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7月发表的文章(35)

[微言]清真寺/兄弟会/阿拉伯社会主义

【2012-07-21】

@秦訇-taras 清真寺和社区的关系比教堂更密切, 比如巴扎。部分因道统强大,教与集权的关系在一千多年伊斯兰史上总会出问题,不会有中央集权模式。伊朗1979是教士从左派牢友那里习得系统控制国家的经验,而埃及无这个机会。所以埃及不会伊朗化,这也许是乐观的一面@黄章晋ster

@whigzhou: 嗯,传统清真寺是积极因素,可怕的是兄弟会和阿拉伯社会主义

@秦訇-taras: 你说这两点的共同因素就是城市里未能近代化也不在巴扎里的那个群体吧,就是贫民窟出身在大街上摆地摊的

@whigzhou(more...)

标签: | | | |
4449
【2012-07-21】 @秦訇-taras 清真寺和社区的关系比教堂更密切, 比如巴扎。部分因道统强大,教与集权的关系在一千多年伊斯兰史上总会出问题,不会有中央集权模式。伊朗1979是教士从左派牢友那里习得系统控制国家的经验,而埃及无这个机会。所以埃及不会伊朗化,这也许是乐观的一面@黄章晋ster @whigzhou: 嗯,传统清真寺是积极因素,可怕的是兄弟会和阿拉伯社会主义 @秦訇-taras: 你说这两点的共同因素就是城市里未能近代化也不在巴扎里的那个群体吧,就是贫民窟出身在大街上摆地摊的 @whigzhou: 我的意思是兄弟会有组织能力,也不难学会利用国家工具,一旦上台,清真寺传统作用不足以阻止其实施暴政 @秦訇-taras 叙利亚运动的混乱暴力确实值得担忧,但不能回避地是,原有体制中没有正常表达与博弈的资源和渠道,才会有暴力。而这个问题不解决,稳定就是虚假的。哪怕是发展,在价值观序列里也不可能优先于人权。 @whigzhou: 之前的叙利亚当然不是什么好东西,问题是替代它的是什么?现代史上出现过的方案无非三种:1)占领改造;2)威慑,迫使当权者接受某些规范;3)打散了听任它自动重组。1代价太高被否决了,2被民主派认为不够民主,3我看没戏 @秦訇-taras:是,极端点说,我觉得除非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很高且有真正的中产阶级,否则都没戏,第二种最可行,但阿列维这个包袱太重了?类似格局无成功解扣先例 @whigzhou: 方案2是性价比最好的,利比亚本来已经有起色了,不过叙利亚可能不一样 @古希腊人: 二位属于沙盘推演,那实际情况也可能出人意料呢? @whigzhou: 这似乎是让谈论变得有意义的要点所在吧?跟在事实后面,做一台发讣告的机器,没啥意思吧? @古希腊人 忘记谁说的“任何对对利比亚战后伊斯兰化的忧虑都是故作天真,假扮世俗。因为利比亚的革命本身就是世界性的,未来的转型也是世界性的,部分的伊斯兰化既是对卡大佐绿色运动的反动,也是部分参与力量的呼声,反而更能加强利比亚与伊斯兰世界的关联。利比亚的未来取决于伊斯兰世界的未来” @whigzhou: 他眼中的前景看起来比我眼中的更可怕
[微言]民族/认同/虚无主义/dont judge

【2012-07-21】

@非言语 五四以来的极端主义和文化虚无以及民族自卑,导致了以毁灭自身经典文化为特征的“言必称希腊”“言必称英伦”的奴隶心态。假如要某些人相信,他们的祖先中曾有过聪明人士,对自然社会有着智慧思考和深入洞察,他们必斥之为谎言

@whigzhou: 言必称希腊/英伦怎么就奴隶了?亚里斯多德和休谟从坟墓里奴役我?

@whigzhou: 拒斥一种文化不叫文化虚无,我承认有华夏文化和汉民族这么一个东西,但这并不影响我鄙视它,并拒绝这个民族身份认同

@whigzhou: 因为我拒绝民族身份认同,所以我一点也不会因这个民族的不堪而自卑,谈不上“民族自卑”

@FreeManchuria 辉总,汉人不是一个民族。内部差异过大,有瑞典人和希腊人那么大

@whigzhou: 若以拥有共同母语为标准的话,那当然不是,但把标准放松到:拥有共同通用/书面语,共同经典/传说/起源神话/英雄/社会规范的话,就可以算,在古代,这两种标准的覆盖范围差别很大,前者对应大众,后者对应精英

@whigzhou: 古代汉民族的情况类似于中古欧洲拉丁世界,在精英(more...)

标签: | | | | |
4446
【2012-07-21】 @非言语 五四以来的极端主义和文化虚无以及民族自卑,导致了以毁灭自身经典文化为特征的“言必称希腊”“言必称英伦”的奴隶心态。假如要某些人相信,他们的祖先中曾有过聪明人士,对自然社会有着智慧思考和深入洞察,他们必斥之为谎言 @whigzhou: 言必称希腊/英伦怎么就奴隶了?亚里斯多德和休谟从坟墓里奴役我? @whigzhou: 拒斥一种文化不叫文化虚无,我承认有华夏文化和汉民族这么一个东西,但这并不影响我鄙视它,并拒绝这个民族身份认同 @whigzhou: 因为我拒绝民族身份认同,所以我一点也不会因这个民族的不堪而自卑,谈不上“民族自卑” @FreeManchuria 辉总,汉人不是一个民族。内部差异过大,有瑞典人和希腊人那么大 @whigzhou: 若以拥有共同母语为标准的话,那当然不是,但把标准放松到:拥有共同通用/书面语,共同经典/传说/起源神话/英雄/社会规范的话,就可以算,在古代,这两种标准的覆盖范围差别很大,前者对应大众,后者对应精英 @whigzhou: 古代汉民族的情况类似于中古欧洲拉丁世界,在精英层是共同文化,在大众是分异的地区文化,现代民族国家崛起后,母语和书面语的范围一致化了,在此之前,民族这个概念很难界定。 @whigzhou: 宋以后识字人口和出版物大增,官话区扩展,汉越来越像一个现代民族,等普通话成为绝大部分汉人母语之后,汉民族就算捏造成功了 @whigzhou: 总之,民族是由国家权力捏造的东西,但捏造成功之后它就是真实存在了,参见 http://t.cn/hbzdKy @whigzhou: 另外,义务制国民教育在捏造现代民族国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见 http://t.cn/zOWwEWd @FreeManchuria: 那我想问问,英国人和美国人算不算一个民族? @whigzhou: 这个例子处于模糊地带,两者拥有许多认定民族的共同文化元素,比如共同母语、文学经典,但又缺失很多,比如共同历史记忆/英雄/民族身份认同/国家忠诚,只要我们不是本质主义者,不必为此困扰 @HuRunFund: 言尽于此 @狱萝莉: 这东西不是你想拒绝就能拒绝的。长相不满意还能整容,血型不满意你还能换? @whigzhou: 因为人不是一般动物,可以具有并运用价值自觉和理性反思能力嘛,当然,我没必要抛弃母语、抹掉身上的文化痕迹,但可以单单拒斥民族身份认同啊 @whigzhou: 毕竟,在国家运用权力将这些文化元素捏合到一起之前,这些元素原本就是分离的,它们不是什么“不可分割的整体” @FreeManchuria: 那反之,由权利捏造的东西是不是也可以被权力所瓦解呢?欧洲民族国家的建立本身就是对中世纪旧秩序、也就是拉丁欧洲的瓦解 @whigzhou: 是的,可以,从奥斯曼/奥匈/苏俄帝国强权下独立起来的国家,也是这样,这个过程也可以反过来进行 @狱萝莉 这个方向上最终必然走到虚无,你会发现找不到“值得”认同的,只能不断拒绝下去。当然我不是说虚无不好,虚无本来是对世界最高层次最终极的认识,不论你从哪一路而来,最后都会抵达这里,殊途同归 @whigzhou: 不会啊,有太多值得我去认同的东西,太多我在努力追寻和尝试去理解的传统 @whigzhou: 现代市场社会的妙处在于,个人可以认同的东西不再局限于你的出生地,因而你不必在被动接受和虚无主义之间作出选择,你有了运用理性、自行探索和选择的机会 @不可试探猫: 为什么这么美妙的社会人们都说他们木信仰好痛苦! @whigzhou 确实,总有些人面对真正的选择机会会感到痛苦,最好别人告诉他什么是真理、什么是好的、该怎么做,那没关系,无数大师正排着队要为他们提供答案呢 @tertio 对这样的人不能提供直接建议,否则对方就把责任归于你 @whigzhou: 上帝诞生了 @淡淡星晴720667: 现代市场社会的妙处在于,个人可以认同的东西不再局限于你的出生地,因而你不必在被动接受和虚无主义之间作出选择,你有了运用理性、自行探索和选择的机会 @狱萝莉: 这其实是一种鸡贼,最后多半发现旧的摆脱不了新的也融不进去。就如同你生为人却自我认同为鸟,载怎么探索选择也长不出翅膀 @whigzhou: 你非要那么死乞白咧“融进去”干嘛?独立点不行? @whigzhou: 关于市场社会对传统文化身份认同的影响,参见 http://t.cn/ap6o8n @whigzhou: 简言之,在传统社会,你只能接受或拒斥一个高度同质化、从头管到脚的社区文化,而在现代城市社会,不仅各种亚文化可在同一地理空间并存,个人在生活不同侧面还可选择不同亚文化 @FreeManchuria ……或者说,民族国家有一个体量的极限。虽然民族可以由权力捏造,但只能捏一定数量的人口和土地面积 @whigzhou: 嗯,肯定存在一个技术性局限,但现代国家机器、义务教育、印刷术、报纸广播电视,一直在拓展这一极限,等普通话成为共同母语,义务教育延长到23岁,你说的情况就更会改观 @whigzhou: 不过好在,存在与之相逆的另一个力量:市场,它在消解国家的边界,促进各种非地理性亚文化的发育,在网络时代,这股力量会更显著,未来趋势,要看那股力量更强大了。 @FreeManchuria 目前世界上主流民族国家都只有数百万人或者数千万人,最多的是日本,一亿多。没有再大的了。俄罗斯曾经推行过“俄罗斯化”但是最后并没有成功。我的意思是说,一旦地域过于广阔,人口过多,必然在内部产生语言、习俗 @whigzhou: 权力可以改变这种局面(限度当然有),上海90后已经很少说吴语了 @FreeManchuria: 而美国本身所实行的制度:私人产权,自由市场,法治,联邦制等等一系列制度,一改过去欧洲民族国家通过民族认同来产生凝聚力的老办法。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凝聚了幅员辽阔的美国。美国这种大联邦在欧洲是不可能出现的。这也是欧元失败的根本原因。 @whigzhou: 嗯 @whigzhou: 作为母语的吴语大概会在两代人之内消失,粤语会撑的久一些,因为有香港,它在书面/影视/歌曲/新闻等文化形式中还存在,而其他语种将被消灭殆尽 @jg71: 很奇怪,至少上海人之间应该用上海话。就像四川,互相都只说川话。没见谁说普通话 @whigzhou: 四川话本来就是官话,没必要改口普通话,官话区普遍如此 @不可试探猫 辉总:我想请问你怎么看流行的“dont judge”,回避似乎变成了政治正确的态度,或者只是基于社交的圆滑? @whigzhou: 中立病,后现代虚无主义胡话,这么说的人自己很少做得到,真实意思往往是:黑人杀白人时dont judge,白人杀黑人时使劲judge。要真的不judge,他就成Disgrace里Lucy了,你见过吗? @whigzhou: 后现代昏人的这种双重标准,其实体现了他们内心深处对弱势族群的歧视,认为他们不配承担道德责任,因而没有资格成为道德判断的对象,就像宠物一样,是啊,没人会因为一条狗咬死路人而judge它 @whigzhou: 所以他们会把黑人/穷人的犯罪归咎于“社会”,就像人们会指责主人没把他的狗管好一样,还有比这更重的羞辱吗? @居貲: 还一种情况就是干脆承认自己在很多问题上没个准主意,因此只能keep an open mind,不轻易做判断,其实这倒不失为是很好的态度嘛,比不懂装懂强。 @whigzhou: “dont judge”是个祈使句,祈使自己当然没问题,但经常是在祈使别人
[饭文]民企的未来

民企的未来
辉格
2012年7月20日

当地省市两级政府动用财政预算为私人企业江西赛维应付债务危机的举动,开了一个十分惹眼的先例;与此同时,同样陷入债务危机的众多浙江中小型民企却没有这样的好运气,个别企业破产大面积牵动了担保网络,导致银行争相抽贷,在当前这样的低迷萧条大背景下,恐怕会有一大批企业挺不过这一关。

近些年来,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劣,今年更呈现出加速恶化的趋势,从新劳动法开始,民企面临的管制日益严苛,在资源能源类产业,他们被不断壮大的垄断国企全面排挤出市场,在煤炭业甚至遭遇大规模没收;金融危机后,又承受了干预政策的沉重打击:数十万亿投资很少落(more...)

标签: | |
3578
民企的未来 辉格 2012年7月20日 当地省市两级政府动用财政预算为私人企业江西赛维应付债务危机的举动,开了一个十分惹眼的先例;与此同时,同样陷入债务危机的众多浙江中小型民企却没有这样的好运气,个别企业破产大面积牵动了担保网络,导致银行争相抽贷,在当前这样的低迷萧条大背景下,恐怕会有一大批企业挺不过这一关。 近些年来,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劣,今年更呈现出加速恶化的趋势,从新劳动法开始,民企面临的管制日益严苛,在资源能源类产业,他们被不断壮大的垄断国企全面排挤出市场,在煤炭业甚至遭遇大规模没收;金融危机后,又承受了干预政策的沉重打击:数十万亿投资很少落到他们手里,投资热潮所引发的要素价格暴涨却无从逃避,同样,信贷大放水时没他们的份,泡沫破灭后的紧缩却首先冲击到他们。 前景更加不妙,大规模财政干预导致的虚假繁荣过去之后,许多地方政府本已面临着一个财政烂摊子,加上制造业失速后,地方税收必将下滑,而土地财政又被上了锁,未来几年地方政府必将挖空心思寻找税源,民营企业恐怕会被首先拿来开刀;所以,一个摆在我们眼前的问题是:民企在未来还有没有生存空间?如果有,在哪里? 在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曾有过一段为期十多年的蜜月期,各地政府争相招商引资,在土地、基础设施和税收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极为优厚的条件,并且通过各种土政策,在总体制度变革滞后的情况下,在局部创造出良好的制度条件,张五常将此局面称为“县级制度竞争”,并坚信这是导致中国奇迹的秘诀所在。 然而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张五常的县级竞争理论很难成立,首先,将地方政府视为拥有独立意志和行动能力的人格化主体,是站不住脚的,其次,即便地方政府具有这样的特性和能力,其所追求的,也不大可能是长期利益,更可疑的是,它能否对自己的许诺承担责任?在面临上级政府干预、调控、清理整顿和“规范化”时,能否顶住压力坚持自己的土政策? 事实也已表明张五常的乐观看法是错误的,在短暂蜜月期过去之后,硬伤逐渐开始暴露出来;被招商引资政策所吸引的企业家发现:早先的优惠宽松往往只是个养肥了再杀的圈套,根本不可能要求后任对前任的政策和许诺负责,当之前提供给你的资源有了更有利可图的用途后,他们会毫不犹豫的腾笼换鸟,把你升级换代、优化组合了。 更大的问题是,地方官员的激励机制与这种制度竞争并不匹配,特别是第一把手,他既非本地人,不受乡里评价的约束,而他的下一个任所通常也不在本地,因而既没有长期激励,也没有做长期承诺的能力。 这一点在官员普遍年轻化之后尤其突出,之前,地方政策还可以由通常本地任职的高层副职和中层官员获得一定的延续性,假如这些官员年龄较大、因而没有多大机会在更高层次上获得升迁机会的话,就会有激励维持政策与制度稳定,而且因为一把手调换频繁,实际政策制订更多掌握在这些副职和中层手里。 但近年来形势已经改变,随着官员年轻化以及地方势力全面削弱,官员的激励越来越多来自上面因而其作为也越来越迎合中央要求;其实,在中央集权制的大背景下,这种变化是早晚会发生的,中央不会坐视地方制度竞争的结果过度偏离其所设定的制度走向,而90年代以来的财税制度改革、银行与国企的垂直化改造、垄断央企所带来的巨额租金,都让中央政府拥有了扭转任何制度差异化和离心倾向的能力。 当一个长期衰退前景逐渐明朗时,上述隐患将会集中爆发,此前之所以能有一个蜜月期,是因为当时整个经济处于持续高速增长之中,在增长预期下,地方政府考虑的是:每年涌现的众多新企业(也是新税源)中,我能吸引来多少?而在衰退预期下,问题转变为:从这根正在融化的雪糕中,我能打捞到多少残值? 一旦这样的预期形成,局面就非常可怕,我们将看到一幅“泽之将竭,其捞也狂”的哄抢场面,因为此时竭泽而渔显然已是最理性的选择;考虑到人口逆转所带来的资本要素贬值浪潮才刚刚到来,还将持续二十多年,除非出现另一个异常强大的增长源,长期衰退前景是可以预见的,问题仅仅是触发哄抢的临界点何时到来,以何种方式到来。 面对如此前景,企业会做何反应?明显的出路是乘资产大幅贬值之前变现走人,这一过程实际上已经开始,留下来的不得不调整策略,将资本配置为容易转移变现的形式,其实因为财产权缺乏保障,国内企业原本就有这种倾向,比如许多知名制造业大厂商,其核心资源其实从来都不是制造,而是营销团队和规模化劳动组织,夸张点说,他们更像是营销或劳务公司,前者随时可以拉走队伍另起炉灶,后者只不过租个厂房转卖劳动。 赛维或许给我们演示了新时代的民企生存之道,那就是与官员利益绑在一起,同时借助相互牵制的利益网保护自己,赛维在光伏产业的迅猛成功便是利用了政府的干预政策,当前的债务危机也是该政策所导致的新能源泡沫破裂的结果,但因为他精心安排的债务结构,与地方政府形成了一种相互绑架的关系,得以避免成为投资狂热的替罪羊,相比之下,那些当初没有与政府一起吹泡泡的企业,反倒没有这样的好运气。
[微言]枪

【2012-07-20】

@微天下 【“蝙蝠侠”首映枪击案细节曝光】据CNN,嫌犯身高约1米8,20余岁,犯案时身着黑色衣服并戴防毒面具。丹佛奥罗拉一家影院在放映“蝙蝠侠”30分钟左右,该嫌犯从安全出口进入,随后缓缓走上楼梯,随机朝观众开枪并引爆催泪瓦斯,现场有数名儿童,目前枪击已致14人死亡、50人受伤。警方已逮捕一名男子。

@猪头非: 我真心觉得禁枪是中国政府最英明的决策之一

@whigzhou: 那是,不禁到只剩土匪有枪怎么收保护费啊

@胡宾的围脖 许多国人又在替美国人的枪支泛滥担忧了,真辛苦他们了

@whigzhou: 为持枪权辩护 http://t.cn/htq0Mi 持枪权与政治权力 http://t.cn/h51WEe

@qwertyuiopmnv 嗯,禁枪之后,土匪仍然有枪,但对于普通的精神病人呢?有些人精神病突然发作,如果此时他有枪就危险了

@whigzhou: 和驾照一样,汽车比枪更危险,不给聋子发驾照,也可以不给精神病人发枪照嘛

@艾里克卡特曼: 枪除了伤人,还有别的用处吗?

@whigzhou: 威慑试图伤人者

@Ent_evo 有研究表明武器在身边时会增加人的攻击性。另外每年死于枪伤最多的是走火和自杀

@whigzhou: 我很怀疑这个研究结果是否有普遍性,特别是,假如持枪者足够多,以致大家都预期对方也很可能持枪时,是否仍然如此

(more...)
标签: | | |
4442
【2012-07-20】 @微天下 【“蝙蝠侠”首映枪击案细节曝光】据CNN,嫌犯身高约1米8,20余岁,犯案时身着黑色衣服并戴防毒面具。丹佛奥罗拉一家影院在放映“蝙蝠侠”30分钟左右,该嫌犯从安全出口进入,随后缓缓走上楼梯,随机朝观众开枪并引爆催泪瓦斯,现场有数名儿童,目前枪击已致14人死亡、50人受伤。警方已逮捕一名男子。 @猪头非: 我真心觉得禁枪是中国政府最英明的决策之一 @whigzhou: 那是,不禁到只剩土匪有枪怎么收保护费啊 @胡宾的围脖 许多国人又在替美国人的枪支泛滥担忧了,真辛苦他们了 @whigzhou: 为持枪权辩护 http://t.cn/htq0Mi 持枪权与政治权力 http://t.cn/h51WEe @qwertyuiopmnv 嗯,禁枪之后,土匪仍然有枪,但对于普通的精神病人呢?有些人精神病突然发作,如果此时他有枪就危险了 @whigzhou: 和驾照一样,汽车比枪更危险,不给聋子发驾照,也可以不给精神病人发枪照嘛 @艾里克卡特曼: 枪除了伤人,还有别的用处吗? @whigzhou: 威慑试图伤人者 @Ent_evo 有研究表明武器在身边时会增加人的攻击性。另外每年死于枪伤最多的是走火和自杀 @whigzhou: 我很怀疑这个研究结果是否有普遍性,特别是,假如持枪者足够多,以致大家都预期对方也很可能持枪时,是否仍然如此 @whigzhou: 死于枪伤最多的是自杀,这条似乎是反对禁枪的理由才对;走火导致伤亡多,这个问题跟考驾照类似 @che徐: 个人经验,因为有枪而亢奋,这在没有摸过枪的人身上非常显著,如果普遍有枪的话,心态就会平和得多 @whigzhou: 嗯,至少我知道,爪牙锋利的食肉动物比食草动物在面临同类间冲突时,会更谨慎克制 @Ent_evo 另外枪械一个麻烦在于家庭。买枪的人也许有合法证件,但枪械会增加全家的死亡率。 @whigzhou: 这不能成为禁枪的理由,因为这些成本是内化的 @whigzhou: 自杀的成本由自杀者自己承担,走火的成本也多半由自己家人承担,假如某人知道枪支给家人带来生命风险,仍决定持枪,更说明枪支对他很重要,至少超过该风险,关键是,没人会比他更在意自己家人的安全,这个权衡只能由他自己做。 @Ent_evo: 有,他的家人比他更在意。仅从这个角度讨论的话,枪证应该以家庭为单位发放 @whigzhou: 这个可以,发枪证时家人可以提出异议阻止,我赞成 @whigzhou: 只有当成本溢出到外部,持枪伤害无关旁人时,才有理由讨论是否对其进行限制的问题,内化的成本是私事,无须作为法律问题讨论 @Ent_evo: 持枪率和谋杀率正相关,这个算溢出吗? @whigzhou: 算,可以作为反对持枪的证据提出,但最终改变法律需要压倒对立证据,比如持枪的防卫价值和威慑犯罪的价值 @whigzhou: 相关未必是因果关系,杀人倾向严重者更可能去买枪,所以更应该让守法良民容易合法买到枪 @Ent_evo: 我觉得这个推论暗含了一个假定,就是大部分的杀人是由"杀人倾向者"完成,并且这些人是可以和“良民”有良好的区分的 @whigzhou: 我说的杀人倾向笼统的包括了各种可能导致杀人的反社会和犯罪倾向,它导致了大部分凶杀案,良民间激愤杀人当然也有,但比例低的多,上述情况足以导致你提到的统计现象 @Ent_evo:另外,我有个问题是,有关和无关是怎样界定的呢?如果我们并不知道枪支会增加家人的危险,我们会把家人当做有关人员来考虑吗?当我们考虑毒品、酗酒或者动物虐待倾向的时候,家人算作有关吗?同事呢?好友呢? @whigzhou: 这要看你是否持有个人主义立场了,对我来说,是。责任止于个人,至于他与别人的关系,需要他自己去处理 @Ent_evo:“是”是指的家人算作有关人员? @whigzhou: 算作有关人员,但这个关系要由他自己处理,比如我吸毒导致全家难过,这不是禁毒的理由,因为我给家人带来何种感受这种事情,是应由我自己处理的私事,不能由政府代替 @gd的皮皮虾: 禁与不禁归结为成本的算计? @whigzhou: 不是,当成本没有溢出时,与成本无关,所以内部成本再高(比如自杀)也不是禁止的理由,但成本溢出时,就不得不考虑成本了 @yxiaohan: 允许持枪,使不喜欢枪械或无能力持枪的人处于弱势地位,这显然不公平。 @whigzhou: 不允许持枪,让拳头硬的人处于强势地位,更不公平 @gd的皮皮虾: 可以禁毒禁酒驾,却不禁枪,逻辑在哪? @whigzhou: 我反对禁毒,赞成禁止酒驾,你赞成禁止开车吗? @艾里克卡特曼: 1,试图伤人者不必然接受这种震慑。2,如果个人持枪有震慑作用,警察的震慑应该更强大。3,持枪伤人的决心一下,几乎没有后悔的余地……至于个人权利的问题,很好解决,放弃就行了 @whigzhou: 1)无须必然;2)警察很少在场;3)点火烧房子决心一下也差不多;至于个人权利……要么您先自杀? @艾里克卡特曼: 禁毒的理由是:毒品一旦成瘾,就没有戒除的可能。不该有一种商品可以如此剥夺消费者的选择权 @whigzhou: 没有任何“商品”能剥夺人的权利,剥夺权利的,只能是人,是吸毒者在开始吸毒的那一刻放弃了自己未来做选择的能力 @whigzhou: 人有权放弃自己的未来选择能力,也经常这么做,比如订立契约 @松木木木: 我意思是,毒品使用或烟草使用带来的疾病负担,难道也是禁令造成的吗? @whigzhou: 这不是,但这项成本不是禁毒的理由,因为这是由吸毒者自己承担的,是他自愿选择的后果 @Ent_evo:回复@tertio: 媒体不知道,学术界是有定论的。随便举一篇文献 http://t.cn/zW6mRKH 这是讲海洛因带来的脑损伤的。 @whigzhou: 这当然是,但这是内部成本,没有溢出 @松木木木: 但这类商品的成瘾性会不可避免导致使用流行,造成的社会负担由谁来消解? @whigzhou: 1)成瘾性与流行怎么关联上的?2)只要流行是经由一次次个体自愿选择作出的,没有什么社会负担,只有个人负担 @Azzssss: 我可乐不能戒 @tertio: 你应该去告可口可乐公司 @赵昱鲲: 我要去告新浪。我戒不掉微博,每天浪费好多时间在上面,而且从老婆到各路向我催债的人,都在微博上,每天被他们骂得狗血喷头…… @whigzhou: 完了,我妈戒不掉大米,该去告谁啊? @Ent_evo: 个人脑损伤显然是内部的,不过脑损伤带来的丧失劳动能力带来的经济犯罪呢? @whigzhou: 如果大脑损伤让他丧失自控能力,那与喝酒类似,如果只是丧失经济来源而增加犯罪几率,那就与烧钱类似,你认为可以禁止烧钱或可能导致破产的冒险吗? @whigzhou: 从法理上说,制止和惩罚犯罪只能针对近因,即,直接导致犯罪行为的那次意志行使,而不能无限向前追溯,只能追溯到当事人仍然清晰、具有意志表达能力的最近那一刻,这体现了法律的基本原则:责任止于自由意志。 @whigzhou: 违背这一原则会导致无数荒谬的结论:一次投机冒险可能让你破产,破产后你可能会去偷去抢,所以要禁止你投机冒险 @tertio: 原理上来说就是:原因的原因不是原因 @whigzhou: 准确的说是,中间碰到自由意志,责任追溯链就立即中断了 @鲥鱼回来了: 我觉得香港制度还蛮贴近你对法律的部分意见,有卖淫的有嗑药的有混黑道的,用习惯法,有事儿交给法院解决。额,也许只是港剧里的香港? @whigzhou: 呵呵,香港好像也没这么自由哦,毒品也是禁的吧? @Ent_evo: 我觉得这纯粹是个可能性大小的问题。近因和远因的区分是相对的,我可以把因果链具体到神经元……如果投机导致破产的概率是0.5,破产导致偷抢的概率是0.01,那么不需禁止。但如果吸毒导致脑损的概率是95%,最后导致经济犯罪的概率是50%,那么就很可疑了 @whigzhou: 那烧钱拆房呢?100%破产哦 @Ent_evo: 这样破产之后不必然导致犯罪啊,因为把钱烧光了也不影响今后继续生活,还可以卖苦力,还可以减少开支。但对烈性毒品而言这个条件似乎不适用 @whigzhou: 哎,烧钱的是残疾老人呢?吸毒的是百万富翁呢? @执卷绨素 禁毒禁黄,可以说是政府提供一种叫做“优效品”的公共产品,目的在于防止你遭受各种可能伤害。在政府眼中,这时的你,是一个易受伤害和需要保护的未成年孩子的角色,而政府则扮演着仁慈家长的角色,社会结构呈现一种父子关系。政府通过提供优效品,指引良好生活,展现了慈父般的家长作风 @whigzhou: 说得好,这正是我如此强烈抵制它的核心理由,自由与父爱主义政府格格不入 【后记】其实Ent提出的“持枪率和谋杀率正相关”这条证据含义不明,其确切含义至少需要知道统计单位如何划分才能知晓,是地区间比较、国际比较、还是时间段之间比较、社群间比较,含义皆可不同。  
[微言]一妻多夫与生育率

【2012-07-19】

@GK同人于野 此书说人类婚外情现象数据实在不好统计,科学家不得不转而研究鸟的婚外情。但有一个人类的统计很有意思:西藏有两个丈夫的女性,生的孩子比一般女人少。而摩门教一夫多妻家庭,老婆越多的男人,他平均每个老婆生的孩子数也越多。我猜可以用中国后宫政治解释:生孩子是女人争宠的手段和排解寂寞的方式。

@-Lucifier-: ”后宫政治博弈“只说明了一夫多妻的富有家庭中女性的竞争策略是多生孩子、多分资源;一妻多夫家庭中女性生的孩子比一般女人要少,也需要一个策略解释:以资源获取的角度去考察,随着孩子的增多,丈夫们的亲代投资可能有变,如选择最像自己的那个孩子集中、大量投资→分散投(more...)

标签: | | |
4440
【2012-07-19】 @GK同人于野 此书说人类婚外情现象数据实在不好统计,科学家不得不转而研究鸟的婚外情。但有一个人类的统计很有意思:西藏有两个丈夫的女性,生的孩子比一般女人少。而摩门教一夫多妻家庭,老婆越多的男人,他平均每个老婆生的孩子数也越多。我猜可以用中国后宫政治解释:生孩子是女人争宠的手段和排解寂寞的方式。 @-Lucifier-: ”后宫政治博弈“只说明了一夫多妻的富有家庭中女性的竞争策略是多生孩子、多分资源;一妻多夫家庭中女性生的孩子比一般女人要少,也需要一个策略解释:以资源获取的角度去考察,随着孩子的增多,丈夫们的亲代投资可能有变,如选择最像自己的那个孩子集中、大量投资→分散投资于西藏女性而言未必有利。 @whigzhou: 藏人多夫家庭生育较少可能只是因为他们比单夫家庭更穷,因为多夫正是穷的结果 @-Lucifier-: 这确实更有可能。共妻不利于男性,两个男人还愿意,说明他们真穷到某个地步了。 @whigzhou: 多夫安排是为让弟弟们留下来帮助大哥谋生,在大哥生下第一个孩子之前,弟弟们基本没有性机会,通常还未发育成熟,假如老二与大哥年龄过于接近,常会被送去寺院做喇嘛——这是听邓巴说的 @恶人谷江小鱼: 这不是解释,除非“富人比穷人会多生孩子”是公理 @whigzhou: 未必需要是公理,只须局部成立即可 @whigzhou: 案例 http://t.cn/zW6PFXm @小野猪君: 不明白多夫女人为什么会生的少?是同房机会就少吗? @whigzhou: 多夫与少生是贫穷的共同结果,不是因为多夫才少生 @小野猪君 可少生是能控制的吗?他们也不会采取什么手段去少生 @whigzhou: 传统社会也有许多办法主动节育,比如禁欲、延长哺乳期、土法堕胎、溺婴(若未被发现,统计上就是少生了) @whigzhou: 延长哺乳期是最常见的办法,较严重的营养不良也会降低生育率,另外,各类非常规床上活动,可能都是为了节育同时满足性欲而发明的 @冷酷的Noah: 博主都研究姿势了?雷人 @whigzhou: 我说的不是姿势,是拓扑结构  
[微言]种族体质差异

【2012-07-18】

@古希腊人:回复@花总丢了金箍棒: 刚查了一下,按照维基百科的说法,有组织的农业生产出现在在1万1千年前的中东。生物学意义的人在一万年的时间上跟现代人是一样的。所以辉格的说法不靠谱

@whigzhou: 一万年足以产生“生物学意义上”的差异,乳糖耐受、肤色、发质、镰刀形贫血、乳房形状、脂肪臀、湿耳垢…

@Ent_evo: 一万年(500代)一般不够产生生殖隔离和成新种,但出个亚种是可能的。

@whigzhou: 记得哪里提到过澳洲土著与白人生育的流产率已经高出常规水平了,澳洲要是再晚发现几万年,那就有点麻烦了…

@花总丢(more...)

标签: | | | |
4437
【2012-07-18】 @古希腊人:回复@花总丢了金箍棒: 刚查了一下,按照维基百科的说法,有组织的农业生产出现在在1万1千年前的中东。生物学意义的人在一万年的时间上跟现代人是一样的。所以辉格的说法不靠谱 @whigzhou: 一万年足以产生“生物学意义上”的差异,乳糖耐受、肤色、发质、镰刀形贫血、乳房形状、脂肪臀、湿耳垢... @Ent_evo: 一万年(500代)一般不够产生生殖隔离和成新种,但出个亚种是可能的。 @whigzhou: 记得哪里提到过澳洲土著与白人生育的流产率已经高出常规水平了,澳洲要是再晚发现几万年,那就有点麻烦了... @花总丢了金箍棒: 那是最早的农业生产,不是农业民族 @whigzhou: 不需要引入民族这个概念,只须假定种群在取食模式上具有不可逆性即可,也就是采用了农耕模式的种群不会或极少会退回到狩猎/采集模式,这样,某地区长久的农业历史,即可提高在农业条件下优势基因的频率,从而改变相关性状的平均水平 @花总丢了金箍棒: 太扯了,除非有统计数据能支持你的论点。#我们在讨论jb长度# @whigzhou: 统计数据滴没有,本来就是猜想,爱信不信,又没人给我拨经费凭啥给数据 @Alcibiades: 乳糖耐受、肤色、发质、镰刀形贫血、乳房形状、脂肪臀、湿耳垢... 这些是物种内差异吧? @whigzhou: 有人说是种间差异了? @花总丢了金箍棒 维基词条《人类JJ 长度》。里面提到:1、关于JJ 长度测量,很多情况下得到的数据在统计学上不可靠(更别提比较研究)。2、JJ 在胚胎时生长就被Hox 基因控制,但难以推测精确长度。3、没有结论性证据可证明种族和JJ 尺寸间有必然联系。民族也一样 @whigzhou: Human penis size词条说无种族差异 http://t.cn/ht8j8V Human penis词条说有 http://t.cn/zWi5ZEE 有个网站还提供了活龙活现的地图 http://t.cn/htoCLn 看来并无定论 @whigzhou: 因为涉及政治正确敏感点,比较体质人类学这个学科二战后几乎就消失了(或转入地下了?),此类数据就算有也不容易看到 @Araby-Exodus 这事有什么政治正确不正确,难道小就inferior了吗?不会这么insecure的吧! @whigzhou: 谈论任何种族差异都可能犯忌 @whigzhou: 还真就这么insecure,那个说女人数学能力不及男人的哈佛校长,可耻下场大家也都看到了  
[饭文]雷士风波彰显主动投资策略的风险

(又一篇因篇幅不够而草草收场的坑文)

雷士风波彰显主动投资策略的风险
辉格
2012年7月16日

正如许多评论所指出的,雷士风波又一次向人们展示了国内企业根深蒂固的“人治”特征与现代公司治理之间的强烈反差与冲突;尽管其中的是非曲折外人还很难辨明,但冲突的起因和爆发过程是非常清楚的,这也得益微博的实时性,将当事人之间的互动直接迅速的展示在世人眼前。

从已披露的信息看,这次全面怠工与抵制行动,显然是一次控制权争夺战,而不仅是对上半年业绩与股价巨跌的反应,否则难以解释其间一系列事件的时间关系;或许,前期的业绩与股价变动,正是管理层为获(more...)

标签: | | |
3575
(又一篇因篇幅不够而草草收场的坑文) 雷士风波彰显主动投资策略的风险 辉格 2012年7月16日 正如许多评论所指出的,雷士风波又一次向人们展示了国内企业根深蒂固的“人治”特征与现代公司治理之间的强烈反差与冲突;尽管其中的是非曲折外人还很难辨明,但冲突的起因和爆发过程是非常清楚的,这也得益微博的实时性,将当事人之间的互动直接迅速的展示在世人眼前。 从已披露的信息看,这次全面怠工与抵制行动,显然是一次控制权争夺战,而不仅是对上半年业绩与股价巨跌的反应,否则难以解释其间一系列事件的时间关系;或许,前期的业绩与股价变动,正是管理层为获得动员和胁迫能力而刻意制造的,近日的抵制行动也已显示了他们拥有这么做能力。 甚至不排除管理层意欲通过压低股价以便其自己增持而夺回控股权的可能,只是一时失手将股价压得过低,造成其杠杆交易的抵押不足而被迫平仓;实际上,当与其他投资者特别是施耐德的分歧暴露之后,吴长江完全具有这么做的动机,而从雷士资产结构的关联安排,他也早已为今日的冲突留了一手:雷士的渠道资源并未放进上市公司。 从乐百氏、娃哈哈、《财经》到雷士,这一连串案例一再提醒我们,这些响当当的名字所代表的企业,并未获得自己的生命力,能够抗拒各种外部干扰而保持自身的完整、独立和凝聚力,能不依赖任何个人而维持自身的性格与目标,任凭股东和管理者变动而保有自己的禀赋和价值,相反,真正拥有生命的,是隐藏在这些名字后面的强人和他们所领导的团队:何伯权、宗庆后、胡舒立和吴长江。 现代公司区别于传统家族企业的根本之处在于非人格化,那意味着企业的组织结构、运营体系和资产价值,都不依赖于特定个人,离开任何一个人,业务仍可正常运营,信息流动和指挥控制体系仍可照常工作,资产价值不会急剧萎缩,而这些,都离不开制度化和规范化。 达致非人格化的种种制度元素,往往是非成文的,它们蕴涵在各种岗位所对应的专业文化和职业道德规范之中,在各行当中具备了基本职业素养的人,特别是在企业管理层和关键岗位所涉及的高度专门化的职业圈中获得认可的人,无论被放到哪个企业哪个岗位上,人们都可以相当安全的期待他们会按何种规范做事。 正是非人格化让企业资产获得了流动性——其价值不会因转手而巨幅变动——从而得以进入资本市场,利用金融杠杆而实现价值倍增;然而,尽管国内资本市场已有了多年发展,企业去人格化方面却乏善可陈,比较显著的原因是:职业经理人市场尚有待成熟,许多企业还有待经历从创始人向第二代交接的过程,而制度化正是随一次次交接班而逐渐成熟的。 不过还有一个更深层的背景因素,或许是去人格化进程上更主要的拦路石,那就是社会的制度环境未能给企业家带来财产安全感;如上所述,非人格化意味着流动性,也就是资产转手后不会贬值,但这样一来,也就增强了对潜在的侵占与抢夺行为的激励:假如金箍棒仅在孙悟空手里是件神器(或许是因为他掌握着一句特殊咒语),到别人手里都是凡物,就没人会去抢,可要是拿在谁手里都是神器,那就很多人会去抢了。 假如企业家想设置这样的咒语,他是有很多办法的:拒绝澄清业务逻辑和流程,降低透明度,在部门间人为制造隔阂,让他们相互间不理解对方的工作,模糊岗位职责、职务级别和权力等级,不给实权亲信高职位,隐藏激励机制,比如私下发红包甚至纵容拿回扣,这样新来的老板就会四处面临陷阱,引发大量误解、不满和冲突,简言之,就是那些历经几千年锤炼的用于建立个人忠诚和裙带网络的古老权术。 把这些作为与风格,与其说是土气或草莽气,不如说是特定环境条件下的生存智慧,只有对财产权的可靠法律保障,才能说服企业家解除他们的咒语;看清这一点或许可以帮助投资者反思他们的策略,像赛富这样的主动投资策略,在国内是否明智?通过获取控制权把企业改造成现代公司,建立制度,实现非人格化,若能成功自然是好事,但现实条件往往不允许。 或许被动策略更安全,看好某家企业,将其中价值易于评估的部分分离出来,然后借助某种相互绑架的约束机制,确保双方都不越界耍赖,这似乎是过去多年国内资本市场所找出的中间路线;不过这种策略也面临着创始人突然出事的风险,投资者积极介入的恰当时机,大概是创始人接近退休年龄,接班问题提上日程的时候,利用交接班的过程完成制度化和非人格化,可将风险和成本控制在最低限度。
[微言]索马里与阿富汗

【2012-07-13】

@思想库报告 【国家衰败之六『索马里:没有法律和秩序』】一个成功的经济体必须有运转有效的法律制度。没有这一点,国家没有希望提供秩序,有效的法律制度,和解决争端的机制,也无法提供任何基本公共品。虽然索马里、南苏丹有被国际公认的政府,但它们在首都以外的地方只有很少的权力。http://t.cn/zWqr90a

@聂日明: 我们是不是可以说,不同的社会结构,对应的最优社会仲裁体制是不同的,对应的就是法律与非法律体制治理下的商业活动的绩效结果是不一样的。@高利明 @傅蔚冈 @whigzhou

@whigzhou: 说“索马里没有法律和秩序”是非常无知的 http:/(more...)

标签: | | | |
4429
【2012-07-13】 @思想库报告 【国家衰败之六『索马里:没有法律和秩序』】一个成功的经济体必须有运转有效的法律制度。没有这一点,国家没有希望提供秩序,有效的法律制度,和解决争端的机制,也无法提供任何基本公共品。虽然索马里、南苏丹有被国际公认的政府,但它们在首都以外的地方只有很少的权力。http://t.cn/zWqr90a @聂日明: 我们是不是可以说,不同的社会结构,对应的最优社会仲裁体制是不同的,对应的就是法律与非法律体制治理下的商业活动的绩效结果是不一样的。@高利明 @傅蔚冈 @whigzhou @whigzhou: 说“索马里没有法律和秩序”是非常无知的 http://t.cn/zWIHvpQ @whigzhou: 索马里的问题主要是,部分现代元素(步枪/皮卡/电话)冲击了习惯法和传统秩序,却又没带去现代法律与秩序 @王弼正 现在好像依旧没有资本愿意到索马里投资啊 @whigzhou: 那是,习惯法可堪维持传统秩序,但不足以支持市场经济 @whigzhou: 部落习惯法的特点之一是非强制性,仲裁者只管裁决不管执行,执行靠的是当事人对习俗和仲裁权威的尊重,在传统熟人社会,这是很强的约束,公然藐视裁决就是自绝于社区,而在流动性大社会,这样的约束靠不住 @聂日明: 我看你给的链接中,XEER是无国籍普通法体系,在以前的国际关系和技术水平下似乎是可行的? @whigzhou: 是的,在部落时代,Xeer已经算得上相当成熟的习惯法了,比阿富汗的成熟很多,后者的世代血仇循环还很普遍 @whigzhou: 阿富汗的情况可参见弗雷德里克·巴特:《斯瓦特巴坦人的政治过程》 http://t.cn/zWIQAYq @聂日明 辉总讲一下,枪/皮卡/电话是怎么冲击了以前的Xeer @whigzhou: 这个还用讲吗?如此强大的新型武力和组织能力突然放进传统社会,力量均衡和传统权威自然会被破坏 @whigzhou: 当文化差距太大时,一个外人的出现就足以瓦解传统权威和他所代表的秩序,比如一位现代医生,治好几个病人,一位传教士,拿出神一样的现代器物(比如照相机),可能就足以动摇传统信仰,类似的事情在西太平洋社会被报道过多次 @聂日明: 这种习惯法,执行靠的是长期关系执行,而非第三方执行,这和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有何区别? @whigzhou: 这个……你先预付点钱好不好?  
作为一种心理功能的自由意志

昨天,三总在豆瓣和微博上推荐了赵南元的《认知科学与广义进化论》,然后另一位三总3nt跟风推荐赵南元2008年的一篇文章 “自由意志杂谈” 。

小橘子看后给出了简洁的评论:

好的很。二的论点跟丹尼特一样。三没看懂。四回避了问题

而我觉得:

第三节不够说服力是因为他对自由意志的认识没到丹内特的深度,还差几口气。

既然话茬开了,我就索性把我所理解的Daniel Dennett的自由意志理论介绍一下,更准确的说,是我在读过丹内特(特别是Elbow RoomFreedom Evolved这两本,更完整的,还须加上The Intentional StanceConsciousness Explained)之后,目前对自由意志这个概念的把握。

之前,每每碰到需要澄清“到底什么是自由意志”的问题时,我只能用“参见丹内特”来搪塞,可是老这么下去也不是个办法。

自由意志是一种十分独特、清晰可辨的心理机制(因而值得用一个专门词汇来指称它),简单的用“复杂性、多变性、合目的性、非重复性、非机械性”几个特征来归纳远远不足以说明它到底是什么,将其称(more...)

标签: |
3566
昨天,三总在豆瓣和微博上推荐了赵南元的《认知科学与广义进化论》,然后另一位三总3nt跟风推荐赵南元2008年的一篇文章 “自由意志杂谈” 。 小橘子看后给出了简洁的评论:

好的很。二的论点跟丹尼特一样。三没看懂。四回避了问题

而我觉得:

第三节不够说服力是因为他对自由意志的认识没到丹内特的深度,还差几口气。

既然话茬开了,我就索性把我所理解的[[Daniel Dennett]]的自由意志理论介绍一下,更准确的说,是我在读过丹内特(特别是[[Elbow Room]][[Freedom Evolved]]这两本,更完整的,还须加上[[The Intentional Stance]][[Consciousness Explained]])之后,目前对自由意志这个概念的把握。 之前,每每碰到需要澄清“到底什么是自由意志”的问题时,我只能用“参见丹内特”来搪塞,可是老这么下去也不是个办法。

自由意志是一种十分独特、清晰可辨的心理机制(因而值得用一个专门词汇来指称它),简单的用“复杂性、多变性、合目的性、非重复性、非机械性”几个特征来归纳远远不足以说明它到底是什么,将其称为幻觉或错觉正是这种错误简化的结果。

自由意志依赖于这样几种心理能力:

1)多样化的行为倾向和多层次的冲动/抑制机制,它为最终的“选择”提供了多重方案; 2)表征世界的能力; 3)基于表征能力而构建虚拟世界的能力; 4)在虚拟世界中预演各选项所导致的因果链、从而预见其后果的能力; 5)权衡各选项对应后果之利弊的能力; 6)做出选择后按预定方案实施的能力,这意味着他需要随时对实施效果与预案进行比对并作出相应调控, 7)事后评估结果与预期的偏离情况并作出反思的能力; 8)记忆上一次的选择/实施结果,并在未来类似情境下利用该信息的能力; 9)在运用上述能力时,认识到其他人类参与者具有相似能力的能力

概括:运用自由意志的过程,包括了表征、纠结(多重选项)、预见、权衡、选择、调控、评估、满意(达成预见)、绝望(调控失败)、后悔(认识到选择错误)、长心眼(获得反馈、记忆、并影响未来选择),等等环节,该过程如此清晰而独特,常人拥有该能力之事实如此显明,岂能说是“错觉”?

所以我觉得,赵南元在反二元论上有点走过头,走到虚无主义那里了。

顺便再评一下赵文的第四节:

第四节我也不能同意,他的意思是:向个体施加责任与规范,只须以它能够对惩罚作出可预期的反应为前提即可,无须其他额外条件。——这可以自圆其说,但不足以支持人类社会的实际规范,因为这个前提太弱了,很简单的机器人就能满足,只要有记忆能力且算法考虑了之前的惩罚记录即可。

很明显,头脑比人类简单的多的大部分动物都能满足这一条件,可是法律却不会承认它们的主体资格并要求它们承担责任。实际上,只有那些仅由禁则组成的规范体系,才会将前提降到这么低,而人类的规范系统不仅包括禁则,还(更多的)包括了权利,而权利必须以前述严格界定的自由意志为前提。

[微言]赵南元/丹内特/自由意志

【2012-07-11】

@tertio 读过《认知科学与广义进化论》 ★★★★ “我早期读过的一本知识范围很广而且内容靠谱有新意的国内学者写的书” http://t.cn/b87XG

@threent: 赵南元这篇文章很有意思 “自由意志杂谈” http://t.cn/zWfaA6v

@whigzhou: 赵南元确实不错,国内稀有,以前@迪克猪仔 兄也经常向我推荐,可惜不写博客

@whigzhou: 不过此文对Eccles过苛了,《脑的进化》大部分内容还是不错的,只是最后两章涉及自由意志时才胡说八道起来

@sw小橘子 好的很。二的论点跟丹尼特一样。三没看懂。四回避了问题。

@whigzhou: 第三节不够说服力是因为他对自由意志的认识没(more...)

标签: |
4427
【2012-07-11】 @tertio 读过《认知科学与广义进化论》 ★★★★ “我早期读过的一本知识范围很广而且内容靠谱有新意的国内学者写的书” http://t.cn/b87XG @threent: 赵南元这篇文章很有意思 “自由意志杂谈” http://t.cn/zWfaA6v @whigzhou: 赵南元确实不错,国内稀有,以前@迪克猪仔 兄也经常向我推荐,可惜不写博客 @whigzhou: 不过此文对Eccles过苛了,《脑的进化》大部分内容还是不错的,只是最后两章涉及自由意志时才胡说八道起来 @sw小橘子 好的很。二的论点跟丹尼特一样。三没看懂。四回避了问题。 @whigzhou: 第三节不够说服力是因为他对自由意志的认识没到丹内特的深度,还差几口气 @whigzhou: 好吧,简单说说我所理解的丹内特自由意志理论,自由意志是一种十分独特、清晰可辨的心理机制(因而值得用一个专门词汇来指称它),简单的用“复杂性、多变性、合目的性、非重复性、非机械性”几个特征来归纳远远不足以说明它到底是什么,将其称为幻觉或错觉正是这种错误简化的结果。 @tertio: 伪随机 @whigzhou: 嗯,可以这么说,意识中所构造的多个平行虚拟世界,似乎带来了某种“非决定性” @whigzhou: 对,非兼容主义者(至少某些)的错误点正在此处,他们误将头脑中的虚拟平行世界认作了现实中的平行世界 @whigzhou: 自由意志依赖于这样几种心理能力:1)多样化的行为倾向和多层次的冲动/抑制机制,它为最终的“选择”提供了多重方案;2)表征世界的能力;3)基于表征能力而构建虚拟世界的能力;4)在虚拟世界中预演各选项所导致的因果链、从而预见其后果的能力;5)权衡各选项对应后果之利弊的能力; @whigzhou: 6)做出选择后按预定方案实施的能力,这意味着他需要随时对实施效果与预案进行比对并作出相应调控,7)事后评估结果与预期的偏离情况并作出反思的能力;8)记忆上一次的选择/实施结果,并在未来类似情境下利用该信息的能力;9)在运用上述能力时,认识到其他人类参与者具有相似能力的能力…… @whigzhou: 概括:运用自由意志的过程,包括了表征、纠结(多重选项)、预见、权衡、选择、调控、评估、满意(达成预见)、绝望(调控失败)、后悔(认识到选择错误)、长心眼(获得反馈、记忆、并影响未来选择),等等环节,该过程如此清晰而独特,常人拥有该能力之事实如此显明,岂能说是“错觉”? @whigzhou: 所以我觉得,赵南元在反二元论上有点走过头,走到虚无主义那里了 @whigzhou: 所以他的第四节我也不能同意,他的意思是:向个体施加责任与规范,只须以它能够对惩罚作出可预期的反应为前提即可,无须其他额外条件。——这可以自圆其说,但不足以支持人类社会的实际规范,因为这个前提太弱了,很简单的机器人就能满足,只要有记忆能力且算法考虑了之前的惩罚记录即可。 @whigzhou: 很明显,头脑比人类简单的多的大部分动物都能满足这一条件,可是法律却不会承认它们的主体资格并要求它们承担责任。实际上,只有那些仅由禁则组成的规范体系,才会将前提降到这么低,而人类的规范系统不仅包括禁则,还(更多的)包括了权利,而权利必须以前述严格界定的自由意志为前提。 @sw小橘子:说他回避问题,就是因为他只谈社会规范对人的学习调度,而不谈社会规范是如何产生的。但我也不觉得自由意志是个非用不可的概念。要定义出一个投射到心目中的范围,而排除灵长类动物、精神疾病患者的自由意志,是很困难的。反正是武断规定,怎么规定还不是规定。 @whigzhou: 这不只是“怎么定义出一个概念让理论自圆”的问题,重要的是该定义是否涵盖了之前人们使用这概念时的直觉意义 @whigzhou: 否则仍是在回避。之前人们在未加定义直接使用该词时,总是在试图传达某种含义的,尽管他们说不清那是什么,还停留在直觉状态,你的定义必须让他们觉得“嗯,就是这东西”,否则就不能达到解释和澄清的作用,而是绕开了问题,丹内特的强大之处在于,他照顾到了自由意志一词所可能唤起的各种联想和期待 @whigzhou: 所以,首先并不是你的理论是否需要这个概念,而是人类几乎不可能摆脱自由意志这个概念,它已深深植入我们的语言,舍弃它就必须舍弃依赖于它的一大批词汇,凡涉及人的场合,整个说话方式要彻底改变 @sw小橘子: 自由意志这个概念当然是有用的。我只是说,对于法哲学,并非无它不可。 @whigzhou: 是吗?那你就得放弃故意、恶意、预谋、审慎、放纵、欺骗、隐瞒、指使、策划、威胁……等等词汇,想象一下你将如何称述一个案件的基本事实?  
[微言]解释和预测

【2012-07-10】

@whigzhou: 科学与应用 http://t.cn/zWVIgd2 读书会上,有朋友提了个问题,大意是:像经济学这样的社会科学,虽说能解释一些现象,可对于社会这等无比复杂的系统,既做不了靠谱的预测,也难以预见某项行为的后果,那么这些知识到底有什么实用价值?(比如对经营与投资者)……

@legalwolf: 预测不是经济学的任务

@whigzhou: 预测与解释是一码事,拒绝预测也就拒绝解释,任何解释都包含某种一般原理,而一般性即意味着它适用于符合某种相似性的未知事实,除非你否认该一般原理的时间一致性,未知事实当然包括未来事实

@whigzhou: 许多人反感经济学做预测,其实针对的是某些人草率(more...)

标签: | |
4424
【2012-07-10】 @whigzhou: 科学与应用 http://t.cn/zWVIgd2 读书会上,有朋友提了个问题,大意是:像经济学这样的社会科学,虽说能解释一些现象,可对于社会这等无比复杂的系统,既做不了靠谱的预测,也难以预见某项行为的后果,那么这些知识到底有什么实用价值?(比如对经营与投资者)…… @legalwolf: 预测不是经济学的任务 @whigzhou: 预测与解释是一码事,拒绝预测也就拒绝解释,任何解释都包含某种一般原理,而一般性即意味着它适用于符合某种相似性的未知事实,除非你否认该一般原理的时间一致性,未知事实当然包括未来事实 @whigzhou: 许多人反感经济学做预测,其实针对的是某些人草率的去预测那些涉及复杂性远远其理论能力的事情,好比仅凭中学水平的牛顿力学去预测飓风走向,当然没戏,但你不能因此说:预测不是物理学的任务 @abada张宏兵: 预言其可预言的,不预言其不可预言的,乃科学也。经济学至少可预言计划经济国家必然穷困衰落,不改革就破产。 @abada张宏兵: 所谓科学就是从大量不可预言的事物中挑选出个别可预言的事物。(假设大部分事情不可预言。) @whigzhou: 对,那天会后我在饭桌上也是这么说的 @居貲: 不过社会科学有个和自然科学很不同的地方在于,很多预测本身是可以影响被预测的现象的,造成“自我实现的预言”,比如指数化年金就加强了通胀预期 @whigzhou: 自我实现预言的特别在于构造了一种自反馈回路,而存在类似反馈回路的系统并不少见,自然科学同样会遇到 @whigzhou: 当时有同学质疑经济学家考虑的因素不全面,我说:伽利略更不全面,都没考虑两个铁球之一可能会被飞鸟撞上 @gd的皮皮虾:理论要有解释力和预见力,比如最近大家讨论的希格斯粒子,标准模型预见了他的存在,实验也基本证明了他的存在。反过来说经济学,解释力都不够强,更别说预见力。主要是经济学的约束条件还是没法更客观,比如对人性的假设,又说人是理性的,有说是半理性的。 @whigzhou: 把你这几句中的“希格斯子”换成“通货膨胀”有何不同? @gd的皮皮虾: 回复@abada张宏兵:你能找到完全没有管制的经济体吗?你能证明无政府的经济是最有效率的吗? @whigzhou: 你见过任何“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吗?你能证明光速是最快的吗? @居貲: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研究方法就是对具体进行“抽象”,把影响因素一个个抽掉,直到系统变得可理解为止。实践方法是让具体尽量符合抽象,把事情尽量控制在可理解范围内。 @whigzhou: 是的。不仅是抽象,还有简化 @前去报道:预测和解释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但把这枚硬币翻过来,往往也并不简单.预测,常常伴随着五常所说的对约束条件的抽象,简化和选择, 这也是需要高度洞察力的艺术活. 此外, 好的解释需要从具体到抽象,固然是大师的干活,从一般性理论到具体预测,是个从抽象中感知具体的功夫,绝大部分人对此毫无感觉. @whigzhou: 两者难度也是一样的,同样需要“约束条件的抽象,简化和选择”,需要洞察力,之所以某些解释看起来似乎容易些,是因为有人预先已经把它提炼成“案例”了 @whigzhou: 不过,假如拿无条件预测与解释相比,前者难度确实大很多,因为解释任务已经给定了大量条件,但预测也可以是条件预测,那就没有难度上区别了  
科学与应用

6月24日的读书会上,有朋友提了一个问题,让我吃惊的是,我当时居然毫无停顿的冒出了一个从未有过的想法,看来人脑的工作方式还真是难以捉摸。

问题大意是(记忆肯定很不准确,多半是被我脑补和歪曲到了自己愿意谈论的要点上):像经济学这样的社会科学,虽说能解释一些现象,可对于社会这等无比复杂的系统,既做不了靠谱的预测,也难以预见某项行为的后果,那么这些知识到底有什么实用价值?(比如对经营与投资者)

记得我的回答是这样开头的:或许技术和工程界的做法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以下是今天的整理,现场胡言乱语了些什么已经记不得了,估计也没表达清楚)

确实,处理复杂性上的无能,常被人们用来贬低社会科学,说它不如自然科学“硬”,因而也不如后者“有用”。

(more...)
标签: | |
3564
6月24日的读书会上,有朋友提了一个问题,让我吃惊的是,我当时居然毫无停顿的冒出了一个从未有过的想法,看来人脑的工作方式还真是难以捉摸。 问题大意是(记忆肯定很不准确,多半是被我脑补和歪曲到了自己愿意谈论的要点上):像经济学这样的社会科学,虽说能解释一些现象,可对于社会这等无比复杂的系统,既做不了靠谱的预测,也难以预见某项行为的后果,那么这些知识到底有什么实用价值?(比如对经营与投资者) 记得我的回答是这样开头的:或许技术和工程界的做法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以下是今天的整理,现场胡言乱语了些什么已经记不得了,估计也没表达清楚) 确实,处理复杂性上的无能,常被人们用来贬低社会科学,说它不如自然科学“硬”,因而也不如后者“有用”。 可是,自然科学在面临复杂问题时,表现不是同样无能吗?对气候变动或台风走向的预测不是同样(甚至更)不靠谱吗?那么自然科学是怎么“硬”起来的?技术与工程界又是如何从中获益的? 其实,自然科学家在面临复杂性时,并非迎难而上,尝试分析清楚各种因素、因果关系,建立全面完备模型后,才对现象进行解释和预测,相反,他们采用的是回避与排除策略:控制或排除那些尚未探明的因素,人为构造极度简化的实验条件,使得自己的理论能够在其中得到验证和“应用”。 类似的,工程技术人员在运用科学原理时(假如果真用到了科学原理,其实很多工程技术未必运用了什么科学原理),也会人为构造高度简化的工程条件,排除那些尚未被探明的、“不可控”因素的“干扰”。 比如,在物理学尚未发展出能够处理摩擦力的表面力学之前,物理学家拒绝考虑摩擦力因素,而是用润滑油、滑轮、滚珠轴承等方法尽可能消除摩擦力,在发展出空气动力学之前,物理学家也拒绝考虑空气阻力,而是通过抽真空来消除空气阻力。 试想,假如科学家一开始便直面复杂性,非要等到把摩擦力和空气阻力都研究清楚了才开始建立力学,科学从一开始就会陷入寸步难行的境地。 同样,在化学家尚没有能力处理复杂混合物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机制时,他们的做法是“提纯”,获得尽可能纯净的单纯物质,无论是化学实验还是化学工程,都以提纯为前提,然后随着研究进展,逐渐加入第二种第三种……物质,现代药品工业也是这么做的。 那么,这对社会科学和试图获益于它的人们有何启示?有人或许会问,人或社会这样的复杂系统,怎么分割和“提纯”?其实未尝不可,而且已经有人这么做了,尽管可能不是有意识的。 契约就是一种分割和提纯手段,它把个人无比复杂的意愿、责任、能力系统的某个侧面和局部分离了出来,与其他部分相隔离,变得易于处理。 实际上,形形色色的契约安排、交易形式、金融产品、商业组织,都是分离、简化、提纯,以及提纯基础上重新搭配组装的结果。 信托便是将个人的单项意志(从高度复杂多变的个人偏好/需求体系中)分离出来所建立的民事主体,有限责任公司则是将众多个人的单项意志及相应的责任/权益先分离出来再线性组合的结果,股票则是对这些责任/权益的进一步提纯——标准化,期货/期权交易的标准合约,也是一种分离和提纯。 所以我们看到,经济学虽然在解释预测个体行为方面表现不佳,有时甚至十分糟糕,但在解释预测债券表现和公司行为等方面则要好得多;债券期权等现代金融产品、集中式的期货/股票交易所,在某种程度上创造了社会科学的“实验条件”或“工程条件”。 另一个例子是连锁零售/服务业,通过制定严格的标准化操作规程,尽可能排除各种复杂因素,把事情高度简化。 企业管理创新有两种思路,一种是针对现有企业的优化,比如请一批咨询顾问,从头到脚调查分析一遍,提出改进方案,然后实施,该思路的典型问题是:面临如此这般的问题和困难,怎么解决? 这种思路常常是死路一条,因为它面临一个基本困境:凭什么问题一定有答案?困难一定有解决方案?这也是直面复杂性时所注定的无能。 另一种思路是完全避开问题和困难,只做你已经弄清楚的事情,只使用你充分了解其效果的手段和资源,开始动手之前,先澄清商业模式,然后组织资源,假如此时发现某种资源(或某个流程环节)带来的复杂性是未知的,又无法排除出去,就修改商业模式,重来,直到它变得足够简单,简单到自己弄得清楚。 再举个例子或许能让你明白我在说什么:当初许多传统企业纷纷进行信息化改造时,面临的困难非常严重,据说MIS/ERP类项目的成功率只有30%,我觉得这个数字很可能高估了,现在假设换一种做法:先确定商业模式,设计信息系统,然后按系统需要搭建企业,信息系统设计师们会不会高兴的合不拢嘴?(至少我会) 其实我觉得,现在许多新兴企业就是这么干的。
鸭子的阴茎

Jared Diamond的《第三种猩猩》很出名,不过读了大半本之后,居然还没发现一个亮点,而且内容杂乱无章,看不出将它们串在一起的理由,颇为失望,比《枪炮》差远了,也不如《崩溃》。

该书第一部分其实是进化体质人类学的一些通俗介绍,内容多数在《裸猿》等书里见过,没啥新意,不过第三章提到的人类阴茎长度问题:挺有意思,值得讨论。

睾丸大小/重量直接与精子竞争强度相关,这点已有公论,但关于阴茎尺寸,似乎还没有什么理论来解释,为何在诸猿之中,人类阴茎最长最粗?Diamond也没提出什么看法,最后勉强用“类似于雄狮鬃毛的性炫耀”(即第二性征)搪塞。

但这显然与该章前面的说法矛盾:事实上女性并不喜欢在意阴茎大小,至少在视觉上没有偏好(甚至认为全裸男不如半裸男性感),男人自己更在意尺寸,并且在男人之间炫耀,那就不是鬃毛那样的第二性征了,因为第二性征是异性偏好的选择结果。

关于阴茎长度,我 标签: | |

3559
[[Jared Diamond]]的《第三种猩猩》很出名,不过读了大半本之后,居然还没发现一个亮点,而且内容杂乱无章,看不出将它们串在一起的理由,颇为失望,比《枪炮》差远了,也不如《崩溃》。 该书第一部分其实是进化体质人类学的一些通俗介绍,内容多数在《裸猿》等书里见过,没啥新意,不过第三章提到的人类阴茎长度问题:挺有意思,值得讨论。 睾丸大小/重量直接与精子竞争强度相关,这点已有公论,但关于阴茎尺寸,似乎还没有什么理论来解释,为何在诸猿之中,人类阴茎最长最粗?Diamond也没提出什么看法,最后勉强用“类似于雄狮鬃毛的性炫耀”(即第二性征)搪塞。 但这显然与该章前面的说法矛盾:事实上女性并不喜欢在意阴茎大小,至少在视觉上没有偏好(甚至认为全裸男不如半裸男性感),男人自己更在意尺寸,并且在男人之间炫耀,那就不是鬃毛那样的第二性征了,因为第二性征是异性偏好的选择结果。 关于阴茎长度,我之前在微博上提出过一个解释:超大尺寸的阴茎或许起着对把控异性能力的替代作用,帮助雄性在雌性不甚配合的条件下完成交配(至少在雌性挣扎时不易脱落),因而阴茎尺寸取决于两个因素: 1)违背雌性意愿实施交配(说难听点就是强奸)的必要性和收益; 2)阴茎之外其他器官的把控能力(许多动物发展出了把控异性以完成交配的特殊能力,有些昆虫甚至拥有仅用于此目的的专用器官,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中分析性选择时举过一些例子)。 换句话说,某物种的雄性若经常能从强奸中获益,并且其他方面对异性的把控能力不足,就会有一条较长的阴茎。 当时我想到的是有蹄动物这个例子:相对于食肉动物的牙齿和爪子,食草有蹄动物的牙齿和蹄子都不适合用来把控异性(食肉的猫科动物会用嘴巴叼着幼崽移动,同样也会用嘴叼住异性,食草动物则不会),因而发展出较长的阴茎作为补偿。 今天又想了想,鸭子是个更好的例子:雄性鸭子有着长的离谱的阴茎,40多厘米,和它们身体差不多,更异常的是,绝大多数(90%以上)鸟类根本没有阴茎,用的是非插入式交配。 我们知道,公鸡交配时,会踩在母鸡身上,用嘴叼住母鸡的鸡冠,相比之下,鸭子的扁嘴和脚蹼都不适合把控雌性,因而需要长阴茎作为补偿,另外,鸭子也以强奸惯犯而出名。 上述解释意味着,人类进化史的某个阶段,强奸十分普遍,并且至少是部分男性获得交配机会和留下后代的重要机会,这与人类学和历史学提供的证据是吻合的,强奸是驱动部落间冲突和古代战争的一大动力和主要内容,与争夺领地、抢夺资源、消灭/驱逐资源竞争者并列。 该假说似乎也能解释阴茎长度的种族间差异:长度与社会的文明程度、农耕历史和战争强度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在相对和平的农耕社会,财产、地位、权力、法律等身外之物,代替身体器官,成为“把控”异性的更有效更常用工具。 另外,该解释也与男女看待阴茎尺寸的态度相吻合:只有将它视为一件攻击性的武器,并且所指向的是异性,才能理解为何男人会如此在意它、并且相互间炫耀,同时却又不为异性所偏爱。
[饭文]传统家庭农业即将消亡

传统家庭农业即将消亡
辉格
2012年7月6日

随着一年比一年严重的用工荒,迅猛增长的劳动成本,人口逆转带给城市和工业的后果已展露无遗,现在,是时候将目光转向它的另一面:它带给农业的冲击波尚未到来,但已近在眼前了;一个显著的事实是,如今农村已很少见到40岁以下的青壮年还在种地,所以摆在眼前的问题便是:今后20多年当这些人逐渐老去时,还有没有人种地?他们会是谁?将以何种方式种地?

今天,尽管还有五六亿人家在农村,但真正种地的人最多只有1.8亿,按18亿亩的总耕地面积,已接近传统家庭农业人均耕作能力的上限;而按目前趋势(more...)

标签: | |
3557
传统家庭农业即将消亡 辉格 2012年7月6日 随着一年比一年严重的用工荒,迅猛增长的劳动成本,人口逆转带给城市和工业的后果已展露无遗,现在,是时候将目光转向它的另一面:它带给农业的冲击波尚未到来,但已近在眼前了;一个显著的事实是,如今农村已很少见到40岁以下的青壮年还在种地,所以摆在眼前的问题便是:今后20多年当这些人逐渐老去时,还有没有人种地?他们会是谁?将以何种方式种地? 今天,尽管还有五六亿人家在农村,但真正种地的人最多只有1.8亿,按18亿亩的总耕地面积,已接近传统家庭农业人均耕作能力的上限;而按目前趋势,未来十几年农业劳动力将以每年一千多万的速度减少,并且年龄结构日益老化、体能日益下降,也就是说,隐藏于传统农业中的剩余劳动力已经被城市化吸干,此后将开始短缺。 实际上,这一短缺趋势之所以现在才开始表现出来,是因为70年代有一个异乎寻常的人口高峰,它以单年龄段的庞大人口弥补了农业劳动力年龄轴上的狭窄分布,这代人现在已接近或超过40岁,这也意味着,接下去的短缺浪潮将以非常迅猛的速度扑来。 假如目前趋势延续,二十几年后就没人种地了,但很明显,这样的趋势不会延续,果若13亿人的粮食自给率从目前的90%下降几十个百分点,全球粮食价格将成倍上涨,很难相信如此暴涨的价格仍不能吸引一些人去生产粮食,真正的问题是,农产品价格和农业劳动报酬涨到多高,才能吸引大批现在的年轻人重新回到农村、从事农业。 具体数字很难预测,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下一代新农民的收入一定会大幅高出他们的城市同龄人,才会有足够的吸引力;年轻人大批离开农村涌入城市,起初是为了寻找工作,但进入目前的城市化第二阶段后,动机已经改变,即便城市找不到理想工作,即便农村有足够的耕地,他们也不愿留在农村,因为此时农村已经空心化,传统社会结构瓦解,文化上失去了吸引力。 所以,要将新生代吸引回农村,需要一个很高的溢价,作为对他们忍受文化低落感的补偿,而溢价的高低,取决于城乡文化吸引力的落差,空心化程度、发展事业和实现个人理想的机会、获得成就感和建立声誉的机会、基于价值观和兴趣发展人际关系的机会、建设自治社区和重建乡村文化传统的机会,都将是决定文化落差的因素。 在美国,上述溢价超过30%,即农村家庭收入平均比城市高1/3,才为农业吸引到了一百多万个家庭,而且这些家庭的大部分收入都来自非农业领域,这意味着美国农民的生活和经营都非常丰富和多样化;相比之下,中国农村的前景要差得多,无论是生产经营方面,还是文化精神方面,重建乡村生活都面临更多障碍。 首先面临的是价值多样性的缺乏,中国社会历来没有容纳多元价值的传统,一旦城市文化所代表的价值占据主流,所有人都趋之若鹜;在美国,一方面城市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同时却有大量保守教派几百年来始终避开城市喧嚣,坚持古老简朴的农业生活传统,这种情况在中国实在难以想象。 其次是土地制度和营商环境,假如未来农业能以高额溢价吸引来新农民,它绝不会是传统家庭农业,这样的溢价必须以远高于目前水平的单位劳动产出率为基础,那就意味着更大的农场面积,更高的机械化水平,更复杂更有深度的经营模式,而所有这些,都将对涉及土地流通、用途变更、契约与交易形式创新、投资与经营活动的制度灵活性和市场自由度提出高要求,当前的制度与政策环境,尤其是土地制度,显然难以容纳未来的经营性农业。 最后,要让新生代农民感觉到新农村是一个值得在那里安身立命和长期生活的地方,不仅自己能发展人际关系和享受各种现代便利与文化产品,也能为他们的孩子找到好的学校,获得足以让他们融入现代社会的成长环境,制度就必须赋予他们建立学校、医院、图书馆、俱乐部等社区公共设施并从中获得公共产品的机会,只有当他们能够按自己的意愿组织和建设社区时,才会把那里当作自己的家。
[微言]人口、时间长度与可预测性

【2012-07-07】

@IvanZhai 推特:@Vela1680 问题就严重在,现在生育率就达到2,也需要20多年才能形成生产力,晚了!哈哈 这会不光是TG,全体支那人都把自己玩进去了。@whigzhou @学经济家 怎么看?

@whigzhou: 嗯,这是我一直以来的看法,见 http://t.cn/hbPeNK http://t.cn/aBt4ML 很奇怪这么简单的算术问题为啥很多人楞不明白

@jwyxr 如果抛去对自由的信仰不谈,在人力资源减少的时候,是不是正是提高生产技术和生产效率的好时候呢?

@whigzhou:(more...)

标签: | |
4422
【2012-07-07】 @IvanZhai 推特:@Vela1680 问题就严重在,现在生育率就达到2,也需要20多年才能形成生产力,晚了!哈哈 这会不光是TG,全体支那人都把自己玩进去了。@whigzhou @学经济家 怎么看? @whigzhou: 嗯,这是我一直以来的看法,见 http://t.cn/hbPeNK http://t.cn/aBt4ML 很奇怪这么简单的算术问题为啥很多人楞不明白 @jwyxr 如果抛去对自由的信仰不谈,在人力资源减少的时候,是不是正是提高生产技术和生产效率的好时候呢? @whigzhou: 人口压力对创新和繁荣的抑制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1)劳动边际产出递减导致去专业化和去分工(即内卷化),2)压垮私人产权制度,假如人口逆转是从接近于这种局面的状态(也就是马尔萨斯陷阱中)开始的,就会有利于创新,但中国计划生育开始前,我看并非处于马尔萨斯陷阱之中。 @IvanZhai @whigzhou 随便联想:10-15年后,长江以南会出现不少菲律宾和印尼的工人或家佣,长江以北可能会是朝鲜人 @whigzhou: 我觉得生育不放开的话,移民更不大可能放开,假如生育放开了,境内还是会有几个地区恢复高生育率并有能力输出人口的,至于移民,越南/缅甸人可能比菲律宾人更有优势 @IvanZhai 前天刚跟朋友说,基本不相信任何超过6个月的预测——虽然当时特指的是投资市场,但还是要自我纠正(或者说强调)一下:看人口数据,可以预测一些10年、20年的事情 @whigzhou: 可预测性跟因果关系复杂度有关,跟时间长度未必有关,许多事情长时段上的可理解性和可预见性反而好 @whigzhou: 比如天气,以月为单位的季节波动很好预测,但以天或小时为单位的天气预报则很不可靠 @trustno1v2: 我个人认为,对于同一个事物,不同时间段上的预测,实际上是在谈论不同的问题 @whigzhou: 嗯,有些是这样,比如天气,但有些不是,比如:你很难预测某甲三天后在哪里,但很容易预见他70年后躺在坟墓里 @whigzhou: 不好说,可以肯定的只是人力资源会增值,非人力资产会贬值,生态压力会减轻,至于是否有利创新和效率提升,不好判断,历史上,过高的人口压力确实会抑制创新,但当时的技术和制度条件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