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发表的文章(17)

饭文#W4: 下一块金砖在哪里?

【按:你可能已注意到,文章页面的边栏上多了个“相关作品”栏目,这可不是Google投送过来的广告哦,是我的模板程序按照文章所引用或关联的书号从豆瓣上抓过来的数据,这是本次改版的成果之一,但愿你会喜欢:)】

下一块金砖在哪里?
辉格
2011年12月29日

最近,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研究公司(EPFR)发表的数据显示,国际资本正在大量流出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跟踪这些市场的指数也相应的大幅下跌,高盛的分析师也认为,新兴市场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这些看法,无疑给那些寄望于新兴市场的繁荣将全球经济拉出萧条的人们泼了一瓢冷水,不过与种种乐观论调相比,(more...)

标签: | | | | | |
2335
【按:你可能已注意到,文章页面的边栏上多了个“相关作品”栏目,这可不是Google投送过来的广告哦,是我的模板程序按照文章所引用或关联的书号从豆瓣上抓过来的数据,这是本次改版的成果之一,但愿你会喜欢:)】 下一块金砖在哪里? 辉格 2011年12月29日 最近,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研究公司(EPFR)发表的数据显示,国际资本正在大量流出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跟踪这些市场的指数也相应的大幅下跌,高盛的分析师也认为,新兴市场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这些看法,无疑给那些寄望于新兴市场的繁荣将全球经济拉出萧条的人们泼了一瓢冷水,不过与种种乐观论调相比,它们看来更贴近现实。 过去二十年的新兴市场繁荣,是后冷战时代全球化所导致的资源再配置过程的后果,中国和印度的人力资源、俄罗斯和巴西的自然资源,在此之前被深锁在坚固的要素壁垒之内,一旦壁垒拆除,便造成了一股全球性资源再配置洪流,这些资源在进入全新的配置结构后,其产出能力和资产价值皆成倍增长。 这一过程不仅带来产出增长,更倍增了这些资源拥有者的财富,也为完成再配置过程的企业家、资本市场和金融业带来了大量投资机会和丰厚的资本回报;这是一种特殊事件带来的特殊繁荣,为更好的认识它,最好把它与常规增长区分开来,来自生物进化史的类比或许能帮助我们做这种区分。 地质史上,间或会有一些重大地理事件给生物界带来一个特殊的进化阶段,比如板块移动造就的巴拿马地峡最终在250万年前把南北美洲连成一体,冰川进退曾反复打开和关闭连接亚洲和北美的白令陆桥,气候干湿变化曾反复开闭连接下撒哈拉非洲和欧亚大陆的撒哈拉屏障,海面升降也曾多次开闭直布罗陀海峡。 这些地理事件所导致的物种流动,都会在短期内造就一个进化飞跃期,大批物种兴衰更替和辐射进化的规模、幅度和速度,都远非其他时期所能比肩;试想,假如有若干天使站上帝身边观赏进化史,并热衷于对各物种的命运下注,那么上述地理事件发生之际,大概也是他们押注兴趣最浓厚的时候。 那些观察敏锐、对进化规律有着良好把握的天使,这也是一展身手的最佳时机,假如上帝允许,他们或许还会从天堂跳下来,给那些在新生态形势下有发展前途的种群指路、提供交通工具,甚至贷款,这时候,他们就不只是投机者,也是投资者和企业家了。 战后树立的几道铁幕,如同关闭的直布罗陀海峡,将其身后的地中海变成了几近干涸的盐湖和大片荒漠,而构成过去二十年新兴市场繁荣的主要动力,便是海峡开放后迅猛灌入的海水,而现在,这一过程似乎已经完成,08年危机或许就是这股洪流所遭遇的一次反弹——正如熊彼特所指出,由于后浪看不见海岸在哪里,浪潮常常会扑过头而遭遇反弹;这并不是说进化已经停止,创新和增长仍将持续,但它已进入常规阶段,那种惊心动魄的场面已经过去了。 这样,“下一块金砖在哪里”这个问题就变成了:哪里还有这种级别的壁垒?答案似乎很明显:已经找不出大陆级规模的单一壁垒;阻碍要素流动的障碍当然还有很多,但那些都是零星分散而错综复杂的,不是由单一力量所设置并控制的,因而也是难以指望在短期内突然拆除的;如此看来,未来的增长将以常规方式进行。 在常规阶段,增长潜力将再次回归到制度优势和创新体系,这一点正是过去十多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的,新兴市场令人眩目的表现让他们以为制度基础并非那么重要,这种见解的极端表现是张五常的“五千年最好论”,他们因为看到地中海的鱼类种群增长迅猛,便错误的断言地中海有着鱼类发展的最佳环境条件,其实只不过是因为此前地中海的鱼都死绝了。 投资者和企业家们,需要尽快从开放洪流所带来的喜悦和振奋中清醒过来,重新将目光聚集到制度和创新等传统优势上来,如此才能将自己的策略建立在一个牢固而可持续的基础之上;那些在市场制度建设上取得了长足进步的国家,比如秘鲁和蒙古,那些以危机为契机改善了其市场制度的国家,比如韩国,那些面对危机不乞灵于干预和管制而坚守市场取向的国家,比如新加坡和新西兰,在未来更值得看好。 重要的是,对于这些国家的人民,是不是金砖并不重要,那是给投资者衡量投资机会用的指标,好的制度才是他们生活和事业的坚实保障,许多在过去二十年很少吸引投资者目光的国家,比如斯洛文尼亚,实际上在生活安康和经济繁荣上都取得了极大进步。
[微言]孩子与投资

【2011-12-28】

@李子暘:前几天听说一个在外地发展的朋友回京正忙着办社保,大惊,见面以后赶紧劝其停止做傻事,别再继续傻交钱,哪想到他所谓的办,是想把钱都提出来,从此放弃社保。呵呵,明白人越来越多了。

@sw小橘子: 把孩子看成投资品的父母是可怜可恨可鄙的人。

@whigzhou: 你这是铜臭过敏症发作,不是非要把孩子当肉畜养才叫投资,只要在近期增加了负担,而有望在远期收获快乐的,就可以叫投资

@sw小橘子: ……至于投资,并不是我理解得狭隘,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回报,以回报为目的生孩子的父母,在我看来都是可鄙的。

@whigzhou:(more...)

标签: | |
4075
【2011-12-28】 @李子暘:前几天听说一个在外地发展的朋友回京正忙着办社保,大惊,见面以后赶紧劝其停止做傻事,别再继续傻交钱,哪想到他所谓的办,是想把钱都提出来,从此放弃社保。呵呵,明白人越来越多了。 @sw小橘子: 把孩子看成投资品的父母是可怜可恨可鄙的人。 @whigzhou: 你这是铜臭过敏症发作,不是非要把孩子当肉畜养才叫投资,只要在近期增加了负担,而有望在远期收获快乐的,就可以叫投资 @sw小橘子: ……至于投资,并不是我理解得狭隘,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回报,以回报为目的生孩子的父母,在我看来都是可鄙的。 @whigzhou: 你无非是说,生孩子不能有动机,不能有权衡,甚至不能是一个决定,只能是一次意外,才是在道德上合理的,是这样吗? @sw小橘子: 不是。生孩子是为了拥有成为一名父亲或母亲的幸福快乐。生孩子抚养孩子本身就是幸福快乐的来源。就如同助人是为了助人本身的快乐,不是为了被助者的感恩。 @我的susan说: 回复@吳瓊涯:赡养不是法定义务么,法院怎么判就怎么处置 @吳瓊涯: 回复@我的susan说:如果不能论证子女赡养父母的义务,相关的法律就是恶法。 @whigzhou: 这关乎习俗和价值观,有些人反倒觉得长幼间没有法定义务约束下的相互帮助才更能体现亲情 @吳瓊涯: 我的问题是“当子女拒绝赡养父母时如何处置”,也就是说,有否强制措施保证子女赡养父母。在这个问题上,习俗没有什么制约力。 @whigzhou: 哦,我是针对“恶法”一说,恶不恶看法不同,关乎习俗 【后记】 1)无论从父母还是孩子的角度,按小橘子的价值观,生孩子都是一种投资(按其他价值观倒未必):从父母角度,他们放弃了大量闲暇和资源,而在之后收获了身为父母的快乐,从孩子角度,父母放弃了大量闲暇和资源,让他们得以存在并享受生命。 2)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只要将分析限制在权利边界之内(即不去触碰权利边界该划在哪里的问题),经济学确实是价值中性的,擅自给经济学概念赋予价值含义是不可取的。  
[微言]国家与创新

【2011-12-23】

@茶博未:请教@whigzhou 读了《向女王道歉背后隐藏的自大》末2段让我联想到印度政府对IT教育强力注资扶持,培养出过剩的IT专才,让全球尤其美国获得很多便宜好用的程序员。再考虑从军方apanet进化来的internet。政府比企业家更擅长大手笔制造泡沫。政府因此也是创新的一个重要发生器?

@whigzhou: 政府行为导致了很多创新,这一点是明白无误也无须否认的,它的战争机器曾经是推动创新的最大单一力量,问题是,离开了市场的激励约束机制,你无从知晓为这些创新所支付的代价是否值得?也不知道社会是否恰好需要这么多创(more...)

标签: | | |
4071
【2011-12-23】 @茶博未:请教@whigzhou 读了《向女王道歉背后隐藏的自大》末2段让我联想到印度政府对IT教育强力注资扶持,培养出过剩的IT专才,让全球尤其美国获得很多便宜好用的程序员。再考虑从军方apanet进化来的internet。政府比企业家更擅长大手笔制造泡沫。政府因此也是创新的一个重要发生器? @whigzhou: 政府行为导致了很多创新,这一点是明白无误也无须否认的,它的战争机器曾经是推动创新的最大单一力量,问题是,离开了市场的激励约束机制,你无从知晓为这些创新所支付的代价是否值得?也不知道社会是否恰好需要这么多创新。 @whigzhou: 也无从知道它对资源的挤占压制了多少创新 @whigzhou: 况且,创新只是生活的一个方面,企业家个人节衣缩食、担惊受怕、冒巨大风险下注豪赌,这是他自己的事情,凭什么让纳税人负担这些?世界进步跟他们有啥关系?他们为啥要关心? @tertio: 政府在某些方向上不明智地投巨资的一个结果是,市场上的高级人才都被这个资金黑洞吸引过去了,压制了其他方向。而市场的决策和方向都分散得多,也明智得多,通常整体上只是犯了过于乐观的错误。 @whigzhou: NIH @茶博未: Bill Gates基金的医疗项目呢? @whigzhou: 有类似效果,但道德上无可指责,人家吸引资源的能力来自从自己口袋里掏出来的钱,不是从我口袋里硬掏的 @whigzhou: 对于慈善投资的再配置效果,可以说的是:把非直观的挤出效果展示出来,问问慈善家这是不是你想要的结果,如果他说是,那就没话好说了,这是他的权利 @茶博未: 我这样理解你文章的政策含义对不对?由着市场去收拾市场自己造成的泡沫,创新作为非少数人意图的结果 @whigzhou: 嗯,差不多。需要强调一点:A)我从道德上反对政府做这些事,这无须经济学理由,B)我又从经济学上反对那些认为政府做这些事有如此这般好处的观点,A和B是两个独立的主张,之间不必有关系  
饭文#W3: 火车票实名制不会消除黄牛

火车票实名制不会消除黄牛
辉格
2011年12月21日

在经历多年争议和呼吁之后,铁道部终于推出了火车票实名制,在曾经大力主张实名制的许多人看来,这将从根本上消除黄牛行为的存在基础,然而,假如他们真正理解这个存在基础,便能够发现,实名制将会改变黄牛的商业模式,但不会让它消失。

从商业角度看,所谓黄牛就是二级票务市场的供应商,其存在基础是:一级市场未能有效配置资源,具体而言,就是车票的稀缺性未能在票面价格中得到充分表达;只要这一条件成立,对二级票务市场的需求必定存在,二级供应商便有存在基础,而车票黄牛与普通票务代理的(more...)

标签: | | | | |
2181
火车票实名制不会消除黄牛 辉格 2011年12月21日 在经历多年争议和呼吁之后,铁道部终于推出了火车票实名制,在曾经大力主张实名制的许多人看来,这将从根本上消除黄牛行为的存在基础,然而,假如他们真正理解这个存在基础,便能够发现,实名制将会改变黄牛的商业模式,但不会让它消失。 从商业角度看,所谓黄牛就是二级票务市场的供应商,其存在基础是:一级市场未能有效配置资源,具体而言,就是车票的稀缺性未能在票面价格中得到充分表达;只要这一条件成立,对二级票务市场的需求必定存在,二级供应商便有存在基础,而车票黄牛与普通票务代理的唯一差别是,法令将其置于非法地位,这一非法地位会对二级市场造成某种扭曲,但历史经验表明,只要需求足够旺盛,法令从来未能消除交易机会。 正如许多学者所指出的,火车票一级市场之所以未能有效配置资源,主要原因是车票价格是受管制的和僵硬的,但这不是唯一原因,即便没有价格管制,一级供应商所面临的信息条件和交易成本结构,它们独特的定价策略,或曾经做出的长期价格承诺,都可能导致长期或短期的配置无效率,因而仍给二级市场留下机会,比如航空业的价格是充分开放的,但票务公司和旅行社仍大量存在。 票务商的商业模式,建立在他们在搜寻和排队方面的比较优势之上,即,他们做这两件事的成本低于绝大部分消费者自己去做的成本;自由定价条件下,这种优势主要集中在搜寻上,而价格管制则把重心转移到了排队上;这一商业模式差别也解释了为何黄牛党与其他票务商的行为看上去如此不同。 简单说,黄牛就是收钱替人节省排队成本的,排队优势分两种,一种是时间机会成本优势,我的时间不如你值钱,所以愿意收点钱替你排队,另一种是加塞成本优势,我和铁路票务官员关系好,他敢拿我红包,所以我能帮你绕过漫长的窗口队伍,或者,我是流氓或黑道,拉得下脸面明目张胆在窗口加塞,而且没多少人敢拦我。 澄清了黄牛的商业基础之后,再来看实名制会如何影响它;实名制的意思是,车票在最初售出时,必须与乘车者身份相关联,且这一关联不可更改,这排除了车票在离开铁路售票系统后的转让可能性,但是,它既没有消除售票系统前的排队,也没有阻止替别个人排队(因为实名制只要求购票者持有乘车者身份证复印件而无须是乘车者本人),更没有消除帮助别人降低排队成本的机会。 这样,倒票是不会再有了,但黄牛可以在改变商业模式后,继续提供替人排队和加塞的服务,只要售票系统前的排队不消除,这种需求便仍然存在;实名制给黄牛带来的真正麻烦是信用问题,由于长期处于地下状态,黄牛很难建立起商业信誉,因而只能采用像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倒票这种对信誉要求较低的交易方式。 现在这条路被堵死了,由于替人排队和加塞的交易存在时间跨度,即,从达成协议到交易完成之间存在时间差和不确定性,无论是预先付钱还是见票付钱,都会给其中一方或双方带来风险,黄牛必须寻求商业创新来克服这一风险障碍,不过历史经验再次提醒我们,类似的困难从来难不倒黄牛,况且,这一困难未必比倒票模式所面临的假票风险更难克服。 一个容易想到的办法是用支付宝之类的第三方延迟支付工具,另一种可能性是与合法票务商合作,这些合法票务商本来应该是二级票务市场的主力,但管制法令限制了他们不能收取过高的代购佣金,否则会被视为黄牛而遭打击,但无法阻止他们暗中帮黄牛代收定金,而他们的商誉可以让购票者相信钱不会打水漂,同时黄牛自己控制车票的交付,以确保他能拿到超出管制限度的佣金。 当然,这些猜测只是为了指出潜在可能性之广阔,黄牛的集体创造力远胜过我们这些纸上谈兵者,无须我们过多操心,他们自会找出更好的甚至超乎想象的办法,继续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不辞辛劳的为广大消费者降低排队成本而服务。
小菜一碟#8:番茄炒蛋

我的番茄炒蛋有点名不符实,特性介于通常的番茄炒蛋和番茄蛋汤之间,不过确实很好吃,充分挖掘了番茄的潜力。

主料:鸡蛋3个,番茄3-4个(约一斤半);

佐料:盐;

做法:将鸡蛋炒至半熟(蛋液刚刚凝固),盛起,重起油锅,将切好的番茄翻炒、挤压、烧煮,中途加盐,直至大部分茄汁流出,加入鸡蛋,搅拌,烧煮15秒,盛起;

要点:

1)番茄要挑色红/个大/多汁者;

2)切番茄时刀口尽量沿着表面凹槽,以免茄汁浪费在砧板上;

3)每个番茄切成两半后,用一个三角切口把(more...)

标签: |
2171
我的番茄炒蛋有点名不符实,特性介于通常的番茄炒蛋和番茄蛋汤之间,不过确实很好吃,充分挖掘了番茄的潜力。 主料:鸡蛋3个,番茄3-4个(约一斤半); 佐料:盐; 做法:将鸡蛋炒至半熟(蛋液刚刚凝固),盛起,重起油锅,将切好的番茄翻炒、挤压、烧煮,中途加盐,直至大部分茄汁流出,加入鸡蛋,搅拌,烧煮15秒,盛起; 要点: 1)番茄要挑色红/个大/多汁者; 2)切番茄时刀口尽量沿着表面凹槽,以免茄汁浪费在砧板上; 3)每个番茄切成两半后,用一个三角切口把蒂部的硬块切掉; 4)翻炒和烧煮时要不断用铲子(最好是木铲)切割挤压,迫出茄汁。 这道菜不能用筷子吃,得用调羹。 另外,我还见过一种更讲究的做法,预先把番茄在开水里煮到半熟,取出剥皮切块后再用,这样一是茄汁更容易出来,二是没了皮的番茄吃着更爽。
人之初,性本善?

经过一番讨论,现在总算可以把焦点指向根本的部位了。

我认为,“人之初性本善”是错误的说法,人性在被驯化之前,既不善也不恶,因为他缺乏一套区分善恶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我前面说的规范。

但是,人又具有很强烈的本能来寻求接受这样一套规范,因而很容易被驯化,这一点类似于语言本能,人之初不掌握任何语言,但人有很强大的本能来学会一套语言,这其中原因之一是,人性中内置了一套用来容纳语言结构的通用语法,类似的,人性中大概也内置了一套用来接受社会规范的概念/命题结构。

一旦我们承认可能存在不同的规范,便可区分出三种规范:

A)成长期所习得的规范Na;
B)成年期将生活于其(more...)

标签: | | |
2166
经过一番讨论,现在总算可以把焦点指向根本的部位了。 我认为,“人之初性本善”是错误的说法,人性在被驯化之前,既不善也不恶,因为他缺乏一套区分善恶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我前面说的规范。 但是,{*quote(文化驯化.本能基础)人又具有很强烈的本能来寻求接受这样一套规范,因而很容易被驯化,这一点类似于语言本能,人之初不掌握任何语言,但人有很强大的本能来学会一套语言,这其中原因之一是,人性中内置了一套用来容纳语言结构的通用语法,类似的,人性中大概也内置了一套用来接受社会规范的概念/命题结构。/quote*} 一旦我们承认可能存在不同的规范,便可区分出三种规范: A)成长期所习得的规范Na; B)成年期将生活于其中的规范Ns; C)父母所认同的规范Np; 这样,我们至少可以想象,被驯化的结果有下面各种可能: 1)未接受任何规范,仍处于不能区分善恶的状态;(大概只有极少数,比如重度自闭症患者) 2)Na=Ns=Np,这是最理想状态; 3)Na=Ns<>Np;融入了某个社会,但不是其父母所希望的那个; 4)Na<>Ns,无法融入社会; 5)从不同小环境中习得了多种规范,比如Na1和Na2,在成年期生活的不同侧面或阶段分别处于不同社会规范下,比如Ns1和Ns2,幸运的是,每个Ns都有与之相等的Na,比如Na1=Ns1,Na2=Ns2,并且他学会了随情境不同而自如的切换规范,就像多语言孩子随场合自如切换语言一样; 6)习得了多种规范,但不能恰当区分它们并自如切换,因而不能十分协调的融入社会; 7)接触了一种或多种规范,但由于环境条件过于动荡不连贯,未能习得其中任何一种,或理解了规范但拒绝遵守,也就是常说的反社会,这也可以算是(6)的极端情况; …… 再回过头来看“人之初性本善”这句格言,在单一文化的封闭性小社会,比如传统部落社会,它的确可以是真理,因为在那里,Na/Ns/Np的值域都是同一个单元素集合,因而是自动恒等的。  
[读书笔记]道格拉斯·諾斯:經濟史的結構與變遷

{*douban:3254275*}

评价:

简评:还没读完

标签:
2455
{*douban:3254275*}

评价:

简评:还没读完

[微言]中式分权?

【2011-12-15】

@Mysterilham:钱穆说,汉代实际事权在相不在皇,皇权和政权是分开的。这逻辑,还是很有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者特点的

@whigzhou: 如果大将军也算相的话,大致可成

@whigzhou: 帝国的行政制度史就是个宰相不断被秘书代替,秘书又不断变成宰相的历史,类似的,地方行政史是太守(常任官)不断被刺史(巡查官)代替,而刺史又不断变成太守的历史

@whigzhou: 每个强势皇帝上来,就派(more...)

标签: | | |
4068
【2011-12-15】 @Mysterilham:钱穆说,汉代实际事权在相不在皇,皇权和政权是分开的。这逻辑,还是很有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者特点的 @whigzhou: 如果大将军也算相的话,大致可成 @whigzhou: 帝国的行政制度史就是个宰相不断被秘书代替,秘书又不断变成宰相的历史,类似的,地方行政史是太守(常任官)不断被刺史(巡查官)代替,而刺史又不断变成太守的历史 @whigzhou: 每个强势皇帝上来,就派一圈秘书,但强势帝毕竟少数,于是秘书日久又变宰相 【后记:看来钱穆确实不靠谱】
[微言]穆斯林头巾

【2011-12-14】

@whigzhou: 法式自由主义可真深奥 //法国妇女因戴伊斯兰面纱被判入狱_网易新闻中心 http://t.cn/St80UY 2011年4月11日,Hind Ahmas因为在法国爱丽舍宫外佩戴面纱而遭逮捕。12月12日,她被巴黎郊区莫克斯刑事法院审判官判处两年监禁。萨科齐表示,佩戴面纱的禁令并非针对穆斯林,而仅仅是要让法国社会更加包容

@猞猁雪球:我觉得萨科齐这个说法是发自肺腑的。伊斯兰妇女之所以戴面纱、很可能是由于受到丈夫或男性亲属的隐性威(more...)

标签: |
4065
【2011-12-14】 @whigzhou: 法式自由主义可真深奥 //法国妇女因戴伊斯兰面纱被判入狱_网易新闻中心 http://t.cn/St80UY 2011年4月11日,Hind Ahmas因为在法国爱丽舍宫外佩戴面纱而遭逮捕。12月12日,她被巴黎郊区莫克斯刑事法院审判官判处两年监禁。萨科齐表示,佩戴面纱的禁令并非针对穆斯林,而仅仅是要让法国社会更加包容 @猞猁雪球:我觉得萨科齐这个说法是发自肺腑的。伊斯兰妇女之所以戴面纱、很可能是由于受到丈夫或男性亲属的隐性威胁, 为了保彰她们自由不戴罩的权利, 直接禁了这种风俗是最现实可行的办法。除非西欧的政府文化发生质变, 敢于对穆斯林犯罪者严格依法---当前看来 @whigzhou: 我觉得这个解释比这条法律更骇人听闻 @茶博未: 我不知道此法的初衷。设想有个戴着袜子头套手里拿着玩具枪的人出现在国有银行的营业点大厅里,立法禁止这种做法,是否合理,是可以讨论的吧? @whigzhou: 嗯,这条理由可以接受,但需要举证(证明构成了真实危险),但实际上既未成为主要理由,也未得到举证 @whigzhou: 况且假如以此为理由,口罩+墨镜+大衣也应同时禁止,但实际上同时被禁的是犹太小帽之类(如果我没记错) @whigzhou: 哦,查了一下,实际上法国有两条禁令,一是2004年禁止在公立中小学佩戴显著宗教符号(http://t.cn/SteOVp),二是今年4月禁止在公共场所蒙脸(http://t.cn/SteOQW),性质不同,但都涉及大头巾
关于教育

一则新闻引出的扯淡(W是我):

U:不过,到底怎么教育孩子才好呢?要强迫孩子做大人们认为对的事吗?比如说,有道德?

W:这事情我没什么发言资格,不过我想做绝大多数传统父母都会做的事情,大概不会太错吧?强迫做什么事好像没必要,但施加某些规范大概是需要的。

W:无论如何,成长过程也都是个被某种文化驯化的过程,父母的作用,一是构成了这个驯化环境的一部分,二是可以部分的为孩子选择这个环境,或许后者更重要。

W:所以,假如该环境除父母之外的部分状况良好,此时父母把自己的(more...)

标签: | |
2161
一则新闻引出的扯淡(W是我): U:不过,到底怎么教育孩子才好呢?要强迫孩子做大人们认为对的事吗?比如说,有道德? W:这事情我没什么发言资格,不过我想做绝大多数传统父母都会做的事情,大概不会太错吧?强迫做什么事好像没必要,但施加某些规范大概是需要的。 W:{*quote(文化驯化.父母的作用)无论如何,成长过程也都是个被某种文化驯化的过程,父母的作用,一是构成了这个驯化环境的一部分,二是可以部分的为孩子选择这个环境,或许后者更重要。/quote*} W:所以,假如该环境除父母之外的部分状况良好,此时父母把自己的影响降至最低也无妨,但要是相反呢? W:基于这一考虑,我认为不顾环境条件而模仿西方父母,可能是危险的。 W:在我看来,那种认为放任主义教育方式下孩子发展出的就是纯天然“天性”的想法,是天真幼稚的,你不参与驯化过程,环境其余部分仍会参与,且占了主导,被驯化才是最大天性。 U:在中国就是中国文化。那什么是中国文化呢? W:不需要用这么大的概念,与此问题更相关的是小文化,小到可能只有一条街一个院子。
饭文#W2: 埃及,下一个伊朗?还是土耳其?

埃及,下一个伊朗?还是土耳其?
辉格
2011年12月8日

近日,迫于西方国家的压力,埃及军方向又一任过渡政府移交了绝大部分行政权力;与此同时,分三轮进行的议会选举的首轮结果也已出炉,该结果所显示的政治风向是明确无疑的:伊斯兰派大获全胜,两大一小三个伊斯兰政党共赢得2/3选票,而大中小三个世俗派政党得票不足1/4。

考察其中细节更可以感知选民的伊斯兰倾向有多强烈:极端伊斯兰主义的萨拉菲派(Al Nour Party of Sarafi)异军突起,得票率高达24.4%,仅次于穆斯林兄弟会(Freedom and Justice Party of Muslim Brotherhood)),而1996年从兄弟会中分裂出去的温和派瓦萨特党(Al-Wasat Party)则只得到了4.3%;而在另一边,所谓的世俗派阵营中,其实也包括了许多伊斯兰倾向强烈的派系,只是因为与兄弟会不合,才站到了世俗阵营中,比如新瓦夫脱党(New Wafd Party),就是一个公然宣称纳粹大屠杀是犹太谎言、911是摩萨德阴谋的派系,这种世俗(secularism)绝不是土耳其式的世俗。

兄弟会在这次革命过程中展现了惊人的动员组织能力和高超的政治技巧,低调克制、进退有据;他们现在宣称自己是温和伊斯兰主义,但这显然是策略性的,恐怕也没多少人会相信,因为真正的温和派早在96年就分裂出去了;况且,以选举所表现出的政治风向和意识形态氛围来看,即便他们果真是温和的,未来也会被迫变得激进,否则就可能在选举中被更激进的派系所替代。

对于国际社会,令人担忧的不仅是伊斯兰主义(Islamism),在埃及的世俗派阵营中,还有很多属于老派的阿拉伯社会主义(Arab socialism)者,比如新瓦夫脱党和塔噶木党(Tagammu Party),他们的理想是回到1978年戴维营协定(Camp David Accords)之前,延续1952年革命的未竟事业,也就是纳赛尔老阿萨德萨达姆的事业;这样,无论这两大阵营中的哪些派系最终以何种多数组合获得政权,埃及的未来政治走向,恐怕都不会是那些希望维持阿以缓和、推动中东和平、遏制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组织的人们所愿意看到的。

所以现在的问题是:埃及会不会成为下一个伊朗?

在决定未来走势的各支力量中,唯一尚未明确其地位的是军方,它显然是世俗的,同时也是希望维持戴维营秩序的,因而是未来遏制伊斯兰主义和反戴维营势力的唯一指望;理想的结果是,它继续拥有像土耳其军方所拥有的那种宪法守护者地位,后者曾在1960年71年 标签: | | | |

2152
埃及,下一个伊朗?还是土耳其? 辉格 2011年12月8日 近日,迫于西方国家的压力,埃及军方向又一任过渡政府移交了绝大部分行政权力;与此同时,分三轮进行的议会选举的首轮结果也已出炉,该结果所显示的政治风向是明确无疑的:伊斯兰派大获全胜,两大一小三个伊斯兰政党共赢得2/3选票,而大中小三个世俗派政党得票不足1/4。 考察其中细节更可以感知选民的伊斯兰倾向有多强烈:极端伊斯兰主义的萨拉菲派([[Al Nour Party]] of [[Sarafi]])异军突起,得票率高达24.4%,仅次于穆斯林兄弟会([[Freedom and Justice Party (Egypt)|Freedom and Justice Party]] of [[Muslim Brotherhood]])),而1996年从兄弟会中分裂出去的温和派瓦萨特党([[Al-Wasat Party]])则只得到了4.3%;而在另一边,所谓的世俗派阵营中,其实也包括了许多伊斯兰倾向强烈的派系,只是因为与兄弟会不合,才站到了世俗阵营中,比如新瓦夫脱党([[New Wafd Party]]),就是一个公然宣称纳粹大屠杀是犹太谎言、911是摩萨德阴谋的派系,这种世俗([[secularism]])绝不是土耳其式的世俗。 兄弟会在这次革命过程中展现了惊人的动员组织能力和高超的政治技巧,低调克制、进退有据;他们现在宣称自己是温和伊斯兰主义,但这显然是策略性的,恐怕也没多少人会相信,因为真正的温和派早在96年就分裂出去了;况且,以选举所表现出的政治风向和意识形态氛围来看,即便他们果真是温和的,未来也会被迫变得激进,否则就可能在选举中被更激进的派系所替代。 对于国际社会,令人担忧的不仅是伊斯兰主义([[Islamism]]),在埃及的世俗派阵营中,还有很多属于老派的阿拉伯社会主义([[Arab socialism]])者,比如新瓦夫脱党和塔噶木党([[Tagammu Party]]),他们的理想是回到1978年戴维营协定([[Camp David Accords]])之前,延续[[1952 Revolution|1952年革命]]的未竟事业,也就是[[Gamal Abdel Nasser|纳赛尔]]、[[Hafez al-Assad|老阿萨德]]和[[Saddam Hussein|萨达姆]]的事业;这样,无论这两大阵营中的哪些派系最终以何种多数组合获得政权,埃及的未来政治走向,恐怕都不会是那些希望维持阿以缓和、推动中东和平、遏制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组织的人们所愿意看到的。 所以现在的问题是:埃及会不会成为下一个伊朗? 在决定未来走势的各支力量中,唯一尚未明确其地位的是军方,它显然是世俗的,同时也是希望维持戴维营秩序的,因而是未来遏制伊斯兰主义和反戴维营势力的唯一指望;理想的结果是,它继续拥有像土耳其军方所拥有的那种宪法守护者地位,后者曾在[[1960 Turkish coup d'état|1960年]]、[[1971 Turkish coup d'état|71年]]和[[1980 Turkish coup d'état|80年]]三次通过政变捍卫了凯末尔主义([[Kemalism]]),还在1997年逼迫[[Necmettin Erbakan|一位伊斯兰主义倾向的总理]]下台退隐,此后,它仍时而发表声明警告伊斯兰倾向。 但是,我们很难指望埃及军方拥有同样的地位,进行类似的干预而不引发强烈的反弹和流血冲突;土耳其军方护宪地位的合法性和权威性,是从凯末尔([[Kemal Atatürk]])那里长期延续下来的,土耳其社会已默认了这一地位,而根基深厚的世俗主义氛围也与军方有着相同的取向,干预和政变也不再是会引发强烈反弹的爆炸性事件,就像泰国的情况一样。 但埃及军方远远不具备这种权威性,当萨达特([[Anwar Sadat]])在戴维营倒向美国怀抱时,埃及统治层已经部分丧失了其作为国家缔造者的合法性资源,而本次革命中,他们再次丢失了一个领袖和偶像,也丢失了作为其动员组织基础的民族民主党([[National Democratic Party]]),实际上,他们已经成为革命的目标,正在为自己的生存而挣扎。 所以,除非社会的意识形态氛围是世俗主义的,埃及不可能成为另一个土耳其;不过还有另一个可能,{*quote(泰国模式)它能不能变成过去五年的泰国呢?即,尽管多数选民的政治立场已经与军方对立,但军方凭借一个少数派的支持,通过不断的政变和干预,来遏制他们不愿看到的那种政治倾向的过度发展? 这种模式的前景也是非常可疑的,首先,它在泰国是否已经稳定下来并且制度化了,尚待时间考验;其次,它需要军方和少数派拥有强大的资源,泰国少数派除了选票不足之外,在武力、君主支持、精英支持、城市影响力、媒体等等方面,都拥有优势,还有一个中立的外交环境/quote*},相比之下,埃及军方除了武力和经济资源外,没有多少优势可言,它甚至无力组织一个拥护自己的少数派,它唯一有望拉拢的,是老派阿拉伯社会主义者,但这么做马上会让它丧失美国支持。 埃及军方能否维持其政治地位,并对未来政治走向施加最低限度的约束,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的政策;军方在埃及社会所拥有的庞大资源和强大控制力,主要得益于过去三十年来自美国的200多亿美元军事援助和300多亿经济援助,如此庞大的援助,加上订单和工程的乘数效应,不仅赋予其力量,更足以让它成为这个中等穷国的头号资源分配者,让大量人口依靠它工作、生活和做生意。 目前,这一援助仍维持在每年15亿美元的规模,这是让军方在失去传统合法性资源、领袖和政党组织基础之后,仍能继续存在下去并发挥影响力的仅存一线希望;然而,在美国现行政策之下,这线希望很快就会破灭,眼下,迟钝无知的西方政客们正在为埃及民主浪潮而欢呼,奥巴马在白宫声明中已经把这轮浪潮列入他的功劳簿,他仍在不断向军方施压要求它尽快移交权力。 迫于内外压力,军方启动了选举,但把选举分成了三个阶段,这表明他们或许还抱有一丝幻想,希望第一阶段选举结果中展露无遗的激进伊斯兰主义倾向将警醒西方大国,促使他们及时改变政策,但从各方反应看,这一招恐怕也已来不及挽救他们的命运了。
[微言]宗教与文字

【2011-12-06】

@whigzhou: 宗教的力量主要来自其表达和组织形式,与教义关系不大,所有高级宗教的两大核心特征是:拥有经典和职业僧侣,有一群人,相信真理就在经典文本之中,这就构成了一个自我教育和训练的机制,让他们成为识字人,会读写,会利用文字远距离通信和积累知识,仅此一点,在古代已足以让僧侣组织拥有强大的力量

@whigzhou: 有人说佛教不入世是因为其消极主义教义,这是瞎扯,佛教在印度/西藏/东南亚(more...)

标签: | |
4062
【2011-12-06】 @whigzhou: 宗教的力量主要来自其表达和组织形式,与教义关系不大,所有高级宗教的两大核心特征是:拥有经典和职业僧侣,有一群人,相信真理就在经典文本之中,这就构成了一个自我教育和训练的机制,让他们成为识字人,会读写,会利用文字远距离通信和积累知识,仅此一点,在古代已足以让僧侣组织拥有强大的力量 @whigzhou: 有人说佛教不入世是因为其消极主义教义,这是瞎扯,佛教在印度/西藏/东南亚等流行婆罗米系文字或原本无文字的社会,都是入世的,在中国不入世是因为,学习用婆罗米系文字写成的经典(翻译都很不彻底)所带来的文字技能,在流行汉字的社会没多大用处,无法让僧侣组织获得特殊的力量。 @whigzhou: 实际上,佛教在初入中国时,是很想入世的,只是在多次灭佛运动中惨遭失败之后,才被迫出世隐遁了
宗教的力量:教义 vs 文字

宗教的力量主要来自其表达和组织形式,与教义关系不大,所有高级宗教的两大核心特征是:拥有经典和职业僧侣,有一群人,相信真理就在经典文本之中,这就构成了一个自我教育和训练的机制,让他们成为识字人,会读写,会利用文字远距离通信和积累知识,仅此一点,在古代已足以让僧侣组织拥有强大的力量。

文字技能给僧侣组织带来的成就,会让更多的人相信真理(或法力)就在他们掌握的经典之中,这一方面给教会提供了更广阔的僧侣来源,同时也让它更容易的获取更多成就,(more...)

标签: | |
2144
宗教的力量主要来自其表达和组织形式,与教义关系不大,所有高级宗教的两大核心特征是:拥有经典和职业僧侣,有一群人,相信真理就在经典文本之中,这就构成了一个自我教育和训练的机制,让他们成为识字人,会读写,会利用文字远距离通信和积累知识,仅此一点,在古代已足以让僧侣组织拥有强大的力量。 文字技能给僧侣组织带来的成就,会让更多的人相信真理(或法力)就在他们掌握的经典之中,这一方面给教会提供了更广阔的僧侣来源,同时也让它更容易的获取更多成就,这就构成了一个正反馈回路。 有人说佛教不入世是因为其消极主义教义,这是瞎扯,佛教在印度/西藏/东南亚等流行婆罗米系文字或原本无文字的社会,都是入世的,在中国不入世是因为,学习用婆罗米系文字写成的经典(翻译都很不彻底)所带来的文字技能,在流行汉字的社会没多大用处,无法让僧侣组织获得特殊的力量。 实际上,佛教在初入中国时,是很想入世的,只是在多次灭佛运动中惨遭失败之后,才被迫出世隐遁了。
饭文#W1: 中国人民已经为减排作出了最大牺牲

中国人民已经为减排作出了最大牺牲
辉格
2011年12月5日

继哥本哈根的不欢而散和坎昆的避重就轻之后,德班气候大会看来也不会有多少实质性进展了;会程已过大半,各大国之间仍继续互踢皮球,原本最积极的欧洲也因债务危机缠身而缺乏冲劲,甚至连环保组织似乎也正在丧失前些年所表现出的巨大热情和舆论号召力,所以,尽管议程仍在僵局中挣扎,失望的人们却不再那么激愤了。

对于中国民众,这样的僵局倒未尝不是好事,相对于成功的气候谈判所可能加诸于我们的巨大负担而言,每年花费的那点会务开支就显得不值一提了;毕竟,无论暖化派拿出什么理由,中国人民早已为减排作出了最大牺(more...)

标签: | |
2142
中国人民已经为减排作出了最大牺牲 辉格 2011年12月5日 继哥本哈根的不欢而散和坎昆的避重就轻之后,德班气候大会看来也不会有多少实质性进展了;会程已过大半,各大国之间仍继续互踢皮球,原本最积极的欧洲也因债务危机缠身而缺乏冲劲,甚至连环保组织似乎也正在丧失前些年所表现出的巨大热情和舆论号召力,所以,尽管议程仍在僵局中挣扎,失望的人们却不再那么激愤了。 对于中国民众,这样的僵局倒未尝不是好事,相对于成功的气候谈判所可能加诸于我们的巨大负担而言,每年花费的那点会务开支就显得不值一提了;毕竟,无论暖化派拿出什么理由,中国人民早已为减排作出了最大牺牲,在承受了30年强制性计划生育所带来的巨大痛苦之后,世界因此而少了4、5亿人口,而我们则无可挽回的失去了无数原本可以享受到的天伦之乐和兄弟亲情。 对于气候与环境,更重要的是,由于城市所吸纳的人口规模不会与人口基数成比例,因而这原本会出生的4、5亿人口中的大多数,将以对生态最具破坏性的方式生活于农村;这个数字,加上我们的人均排放量不到美国的1/4,再要将强制性的减排负担加到这不久前刚刚吃上肉、谋得温饱的十几亿人头上,而不给予足额补偿,当然是不公正的。 议程的延宕,也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可以更为从容的审视一下,从暖化理论的浮现、到减排运动的兴起、再到政府间谈判的推动,这整个发展过程的每个环节,是否具备充足的理由;任何严重到需要全球范围的政府间谈判来谋求向全人类施加某种强制性措施的事情,自然应该接受最严格的审视,以让人们确信这不是一场庸人大扰。 在大众舆论中我们常看到的是,从暖化现实的认知直接跳到对强制减排的赞同,似乎这其中的逻辑是当然无疑的,但仔细检查你会发现,这根逻辑链条其实很长,且每个环节都引入了辅助假定,若其中任何一个假定不成立都会让结论垮掉。 完整链条是:存在一个暖化趋势;它是人类活动造成的;该趋势将导致一个危险的结果;其程度将达到在整体上危及人类文明以现有水平存续所必需的生态条件;不存在与上述暖化趋势并行的其它气候趋势,比如足以压倒暖化的冷化趋势,或使人为暖化显得无足轻重的更大规模自然暖化趋势;人类在技术和资源上有能力逆转上述暖化;人类具备相应的政治和组织能力来建立并实施逆转暖化所需的制度安排;这样的安排和措施不会造成比暖化本身更大的危害。 遗憾的是,上述链条中只有第一个环节有过充分考察且达成了广泛共识,第二环节有很多研究但共识只是部分的,而其他环节则缺乏充分的讨论,多半被直接忽略了,但它们能否成立却是十分可疑的,有些甚至存在明确的反证。 重要的是,人类对气候变迁的认识还非常肤浅,处于经验积累的初级阶段,科学界迄今没有一个模型能够解释过去200万年的历次冰期/间冰期轮替是如何产生的,更遑论能精确拟合历次波动的周期、波幅和曲线细节,没人能可信的预言:下一次冰期何时来临,当前间冰期的气温上限将是多少,达到上限的速度有多快,等等。 所以,即便人为暖化趋势确实存在,也完全有可能,未来将有一个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暖化趋势,其效果远超过人为暖化,使得减排努力失去意义,如果暖化后果果真是暖化派所预言的文明灭绝,那人类除了等死还能做什么呢?相反,未来也完全可能有一个自然冷化趋势,那减排就更无必要;总之,现有暖化理论只论证了人类活动对气候有所影响,但并未论证这种影响足以在自然波动面前显得举足轻重,而能够支持强制减排的充分理由,是后一种。 从暖化到减排的链条中,最脆弱一环是暖化对文明的整体影响,因为减排所需的协议谈判、制度创建和强制行动是全球性和跨政府的,这样一种前所未有的超级利维坦的创建当然需要一个充足的整体性理由,即,暖化会在整体上危机人类文明的存续,或至少大幅恶化其生存处境,暖化派似乎确是这么暗示的,但他们罗列的明确前景,却都是局部性的,比如海平面上升导致少数岛屿和近岸城市淹没、具备地区干旱化等等。 然而,从历史经验看,除了数亿年前的极端暖期之外,温暖总是比寒冷更适合生命和文明的生存发展,特别是在人类存续的两个关键时期——晚更新世和全新世——中,温暖期总是比寒冷期更适合生存,也更繁荣;人类过去45万年中经历了四次间冰期,气温上限都远高于现在,也高于暖化派所担心的未来百年气温上限,而这段时间正是智人物种得以进化和发达的关键期;在定居农业和文明社会出现的近一万多年中,人类同样经历了多次温度高于现在的暖期,而这些暖期中,文明都比相邻的冷期更繁荣。 假如暖化只是会危及部分近岸地区和遇暖干旱地区,而同时却有望将面积数倍于此的沙漠、荒原、冻土和冰川地区变成绿洲的话,那它就不足以成为全球联合强制减排的充分理由;毕竟,海面只会在百年跨度上以极慢的速度上升,那里的居民、社区和城市有充裕的时间和充足的信息对之作出反应,或者移民,或者抬高堤坝,而这些个体和分散的反应不需要一个全球性的超级利维坦来组织实施。
饭文#W0: 限制广告的下一步将是政府补贴

限制广告的下一步将是政府补贴
辉格
2011年11月29日

继2009年对电视广告作出严格限制之后,近日广电总局再次收紧了其电视广告政策,禁止在电视剧中间插播广告;在此之前,每集电视剧(片长45分钟)在普通时段允许插播两次90秒广告,热门时段允许插播一次60秒广告;许多评论认为这一禁令将对规模上百亿的电视剧市场造成巨大冲击,也有人预言厂商将被迫依靠更多的植入式广告。

上述禁令的直接市场后果是不难预料的,限播广告将打击各电视台对电视剧的购买能力和支付意愿,降低电视剧的一级市场需求,拉低电视剧价格,继而削(more...)

标签: | | | |
2140
限制广告的下一步将是政府补贴 辉格 2011年11月29日 继2009年对电视广告作出严格限制之后,近日广电总局再次收紧了其电视广告政策,禁止在电视剧中间插播广告;在此之前,每集电视剧(片长45分钟)在普通时段允许插播两次90秒广告,热门时段允许插播一次60秒广告;许多评论认为这一禁令将对规模上百亿的电视剧市场造成巨大冲击,也有人预言厂商将被迫依靠更多的植入式广告。 上述禁令的直接市场后果是不难预料的,限播广告将打击各电视台对电视剧的购买能力和支付意愿,降低电视剧的一级市场需求,拉低电视剧价格,继而削弱供方制作电视剧的意愿和投入水平,最终产量将会下降;植入式广告等未受禁令限制的营销方式或许会增加,但其程度恐怕不足以弥补上述影响。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电视中插播广告的频率和长度确实惊人,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单位广告时间给企业带来的价值较低,而这既与电视受众的消费水平较低有关,也是因为市场缺乏足够多的高价值品牌,而大品牌的规模效应可以提升单位广告时间的价值。 其次,中国电视业的商业模式过度依赖于广告收入,而缺乏其他营收渠道,因而也缺乏为提升自身品牌形象而降低广告投放率的意愿;另外,尽管中国有不计其数的电视台,但商业模式却千篇一律,无广告的付费频道极少,消费者因为缺少选择而提高了对广告的容忍度。 公平的说,在挖掘电视剧的收入潜力方面,过去十几年是在慢慢进步的,这也是为何该产业在面临盗版泛滥、迅猛发展的网络媒体和日益严厉的管制等等艰难条件下,仍能获得发展的原因;电视剧生产在2000年代前半段经历了一个高涨期,而从2006年开始,产量开始每年10%左右的速度下降,总收视率每年下降0.8个百分点,但与此同时,其销售额却在以每年15%左右速度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成绩尽管不算耀眼,但它是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取得的:正是在这些年里,广告政策不断收紧,而电视剧制作的题材选择空间则被大幅压缩,后者清楚的表现在过去几年军事、谍战和伦理等主旋律题材的产量份额的巨幅增长上。 这一成就,大概离不开单位广告时间的价值提升,这背后反映了受众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品牌的壮大,其次也要归功于电视剧制作市场的充分竞争:尽管电视节目的发行和播放渠道的资源配置是完全按行政等级和区划进行的,但制作端却是高度市场化的,看来他们已经学会了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也已充分挖掘了各种收入潜力;问题是,他们能否经受又一次打击? 我们知道,此次禁令出台的背景,是中央政府旨在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因而电视剧产量的大幅萎缩显然不是政策当局乐意看到的结果,但限播广告却必定会打击面向市场的制作商的供给意愿,所以合理的推断便是:未来电视剧制作业将大幅转向依靠政府补贴的模式,而补贴资金的分配机制将成为该行业的主导性资源配置力量。 这样一来,整个电视产业链条上唯一充分市场化的一个环节,也即将对市场关闭,大批接受政府补贴的电视剧将会出现,而为了让这些电视剧得到播放,各地电视台的节目表也将接受更多的计划性安排;从好的一面看,电视业向计划体制的全面回归,或许会推动消费者以更快的速度转向其它渠道和媒体形式,比如付费频道、VOD、碟片、网络视频等等,从而推动某些新兴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