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发表的文章(186)

昆士兰与佛罗里达

【2021-12-23】

维州在过去一年多净流失了四万多人,多数去了昆士兰,琢磨了一下其中缘故,发现昆士兰对于澳洲其他部分的人,就像佛罗里达对新英格兰人,是个过冬和退休的地方,很多有点钱(未必很富)的人都在那里有套房子,每年去住一阵,而从去年开始,这种度假居住突然就长期化了,甚至永久化了,特别是那些可以远程工作的人,发现回去没啥好处,不如把墨尔本或悉尼的房子卖掉,拿到笔钱,可以大大改善生活,而同时,loc(more...)

标签: | |
8954
【2021-12-23】 维州在过去一年多净流失了四万多人,多数去了昆士兰,琢磨了一下其中缘故,发现昆士兰对于澳洲其他部分的人,就像佛罗里达对新英格兰人,是个过冬和退休的地方,很多有点钱(未必很富)的人都在那里有套房子,每年去住一阵,而从去年开始,这种度假居住突然就长期化了,甚至永久化了,特别是那些可以远程工作的人,发现回去没啥好处,不如把墨尔本或悉尼的房子卖掉,拿到笔钱,可以大大改善生活,而同时,lockdown 也大幅削弱了大城市在消费娱乐方面的吸引力,类似的事情显然也发生在纽约和佛罗里达之间,
作为勒索筹码的存量有形资产

【2021-12-17】

现代经济中,存量有形资产的灭失成本相对整个经济体量来说是很小的,可以说微不足道,德国日本都被炸成那样了,没几年也就复苏了,所以,存量有形资产作为勒索筹码,至少在国际关系中的价值非常低,

对个体公司来说,价值略高一点,但也高不到哪儿去,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观察一下历史股价,火灾地震摧毁一家工厂,损失数字看起来不小,但对大公司的股价其实影响不大,所以,在跨国公司决定去留的问题上,存量有形资产作为勒索筹码也不会有多大用处,

真正管用的筹码是未来市场机会,这个筹码一直在起作用,但眼下可见两个苗头,一是筹码份量本身在缩减,二是跨国公司权衡天平的另一头,另一个份量重得多的筹码正在压上来,份量重到几乎无法抗拒——

国会对许多跨国公司脚踩两只船,两头吃好处的 do(more...)

标签: | | |
8948
【2021-12-17】 现代经济中,存量有形资产的灭失成本相对整个经济体量来说是很小的,可以说微不足道,德国日本都被炸成那样了,没几年也就复苏了,所以,存量有形资产作为勒索筹码,至少在国际关系中的价值非常低, 对个体公司来说,价值略高一点,但也高不到哪儿去,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观察一下历史股价,火灾地震摧毁一家工厂,损失数字看起来不小,但对大公司的股价其实影响不大,所以,在跨国公司决定去留的问题上,存量有形资产作为勒索筹码也不会有多大用处, 真正管用的筹码是未来市场机会,这个筹码一直在起作用,但眼下可见两个苗头,一是筹码份量本身在缩减,二是跨国公司权衡天平的另一头,另一个份量重得多的筹码正在压上来,份量重到几乎无法抗拒—— 国会对许多跨国公司脚踩两只船,两头吃好处的 double-dipping 策略越来越不满了(最新例子),很快我们会看到一轮轮被迫站队表态的浪潮,从国防/医疗/能源等安全敏感的产业开始,逐渐扩散到整个经济体,哪边的砝码更重是显而易见的, 事到如今,你想不想脱这钩已经无关紧要了,  
白酒

【2021-12-17】

听了个对 Derek Sandhaus 的访谈,此君自称是向英语世界认真引介白酒的第一人,其中提到他当初斟酌从哪个牌子入手时,主要考虑因素是价位和香型,定价要在小几十美元,风味要易于识别和接受,最后选了泸州老窖,

貌似他的引介还挺成功的,因为我在本镇 ALDI 货架上见到的唯一一种白酒正是泸州老窖,

不过,在本镇两家中餐馆(其中一家其实是马来西亚中餐馆)的酒柜上,我看到的白酒都是红星二锅头,可(more...)

标签: | |
8946
【2021-12-17】 听了个对 Derek Sandhaus 的访谈,此君自称是向英语世界认真引介白酒的第一人,其中提到他当初斟酌从哪个牌子入手时,主要考虑因素是价位和香型,定价要在小几十美元,风味要易于识别和接受,最后选了泸州老窖, 貌似他的引介还挺成功的,因为我在本镇 ALDI 货架上见到的唯一一种白酒正是泸州老窖, 不过,在本镇两家中餐馆(其中一家其实是马来西亚中餐馆)的酒柜上,我看到的白酒都是红星二锅头,可能中餐馆的定位更低一些,  
大五人格与职业表现

【2021-12-13】

大五人格与职业表现的关系,

FGP3PZ1VEAAqo55

A-宜人性,C-尽责性,ES-情绪稳定性,EX-外向性,O-经验开放性,

红线是行内专家对本行职业所需特质的评估,蓝线是实际情况,

不出所料,尽责性与所有类别都有显著关系,其他则随类别而异,

和人格心理学家(比如 Daniel Nettle)此前的说法基本相符,只是在更大规模的样本上确认了早先的印象,

doi.org/10.1016/j.jvb.2021.1036(more...)

标签: | |
8943
【2021-12-13】 大五人格与职业表现的关系, FGP3PZ1VEAAqo55 A-宜人性,C-尽责性,ES-情绪稳定性,EX-外向性,O-经验开放性, 红线是行内专家对本行职业所需特质的评估,蓝线是实际情况, 不出所料,尽责性与所有类别都有显著关系,其他则随类别而异, 和人格心理学家(比如 Daniel Nettle)此前的说法基本相符,只是在更大规模的样本上确认了早先的印象, doi.org/10.1016/j.jvb.2021.103655 Nettle 提到的有一点比较有意思:虽然宜人性通常被认为是正面特质,但在有些职业中,宜人性太高并不好,比如学术,宜人性高的人本能的倾向于避免质疑既有他人的观点,特别是被他视为同事/同道者的观点,
容纳创造性毁灭

【2021-12-12】

《暴力与社会秩序》这书总的来说不怎么样,不过有一点提的很好,(用我术语体系表达)大意是:那些未建立自由秩序的社会,在经济发展上的一个根本障碍是,无法容纳创造性毁灭,

因为既有产业持续取得租值的前提是与权力结构捆绑,而这一捆绑赋予了他们压制任何与既有产业模式不相容的创新苗头,因为创新浪潮引发的创造性毁灭过程会消灭其租值基础,大规模改变既得利益分配格局,

在自由社会,这样的改变也常会引发政治冲突,(more...)

标签: | | | | | | |
8941
【2021-12-12】 《暴力与社会秩序》这书总的来说不怎么样,不过有一点提的很好,(用我术语体系表达)大意是:那些未建立自由秩序的社会,在经济发展上的一个根本障碍是,无法容纳创造性毁灭, 因为既有产业持续取得租值的前提是与权力结构捆绑,而这一捆绑赋予了他们压制任何与既有产业模式不相容的创新苗头,因为创新浪潮引发的创造性毁灭过程会消灭其租值基础,大规模改变既得利益分配格局, 在自由社会,这样的改变也常会引发政治冲突,但由于权力结构与租值分布实现了足够高程度的解耦,因而通常都能顺利吸纳这些冲击,实现某种妥协,而不至于让系统垮掉,而在其他社会,创造性毁灭的浪潮要么被压制了,要么只有经历一番血肉横飞甚至改朝换代才完成,  
没别的乐子可寻

【2021-12-09】

@yiqin_fu 收到邮件说英文博客今天多了小几百访问。我去搜了一下来源,发现是德国公共电视做的视频链接到我之前写的一篇讲 SheIn 的文章。我写的内容没什么值得说的。我主要感触的是英文世界的“内容发现”机制:这篇文章写于半年前写,但半年后它仍然能被发现,有另一家机构用里面的信息进行再创作。我相信五年后、五十年后如果有人愿意,他们还是会找到这篇文章。

这种信念对创作者带来的驱动是巨大的。创作者因为知道自己的内容五年、五十年后可能还会被人读到,所以就有动力写那(more...)

标签: | | | | |
8931
【2021-12-09】 @yiqin_fu 收到邮件说英文博客今天多了小几百访问。我去搜了一下来源,发现是德国公共电视做的视频链接到我之前写的一篇讲 SheIn 的文章。我写的内容没什么值得说的。我主要感触的是英文世界的“内容发现”机制:这篇文章写于半年前写,但半年后它仍然能被发现,有另一家机构用里面的信息进行再创作。我相信五年后、五十年后如果有人愿意,他们还是会找到这篇文章。 这种信念对创作者带来的驱动是巨大的。创作者因为知道自己的内容五年、五十年后可能还会被人读到,所以就有动力写那些具有长期价值的东西。而如果一个生态里的内容只能通过信息流展现,那么写作者必定只有最大化短期浏览量的动力,不会想去创造长期价值。长此以往,生态里不会有任何的知识积淀,和创作者有创造长期动力的生态相比,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whigzhou: 这是 Web 2.0 和 3.0 区别,只是在2.0的遗产在英语世界仍然存续,而在有些地方完全消灭了 @whigzhou: Web2.0 曾经创造了一种假象,似乎真的有很多人在乎持久价值,3.0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幻象:很多之前表现的好像在乎持久价值的人,其实只是没别的地方可去,没别的乐子可寻而已, 这也挺好, @tertio:是web1.0吧,web2.0的代表是社交网络 @whigzhou: 不知道别人怎么分,我的区分标准是(1)用户内容自生产力,2)挥发性,1.0=低生产力+低挥发性,代表是传统网站,2.0=高生产力+低挥发性,代表是博客/论坛/维基,3.0=高生产力+高挥发性,代表是TW/TikT  
职业选择的性别差异

【2021-12-06】

一份更大规模的研究确认了早先我说起过的一个观察:两性在权利和机会上越平等,职业选择的性别差异就越强烈,并与刻板印象越接近,

GGGI

图中纵轴为女性权利指数,横轴的指标较复杂,是 0.5 x(男生梦想职业与刻板印象相符并且与其父亲职业相似的比例+女生梦想职业与刻板印象相符并且与其母亲职业相似的比例)

来源:Sex Differences in Adolescents’ Occupational (more...)

标签: | | | |
8928
【2021-12-06】 一份更大规模的研究确认了早先我说起过的一个观察:两性在权利和机会上越平等,职业选择的性别差异就越强烈,并与刻板印象越接近, GGGI 图中纵轴为女性权利指数,横轴的指标较复杂,是 0.5 x(男生梦想职业与刻板印象相符并且与其父亲职业相似的比例+女生梦想职业与刻板印象相符并且与其母亲职业相似的比例) 来源:Sex Differences in Adolescents’ Occupational Aspirations: Variations Across Time and Place
封建困境

【2021-12-06】

早先我谈论过的一个问题:基于宗族结构的层级分权体系(宽泛意义上可归入封建制),比如西周这样基于宗法制的封建系统,都有个内生困境:最初的诸侯之间亲缘都很近,多为父子,兄弟,叔侄关系,过不了几代,随着可分封土地的耗尽,各支系的领地都固化下来,且亲缘越来越远,各级领主除宗子之外的子孙无法再得到封地,于是原本支配层级关系的宗法制失去意义,

换句话说,体系创建之后若干代,领主们无法再通过分封自己的近亲来强化自己所在支系的势力从而强化自身的权力基础,

当然,实际情况会给他们留出一些空间,比如一些支系会(more...)

标签: | | | | |
8921
【2021-12-06】 早先我谈论过的一个问题:基于宗族结构的层级分权体系(宽泛意义上可归入封建制),比如西周这样基于宗法制的封建系统,都有个内生困境:最初的诸侯之间亲缘都很近,多为父子,兄弟,叔侄关系,过不了几代,随着可分封土地的耗尽,各支系的领地都固化下来,且亲缘越来越远,各级领主除宗子之外的子孙无法再得到封地,于是原本支配层级关系的宗法制失去意义, 换句话说,体系创建之后若干代,领主们无法再通过分封自己的近亲来强化自己所在支系的势力从而强化自身的权力基础, 当然,实际情况会给他们留出一些空间,比如一些支系会绝嗣,一些会因为各种缘故被剥夺领地,但总的来说强化宗支的余地越来越小了, (日耳曼封建制没这问题,因为它本来就不是建立在宗族基础上) 解决这种问题的自然倾向是重置权力基础,比如从宗族结构转移到官僚机器上(引入客卿即属此类努力),没完成转移的,就自然离心瓦解了, 另一条出路就是每隔几代来一次大清洗,即全面剥夺诸侯领地,重新分给宗支子弟, 我原本以为,以古代权力机器的工作效率,这条路好像不太可行,刚才发现,其实还真有这样的,那就是夏威夷体系, 夏威夷的权力结构分三层,大酋长,下面几十个地区酋长,再下面几百个村级酋长,该结构是跟父系宗族结构对应的,但各支的领地没有长期保障,每当一位大酋长死去,便会发生内战,各支通过战斗争夺继承权,胜出者成为新的大酋长,他会把所有领地全部回收,重新分封给本支的近缘子弟, 【2021-12-06】 德川体系也碰到过类似问题,德川家康改朝换代时曾将许多藩领分封给德川家子弟,即所谓亲藩,其中以御三家最亲,到第八代将军(是家康的曾孙辈)时,御三家已经不够亲了,于是又立了所谓御三卿,可此时已无封地可授,所以这三卿只有名号和俸禄,没有领地  
云烟率

【2021-12-06】

越来越觉得我这篇老文章里的最后那段话可以设计成一个量化指标,不妨称为*百富榜十年内异常灭亡率*,简称*云烟率*,一个移动后瞻指标,既容易操作,也很能说明问题,

 

标签: | |
8926
【2021-12-06】 越来越觉得我这篇老文章里的最后那段话可以设计成一个量化指标,不妨称为*百富榜十年内异常灭亡率*,简称*云烟率*,一个移动后瞻指标,既容易操作,也很能说明问题,  
兔子肉

【2021-11-21】

1958-68年间,澳洲经历了有记录历史上第二大干旱,高峰期小麦减产40%,损失了两千万头羊(第一大旱是1896-1903年那次,损失了一大半牲畜),

昨天有位老太太跟我忆苦思甜,说最坏的那个年份,她刚读完中学,眼睁睁看着自家牲畜一批批的死掉,家里穷的买不起肉,只好每天抓兔子吃,多数是用套索设陷捉到的,也有些是用枪打的,每天她负责一个个去检查套索,剥皮,然后交给她妈炖,全家人连着吃了整整一年兔子肉,她的总结辞是:所以我知(more...)

标签: | |
8919
【2021-11-21】 1958-68年间,澳洲经历了有记录历史上第二大干旱,高峰期小麦减产40%,损失了两千万头羊(第一大旱是1896-1903年那次,损失了一大半牲畜), 昨天有位老太太跟我忆苦思甜,说最坏的那个年份,她刚读完中学,眼睁睁看着自家牲畜一批批的死掉,家里穷的买不起肉,只好每天抓兔子吃,多数是用套索设陷捉到的,也有些是用枪打的,每天她负责一个个去检查套索,剥皮,然后交给她妈炖,全家人连着吃了整整一年兔子肉,她的总结辞是:所以我知道什么是受穷, 我就心想,天天吃兔子肉,这就是你对贫穷最痛切的了解? (忘了说关键的一条,她家牧场主要牲畜是马,否则也不至于吃兔子肉)  
波谷与长期增长走势

【2021-11-18】

各国的长期增长走势是由波谷决定的,若把最近委内瑞拉的例子添进去,效果会更显著

T1.2

(Douglass C. North & 《暴力与社会秩序》) ​​​​

【2021-12-02】

@whigzhou: 比委内瑞拉更近的例子是埃塞俄比亚

 

标签: | |
8916
【2021-11-18】 各国的长期增长走势是由波谷决定的,若把最近委内瑞拉的例子添进去,效果会更显著 T1.2 (Douglass C. North & 《暴力与社会秩序》) ​​​​ 【2021-12-02】 @whigzhou: 比委内瑞拉更近的例子是埃塞俄比亚  
少体校

【2021-11-17】

听一个 podcast,两位嘉宾在争论撅起国的少体校体系对球类运动表现的利弊,想到一点,这个体系的筛选机制,或许挑出了智力明显低于均值的一个群体,因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大多不会选这条路子,这或许是某国的某些运动项目上不去的原因所在,因为这些项目不仅需要个体的运动天赋,还需要智力,

纯属猜测,

同理,该体系对尽责性或许也有负面选择效应

 

标签: | | | |
8914
【2021-11-17】 听一个 podcast,两位嘉宾在争论撅起国的少体校体系对球类运动表现的利弊,想到一点,这个体系的筛选机制,或许挑出了智力明显低于均值的一个群体,因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大多不会选这条路子,这或许是某国的某些运动项目上不去的原因所在,因为这些项目不仅需要个体的运动天赋,还需要智力, 纯属猜测, 同理,该体系对尽责性或许也有负面选择效应  
把经文圆过来

【2021-11-14】

总算弄明白一件事情,教廷当年把伽利略关禁闭,其实并不是觉得日心说有多么离经叛道,当时教廷私下里对日心说是持开发态度的,只是觉得证据还不够强,理论也不够扎实,所以暂时还不能接受,

这是因为,一旦接受日心说,大量经文就得重新解释,一些貌似矛盾的地方得圆过来,这本身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你想想,连三位一体都能圆出来的教会,还有什么圆不过来的?

问题是,教廷不希望来回折腾,我好不容易按日心说把经文圆过来了,过几天你这理论垮了,难道还让我再折腾一遍(more...)

标签: | | |
8912
【2021-11-14】 总算弄明白一件事情,教廷当年把伽利略关禁闭,其实并不是觉得日心说有多么离经叛道,当时教廷私下里对日心说是持开发态度的,只是觉得证据还不够强,理论也不够扎实,所以暂时还不能接受, 这是因为,一旦接受日心说,大量经文就得重新解释,一些貌似矛盾的地方得圆过来,这本身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你想想,连三位一体都能圆出来的教会,还有什么圆不过来的? 问题是,教廷不希望来回折腾,我好不容易按日心说把经文圆过来了,过几天你这理论垮了,难道还让我再折腾一遍,那教廷权威岂不成了儿戏? 所以当时教皇专门把伽利略叫到了座前,让他拿出过硬证据,伽利略其实也拿不出什么,他举出的自认为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是潮汐,说这是地球自转的证明, 结果教廷就没被说服,但起初也只是要求他在理论成熟之前先别到处宣扬,伽利略不听,这才吃了禁闭, 以上叙事在有些人看来好像是在为教廷辩护,其实要我说,这揭示了教廷更深刻的问题,使用强权追求思想统一和体系稳定,而不是单纯的倡导或反对某种具体学说,才是对科学的更大阻碍,  
弄懂撅起国

【2021-11-13】

常听到跨国公司高管/大学教授/国际组织官员夸口自己来过十几二十次撅起国吃过多少次火锅就感觉好像很懂撅起国了,非常好笑,

要真想弄懂撅起国,最好的办法是去做点小生意,

有个米国人叫Turner Sparks,在苏州教过一阵英语,2004年时他发现冰激凌市场是个空白,需求很旺盛,但供给有个很大缺口,三十几块的哈根达斯和两三块的麦当劳之间,是一片空白,刚好他有个大学室友,是 Mister Softee 老板家族的子弟,于是通过他获得了授权,开始在苏州做生意,生意火爆,从一部流动货车开始,很快做到了十部车子,

可是,随着生意的发展,他很快体会了被各色人等轮番操的感觉,被员工操,被假冒的竞争对手操,被晨管操,被各种局操,最后被操的完全没了方向,夹着尾巴回米国了,(more...)

标签: | |
8910
【2021-11-13】 常听到跨国公司高管/大学教授/国际组织官员夸口自己来过十几二十次撅起国吃过多少次火锅就感觉好像很懂撅起国了,非常好笑, 要真想弄懂撅起国,最好的办法是去做点小生意, 有个米国人叫Turner Sparks,在苏州教过一阵英语,2004年时他发现冰激凌市场是个空白,需求很旺盛,但供给有个很大缺口,三十几块的哈根达斯和两三块的麦当劳之间,是一片空白,刚好他有个大学室友,是 Mister Softee 老板家族的子弟,于是通过他获得了授权,开始在苏州做生意,生意火爆,从一部流动货车开始,很快做到了十部车子, 可是,随着生意的发展,他很快体会了被各色人等轮番操的感觉,被员工操,被假冒的竞争对手操,被晨管操,被各种局操,最后被操的完全没了方向,夹着尾巴回米国了,成了一位栋笃笑表演者,不知道是不是被操出了幽默感, 我是从一个 podcast 听到的故事,发现这里有篇文章:How China Drove Out Mister Softee: This is China    
钟形曲线与性别差异

【2021-11-12】

今天闲着没事,再给大家讲讲性别差异这事情,

理解性别差异的最佳出发点,是下面这张图,这是两条正态分布曲线,均值都是100,蓝线的标准差是12,红线是18,(我是用 excel 的 norm.dist 函数生成的数据,然后创建了 平滑散点图,你可以动手自己试试标准差的其他值对应的形状,只需要三分钟)

BellCurve

我之前讲过,性别差异的许多(当然不是全部)表现都根源于禀赋分布的方差大小,而不是均值差异,男性的方差比女性大,当然,我这里取的18:12只是为了演示方便,

(当然,这里说的是认知和其他心理禀赋,若是论体能,均值差异就很大了,一个比较极(more...)

标签: | |
8907
【2021-11-12】 今天闲着没事,再给大家讲讲性别差异这事情, 理解性别差异的最佳出发点,是下面这张图,这是两条正态分布曲线,均值都是100,蓝线的标准差是12,红线是18,(我是用 excel 的 norm.dist 函数生成的数据,然后创建了 平滑散点图,你可以动手自己试试标准差的其他值对应的形状,只需要三分钟) BellCurve 我之前讲过,性别差异的许多(当然不是全部)表现都根源于禀赋分布的方差大小,而不是均值差异,男性的方差比女性大,当然,我这里取的18:12只是为了演示方便, (当然,这里说的是认知和其他心理禀赋,若是论体能,均值差异就很大了,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是握力,男女的分布曲线几乎完全不重合,握力处于bottom 1%男人,其握力也比99%的女人强,) 认真看这张图,仔细琢磨,你就会理解许多现象,比如: 1)为何纯数学或理论物理这种对智商要求极高的学科里绝大多数是男人? 看右边这条虚线,如果一个领域的进入门槛是125,那么该虚线右边红蓝两条线的下方面积之比就为该领域性别比设定了基本面貌,而有些领域的门槛可能高达140, 2)为何很多行当虽然从业者多数是女人,可是其中顶尖者却多数是男人?原理相同, 3)为何随着大学普及率提高,女性比例也在不断提高,而且速度更快? 读到这里你应该已经自然懂了,当虚线处于125时,红线下面积远大于蓝线下面积,随着大学入学门槛不断降低,虚线不断向左移,女生比例逐渐提高,移到均值位置时,男女比例将趋近于入学年龄段的人口性别比,(当然,还有其他其他因素在起作用,越过入学门槛的人不一定真的入学,这里说的是背景条件), 4)为何许多性别不平等的社会,女科学家或女工程师的比例反而比性别高度平等的社会(比如北欧)更高? 因为在这些社会,科学与工程并不是最具吸引力的职业,最后侧两个标准差的那些顶尖聪明者,可能都被吸引到(比如)镇痔钻营和争权夺利事业中去了,或者争当阿亚图拉去了,诸如此类,而科学与工程领域吸引到的是均值右侧一个标准差左右的那些人,你看图中110-120之间,红蓝线下的面积大致相当, 5)上述道理是镜像适用的,就是说,当你把目光移向曲线左方,会看到与上述互为镜像的情况,即,如果一种筛选机制挑出的是最蠢、最懒、最无能、最坏、最不求上进的人,挑到的也大多是男人,比例有多高,取决于你的筛选标准的严苛程度,也就是你把虚线从左侧的红蓝交叉点往左移多远, 还有很多,留给你们自己思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