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uban:3376962*}
评价:★★☆☆☆
简评:知识太陈旧,内容太走马观花,恐怕要等老家伙们都退休了,才看得到更好的
评价:★★☆☆☆
简评:知识太陈旧,内容太走马观花,恐怕要等老家伙们都退休了,才看得到更好的
评价:★★★☆☆
简评:还是中规中矩的教科书写法,后几章有些新东西
{*douban:5922121*}
评价:★★★★★
简评:全面清理了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检查了各种可能的突破方向、备用工具和候选纲领,并提出了自己的基于意向立场功能主义+多重草稿模型+文化分析的一套纲领,眼光非常好。难读,慎入
评价:★★★★★
简评:全面清理了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检查了各种可能的突破方向、备用工具和候选纲领,并提出了自己的基于意向立场功能主义+多重草稿模型+文化分析的一套纲领,眼光非常好。难读,慎入
{*douban:1787517*}
评价:★★★☆☆
简评:对博厄斯/本尼迪克特/萨林斯的批判很到位,对遗传差异的拒斥有点瞒旰,最后两章有点扯且暴露意识形态偏狭,Marvin Harris在他那个时代的人类学界是个异类,估计吃的白眼不少,文字中颇有些愤世嫉俗的味道
评价:★★★☆☆
简评:对博厄斯/本尼迪克特/萨林斯的批判很到位,对遗传差异的拒斥有点瞒旰,最后两章有点扯且暴露意识形态偏狭,Marvin Harris在他那个时代的人类学界是个异类,估计吃的白眼不少,文字中颇有些愤世嫉俗的味道
{*douban:1035422*}
评价:★★★☆☆
简评:轻量级,主题略显散漫飘乎,材料选择较随机,质量也有些参差,恰当的标题是“疾病史片段”,大致上,越晚近的内容质量越高
评价:★★★☆☆
简评:轻量级,主题略显散漫飘乎,材料选择较随机,质量也有些参差,恰当的标题是“疾病史片段”,大致上,越晚近的内容质量越高
{*douban:1033132*}
评价:★★☆☆☆
简评:想了解各时代人究竟如何打仗的读者,此书会让他失望,严重缺乏细节,而凡是说清楚的地方,一般历史著作里也能读到,翻译很烂,是个能把珠江译作珍珠河、广东译作坎托、丹麦译作登马克的家伙
评价:★★☆☆☆
简评:想了解各时代人究竟如何打仗的读者,此书会让他失望,严重缺乏细节,而凡是说清楚的地方,一般历史著作里也能读到,翻译很烂,是个能把珠江译作珍珠河、广东译作坎托、丹麦译作登马克的家伙
评价:★★★☆☆
简评:主题和方法不错,可惜作者汉学功底(尤其是古文理解)较弱,幸亏翻译很认真,纠正了不少误解
【2011-09-11】
#读史笔记#永佃制和田骨/田皮的分化看来是税负不确定性所促成的一种产权创新,同一块田,由不同人持有,税收负担是不一样的,在缙绅手里不用交丁税(丁税其实早已不是人头税,而是土地税的一部分了),即便摊丁入亩之后,缙绅有能力抵制绝大部分陋规和勒索,而庶民则不行
并且其中的差异是高度个人化和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性必定会成为产权流动的障碍,而田骨/田皮之分可以克服这一障碍,它把税负不确定性留在了田骨上,让缙绅持有田骨而谋取低税率,而让田皮获得高流动性,进而实现资本化。
缙绅庶民的税负差异,很好的体现在缙绅“包揽钱粮”这一屡禁不绝的现象之中,通过为庶民包揽(more...)
评价:★★★★★
简评:条理异常清晰,材料扎实,翻译极认真,难得
古代集权政府的各大功能系统中,最具可控性、执行最不走样的,就是科举系统了,所以,对皇帝来说,重要的是如何让自己从该项宝贵资源中获取的收益最大化,看来,将其用于在自己和精英层之间建立恩荫/效忠关系,使之成为精英的主要社会爬升通道,比用它来培训选拔公务员,要合算的多。
所以,尽管绍兴师爷培训体系已证明了其训练选拔公务员的效率,证明了整理和教授实用行政知识和技能的可行性,但它非但不可能被系统接受或借鉴,反而会受到排斥和贬低。
假如科举制变成一个面向实用知识的公务员培(more...)
浙江人口在1850年前已超过3000万,1953年普查数据小于2300万,同期全国人口已增加1.5亿(4.3亿->5.8亿),至1964年才恢复到2800万以上,同期全国人口又增1.4亿,长毛之祸大概只能解释其中一小部分,因为相比之下,长毛为祸最烈的安徽,人口恢复的更早。
嘉兴的情况比整个浙江更严重,1838年人
{*douban:1278703*}
评价:★★★★☆
简评:施坚雅本人的部分非常好,其余水平参差,斯波义信的宁波和戈拉斯的行会两章很好,有些则很差,翻译和编辑质量很好
评价:★★★★☆
简评:施坚雅本人的部分非常好,其余水平参差,斯波义信的宁波和戈拉斯的行会两章很好,有些则很差,翻译和编辑质量很好
古代土地调查都是为税收服务,故为公允起见,须区分丰腴/贫瘠程度,区分之后的记录办法有两种:1)每块土地记录亩数的同时也记录核定的腴瘠等级,2)将亩数按腴瘠程度折算成标准亩数。
乍看起来,两种方法似乎是等价的,实则不然,第二种方法少记录了一个数字,因而丢失了原始信息,这一代价换来的好处是节省了记录、抄写和计算的工作量和材料成本,在古代纸张昂贵、读写者高度稀缺的条件下,这一节省或许是值得考虑的,所以,实践中的做法逐渐从方法1转为方法2。
(more...)
评价:★★★★☆
简评:材料扎实,方法得当,不过9、10两章对竞争观点的否定有些武断
这三个现象大概有着共同的原因:
1)历代丁户统计数字都偏低;
2)尺和亩的标准不断增大(从周尺22.5cm增至明清34cm,亩相应从182m^2增至694m^2);
3)斤的标准也不断增大(从汉斤258g增至明清司马斤605g);
在隐匿税源上,地方官吏和农户有着共同的激励,容易达成默契。
记自:赵冈&陈钟毅:《中国土地制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