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发现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许多语言都会在词法层次上区分 inclusive ‘we’ 和exclusive ‘we’,比如北京话里的 咱们 和 我们,但在英语里这种区分只能从上下文判断,比如 let us eat 里的us,既可能是 inclusive,即说话者让说话对象和他一起开吃,也可能是 exclusive,即说话者让说话对象别打扰或妨碍他们吃东西,有趣的是,若是把这句话改成 let’s eat,就没有歧义了,只能(more...)
【2020-07-26】
发现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许多语言都会在词法层次上区分 inclusive ‘we’ 和exclusive ‘we’,比如北京话里的 咱们 和 我们,但在英语里这种区分只能从上下文判断,比如 let us eat 里的us,既可能是 inclusive,即说话者让说话对象和他一起开吃,也可能是 exclusive,即说话者让说话对象别打扰或妨碍他们吃东西,有趣的是,若是把这句话改成 let’s eat,就没有歧义了,只能(more...)
【2020-03-26】
之前讲到的形容词问题,今天又想了一下,为何我们会那么经常的在不给出比较对象,甚至没有比较意味的情况下使用形容词呢?我想到几个理由:
1)有时当我们使用形容词时,是在跟一个默认参照物比较,这个参照物可能是事先的预期,比如当我跟饭馆招待说要一碗米饭,随后她用一只口径25厘米的碗给我端来一碗时,我自然会惊叹:好大!这种用法的问题是,不同人在不同场合的预期并不相同,差异程度取决于经历,文化背景,场所,等等,所以日常用用没问题,但需要严格性的场(more...)
【2019-12-12】
我好像对窦唯的歌词风格有了更深的理解……,自从一年半前搬到现在这个地方,我就没机会说汉语了,结果,大脑里处理汉语的那些部件似乎被憋坏了,总是找机会从某条缝里蹦出来,常见症状有两个:1)经常会不自觉的把英语单词用汉语音译法念出来,比如看天气预报时,我会念:莫斯特利·桑尼,帕特利·克劳迪,诸如此类,2)早晨起床或夜晚上床时,嘴里常会冒出一些由汉语词汇胡乱拼凑出的无意义句子,就像《幻听》和《雨吁》里(more...)
【2019-08-14】
惊了!人类意识(consciousness)竟然和吃屎有相通之处,不开玩笑,我刚刚认识到这一点,说起来话有点长,
是这样的,吃屎分两种,1)吃其他动物(特别是其他物种)的屎,这个好理解,不同动物的消化机制不同,一种动物的废弃物对另一种动物可能是营养丰富的宝,2)吃自己的屎,这个原理略复杂,简单说是因为消化道是条单向单线程加工流水线,由于缺乏循环回路,某些类型的消化/吸收过程无法完成,例如兔形目的纤维素发酵发生在盲肠,可是发酵产物的最佳吸收环节却是小肠,所以兔子会拉两种屎球,一种干硬,一种湿软,后者拉出后马上又吃掉,于是便构成一(more...)
【2019-05-27】
最近在朋友家里看了一会儿EuroVision,之前竟不知道有这比赛,据说在澳洲还挺受欢迎,不知是不是因为近些年也开始有澳洲歌手参赛的缘故,引起我注意的一点是,我听到的那四五位歌手,全部是用英语演唱的,尽管我对英语成为世界通用语的前景早已确信无疑,但发展这么快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期,查了一下,我的采样并未偏离常态:
Since the language rule was abolished in 1999, songs in English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common. In 2016, all but three out of 36 semi-finalists had songs in English(more...)
Since the language rule was abolished in 1999, songs in English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common. In 2016, all but three out of 36 semi-finalists had songs in English, with only two (Bosnia and Herzegovina and Northen Macedonia) performing songs in their native languages, as Austria sent a song in French. In the final, all but three out of 26 contestants had songs in English.
而且从主办方多次改变语言规则的情形看,非英语国家的歌手用英语唱是不受鼓励的,曾两度被规则禁止,最终解禁看来是顺应大众需要而迫不得已。 从更详细的数据看,自从1999年规则改变之后,英语几乎一统天下。【2019-04-10】
该账号因被投诉违反法律法规和《微博社区公约》的相关规定,现已无法查看。
@研二公知苗: 低估了非书面语言的生命力。最好的例子就是印度:作为书面语言的英语和作为口语的印地语以及各种南方语言可以毫不冲突地存在。
@whigzhou: 我倾向于原帖的看法,没有(或丧失了)书面表达能力的语言就是土语了,不是雅语言,在当今的文化流动局面下,土语的地位是脆弱的
@whigzhou: 汉语族诸语言中,粤语地(more...)
【2018-10-19】
最近读了本澳洲土著写的书,Kurlumarniny,个人回忆录性质,作者恰好属于从传统狩猎采集生活向现代生活转变的那一代,所以这是一份难得的第一人称叙述,可能是我能找到的最直接的观察狩猎采集者心智状态的机会了,among others,有几个特别突出的体会:
1)澳洲土著的空间认知能力太强了,虽然此前已有所耳闻,但还是让我惊奇不已,该书大概有一小半篇幅在描述各种漫游和旅行经历,描述极为精确,从哪里出发,和谁一起,先朝哪个(more...)
【2018-07-31】
@清洁工_RAmen 今天又看到有人在问这个问题:明明是“馍夹肉”,为什么叫“肉夹馍”?
这个语言现象和倒装没有关系。真相其实很简单。这种食物就叫“夹馍”。荤的叫“肉夹馍”,素的叫“菜夹馍”,仅此而已。
这种看似简单的问题不仅能绕晕网友,也让语言学家上过当。我记得好像是著名语言学家端木三提出过一个问题:明明是“粉碎纸张机”,为什么要叫“纸张粉碎机”呢?
此后十几年,一堆语言学家就这个问题发表了一堆论文,用各种新潮理论探讨这个倒装(术语叫“移位”)(more...)
【2018-05-12】
最近有个心得,不知对不对,克服英语口语障碍的一个办法是尽量主动说,掌握对话主导权,把对方可能问的自己先说了,把对方可能说的主动问了,这么做的好处是整个对话的context由自己主导,就不容易发生听不懂对方话的情况,因为我发现,听不懂往往是对某句话的主旨或内容缺乏适当预期,而主导对话进程可大幅改善预期。
说到因为缺乏适当预期而听不懂,我最好笑的一次经历是,雅思口语考试时,考官上来就问:what’s your ‘forename’(more...)
那些不太灵光的市场——《经济学的著名寓言:市场失灵的神话》导读
辉格
2017年11月26日
【按:这是我应邀为该书写的导读,同时我也获得了该书运营商『聚出版』的友情分销授权,下面是购书链接和二维码,点击链接或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该书导读版,每个购买会给我带来若干元人民币的收益。】
新版精装《经济学的著名寓言-市场失灵的神话》独家发售 赠送3万字导读
和保健品厂商一样,记者们总是热衷于使用一些偶尔从专家嘴里听来,自己却不太弄得明白的高深术语,诸如博弈,囚徒困境,自私基因,悖论,伪命题……,在众多此类术语中,『市场失灵』是颇受欢迎的一个,大概是因为它有着恰到好处的似懂非懂性——既显得足够高深,又不至于完全不知所云,很适合为进一步的社会批评、政策呼吁,乃至道义铁肩的展示做铺垫。
那么,当人们说市场失灵时,所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呢?在经济学家那里,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是指一组特定的经济现象,它们大多在本书各章中得到了讨论,包括:因所有权缺失而导致的公地悲剧,因搭便车问题而造成的公共品供给不足(第1、2章),外部性带来的无效率(第3章),因资产特化和网络效应而造成的低水平均衡(或者叫路径锁入,第4、5、6章),因单方面资产特化而造成的合约套牢(第7、8章),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柠檬市场或委托代理无效(第9章),因掠夺性定价、网络效应或先行优势而造成的自然垄断(第10、11、12章),由非理性行为导致的价格泡沫(第13章)。
何以将这些十分不同的现象归为一类?理由并不明确,常见的说法是,它们都偏离了帕累托最优,即存在帕累托优化的余地,但实际上,其中大部分跟帕累托最优无关,比如旨在消除外部性的庇古税,被征税者的福利显然减损了,所以即便我们接受基数效用论,也充其量只能在理论上实现庇古优化,而非帕累托优化,类似的,即便我们相信某种外力能够将市场从低水平均衡中拉出,或避免合约套牢,或打破自然垄断,结果也只是改进了消费者和部分生产者的福利,而低水平均衡中的特化资产持有者、合约套牢中的讹诈者、自然垄断厂商的利益,无疑都减损了,因而这些改变都不是帕累托优化。
此外,正如各章作者所指出,经济学家基于这些现象所构造的模型在理论上是否成立,它们在现实世界中有多普遍,其影响有多重要,都是相当可疑的,而那些长久以来被视为这组模型之经典案例,被广为援引和传播的故事,则多半只是信口捏造或以讹传讹,对此,本书各章已有详尽论述。
不过,无论理论地位是否脆弱,现实重要性多么可疑,当经济学家说市场失灵时,他们的意思至少是明确的,相比之下,在非专业场合,这个词的用法就变得极为狂野,我在这里打算重点讨论的,正是这一状况;还是让我从语言分析开始吧。
假如我们发现某人未能完成某项视觉任务,并说:“视觉系统失灵”——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实际上,这句话的语义太含混了,有太多种可能的解读:
1)此人的(原本好好的)视觉系统此时此刻失灵了。或许是某种疾病(比如视网膜动脉栓塞)发作让他暂时失明;
2)此人的视觉系统向来不灵。或许他是个盲人,或者色盲,或者深度近视,等等;
3)< (more...)
新版精装《经济学的著名寓言-市场失灵的神话》独家发售 赠送3万字导读
‘Mean’ is a no mean word.
This is why people like to use it as a means to convey so many meanings, even the ‘meaning’ proper.
A mean cook can be a mean creature, which means his character is wid(more...)
【2018-02-03】
@爱猫爱Jazz: 昨晚妈妈喝醉了,跟儿子在黑暗的夜空下开心地大叫Barry the best. 儿子叫“Barry!!!” 妈妈叫”THE BEST!!!” Barry!!!!! THe Best!!!!!
@whigzhou: 从原帖里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语言现象
@whigzhou: 1.桌上有几个苹果,父亲吃了一个,儿子吃了一个。——吃苹果的(好像)是一对父子
2.我买了几个苹果,父亲吃了一个,儿子吃了一个。——吃苹果的是一对祖孙
@whigzho(more...)
【2017-09-09】
@tertio 有一个猜想,两个人之间的语言交流,信息密度越大的(用更短的句子就能表达同样的意思),两个人关系就越近。最近的时候,就是不需要语言啦,表情就够了。但怎么测量信息密度倒是个不好解决的问题。
@whigzhou: 文化距离越近,1)共享的背景知识越多,2)共享的索引机制越精妙,1和2皆可缩短某一表达所需句子长度。
It may be baby talk, but ‘parentese’ is an infant’s pathway to learning the language, international study shows
跨国研究表明:“妈妈语”虽然萌萌哒,但却是婴儿学习语言的必经之路
作者:Joel Schwarz @ 1997-7-31
译者:沈沉(@你在何地-sxy)
校对:Drunkplane(@Drunkplane-zny)
来源:UWToday
网址: http://www.washington.edu/news/1997/07/31/it-may-be-baby-talk-but-parentese-is-an-infants-pathway-to-learning-the-language-international-study-shows/
Parentese, the exaggerated, drawn-out form of speech that people use to communicate with babies, apparently is universal and plays a vital role in (more...)
——海德沙龙·翻译组,致力于将英文世界的好文章搬进中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