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价格〉标签的文章(29)

名义价格刚性

【2022-06-15】

@whigzhou: 最近几个月逛超市的经历,让我更加相信名义价格刚性确实是存在的,

这轮通胀中,超市(如名义价格刚性理论所预料)似乎很不情愿直接提高既有商品的标价,许多同类中价格最低的商品直接从货架上消失了,我特意留心观察了其中几种,已经断货几个月了,包括几种雪糕和抽纸,同时出现了几种新品,价格明显高一大截,

这些超市是没法通过减料来维持名义价格不变的,他们的回旋余地只有:1)减少打折,2)(more...)

标签: | | |
9093
【2022-06-15】 @whigzhou: 最近几个月逛超市的经历,让我更加相信名义价格刚性确实是存在的, 这轮通胀中,超市(如名义价格刚性理论所预料)似乎很不情愿直接提高既有商品的标价,许多同类中价格最低的商品直接从货架上消失了,我特意留心观察了其中几种,已经断货几个月了,包括几种雪糕和抽纸,同时出现了几种新品,价格明显高一大截, 这些超市是没法通过减料来维持名义价格不变的,他们的回旋余地只有:1)减少打折,2)换上新品,可是:1)同类中价格最低的那些本来就不太会打折,2)换新品需要时间,所以有些就只能断货了, 至于其他零售商的非包装商品,估计会有减料现象存在,不过我没有机会观察,
澳洲地价

【2022-03-27】

@whigzhou: 读到一篇报道,对这里地价之低有了更具体的感受,

本市最近卖掉一块工业用地,97公顷,售价AUD$15M,约等于人民币72M,卖给了一位私人开发商,

这块地紧贴着镇区,离镇中心2.5公里,边上是一条国道高速,隔一条马路就是另一个成熟工业区,土地已经平整清空了,市府和州府承诺投入AUD$10M做基础设施,

地块被分割成了大小不等的44个 lot,所以一个中等大小的 lot 将近2万平米,如果你打算买一个这样的 lot(more...)

标签: | | |
9069
【2022-03-27】 @whigzhou: 读到一篇报道,对这里地价之低有了更具体的感受, 本市最近卖掉一块工业用地,97公顷,售价AUD$15M,约等于人民币72M,卖给了一位私人开发商, 这块地紧贴着镇区,离镇中心2.5公里,边上是一条国道高速,隔一条马路就是另一个成熟工业区,土地已经平整清空了,市府和州府承诺投入AUD$10M做基础设施, 地块被分割成了大小不等的44个 lot,所以一个中等大小的 lot 将近2万平米,如果你打算买一个这样的 lot 来开工厂,假设开发商以成本价卖给你,价格只有35万澳元(因为基础设施是市府州府负担的,他不用掏钱),仅相当于本市一套中等偏上住房的价格,就算售价翻一番,也不到100万澳元, 这还是被认为卖的很好的一块,本地报纸是当大喜讯来报道的,本选区议员都急着赶来露脸拍照的那种, 撮合这笔交易的,就是本市常见的几家房地产中介之一, @whigzhou: 看了一下规划图,发现 lot 划分模式大致是,地块是矩形的,两条边临公路,越是紧临公路的 lot,形状越规整,但面积越小,越远离公路的,我的猜测是,这些 lot 的售价可能都差不多,所以,如果你不介意远离公路几百米,可以以同等价格得到一块大得多的lot,可以大到五六万平米,  
竞用性与增长低估

【2021-12-18】

美国在70年代之前和之后的增长模式十分不同,Tyler Cowen 在 The Great Stagnation 里提出过这个问题,后来 Robert Gordon在《美国增长的起落》里有更详尽的描述,

Cowen 指出的现象是清楚的,但他的分析不得要领,简单说,他认为原因是容易摘到的果子都已经摘掉了,新的增长点很难找,而他开出的药方是多多支持科研,指望从中冒出像汽车那样的足以掀起大消费浪潮的大创新,

问题是:

1)有没有迹象显示,自70年代以来,美国企业的创新活动减少了,或创新激励减弱了?依我看,众多线索都指向相反方向,

2)何以认为这种增长模式转变是个需要治疗的毛病,因而需要你来开药方?更具体的说,当你对一国经济表现做长时段比较时,GDP增长率是不是恰当指标?如果GDP增长率放缓是社会富裕化的自然结果,那又有什么可担心的?

完全有可能,GDP这种特定的度量方法,会倾向于高估某些类型的福利改进,而低估另一些类型的福利改进,而后者在富裕社会的增长中占比更高(more...)

标签: | | | | | |
8950
【2021-12-18】 美国在70年代之前和之后的增长模式十分不同,Tyler Cowen 在 The Great Stagnation 里提出过这个问题,后来 Robert Gordon在《美国增长的起落》里有更详尽的描述, Cowen 指出的现象是清楚的,但他的分析不得要领,简单说,他认为原因是容易摘到的果子都已经摘掉了,新的增长点很难找,而他开出的药方是多多支持科研,指望从中冒出像汽车那样的足以掀起大消费浪潮的大创新, 问题是: 1)有没有迹象显示,自70年代以来,美国企业的创新活动减少了,或创新激励减弱了?依我看,众多线索都指向相反方向, 2)何以认为这种增长模式转变是个需要治疗的毛病,因而需要你来开药方?更具体的说,当你对一国经济表现做长时段比较时,GDP增长率是不是恰当指标?如果GDP增长率放缓是社会富裕化的自然结果,那又有什么可担心的? 完全有可能,GDP这种特定的度量方法,会倾向于高估某些类型的福利改进,而低估另一些类型的福利改进,而后者在富裕社会的增长中占比更高,因而在同等福利改进速度下,富裕社会测量到的增长率更低, 早先我曾指出这种可能性,为解决这个问题,更早时我还提出过一个类似恩格尔系数的指标, 当年读完 Cowen 那本书时,我的思考大概就停在这个位置,今天突然又想起这个问题,发现,其实我能在理论上证明,前面提到的低估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 这里的关键是生产函数中的要素特性,以及这种特性导致的边际成本曲线形状,会随社会富裕化而向特定方向改变,这一改变将导致GDP增长率对福利改进的系统性低估, 生产要素的一个关键特性,是它的竞用性(rivalry),即,当它被用于一件产品的生产时,多大程度上还能被用于另一件产品的生产,比如,一磅面粉,若被用来制造某个面包,就不能被用来制造另一个面包或其他任何东西了,所以面包生产中的面粉是完全竞用的,再如GPS信号,被一辆车用了,丝毫不影响其他车用,所以是完全不竞用的, 但竞用性不是二值的,有些要素介于两者之间,比如道路对于通行者,当拥挤度很低时,完全不竞用,通行人数到达某个程度时,开始显得有点拥挤,竞用性便出现了,拥挤到一定程度,每加入一位通行者必须挤出另一位,就成了完全竞用, 一个池塘对于钓鱼者的情况与此类似, 各种要素中有形原材料都是完全竞用的,机器厂房等有形资产通常是高度竞用的,有些是完全竞用的,无形资产的竞用性通常较低,比如专利权和著作权,完全不竞用,组织结构是竞用的,但程度比有形资产低,商誉也是低竞用的,知识的竞用性则随默会度而异,越是难以言传的默会知识,竞用性越高,越是显性知识,竞用性越低, 再来看产品,生产一种产品所用到的要素组合中,可能包括竞用程度不同的要素,假如我们为其中每种要素赋一个从0到1的竞用性值,并按其在成本中所占比例加权求和,便得到一个介于0到1之间的指标,不妨称为该产品的生产要素竞用强度(R), 这个指标的重要性在于,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产品的边际成本曲线的形状,竞用强度越高,曲线越平缓,即单位生产成本随规模提高而下降速度较慢,竞用强度越低,曲线越陡峭,单位生产成本随规模提高而急剧下降, 依我看,一个很明显,在统计上也很容易验证的事实是:当一个社会从贫穷向中等收入发展时,其福利改进主要表现为有形产品消费量的增加,对应的生产增量大多是高竞用强度的,而在那些已经富裕的社会,福利改进主要表现既有消费品质量提升以及无形消费品和服务的增加,对应的生产增额大多是低竞用强度的, 进而,若生产增量所涉及产品是高竞用强度的,在数量上将更多表现为“价格不变,数量增加,金额增加”,因而GDP增长,反之,若生产增量所涉及产品是低竞用强度的,在数量上将更多表现为“价格不变,质量提高,金额不变”,或“价格降低,数量提高,金额不变”,因而GDP不变, 这是因为,若一种产品的竞用强度很低,边际生产成本随规模急剧下降,厂商就会倾向于低价扩大市场的策略,因为多卖出一份产品带来的额外成本很少,有时甚至为0, 【2021-12-19】 @叶子疏: 马斯洛金字塔的上层难以以单纯价格衡量的意思?大概主要是信息革命的非物质产品,例如在线电影,视频电话和互动网站比起前代产品如剧场演出几乎是免费提供 @whigzhou: 对,但不止于此,许多有形商品的生产函数中,低竞用性要素的成本比重也大幅提高了 @whigzhou: 比如有一类提高来自组织/管理变革导致的默会知识显性化,而显性化降低了知识的竞用性,进而让边际成本的下降更陡峭 @whigzhou: 一个容易理解的例子是连锁快餐业,原本,经营一家餐馆所需知识都是默会的,大多存储在老板脑子里,麦当劳做的事情就是把这些知识显性化,变成几千页的操作与培训手册,而显性化的知识可以低成本大量复制 @whigzhou: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机械化和自动化也是一种默会知识显性化的过程,比如,要让一台机器完成纺纱任务,你必须把纺纱过程的每个动作和给料步骤清晰描绘出来,经此描绘,知识即被显性化了  
澳洲的香烟

【2017-08-09】

发现澳洲香烟零售业的几个特点:

1)包装规格多,20、25、30、40、50支装的都有,

2)特定牌子的价格变动频繁,幅度大且不规律,

3)不过,假如你像我一样总是挑价目表上最便宜的那种,你面对的价格就会稳定得多,季度内波动不超过五毛,

4)貌似有个规律(对此我还不是很确定,需要继续观察):越便宜的牌子越难念,比如rothmans cool crush,shuang xi (这个我猜native根本不会念)(more...)

标签: | |
7656
【2017-08-09】 发现澳洲香烟零售业的几个特点: 1)包装规格多,20、25、30、40、50支装的都有, 2)特定牌子的价格变动频繁,幅度大且不规律, 3)不过,假如你像我一样总是挑价目表上最便宜的那种,你面对的价格就会稳定得多,季度内波动不超过五毛, 4)貌似有个规律(对此我还不是很确定,需要继续观察):越便宜的牌子越难念,比如rothmans cool crush,shuang xi (这个我猜native根本不会念),原以为 deal 是个例外,结果我念了两遍店员都没听懂, 总结)商家貌似动了不少脑筋从香烟这种原本利润边际极薄的商品中榨出点油水,重点是利用买家的马虎随便,考虑到烟民平均智商偏低,这招可能有点用,因为包装规格繁多,且每个牌子只有全部可能规格的一部分,你是很难仅仅扫一眼就找出其中最便宜的牌子的。  
最低工资法

【2015-08-06】

@海德沙龙 自去年奥巴马开始发起提高最低工资的运动以来,康涅狄格率先响应,立法要求最低时薪两年内提高至$10.10,此后一些城市也迅速跟进,其中以加州城市最为积极,目前流行的口号是15美元,西雅图也于去年6月通过了法案,本文介绍了最低工资法的一种荒唐后果 http://t.cn/RLYmuRB

@whigzhou: 最低工资法是常见干预措施中最恶劣的一种(我本来想用恶毒/卑劣/无耻等道德意味更明确的词汇,不过想想还是算了,总不能完全排(more...)

标签: | | | |
6374
【2015-08-06】 @海德沙龙 自去年奥巴马开始发起提高最低工资的运动以来,康涅狄格率先响应,立法要求最低时薪两年内提高至$10.10,此后一些城市也迅速跟进,其中以加州城市最为积极,目前流行的口号是15美元,西雅图也于去年6月通过了法案,本文介绍了最低工资法的一种荒唐后果 http://t.cn/RLYmuRB @whigzhou: 最低工资法是常见干预措施中最恶劣的一种(我本来想用恶毒/卑劣/无耻等道德意味更明确的词汇,不过想想还是算了,总不能完全排除愚蠢的可能),它把最脆弱无助但又愿意通过自身努力改善生活的人残忍的驱逐出了劳动市场。正因其荒谬和恶劣程度,它也是观察公共政策氛围已恶化到何种程度的一个风向标。 @whigzhou: 对于无知起哄者,最低工资法是表达其伪善的最廉价方式,其主张无异于宣称,为改变穷人命运,你无须任何努力,只要改改数字就行,就像以为只要在脸书上点点赞就能帮助非洲难民,而这种廉价良心安慰法,正是某些政客最乐意兜售的 @whigzhou: 对于某些精明政客,借助最低工资法将最弱势群体驱逐出劳动市场,也为其继续兜售福利主义政策创造了需求,这一手法类似于秃蚣当年在农村发动割命时,通过破坏刻意农民的生计基础、制造仇恨,来为自己创造“群众基础”和炮灰来源 @lion_kittyyyyy:最低工资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就是为了挤出劳动力的。1911年在马塞诸塞州,妇女的收入在每周5刀-7刀,低于当时的最低生活标准。于是,最低工资倡议者H. LaRue Brown写道:“我们付出社会最宝贵的财富…(劳动)毁掉了那些本该成为高效的美国公民的女孩的身体。” @lion_kittyyyyy:1912年,马塞诸塞州通过了全国第一个最低工资法案,仅针对妇女与18岁以下儿童。
[译文]纽约时报的创世论

Creationism at the New York Times
纽约时报的创世论

作者:Scott Sumner @ 2015-04-08
译者:思考一下名字
校对:小册子
来源:TheMoneyIllusion,http://www.themoneyillusion.com/?p=29171

The New York Times does not believe in creationism.  They believe in evolution. They look down their noses at people who do believe in creationism.  But when it comes to the social sciences, the Times believes in creationism, that is, they believe in theories that appeal to kindergarden-level intellects.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不相信创世论(creationism)。他们相信进化论。他们看不起相信创世论的人。但是当说到社会科学的时候,时报却相信创世论了:他们相信相当于幼儿园智力水平的理论。

One of those “theories” is the idea that California faces a severe water shortage because lots of people have moved to an area with a dry climate.  All thoughtful economists (on both the left and the right) view this theory as being preposterous. The California water shortage has almost nothing to do with population growth.

这些“理论”之一便是:加州面临严重缺水,是因为太多人在这样一个气候干燥的地区生活。所有经过思考的经济学家,无论左右,都认为这个理论是荒唐的。加州缺水几乎和人口增长毫无关系。

Roughly 80% of the water is used by farmers, who squander vast quantities of water each year by employing extremely wasteful irrigation techniques in order to export crops like almonds.  And that occurs because the price at which water is sold to farmers is absurdly low.  Period. End of(more...)

标签: |
5706
Creationism at the New York Times 纽约时报的创世论 作者:Scott Sumner @ 2015-04-08 译者:思考一下名字 校对:小册子 来源:TheMoneyIllusion,http://www.themoneyillusion.com/?p=29171 The New York Times does not believe in creationism.  They believe in evolution. They look down their noses at people who do believe in creationism.  But when it comes to the social sciences, the Times believes in creationism, that is, they believe in theories that appeal to kindergarden-level intellects.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不相信创世论(creationism)。他们相信进化论。他们看不起相信创世论的人。但是当说到社会科学的时候,时报却相信创世论了:他们相信相当于幼儿园智力水平的理论。 One of those “theories” is the idea that California faces a severe water shortage because lots of people have moved to an area with a dry climate.  All thoughtful economists (on both the left and the right) view this theory as being preposterous. The California water shortage has almost nothing to do with population growth. 这些“理论”之一便是:加州面临严重缺水,是因为太多人在这样一个气候干燥的地区生活。所有经过思考的经济学家,无论左右,都认为这个理论是荒唐的。加州缺水几乎和人口增长毫无关系。 Roughly 80% of the water is used by farmers, who squander vast quantities of water each year by employing extremely wasteful irrigation techniques in order to export crops like almonds.  And that occurs because the price at which water is sold to farmers is absurdly low.  Period. End of story. 加州农民为了出口像杏仁这样的农作物,每年通过极其浪费的灌溉技术挥霍了大量的水,其用水量大约占加州总用水量的80%。而这是因为卖水给农民的价格低得可笑。就这么简单。 This is EC101 economics, and I’ve never met an economist who did not understand this problem.  But the Times can’t be bothered to talk to economists, they rely on historians: 这可是经济学的101(即入门常识),我从没见过不懂这个的经济学家。然而时报却懒得去找找经济学家,他们倚仗的是历史学家:
“Mother Nature didn’t intend for 40 million people to live here,” said Kevin Starr, a historian at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who has written extensively about this state. “This is literally a culture that since the 1880s has progressively invented, invented and reinvented itself. At what point does this invention begin to hit limits?”California, Dr. Starr said, “is not going to go under, but we are going to have to go in a different way.” “大自然没打算让四千万人住在这里,”Kevin Starr,一位就加州写过许多著作的南加州大学历史学家说道。“这完全是一个从1880年代开始被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断反复自我创造出来的文化。这种创造发明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呢?”Starr博士说:“加州不会倾覆,但我们必须有所改变。”
That makes about as much sense as the Times asking a Christian fundamentalist preacher whether dinosaurs were warm-blooded. 这事的可笑程度,大概和时报去请教基督教原教旨主义牧师恐龙是不是温血动物有得一拼。 The Times is a relatively good newspaper.  But to reach the elite level of papers like The Economist, they need to become familiar with good economic research.  And that means figuring out what economics is capable of telling us about the world, and what it cannot. 时报算是一家还不错的报纸。但想要像《经济学人》那样做到精英级别,他们还得熟悉一些入流的经济学研究。这就意味着能够分辨什么问题是经济学能够解决的,什么不是。 Economists don’t know how to solve very many problems.  But one of the very few we do know how to solve is the California water shortage. Instead the Times is more likely to ask economists to explain complex problems like unemployment, financial instability and inequality, issues where we are not very strong. 很多问题经济学家都不知道如何解决,然而加州缺水却是我们知道如何解决的少数问题之一。但时报却更喜欢问经济学家复杂的问题,比如失业,金融不稳定和不平等;而这些问题我们其实并不是很确定。 The problem is simple to explain and (in a technical sense) simple to solve.  Of course the politics are complex, and thus far have prevented a solution. However, even dysfunctional California will eventually have to work out a political compromise. (加州缺水)这个问题很好解释,而且从技术角度容易解决。当然政治是复杂的,所以到现在也还没个解决方案。当然了,即使运作失常的加州最终也能搞出个政治妥协来。 PS.  The water used in irrigating just that portion of California’s almond cropthat is exported is more than twice as much as the entire water consumption of San Francisco and Los Angeles combined.  The New York Times should be ashamed of itself. PS:灌溉加州出口杏仁作物所用的水就比旧金山和洛杉矶用水总和的两倍还多。《纽约时报》应该感到丢脸才是。 Screen-Shot-2015-04-08-at-12.18.23-PM图内文字由上至下依此是: 标题:每年各个项目的耗水量 旧金山市家居及商业用水 加州出口开心果种植 洛杉矶家居及商业用水 加州出口核桃种植 加州出口杏仁种植 加州所有杏仁种植 (单位:十亿立方米)】 PPS.  Steven Johnson has an excellent reply to the above quote about “Mother Nature.” PPS:对于上述有关“自然之母”的言论,Steven Johnson有一段精彩的回应:
First of all, Mother Nature didn’t intend for 2 million people to live on Manhattan Island either. Mother Nature would also be baffled by skyscrapers, the Delaware Aqueduct, and the Lincoln Tunnel. Anyone living anywhere in the United States — apart from the most radical of the off-the-gridders, most of whom are probably in northern California anyway — is dependent on a vast web of human engineering designed specifically to mess with Mother Nature’s intentions. 首先,大自然也没打算让两百万人住在曼哈顿岛上。摩天大楼,特拉华引水渠(Delaware Aqueduct)和林肯隧道(Lincoln Tunnel)也会让大自然感到困惑。住在美国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除了最激进的“脱网离群主义者”(off-the-gridders),其中大部分可能还就住在加州北部——都依赖于由诸多专为和自然之母对着干而设计的人类工程产物所构成的巨大网络。 The question is whether that engineering is sustainable. What the Times piece explicitly suggests is that California has been living beyond its means environmentally. That’s the point of those extraordinary overhead photographs of lush estates, teeming with greenery, bordering arid desert. You see those images and it’s impossible not to feel that something shameful is happening here. 问题是这些工程产物是不是可持续的。时报的那篇文章明显认为,加州发展超出了其环境限制。这就是那些与不毛沙漠为邻的绿化豪宅的高空俯拍照片的用意吧。你一看到那些照片就很自然觉得有些事情不对劲。 And yet, picture a comparable view of Manhattan sometime in the depths of January, with a thermal imaging filter applied. The boundary between Man and Mother Nature would be just as stark: frigid air surrounding artificial islands of heat. It’s true that New York City distributes that artificial heat much more efficiently than the rest of the country, thanks largely to its density, but it’s still artificially engineering your environment, whether you want to make a dry place wet, or a cold place warm. 但是呢,请想象一幅一月寒冬时曼哈顿的景象,通过热成像滤镜的那种。这里人类和大自然的疆界一样鲜明:寒冷空气包围着人工热岛。得益于其密度,纽约市的供暖效率远胜于国内其它地区,但这还是人工改变环境,无论变干为湿,还是变冷为热。 And while the Northeast has an advantage over California in terms of rainwater, California has a decided advantage in terms of temperature and sunlight, particularly the coastal regions where almost all the people live. Coastal California enjoys one of the most temperate climates anywhere in the world, which allows its residents to consume far less energy heating or cooling their homes. California is dead last in the country in terms of per capita electricity use. 尽管和加州相比,东北部有更多雨水,但加州,特别是聚集了几乎所有加州人的沿海地区,有着明显的温度和日照优势。加州海岸有着全世界最温和适宜的气候之一,这使得居民只用很少的能源来取暖或制冷。加州人均用电量是全国最低。 Thanks to the state’s abundant sunshine (and pioneering environmentalism) there are more home solar panels installed in California than in all the other states combined. If you’re trying to find a sustainable place for 40 million people to live, there are plenty of environmental reasons to put them in California. 得益于充足的阳光(和环保主义先锋),加州的家居太阳能面板比其他所有州加起来还要多。如果你想为四千万人找一个可持续的居住地,其实加州有很多环境优势。
(编辑:@whigzhou) *注:本译文未经原作者授权,本站对原文不持有也不主张任何权利,如果你恰好对原文拥有权益并希望我们移除相关内容,请私信联系,我们会立即作出响应。

——海德沙龙·翻译组,致力于将英文世界的好文章搬进中文世界——

[微言]菜价与户籍

【2013-01-12】

@王志安 如果说在蔬菜定价方面存在所谓的“剥削”,不是中间商对农民存在盘剥,而是城里人借助制度的不平等对乡下人的压榨。许多人还把这种压榨看做是一种天经地义,他们把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不合理定价当做了“正常”。但其实,过去的那种“正常”并不正常。《中国的菜价被低估了》http://t.cn/zjBmQ71

@wenkino: @whigzhou 老师,和您以前有关蛛网效应和投资受限对农民收入影响比,觉着此文问题多多。首先,蔬菜价格并没有管制,应该说所谓绿色通道则给了农民特权而已,市民才是受害者

@whigzhou: 1)正文的主要观点可以成立,但按语中的指责没什么意思,坏的制度总是损害交易双方,说交易方(more...)

标签: | | | |
4824
【2013-01-12】 @王志安 如果说在蔬菜定价方面存在所谓的“剥削”,不是中间商对农民存在盘剥,而是城里人借助制度的不平等对乡下人的压榨。许多人还把这种压榨看做是一种天经地义,他们把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不合理定价当做了“正常”。但其实,过去的那种“正常”并不正常。《中国的菜价被低估了》http://t.cn/zjBmQ71 @wenkino: @whigzhou 老师,和您以前有关蛛网效应和投资受限对农民收入影响比,觉着此文问题多多。首先,蔬菜价格并没有管制,应该说所谓绿色通道则给了农民特权而已,市民才是受害者 @whigzhou: 1)正文的主要观点可以成立,但按语中的指责没什么意思,坏的制度总是损害交易双方,说交易方谁害谁就转移矛盾了 @whigzhou: 2)蛛网波动是短期现象,与此文主题没多大关系 @whigzhou: 3)绿色通道剥夺了谁、补贴了谁,要看各环节的供给弹性和消费者的需求弹性,不可武断定论 @whigzhou: 4)妨碍城乡流动的制度屏障,确实损害了农民,也压低了农产品价格 @whigzhou: 5)土地用途管制的效果则不太清楚,既可能应妨碍集约化农业发展而抬高菜价,也可能因将更多城郊土地束缚于农业而降低菜价 @wenkino:菜价是否被低估了呢? @whigzhou: 不存在低估的问题,低估的意思是你去囤蔬菜会有钱赚,从正文看,他的意思是未来菜价仍有很大上涨空间,这是他用词不当 @wenkino:制度屏障会减少供给,造成价格上涨,怎么可能压低农产品价格? @whigzhou: 这里的屏障是指妨碍城乡人员流动的制度屏障,比如户籍制度,如果你在别处出售劳动的机会被限制了,那么,在未被限制领域出售劳动的机会成本便降低了 @wenkino:回复@whigzhou:嗯,现在蔬菜许多地方明显过剩了,大白菜烂到地里。不知是否与补贴有关?就像压低汇率搞出口,因为蔬菜并不会像粮食国家可以收购囤积。 @whigzhou: 没关系,只要补贴额不高于成本,烂在地里肯定是预期落空的结果,是生产决策失误 @whigzhou: 而且肯定是当季生产决策失误,因为烂在地里说明地头价不仅低于总成本,还低于采摘+包装成本 @wenkino:看来辉格老师是反对户籍制度的。但户籍制度本是自治的形式,虽然现在问题多多,比如计划生育,高考都给捆绑在了一起。反户籍制度剥夺体制外市民税后福利,而不反体制内,明显是打土豪分田地思维 @whigzhou: 放屁,户籍制度是土蚣套在所有被征服者脖子上锁链,自个屁治 @wenkino:美国各个州有比中国更严厉的户籍制度与之相关福利 @whigzhou: 1)户籍制度的哪方面是由当地居民决定的、因而体现了自治原则?2)美国公民在各州获得居民身份的条件是什么?  
白菜与猪肉

云远(from 豆瓣):

关于白菜

前逛郑州的一家超市,见排队买九分钱斤的白菜,知道今年又是菜农哭、媒体同情或者假装同情、一堆白菜烂在地里的一年,今天看网上的新闻,知道京冀鲁也是天下菜农是一家,都一定赔得欲哭无泪。我小的时候家里面种西瓜,瓜农只知道把瓜种下,然后等瓜熟,然后去卖,至于卖的时候什么市场,根本就完全不预测或者无从预测,这种撞大运的搞法导致一次又一次重复无异于把自己的心血白白送掉的噩梦。您博闻,不知道您对这种情况的原因以及对策有什么看法?

1)农产品市场以生产季为周期的价格波动是古老而普遍的现象,价格理论里被描述为“蛛网模型”,原理是生产决策与供给形成之间的时间差,决策所依据的本季(或更早的)价格信号,而其影响的则是下一季的价格,凡存在这种时间差的产品都可能存在类似价格波动,但农产品的同步强季节性特征使得该现象在该产业尤为常见;

2)传统家庭/庄园的自给型农业受蛛网波动影响较小,反应也不大,而这又反过来弱化了蛛网波动的幅度,这是因为自给型农业的产出大部分自己消费或以实物形式缴纳地租,进入市场的部分比例低,因而价格波动影响小,农户主要关心前两部分(自己消费和交租)足够,生活即有保障,余粮多少能卖点钱就行,而且自给型农业的主要投入是给定量的土地和自有劳动力,农户在做每季的生产决策时,能够决定的变量只有劳动投入,而自己的劳动不投入农业也没有其他什么用处(more...)

标签: | | |
4202
云远(from 豆瓣):

关于白菜

前逛郑州的一家超市,见排队买九分钱斤的白菜,知道今年又是菜农哭、媒体同情或者假装同情、一堆白菜烂在地里的一年,今天看网上的新闻,知道京冀鲁也是天下菜农是一家,都一定赔得欲哭无泪。我小的时候家里面种西瓜,瓜农只知道把瓜种下,然后等瓜熟,然后去卖,至于卖的时候什么市场,根本就完全不预测或者无从预测,这种撞大运的搞法导致一次又一次重复无异于把自己的心血白白送掉的噩梦。您博闻,不知道您对这种情况的原因以及对策有什么看法?

1)农产品市场以生产季为周期的价格波动是古老而普遍的现象,价格理论里被描述为“蛛网模型”,原理是生产决策与供给形成之间的时间差,决策所依据的本季(或更早的)价格信号,而其影响的则是下一季的价格,凡存在这种时间差的产品都可能存在类似价格波动,但农产品的同步强季节性特征使得该现象在该产业尤为常见; 2)传统家庭/庄园的自给型农业受蛛网波动影响较小,反应也不大,而这又反过来弱化了蛛网波动的幅度,这是因为自给型农业的产出大部分自己消费或以实物形式缴纳地租,进入市场的部分比例低,因而价格波动影响小,农户主要关心前两部分(自己消费和交租)足够,生活即有保障,余粮多少能卖点钱就行,而且自给型农业的主要投入是给定量的土地和自有劳动力,农户在做每季的生产决策时,能够决定的变量只有劳动投入,而自己的劳动不投入农业也没有其他什么用处,也就是机会成本极低,因而预期低粮价不会让他少投入劳动,实际上可以认为,他们根本不做每季的生产决策,仅仅按可用的土地量和劳动力而追求尽可能大的产量而已; 3)剧烈而痛苦的蛛网波动,在传统家庭农户面向市场生产时最为普遍,这是因为:a)自给率降低了,b)现代运输条件创造了范围更大的统一市场和单一均衡价格,加剧了波动,c)家庭农户尚缺乏规避蛛网波动风险的交易手段; 4)农户对付蛛网波动风险的主要手段是与买家提前签订订购合同,提前锁定价格,这些买家通常来自: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大型批发/零售商、农产品投机商,而鼓励他们订立提前采购合同的重要前提是,存在一个农产品期货市场,假如存在这样的期货市场,即便农户找不到买家提前订购其下一季产品,也可以自己进行套期交易规避风险; 5)中国农业在这方面进展很小,主要原因是制度障碍,表现在几个方面:a)土地流通障碍使得规模化农户难以产生,与家庭农户相比,规模化在利用上述风险规避手段上,有着极大优势,b)期货市场发展受限制,c)农产品生产决策(包括产品选择)受诸多政策限制,d)农产品流通市场缺乏自由度,计划时代的粮食购销制度仍阴魂未散。 我在几篇旧文中曾对农产品和蛛网波动问题有所评论,可参考: 芯片业的蛛网模型 资本家养猪是好事 大蒜疯狂并非市场操纵的结果 自由市场是粮食安全的最佳保障 另外,该话题也是《自私的皮球》第二章的重点,我在该章导言和各篇后记里从多个角度谈论了它。  
[微言]停车费里的把戏

【2012-11-16】

@高利明 外滩源停车,头一小时收费15元,第二小时起每小时20元。为什么第二个小时的收费比第一个小时贵?

@高利明:回复@邹永华z:这个把戏,叫“占零头的便宜”,或者叫“零头最大化”。在单次停车时间在2小时之内为主流的情形下,第2个小时通常停不满,就形成了零头时间。第2个小时的定价,其实是对零头时间的定价。并且,零头时间定价的微小涨幅带来的是单位小时收益的急剧放大。1

@高利明:回复@邹永华z:而且,第二小时收费更贵,这个激励进一步强化了不要超过2小时的倾向,从而创造了更多的(more...)

标签: |
4727
【2012-11-16】 @高利明 外滩源停车,头一小时收费15元,第二小时起每小时20元。为什么第二个小时的收费比第一个小时贵? @高利明:回复@邹永华z:这个把戏,叫“占零头的便宜”,或者叫“零头最大化”。在单次停车时间在2小时之内为主流的情形下,第2个小时通常停不满,就形成了零头时间。第2个小时的定价,其实是对零头时间的定价。并且,零头时间定价的微小涨幅带来的是单位小时收益的急剧放大。1 @高利明:回复@邹永华z:而且,第二小时收费更贵,这个激励进一步强化了不要超过2小时的倾向,从而创造了更多的零头时间。这个进一步加强了“零头最大化”。2 @tertio:这个还真是没想到过[赞] @whigzhou: 挤出零头说的通,不过也许只是附近的餐馆补贴了第一个小时,这么解释更简单 @whigzhou: 餐馆只补贴第一个小时是为了加速顾客流动,而且该解释可以更一般化:只要餐馆能够影响收费政策,都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whigzhou: 验证挤出零头假说的方法是看收费者对超时的宽容程度,若假说成立,宽容度应该极低,超时一分钟也要多收钱 @高利明:回复@whigzhou:外滩源的情形:1、电脑计时和打单;2、不足半小时按半小时(10元)计价;3、餐馆与车位收费者之间并无直接交易。 @whigzhou: 哦,这么看来你是对的  
[微言]讨价还价

【2012-11-03】

@whigzhou: 我在 @知乎 回答了问题【普通中国家庭在菜场上为一两毛钱习惯性的讨价还价,这种行为在经济学上分析,到底能带来多少收益?】: 1)实际上,菜场里的讨价还价涉及的金额常常不止一两毛,比较贵的菜或水果,一次还价幅度四五块也很正常; 2)人的行为策略和习惯并不是针对每件… http://t.cn/zlgRlLy

1)实际上,菜场里的讨价还价涉及的金额常常不止一两毛,比较贵的菜或水果,一次还价幅度四五块也很正常;

2)人的行为策略和习惯并不是针对每件事情每笔交易单独设计的,在类似情形下往往采(more...)

标签: | | |
4584
【2012-11-03】 @whigzhou: 我在 @知乎 回答了问题【普通中国家庭在菜场上为一两毛钱习惯性的讨价还价,这种行为在经济学上分析,到底能带来多少收益?】: 1)实际上,菜场里的讨价还价涉及的金额常常不止一两毛,比较贵的菜或水果,一次还价幅度四五块也很正常; 2)人的行为策略和习惯并不是针对每件… http://t.cn/zlgRlLy 1)实际上,菜场里的讨价还价涉及的金额常常不止一两毛,比较贵的菜或水果,一次还价幅度四五块也很正常; 2)人的行为策略和习惯并不是针对每件事情每笔交易单独设计的,在类似情形下往往采用同样策略,比如买菜这样的事情上,要么习惯于讨价还价,要么相反; 3)养成讨价还价这一习惯是否可取,不能以单笔交易中收益来衡量,而要看该习惯的长期总体效果,假如长期效果好,没有理由改变它,因为如(2)所说,策略需要由习惯来支持; @冬冬丁: 有答案说是为了寻求价格歧视里的有利身份,是这样吗 @whigzhou: 嗯,讨价还价是用来对付价格歧视的,这是其收益来源,但原问题关注的不是这一点,而是问为何该项收益很小(小到看上去不足以补偿为此而付出的精力),该策略仍会被执行 @sw小橘子: 与此类似的一个现象是,人们会为了便宜25元而去另一个商场购买一顶30元的帽子,但不会为了便宜25元而花相同精力去另一个商场购买一台5000元的电脑。心理学家把这一发现视为非理性现象。这个例子与菜场例表现出的人的行为的一个相似之处是,人有考虑节约比例的倾向 @whigzhou: 嗯 @sw小橘子: 单次看,这一行为是不理性的,但长期看,比例倾向是有价值的。因为,一般来说,小额交易的频率要比大额交易的频率高得多,同时,单笔交易的费用前者要低得多。比例倾向使人不必每次权衡收益和代价,而只需依直觉行事,就能达到较高的 @whigzhou: 比例倾向也可能在每次交易中都是理性的,我不确定 @whigzhou: 如果双方可能再次相遇并认得出来,那还涉及到各自作为谈判者的声誉问题  
[微言]颜色与价格

【2012-10-22】

@whigzhou: 宜家的定价策略真有意思,貌似很下了一番心计,许多东西仅仅因为颜色不同,价格可以差出1/3、1/2、甚至两三倍,之前还以为看漏了什么差别,今天仔细看了几样,还真是这样

@郭春龙_颤: 从消费这角度出发不同颜色的价值还就是不同

@whigzhou: 嗯,而且我猜他们已经找出了颜色偏好与年龄段/亚文化/支付意愿之间的某些关系

@潘沩: 原理跟卖衣服时,当季的全价,快过季的打折一个道理么?

@whigzhou: 我觉得很不一样,过季是不可避免的变化,卖衣服的不会故意让一些衣服处于过季状态(或许也有商家将刚上市的衣服伪装成过季的?我不知道),但宜(more...)

标签: | | |
4563
【2012-10-22】 @whigzhou: 宜家的定价策略真有意思,貌似很下了一番心计,许多东西仅仅因为颜色不同,价格可以差出1/3、1/2、甚至两三倍,之前还以为看漏了什么差别,今天仔细看了几样,还真是这样 @郭春龙_颤: 从消费这角度出发不同颜色的价值还就是不同 @whigzhou: 嗯,而且我猜他们已经找出了颜色偏好与年龄段/亚文化/支付意愿之间的某些关系 @潘沩: 原理跟卖衣服时,当季的全价,快过季的打折一个道理么? @whigzhou: 我觉得很不一样,过季是不可避免的变化,卖衣服的不会故意让一些衣服处于过季状态(或许也有商家将刚上市的衣服伪装成过季的?我不知道),但宜家却故意将某些产品漆成不同颜色,并定一个低价 @whigzhou: 所以,尽管过季服装事实上也具有区分消费者的效果,但这是被动的,而宜家是在主动用颜色区分消费者 @whigzhou: 其次,过季服装对于商家的机会成本原本就远低于新上市服装,而不同颜色的家具机会成本应该是一样的 @流浪的鲥: 确实很有策略。不过经常TB的女生都知道,哪怕是同一牌子同一款的衣服﹑鞋子﹑指甲油﹑化妆品,不同颜色之间价钱常常会差好多啊。2倍都是常有的。 @whigzhou: 是吗,看来我还需多多观察学习 @流浪的鲥: 回复@whigzhou: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也许男人普遍认为功能相同,颜色区别不重要,但是女人普遍认为很重要。这也是那个著名的“你要买什么样的电脑?”“粉色的!”男女对答的由来。 @whigzhou: 呵呵,好 @流浪的鲥: QAQ您觉得同一牌子款式的车(假设20万),不同颜色差几万块钱不正常么? @whigzhou: 能想得通,但直觉上有点惊异,能这么做也说明商家定价能力很强,品牌地位差因而可替代性强的情况下,恐怕做不到 @流浪的鲥: 回复@whigzhou:汗。。。NDS冰蓝色硬生生比最普通的黑色高出一千块我会告诉你吗?某些高价除了提供给真正热爱这个少见的颜色的买家,更给最普通的颜色提供了对比,让你觉得买那个低价的好划算嘛。 @whigzhou: 呵呵,你说的很对 @潘沩: 我是这么想的:价高的那个颜色,肯定是最受欢迎的,卖给愿意出钱的人;低价的颜色卖给对价格敏感的。跟商场卖衣服时,时新的卖给对价格不敏感的,本质上是一致的,就是榨取最大的剩余价值 @whigzhou: 实施价格歧视需要以垄断能力为基础,所以判断过季打折是否属于价格歧视,可以看那些品牌地位较弱的商家是否也采用同样做法  
[微言]小城市的物价

【2012-09-25】

@瘦驼 请教各位经济学家一个问题:一个地方的物价是由什么决定的?杭州的物价比烟台便宜真多啊。新白鹿一份一斤的烤鲈鱼才35,一份炒藕片才8块。按说房租,农产品采购成本和人力成本都比烟台高不少。

@whigzhou: 1)许多成本构成项都可以被规模所摊薄,在这方面,消费人群密集的大城市有其优势,2)市场一体化程度提高之后,许多东西越接近物流集散中心越便宜,3)一种消费品若需求量太小的话,其需求-价格曲线会出现很陡峭的一段,即价格要下降很多才能吸引到新的消费者,此时低价不是好策略

@whigzhou: 关于第3点我曾举过两个例子,第一个很典型,小县城的KTV普遍比大城市价格高,第二个不太典型但更普遍,小县城的小吃/快餐一般比大城市便宜,但点菜的饭馆比大城市贵

@罗伦斯的微博:辉格这么聪明的人,毕竟还是没有受过专门训练容易说漏嘴啊。跟兆丰学习去(more...)

标签: | |
4536
【2012-09-25】 @瘦驼 请教各位经济学家一个问题:一个地方的物价是由什么决定的?杭州的物价比烟台便宜真多啊。新白鹿一份一斤的烤鲈鱼才35,一份炒藕片才8块。按说房租,农产品采购成本和人力成本都比烟台高不少。 @whigzhou: 1)许多成本构成项都可以被规模所摊薄,在这方面,消费人群密集的大城市有其优势,2)市场一体化程度提高之后,许多东西越接近物流集散中心越便宜,3)一种消费品若需求量太小的话,其需求-价格曲线会出现很陡峭的一段,即价格要下降很多才能吸引到新的消费者,此时低价不是好策略 @whigzhou: 关于第3点我曾举过两个例子,第一个很典型,小县城的KTV普遍比大城市价格高,第二个不太典型但更普遍,小县城的小吃/快餐一般比大城市便宜,但点菜的饭馆比大城市贵 @罗伦斯的微博:辉格这么聪明的人,毕竟还是没有受过专门训练容易说漏嘴啊。跟兆丰学习去国外读个学位吧! @罗伦斯的微博: 是指这一句:“一种消费品若需求量太小的话,其需求-价格曲线会出现很陡峭的一段”需求曲线是不变滴啊,兄弟。任何需求曲线在最左侧都是很陡峭滴 @whigzhou: 呵呵,老弟显然只考虑了教科书上那种双曲线式的光滑无凹凸无拐点需求曲线,考虑一下阶梯式形状的吧,每级台阶由一个陡峭段和一个平缓段组成 @whigzhou: 最左侧(靠近零价格)那段未必是陡峭段,价格从0.0001降到0未必会增加多少需求 @罗伦斯的微博: 不改变结论。同一种产品,无论平滑还是阶梯式,需求曲线本身还是不变。只是随着需求量不同,移动到该曲线的不同阶梯(陡峭段、平缓段)上。 @whigzhou: 没人说需求曲线要改变啊,当流通和交易成本让两个地区形成隔离市场时,两地会各有一条需求曲线,其形状不同,第三点说的是:小市场更可能有一条阶梯式曲线 @看这片云 如今经济学家在单店单个菜品的条件下就可以谈曲线了吗? @whigzhou: 1)需求曲线跟供方(店)没关系,2)当然可以针对单品谈 @whigzhou: 吃饱了,再扯几句。看来许多同学没明白看懂这句话,甚至因此而建议我先去读个博士,作为民科,我不想证明自己受过科班训练,不过需求曲线我还是懂的,这牛皮吹的起 @whigzhou: 为说明需求曲线上陡峭段的意义,先举个极端例子,我在某镇上出售周氏牛排,只有甲乙丙三人对此有兴趣,而他们的可以接受的最高价分别是30、20、10,且每人每天最多吃一份,此时我便面临着一条由三级台阶组成的阶梯状需求曲线,在我将价格从20元降到11元的过程中,销量丝毫不会增加, @whigzhou: 所以我的价格肯定落在三个位置上,具体是哪个,取决于我的成本曲线,将生产者从一个变为多个,仍是如此(即价格仍不可能是这三个位置以外),只可能改变均衡点的位置 @whigzhou: 好,现在再考虑消费更密集的情况,因为对此商品有兴趣的人多了,他们可接受的最高价也会更加多样化,在需求曲线上表现为更多级台阶,级与级之间更接近,若消费足够密集,曲线看上去会更平滑更少凹凸和拐点,此时,需求将对价格更富弹性 @whigzhou: 作为生产者,当你面临的需求对价格缺乏弹性时,降价显然不是好策略。哪位同学还没明白,请举手 @罗伦斯的微博: ……在你举的例子中,即使小镇上只有3个人,在30元事假定只有一个人会每天吃一顿,在29元时,第二个人可能开始每个月吃一顿,而不是你想象的要降低到20元 @whigzhou: “29元时,第二个人可能开始每个月吃一顿”,可能,确实可能,但只是可能,也可能还是不吃,我的曲线针对是的后一种可能 @whigzhou: 更可能的是,心理价位在20元的乙,根本不会把脚伸进这种饭馆 @罗伦斯的微博: 我理解:需求曲线是抽象概括出来的,并非某个特定时刻需求状况的真实记录。经济学是针对抽象的经济人行为进行研究的学术。如果每天晚上针对牛排画一条不同的需求曲线(还和当天天气、厨师情绪有关)这是市场调研,不叫经济学研究了 @whigzhou: 哦,那你继续呆在学院里观赏你的教科书吧 @罗伦斯的微博: 总结一下。我也是民科,但比较相信张五常坚持的:任何时候需求曲线必定下降,也就是降价必定导致需求量增加。只是增加的速率会有所不同。 @whigzhou: 阶梯状曲线也是向下倾斜的,老张不会拒绝,他可没说过需求曲线任何一段都是向下倾斜的,我替他担保 @whigzhou: 具体到城镇餐馆菜价问题,我在住过的几个镇上仔细观察过,城镇餐馆的客源结构非常单调且层次分明,通常镇上好一点的饭馆主力消费者是不掏自己钱的那些(包括公款消费和商务宴请),许多饭馆专做这些人生意,如果把菜价拉低,能增加些销售,但得不偿失,因为下一层次的主力消费者的目标价位要低一大截 @sw小橘子:回复@罗伦斯的微博:你在哪本书上学的“任何需求曲线在最左侧都是很陡峭的”啊? @罗伦斯的微博 回复@sw小橘子:边际效应。任何一本入门书都有。没有两把刷子就不要用挖苦的口气和别人说话,自取其辱啊 @whigzhou: 无论价格是横轴还是纵轴,“最左侧都很陡峭”都不成立,两万把刷子也没法让它成立 @whigzhou: 若价格是横轴,“最左侧很陡峭”意味着需要价格从零提高一点点就能将需求压低不少,反例很容易找:当某镇的洗脚店将捏脚服务的价格拉低到5元/次时,镇上所有人都将消费量提高到极限,再降价消费量也不会再提高(再捏下去脚都快烂了),故,需求曲线最左侧(从5元到0元)那段是平的 @whigzhou: 若价格是纵轴,“最左侧很陡峭”意味着将需求最终压低到零的那一段价格提升幅度很大才行,反例同样容易找:周氏牛排潜在消费者6个,接受的最高价分别是100,90,60,50,20,10,将倒数第二个消费者挤出的提价幅度是31,而将最后一个挤出的提价只要11,还是不陡峭  
[饭文]自由市场是粮食安全的最佳保障

自由市场是粮食安全的最佳保障
辉格
2012年9月7日

今年的APEC高峰会即将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在东道国俄罗斯为会议安排的几个议题中,包括了粮食安全这个老话题;近几年受多国生物燃料政策和一些地区自然灾害影响,国际粮食价格波动较大,像乌克兰这样的传统粮食出口大国,时而还采取一些愚蠢的出口管制措施,这些似乎构成俄罗斯提出这个话题的背景。

粮食市场的另一大背景因素,是新兴国家的农业转型和国际化,扩大了国际市场的规模和单一化程度,特别是中国这样的超级人口大国,正在迅速卷入国际粮食市场,这一过程还要十几二十年才能完成,而且紧接着另一个人口大国印度(more...)

标签: | | |
3847
自由市场是粮食安全的最佳保障 辉格 2012年9月7日 今年的APEC高峰会即将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在东道国俄罗斯为会议安排的几个议题中,包括了粮食安全这个老话题;近几年受多国生物燃料政策和一些地区自然灾害影响,国际粮食价格波动较大,像乌克兰这样的传统粮食出口大国,时而还采取一些愚蠢的出口管制措施,这些似乎构成俄罗斯提出这个话题的背景。 粮食市场的另一大背景因素,是新兴国家的农业转型和国际化,扩大了国际市场的规模和单一化程度,特别是中国这样的超级人口大国,正在迅速卷入国际粮食市场,这一过程还要十几二十年才能完成,而且紧接着另一个人口大国印度,也必将亦步亦趋重复这个过程。 相比传统本地化农业和分割市场,这种单一化和同步化的趋势有加剧波动的倾向,因为传统市场中,价格信号传导较慢,且处处受交通、交易费用和制度等等壁垒的阻碍,而且家庭农户的资源配置对价格信号的反应也较为迟缓。 不过,大规模单一市场的形成,同时也增强了生产和消费者对价格波动的适应能力;因为大型市场能够发展出更多形式更灵活的合约结构和金融工具,帮助生产者提前锁定价格、控制和转移风险,将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从农户转移到合约收购商、具备风险抵御能力的大型下游厂商、以及愿意承担风险的投机者那里。 这样,尽管二级市场粮价波动有时会很剧烈,但一个更丰厚灵活的中间市场将更有能力吸收这一波动,最终消费者所面临的制成食品会有一个相对平稳的价格;消费者对价格波动的抵御能力,更多的将建立在消费选择的多样化之上,与传统市场相比,今天消费者可选的食品种类已极大扩展了。 对于通货膨胀所造成的价格普遍上涨,选择多样化当然也无济于事,但它可以帮助消费者抵御粮食生产的特性所造成的价格波动,比如农产品市场最常见的以两个生产季为周期的蛛网式波动:今年猪肉价高好卖,明年多养猪,结果价格大跌,赔本,杀母猪……如此循环往复。 无论是蛛网波动还是自然灾害造成的波动,都是品种独立的,猪肉和鸡肉不会同步波动,这样,消费者便可以在猪肉涨价的年份多吃鸡肉,实际上,平时留心菜价的人都会发现,无论肉类、蔬菜还是水果,每年都会有几个品种价格奇低,只须将食谱配置稍稍向它们倾斜一下,便可在价格波动形势下维持消费水平而不突破预算。 肯定有人会说,消费习惯很难改变,对于爱吃猪肉的人,猪肉是“刚性需求”,这种所谓刚性需求,不如说是对价格不敏感,明明存在替代选择的情况下,仍宁愿忍受高价而坚持吃猪肉,其实不过是表明了他对价格上涨的抵御能力很强、是幸运的富裕人士而已,换作勉强吃得起肉、营养还常常不足的穷人,是不会如此坚持的,这些富人显然没有理由要求政府用粮食安全政策来支持他们的偏好。 过去三十年来,食品供给的极大充裕和消费选择的高度多样化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有什么事情可以叫做“粮食安全”的话,舍此无他,而这全赖于自由贸易和大规模市场的分工合作体系,先是全国单一市场的形成,然后过去十多年又融入国际市场;正是因为市场的高效率,让各国无聊政客们可以整天挖空心思琢磨怎么阻止外国商人把粮食送进来,这分明显示了,如今粮食供给早已不再是个问题,怎么拒绝粮食供给才是个问题! 肯定有人又会问,万一哪天外国切断粮食供给怎么办?这是个虚幻的问题,在当今国际政治伦理下,没有一个有能力这么做的大国的政治家胆敢对另一个国际实施粮食禁运,他若真的这么做,马上会失去国际和国内支持,那时候,他恐怕不得不向全世界宣战才能实施这一禁运;实际上,这些大国无论在对一个国家实施制裁、禁运、甚至发动战争时,如何确保对方的粮食供应,不发生饥荒,是他要考虑的头等大事之一。 退一步讲,大国若真有能力和道德胆量对你实施粮食禁运,他同样也会有能力和道德胆量对你实施石油禁运,而离开石油所支撑的能源、生产和运输体系,粮食安全恐怕也保证不了,照样会饿死人,那么,是不是也要提高能源自给率来确保能源安全?照此推算下去,化肥、农药、药品、机械、通信,又有哪些不需要自给自足? 今天,我们的整个产业体系早已融入了全球分工交换和资源配置网络,一旦脱离,绝大部分资源都将处于无效率配置状态,各产业要么效率大大下降,要么其产出国内根本用不着,这种情况下,不发生大灾难是不可能的,所以,除非现在就下决心脱离全球市场,否则单独考虑粮食安全就是无用的多余设计。
[微言]名义价格刚性

【2012-05-26】

@高利明: [“名义价格刚性”]“成本(向上)变动,而价格(向上)调整迟缓”,是为“名义价格刚性”,这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这有几个类别:1、政府规制(如火车票、挂号费);2、“一揽子交易”的某个交易或交易环节(如永和的豆浆、挂号费);3、“消费者预算刚性”(容易出现在基本生活品范畴)@whigzhou

@whigzhou: 嗯,这个很有意思,拉面和肉包子等都有表现,布罗代尔介绍过一个定量案例:威尼斯1570s-1580s年代,面包重量与小麦价格成严格反比关系,帖子评论中朋友们提出了些解释,可我还没被说服

@高利明:[名义价格刚性]政府的(向下)规制:1、或多或少与某种“兜底承诺”相关;2、被规制的对象直观可观测,且可观测成本较(more...)

标签: | | |
4319
【2012-05-26】 @高利明: [“名义价格刚性”]“成本(向上)变动,而价格(向上)调整迟缓”,是为“名义价格刚性”,这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这有几个类别:1、政府规制(如火车票、挂号费);2、“一揽子交易”的某个交易或交易环节(如永和的豆浆、挂号费);3、“消费者预算刚性”(容易出现在基本生活品范畴)@whigzhou @whigzhou: 嗯,这个很有意思,拉面和肉包子等都有表现,布罗代尔介绍过一个定量案例:威尼斯1570s-1580s年代,面包重量与小麦价格成严格反比关系,帖子评论中朋友们提出了些解释,可我还没被说服 @高利明:[名义价格刚性]政府的(向下)规制:1、或多或少与某种“兜底承诺”相关;2、被规制的对象直观可观测,且可观测成本较低;3、被规制对象的价格向上变动的话,批评者有“舌战优势”。 @whigzhou: 可是拉面/肉包子之类貌似没有价格管制啊 @高利明:呵,我的意思是说“名义价格刚性”有不同种类。有来自于政府管制,也有来自于一揽子交易等。 @whigzhou: 回复@高利明:哦,这样 @高利明:[“名义价格刚性”]一揽子交易中的某个环节或某项交易有价格刚性:1、该特定环节或特定项,起维护某种承诺的作用,这个承诺维护或有投资声誉(如永和豆浆的)的作用,或有减少非议的作用(如挂号费);2、这个特定的交易事项总是捆绑着其他的交易,并支持加强了其他交易的地位。 @whigzhou: 这个因素我考虑过,只能解释消费品价格的非连续性,价格调整会延迟于成本变动,而不能解释威尼斯面包现象 @学经济家:设想自己有些主顾和竞店:1,先涨价风险大;2 某月面粉涨牛肉不涨芹菜暴涨土豆跌了,挨个调吗?3 面涨价把饼做小隐含意思是:我是你代理啊,面涨价了我只能把饼搞这么大。而维持原大加价,隐含意思我是面粉厂的代理,置自己于关系圈外。他们可是吃关系饭的。 @高利明:这个类别中的价格刚性,或用于招徕并捆绑或有消费如永和豆浆;或用来应付兜底博弈压力如挂号费,将问题局限起来,非涨价部分局限在某个点上。 @高利明:[“名义价格刚性”]“消费者预算刚性”:1、这类物品常常是生活基本品或基本服务;2、这类服务的主力消费者有很强的预算约束;3、这类产品或服务的提供常常以“价不变或微变而量缩”的面目出现;4、这是“消费者-供应商”的联合应对通胀的某种机制。 @whigzhou: 预算刚性我看也说不通,正因为这些是基本消费品,需要首先被确保,弹性更低才对 @whigzhou: #名义价格刚性# 不妨先抛开威尼斯面包这个案例,太特殊,恐怕另有隐情(比如价格管制),其他情况我看可以用信息障碍解释:商家在涨价和缩量之间做选择时,会想:顾客能准确比较我和其他卖家在量上的差异吗?他们毕竟没带杆秤啊,可价格却是清清楚楚的,涨一毛就知道;推论:份量易比较的商品没这现象 @whigzhou: 注:商家在渐进缩量时,无须确保顾客无法察觉其前后两个时刻的份量差异,只须确保顾客无法察觉任一时刻与竞争商家之间的份量差异,如此便可驱动一个螺旋式份量缩减的进程 @黎永刚: 可乐可乐还有方便面那些也是采取缩量而不是涨价的方法啊,要知道它们的份量应该很容易吧。 @whigzhou: 是吗?可乐还缩量?减浓度?方便面据我观察是以涨价而非缩量为主啊,我们印象有差异 @黎永刚: 方便面变相涨价 缩量不缩价 http://t.cn/h67kej @黎永刚:百事与可口可乐均减量100ml引发质疑http://t.cn/hDZx1m @whigzhou: 谢谢,以后逛超市多留意,之前一直以为面饼都是90克 @听风的哑人:以前的面饼是多少我不知道,但最近我比较知道,最多见的是82.5克的面饼。90克的面饼现在似乎都比较少了。  
《自私的皮球》第二章〈疯狂的波动〉导言

第二章 疯狂的波动

价格有两个基本作用:首先,作为一种竞争性分配机制,它以简单有效的标准——价高者得——,将当前产出在众多需求者之间进行分配,结果就是市场出清;其次,作为一种市场信号,它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作出生产和消费决定提供了简洁明了的指导:觉得这个价格有利可图就继续生产,觉得这个价格合算就买。

假如这两个作用都在瞬间同时发生,那么市场就会处于平稳的均衡状态,而它带给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预期也不会落空,但现实并非如此,实际上,从生产者根据价格信号作出生产决定,到他们的产品上市交易,其间存在或(more...)

标签: | |
3487
第二章 疯狂的波动 价格有两个基本作用:首先,作为一种竞争性分配机制,它以简单有效的标准——价高者得——,将当前产出在众多需求者之间进行分配,结果就是市场出清;其次,作为一种市场信号,它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作出生产和消费决定提供了简洁明了的指导:觉得这个价格有利可图就继续生产,觉得这个价格合算就买。 假如这两个作用都在瞬间同时发生,那么市场就会处于平稳的均衡状态,而它带给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预期也不会落空,但现实并非如此,实际上,从生产者根据价格信号作出生产决定,到他们的产品上市交易,其间存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差,生产的迂回程度越高,时间差就越长,而在这段时间里,其他生产者也在做决定,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也可能会改变,但这些他都无法事先获知,因为这些信息并未包含在当初指导他做决定的价格信号中。 我们知道,价格信号是市场参与者可以依赖的主要信息,其他信息都是零星或不可靠的,生产者不可能在每一步决定之前都与无数的其他生产者和消费者沟通和协商,即便存在沟通和协商,后者也没有责任对其产量和购买量作出完全的承诺,所以,尽管价格信号十分有用,但基于它所形成的预期还是经常会落空。 预期落空的可能性,一方面给参与者带来了风险,一方面也导致了市场的波动[1],在分工细致而复杂,因而生产高度迂回的今天,这种波动常常是剧烈的,而同时,生产的规模化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波动。 供给紧张所导致的价格高涨会吸引资金投入这个行业,从而带来更多产出,理想情况下,供给会逐渐增长到恰好无利可图的那个点,但实际上,产能的增加并非连续的,开采一个新矿、投产一条新流水线、修建一条新铁路,会对供给产生一个不可分割的巨大影响,往往造成其产能形成前后价格的剧烈震荡。 正是价格机制的这一内在缺陷,构成了市场进化的一股重要动力,参与者想出各种办法来克服时间差和非连续性等信息障碍,规避由此带来的风险;这些办法,包括具有时间跨度的结构性合约安排、远期交易、保险、以及相关的衍生品等等,已经成为今日高度复杂的市场制度的重要组成元素,本章选择的几个案例将帮助你窥其一斑。 ---------------------- [1]本章所讨论的波动限于微观和局部波动,即单一商品或单一产业链价格的价格波动,它未必导致整体物价水平的波动,后者属于宏观波动,将在第五部分中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