Winchester的交易商Floyd Upperman & Associates的首席执行长艾伯曼(Floyd Upperman)说:除了艾迪•墨菲(Eddie Murphy)和丹•艾克罗伊德(Dan Aykroyd)之外,我不知道还有谁在橙汁上发过大财。艾伯曼在这里指的是两人在1983年主演的喜剧《运转干坤》(Trading Places)。

    艾伯曼说他将用大约两年时间跟踪这份合约。他说:我只是有一种感觉,类似这样的产品总是需要一些时间才能走上正轨。

    LESLIE JOSEPHS

    [回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