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教育〉标签的文章(67)

ATAR

【2022-01-21】

@whigzhou: 翻本地报纸,发现本市中学会在每年大学招生季之前在报纸上公布本校 ATAR 分数在90以上的学生榜单,头名状元重点介绍,其他按姓氏排列,配大头照,这其实是他们招生广告的一部分,我怀疑只有好中学才会公布,

ATAR 分数其实是个百分位值(percentile),是指学生在本州中学毕业考试中所得成绩的州内百分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所以90分以上就是州内 Top 10%,

这个百分位的计算基数是全体有资格(more...)

标签: | |
9040
【2022-01-21】 @whigzhou: 翻本地报纸,发现本市中学会在每年大学招生季之前在报纸上公布本校 ATAR 分数在90以上的学生榜单,头名状元重点介绍,其他按姓氏排列,配大头照,这其实是他们招生广告的一部分,我怀疑只有好中学才会公布, ATAR 分数其实是个百分位值(percentile),是指学生在本州中学毕业考试中所得成绩的州内百分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所以90分以上就是州内 Top 10%, 这个百分位的计算基数是全体有资格参加毕业考试的学生数,其中许多其实不参加,所以 ATAR 的中位数通常在70左右,而不是50, 那些 ATAR 等于或低于30的人,在成绩单上就只显示 30 or less,而没有具体值,我猜大概是30分以下没有任何机会被大学录取,所以就免得太尴尬了, 我看到那家中学去年21%的学生90分以上,40% 80分以上,状元是99.2,进Top 1%了, 有意思的是,榜单上大头照下面除了姓名之外还有个地名,不知道是学生的家庭所在地还是小学所在地,我仔细看了一遍,都是200公里以内的,只有两个例外,是上海的,
斯洛文尼亚刮到的奶油

【2021-12-27】

2018年各国25-64岁人口的博士比例,斯洛文尼亚有点出格,

image2

Figure B7.1. Share of 25-64 year-olds with a doctorate (2018)
doi.org/10.1787/f8d7880d-en ​​​​

@乔伊斯想谈恋爱:为什么斯洛文尼亚会一枝独秀啊

@whigzhou: 我的猜测是因为90年代从南斯拉夫各邦刮了很多奶油过来,因为它是各邦中唯(more...)

标签: | |
8956
【2021-12-27】 2018年各国25-64岁人口的博士比例,斯洛文尼亚有点出格, image2 Figure B7.1. Share of 25-64 year-olds with a doctorate (2018) doi.org/10.1787/f8d7880d-en ​​​​ @乔伊斯想谈恋爱:为什么斯洛文尼亚会一枝独秀啊 @whigzhou: 我的猜测是因为90年代从南斯拉夫各邦刮了很多奶油过来,因为它是各邦中唯一没乱且状况一直最好的一个,2002年斯洛文尼亚人口的13%是前南移民 @whigzhou: 再次说明了刮奶油的重要性
少体校

【2021-11-17】

听一个 podcast,两位嘉宾在争论撅起国的少体校体系对球类运动表现的利弊,想到一点,这个体系的筛选机制,或许挑出了智力明显低于均值的一个群体,因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大多不会选这条路子,这或许是某国的某些运动项目上不去的原因所在,因为这些项目不仅需要个体的运动天赋,还需要智力,

纯属猜测,

同理,该体系对尽责性或许也有负面选择效应

 

标签: | | | | |
8914
【2021-11-17】 听一个 podcast,两位嘉宾在争论撅起国的少体校体系对球类运动表现的利弊,想到一点,这个体系的筛选机制,或许挑出了智力明显低于均值的一个群体,因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大多不会选这条路子,这或许是某国的某些运动项目上不去的原因所在,因为这些项目不仅需要个体的运动天赋,还需要智力, 纯属猜测, 同理,该体系对尽责性或许也有负面选择效应  
各科博士的家庭背景

【2021-11-11】

这个还真没想到,各科博士中,论来源背景,经济学博士的背景最精英化,其本科学位来自名校的比例最高(图1),其父母拥有学位的比例也最高(图2),我还以为最贵族的学位是比较艺术史之类,也可能这类专业没博士学位?

FDxxkkkWYAUyCdI

FDxy9vOWEAgvXZh

标签: | | |
8903
【2021-11-11】 这个还真没想到,各科博士中,论来源背景,经济学博士的背景最精英化,其本科学位来自名校的比例最高(图1),其父母拥有学位的比例也最高(图2),我还以为最贵族的学位是比较艺术史之类,也可能这类专业没博士学位? FDxxkkkWYAUyCdI FDxy9vOWEAgvXZh
确保摧毁机制

【2021-10-25】

537956cagy1gvrppn70xlj20e80ckjs7

当学校弃疗时,受害最深的是笨孩子,聪明孩子本来就不怎么需要教,所以左派精英使劲毁教育系统的效果就是把阶级壕沟挖的更宽更深了,

左派为低层孩子构造的社会环境几乎可以称为*确保摧毁机制*,童年:确保没爹,小学:确保你没法学,青春期:街头没警察管,确保你被帮派环抱,成年了:确保你不需要找工作,不必为养家糊口操心,经过这重重火力网之后还能出息的,算你狠,

 

标签: | | | |
8879
【2021-10-25】 537956cagy1gvrppn70xlj20e80ckjs7 当学校弃疗时,受害最深的是笨孩子,聪明孩子本来就不怎么需要教,所以左派精英使劲毁教育系统的效果就是把阶级壕沟挖的更宽更深了, 左派为低层孩子构造的社会环境几乎可以称为*确保摧毁机制*,童年:确保没爹,小学:确保你没法学,青春期:街头没警察管,确保你被帮派环抱,成年了:确保你不需要找工作,不必为养家糊口操心,经过这重重火力网之后还能出息的,算你狠,  
左撇子

【2021-10-07】

有个朋友,Rob,是个左撇子,今天看到他在用左手填一份文件,我就问他,你上小学时老师有没有试图纠正你?这下可打开了他的话匣子,痛诉血泪史,

他老师们用了很多办法试图纠正,包括在他左手上绑个球,看见他用左手写字就用鞭子抽他手,不过,鞭子其实很软,抽着不疼,

可是他很犟,改不过来,有一次被抽火了,逃学,结果被警察抓回了学校,不过他说,回想起来,被纠正的经历好像也不是完全没好处,一个好处是他的左右手用的都很溜,

他今年65岁,可见至少到60年代中期,澳洲(more...)

标签: | |
8863
【2021-10-07】 有个朋友,Rob,是个左撇子,今天看到他在用左手填一份文件,我就问他,你上小学时老师有没有试图纠正你?这下可打开了他的话匣子,痛诉血泪史, 他老师们用了很多办法试图纠正,包括在他左手上绑个球,看见他用左手写字就用鞭子抽他手,不过,鞭子其实很软,抽着不疼, 可是他很犟,改不过来,有一次被抽火了,逃学,结果被警察抓回了学校,不过他说,回想起来,被纠正的经历好像也不是完全没好处,一个好处是他的左右手用的都很溜, 他今年65岁,可见至少到60年代中期,澳洲教师还在花大力气纠正左撇子, 以我个人经历,我的小学中学同学中也有不少左撇子,奇怪的是,1)其中没有一个是用左手写字的,2)我记忆中老师从来没有采取过强制纠正措施,3)其中不少家长是文盲,根本不管孩子读书的事情,所以也不可能纠正, 由此可知,我同学中的左撇子,都相当自觉的顺从了老师的指导或同学中的通行做法, 不知我看到的情况是否普遍,如果是,那就是很大一个文化差异了, 数了一下,我们俱乐部里至少有四个左撇子,全都用左手写字,而且他们年龄都不小于Rob,因而很可能也都被纠正过,但都没纠正过来,很有意思的事情,  
女生比例

【2021-07-09】

大学的女生比例越来越高,

degrees-1

GradMaster2020-1024x748

GradDoc2020-1024x772

这事情我听到过几种尝试性的解释,其中只有一种我感觉还说得过去:女生在学校通常比男生更乖更认真,所以,同等条件下,表现会更好,因而也更愿意继续读下去,

我从自己经历中得到的观察与之相符,以前同学中习惯性逃课逃学不交作业受罚的,绝大多数是男生,课堂上前几排座位基本上全是女生,抄作业和借笔记的对象一般也都是女生,

不过,我感觉这只能解释一小部分,另外几个因素还没听有人提到,但可能也很重要:

1)录取门槛降低会自动提高女生比例,因为男女智力平(more...)

标签: | | | |
8700
【2021-07-09】 大学的女生比例越来越高, degrees-1 GradMaster2020-1024x748 GradDoc2020-1024x772 这事情我听到过几种尝试性的解释,其中只有一种我感觉还说得过去:女生在学校通常比男生更乖更认真,所以,同等条件下,表现会更好,因而也更愿意继续读下去, 我从自己经历中得到的观察与之相符,以前同学中习惯性逃课逃学不交作业受罚的,绝大多数是男生,课堂上前几排座位基本上全是女生,抄作业和借笔记的对象一般也都是女生, 不过,我感觉这只能解释一小部分,另外几个因素还没听有人提到,但可能也很重要: 1)录取门槛降低会自动提高女生比例,因为男女智力平均水平差不多,但男生方差大,所以如果门槛很高,截取的是钟形曲线非常靠右的那段,而方差更大意味着尾巴更肥,被截到的比例自然就更高,随着门槛线向左移动,合格者中女生比例提高, 2)上大学至少有部分动机是为了提升未来的收入水平,关键是,在多大程度上不得不将高等教育作为求得一份体面收入的机会这一点上,男女面临的选项十分不同,女性对高等教育的依赖程度更大,这是因为,在不上大学的情况下,男生获得高收入的机会更多,在当前的产业形态下,留给低教育程度者的高收入职业,要么是重体力的,要么是高风险的,无论何种,都是高度男性化的, @慕容飞宇gg:可能还和专业有关。大学里面的万精油专业(非专业的专业)主要是偏文科的心理学和偏理科的生物学。这些学科比较偏女性。 @whigzhou: 对,这个已经包括在第一点里了,门槛降低对各学科不是均匀的,有些降的多,纯数学和理论物理之类降不了多少,另外很多新专业都是低门槛的 @whigzhou: 有人问男生智商方差大的出处,这个说法我听到过很多次,我感觉这是学界共识,不过手头能翻到的来源只有 Earl Hunt (2011) Human Intelligence 第11章 11.3.3 节: ​​​​  
读书激励

【2021-04-07】

听说美国一些小学试验了一种读书激励机制,付钱给小孩,让他读书,每读完一本并通过测试验证,给2美元,据说效果非常好,而且相比其他办法非常便宜,每年每个学生头上只需要花几十块钱,在当代教育系统中,好像确实没有比这更便宜的事情了 ​​​​

标签: | |
8534
【2021-04-07】 听说美国一些小学试验了一种读书激励机制,付钱给小孩,让他读书,每读完一本并通过测试验证,给2美元,据说效果非常好,而且相比其他办法非常便宜,每年每个学生头上只需要花几十块钱,在当代教育系统中,好像确实没有比这更便宜的事情了 ​​​​
全生命周期财务配置

【2021-04-04】

近年来米国学生债务膨胀的问题,其实可以看作一种全生命周期财务配置策略的转变,

过去几十年的一个趋势是,越靠近生命后期,财务状况越宽松,收入随年资而增长,储蓄(包括401K之类)在积累,而买房/成家/育儿负担则在中年期越过某个高峰后逐渐下降,到退休时,不仅养老账户上的钱可以拿出来花了,通勤便利的高价房也可以卖掉了,消费能力达到顶峰,

目睹这种情况,或许不少年轻人会想,我可不希望把享受人生的机会都推迟到65岁之后,要是能把我(more...)

标签: | | | |
8528
【2021-04-04】 近年来米国学生债务膨胀的问题,其实可以看作一种全生命周期财务配置策略的转变, 过去几十年的一个趋势是,越靠近生命后期,财务状况越宽松,收入随年资而增长,储蓄(包括401K之类)在积累,而买房/成家/育儿负担则在中年期越过某个高峰后逐渐下降,到退休时,不仅养老账户上的钱可以拿出来花了,通勤便利的高价房也可以卖掉了,消费能力达到顶峰, 目睹这种情况,或许不少年轻人会想,我可不希望把享受人生的机会都推迟到65岁之后,要是能把我的未来财富往前挪一挪就好了, 一种容易想到的挪法就是上大学,多借点学生贷款,好好享受几年,推迟就业, 不少经济学家从提高雇佣价值的角度分析学生贷款,结果发现物不所值,这种分析可能是不得要领的,人家借钱上大学本来就不是为了提高雇佣价值  
革命锅炉的好柴禾

【2020-10-24】

高等教育和雇佣需求脱钩的结果是,创造了一大批这样的人:他们认为自己配得上且应得的社会地位,远远高于凭其能力与资源所能挣得的地位,这无疑是革命锅炉的好柴禾。 ​​​​

 

标签: | | | |
8331
【2020-10-24】 高等教育和雇佣需求脱钩的结果是,创造了一大批这样的人:他们认为自己配得上且应得的社会地位,远远高于凭其能力与资源所能挣得的地位,这无疑是革命锅炉的好柴禾。 ​​​​  
家务的消失

【2020-07-10】

当代教养模式中,别的先不说,有一点肯定是成问题的:很多孩子直到20多岁了,都从来没被要求过独立做成任何事情。原因可能有多方面,其中之一是家务的消失,家务消失或许解放了一些女人,但也惯坏了孩子。

回想我的童年,虽然没机会进工厂做童工,而且相比农家孩子,家务也不算重,可是也有不少事情需要做,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情是生煤炉,这是个三级点火过程:先用火柴点着刨木花(或纸屑),让刨木花引燃木柴,木柴再引燃煤球,整个过程需要用扇子鼓风,与此同时,我姐负责淘米和做饭,等我妈下班后正好做菜,煤球炉的火力很弱,所以整个过程相当耗时,而且需要仔细遵循流程。

在做饭和吃饭之间这段时间,我还负责两件事:1)用水桶从河里提水到家,灌进水缸(more...)

标签: | | | |
8237
【2020-07-10】 当代教养模式中,别的先不说,有一点肯定是成问题的:很多孩子直到20多岁了,都从来没被要求过独立做成任何事情。原因可能有多方面,其中之一是家务的消失,家务消失或许解放了一些女人,但也惯坏了孩子。 回想我的童年,虽然没机会进工厂做童工,而且相比农家孩子,家务也不算重,可是也有不少事情需要做,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情是生煤炉,这是个三级点火过程:先用火柴点着刨木花(或纸屑),让刨木花引燃木柴,木柴再引燃煤球,整个过程需要用扇子鼓风,与此同时,我姐负责淘米和做饭,等我妈下班后正好做菜,煤球炉的火力很弱,所以整个过程相当耗时,而且需要仔细遵循流程。 在做饭和吃饭之间这段时间,我还负责两件事:1)用水桶从河里提水到家,灌进水缸,加入少许明矾粉末,搅拌,2)提着4个热水瓶去附近茶馆的老虎灶买热水,这是因为煤球炉火力不足,来不及烧出全家所需热水。 还有两项比较重的活儿,买米和买煤,频率大概每月一次,零售点都在一公里之外,需要用肩膀扛回家,买完煤后,等到大晴天,就和我姐一起做煤球。 还有些家务当时根本不觉得是家务,而是娱乐享受,比如捡柴,喂鸡,打酱油,还有寒暑假顶替我父母去学校门房值班。 @孤影_JN:一个蜂窝煤好像可以烧三四壶开水,就是必须要提前生火,火到最旺时烧水 @whigzhou: (就我见过的家用煤炉而言)蜂窝煤在缺乏鼓风时,在其燃烧周期的大部分时段,燃烧充分度都不够高,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所以我们镇上人大部分用煤球炉而不是蜂窝煤炉,煤球接触空气的面积更大,而且结构更疏松 @whigzhou: 想到这事情是因为听一个podcast里在讨论让孩子做家务该不该给钱的问题,我心想,你首先得有家务给孩子做啊,在农村,这不成问题,或者家里有个大院子,也至少有些割草种菜养花喂鸡之类的事情,可是很多都市家庭,好像找不出多少可以让孩子做的家务了。 @whigzhou: 以前听David Friedman说,他们家孩子做家务都是拿钱的,我觉得挺好 @whigzhou: 看二战前出生的美国人的经历(特别是出生在农村或小镇的),长到高中时,都已经学会很多手艺了,真让人羡慕,我那点家务实在不值一提 @暂时叫我浩哥:那可以再碎点加点水用个个模子去压出来蜂窝煤啊…… @whigzhou: 据我所知,做煤球和压蜂窝煤所用的煤粉是掺了特定比例粘土的,不是粉碎的纯煤 @倪亦明不是倪匡: 我比辉总小一些,这些活儿小时候全干过(除了帮父母看门房),不过辉总是南方人,用煤量少。我们这儿到冬天采暖季除了摇煤球摊煤饼还需要劈柴禾。 @whigzhou: 是啊 ,在江南,燃料很少被用来取暖(除了灌热水袋和汤婆子之外),烧木炭的脚炉算奢侈品了,只有少数人家用 @whigzhou: 所以对北方人来说,空调时代之前,江南的冬天很难熬,既足够冷,又缺乏取暖和保温手段,房屋结构也不保温 @孤胆鹰雄芯:为什么燃料不用来取暖?是因为房屋结构本身就不保暖吗?房屋结构本身不保暖是为了夏天散热是吗?两害取其轻? @whigzhou: 穷 @怕死的老鬼:烧木炭的脚炉,是传统工艺品,算不上什么奢侈品,差不多家家都有。 热水袋之类,这种最廉价的工业产品,1980年代初的浙江农村,还没有普及。 @whigzhou: 确实很多人家(包括我家)有脚炉,一般是49年前传下来的家当,因为是铜制的,大炼钢铁时没被熔掉,问题是多数家庭买不起或买不到木炭  
宽松教育

【2019-03-17】

City Journal这篇有关IDEA(这是一家运营着79家charter schools的大机构)的报道很好看,IDEA的成就映衬了公立学校是多么低效和失败,不过这大致在预期之中,更有意思的(而且远超出我预料的)是,它给了我们耳熟能详的主流教育理论一记大耳光,流行了那么多年的那这些理论明显错的很离谱

诸如宽松教育、启发式教学之类的教育理念,从诞生之初起就没什么实证研究作支持,它们更像是象牙塔教育家自我反省的产物,他们自己的经历或许(more...)

标签: |
8081
【2019-03-17】 City Journal这篇有关IDEA(这是一家运营着79家charter schools的大机构)的报道很好看,IDEA的成就映衬了公立学校是多么低效和失败,不过这大致在预期之中,更有意思的(而且远超出我预料的)是,它给了我们耳熟能详的主流教育理论一记大耳光,流行了那么多年的那这些理论明显错的很离谱 诸如宽松教育、启发式教学之类的教育理念,从诞生之初起就没什么实证研究作支持,它们更像是象牙塔教育家自我反省的产物,他们自己的经历或许完全适合这些理念,问题是,适合他们的东西可能很不适合绝大部分学生。 可以这么考虑这个问题:假设一种教学法A对普通学生是最佳的,它在Top 0.01%的顶尖学生眼里可能就是愚蠢的无法忍受,那么,一位芝加哥大学教授若从自我体验出发,会对教学法A持何种观感?很可能是负面的,因为他很可能属于Top 0.01% 其实,对于顶尖学生,谈论教学法这事情本身可能就毫无意义,这种学生怎么教都行,只要别把他扔到没有文字和数字的部落社会,或者把他锁在铁笼子里,结果可能都差不多…… 不妨再换个方式说明这问题:假如一群富二代金主正在评估一个商业计划,后者是一种针对低端消费市场的商业模式创新(好比拼多多),此时,这些富二代的最佳做法是:最大可能的排除所有个人消费经验;很明显,当约翰杜威们在谈论教育问题时,根本没有想过要排除个人经验,满脑子何不食肉糜…… ​​​​  
年级制

【2018-06-12】

现代学校的年级制可能给文化进化模式带来了根本性的改变,其机理与后果好像还没有被系统性的研究过,我感觉其影响大致是负面的,以往大孩子带小孩子所构成的连续文化传送带被人为割断了,每一代不得不以一种类似于洋泾浜化的方式重新协同。

标签: | | | |
8038
【2018-06-12】 现代学校的年级制可能给文化进化模式带来了根本性的改变,其机理与后果好像还没有被系统性的研究过,我感觉其影响大致是负面的,以往大孩子带小孩子所构成的连续文化传送带被人为割断了,每一代不得不以一种类似于洋泾浜化的方式重新协同。
学校教育的功用

【2018-02-25】

@innesfry: 我们从小到大,为什么要在学校学这么多完全没有用处的东西?中学学了那么多几何证明、三角函数、化学方程式、文言文有什么用?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全部忘光了。中学六年学的有用知识,一年就可以学完。大学里除了工科、医学院、法学院,绝大多数专业毕业后都得改行,四年完全浪费。教育的内容,大概就是百分之十的有用技能,百分之九十的纯Signal相关:为了证明你是一个智力正常、勤奋、合群的人,要付出最宝贵的十多年时光。这就像性选择的handicap principle,浪费得越多,就越证明你的强大。这是个死局。

@whigzhou: 『忘光了』或『记住了多少』不是评价学校教育有用性的好指标。

@whigzhou: 接(more...)

标签: |
7993
【2018-02-25】 @innesfry: 我们从小到大,为什么要在学校学这么多完全没有用处的东西?中学学了那么多几何证明、三角函数、化学方程式、文言文有什么用?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全部忘光了。中学六年学的有用知识,一年就可以学完。大学里除了工科、医学院、法学院,绝大多数专业毕业后都得改行,四年完全浪费。教育的内容,大概就是百分之十的有用技能,百分之九十的纯Signal相关:为了证明你是一个智力正常、勤奋、合群的人,要付出最宝贵的十多年时光。这就像性选择的handicap principle,浪费得越多,就越证明你的强大。这是个死局。 @whigzhou: 『忘光了』或『记住了多少』不是评价学校教育有用性的好指标。 @whigzhou: 接受教育的动机多种多样,可以是signaling,巴结上流进入圈子(cultivating),接受特定文化的教化(being cultivated),获取知识,开阔眼界,获得某些认知技能,获得某些思考方式或看待世界的多种有色眼镜,进入学术轨道……对应不同动机,评价教育之有效性的方法也不同,依我看,上述需求多多少少都得到了满足。 【2018-03-02】 @whigzhou: 又想了一下之前谈到的教育问题,发现像学校教育这种『以一个产品同时满足差异极大的多种需求』的情况并非孤例,比如报纸,据我了解,有些买报纸的人只看彩票版,有些只看体育版,不知道有没有专门买来包蜜饯或者糊窗户的,此类商业模式背后的机制,我看主要还是供方的规模经济,不过,就教育而言,需方的协同效应可能也起了点作用,比如,有些学生最初的主要动机是走学术轨道,但读了几年发现自己不是这块料,最后拿个文凭走人,这样至少得到了次优结果,所以把做学术和拿文凭这两种需求放在一起加以满足,实际上降低了部分消费者的风险。 @whigzhou: 略举几例把这些需求凑在一起的其他理由: 1)数百学生济济一堂的场面可能会让某些教授感觉更爽,这也算一种特殊形式的规模经济吧, 2)把尽可能多的五花八门的聪明人聚在一起可以更好的满足『混圈子』这种需求, 3)作为学术机构,科目齐全是个好处,但学生数量太少很难分摊众多科目的成本, 4)大学作为卖文凭的机构,总希望自己的文凭更值钱,而把它跟学术活动绑在一起可以提高文凭的含金量(或者叫镀金效果?) @whigzhou: 至于『为学术轨道而设置的课程结构对无意于学术的学生到底有多大用处』这个问题,我不敢贸然下结论, @innesfry 以『旁听生极为罕见』为由否认这一点,是不能成立的,这一推论预设了过强的消费者理性,花几万买健身卡的不是也很多一次没去的吗,有时消费者需要被一个需求逼着去满足另一个需求。 @innesfry:花几万买健身卡没去跟这个不能类比,要类比应该是花几块钱就能去价值几万的健身房,但居然没人去 @whigzhou:原理一样,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对于已经付完钱的健身卡买家,价值几万的健身房就是零成本的,居然不去 @innesfry:上大学后会走上学术轨道的学生占比能有多少?我觉得不超过百分之一吧,所以拿这个作为论据真的很弱了 @whigzhou:这正是要点所在啊,99%的其他需求者顺便为这1%的学生创造了走学术轨道的成本可行条件 @innesfry:所以教育耗费了这么大的社会资源就是为了筛选百分之一的学术从业者?而这些学术从业者干的也是教育... @whigzhou:其他学生的其他需求不是也得到满足了吗?你得证明这些需求在其他地方同样也能满足才构成有效反对 @whigzhou:就好比高质量的调查报道有几个读者会读完?但如果没有海量读者,这些报道就不会存在 @innesfry:就好比说,你把一个东西扔在大街上都没人捡,难道不能说明这东西没有价值吗? @whigzhou:差别是:捡东西不需要自律性
[作文]Why Plumbing Is So Expensive in Australia?

(上周英语课上老师布置了个作业:自己选择一个议题,先给两小时做研究,然后写一篇议论文章,这是我做过的最长的英语写作题,之前的都不超过300 words,很吃力不过挺有收获。)

Why Plumbing Is So Expensive in Australia?
by Egbert Tzoe
8 Feb 2018

Plumbing is extremely expensive in Australia. According to 9news, it costs $78.40 an hour on average, the highest among all kinds of trades, while a lawyer service costs only $37 an hour.[1] By contrast, an average American plumber charges $31.61(usd$24.74) an hour.[2]

The direct cause of this situation is quite straightforward: there are too few plumbers in this country. Year by year, fewer and fewer young people are willing to become a plumber. Perhaps the most revealing fact is that the average age of Australian plumbers is 55, while the overall workforce average is 38. As Mr Paddy McCrudden, an officer of Plumbing Trades Employees Union, says, “plumbers are fast becoming the dad’s army.”[3]

But why? What prevents such a high wage from attracting more young (or not so young) people into this business? There are no obvious answers, but we have some clues.

Higher education was (and is) booming in recent decades. According to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proportion of people aged 25-34 with a bachelor or higher degree increased from(more...)

标签: | | | | |
7857
(上周英语课上老师布置了个作业:自己选择一个议题,先给两小时做研究,然后写一篇议论文章,这是我做过的最长的英语写作题,之前的都不超过300 words,很吃力不过挺有收获。) Why Plumbing Is So Expensive in Australia? by Egbert Tzoe 8 Feb 2018 Plumbing is extremely expensive in Australia. According to 9news, it costs $78.40 an hour on average, the highest among all kinds of trades, while a lawyer service costs only $37 an hour.[1] By contrast, an average American plumber charges $31.61(usd$24.74) an hour.[2] The direct cause of this situation is quite straightforward: there are too few plumbers in this country. Year by year, fewer and fewer young people are willing to become a plumber. Perhaps the most revealing fact is that the average age of Australian plumbers is 55, while the overall workforce average is 38. As Mr Paddy McCrudden, an officer of Plumbing Trades Employees Union, says, “plumbers are fast becoming the dad's army.”[3] But why? What prevents such a high wage from attracting more young (or not so young) people into this business? There are no obvious answers, but we have some clues. Higher education was (and is) booming in recent decades. According to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proportion of people aged 25-34 with a bachelor or higher degree increased from 27% in 2004 to 37.3% in 2015.[4] As we can imagine, university graduates tend to have a white-collar or managerial or creative job. They would find a hard, dirty and muscular plumbing job unattractive. It’s simply incompatible with their self-identity. In addition, as more girls go to university, plumbers, as well as other heavy manual labor workers, are becoming less popular in the marriage market, because people consistently choose their partners who have an educational background similar to that of themselves. Like other heavy trades, plumbing is highly masculine. An evidence for this is that more than 99% plumbers are male.[5] But, sadly (or nicely, depends on your taste), masculinity has been declining rapidly for half a century in the Western World, especially in its developed part. Among other evidence are two facts: First, average sperm count in men has dropped 50% between 1974 and 2011.[6] Second, maybe not coincidentally, all the tough guy actors have disappeared from the movie or TV screens since mid-1990s.[7] Well then, how can we fix this? Less uni education? Many people would surely be unhappy or even riot I guess. More visas for plumbers? It doesn’t work. In fact, there is a large and sufficient visa quota for plumbers already, 5507 in 2018 alone, but only 4 or 0.07% of them are filled to date. By contrast, 51 of 2675 (1.9%) visa vacancies for chefs, 2955 of 6202 (47%) for programmers, 2633 of 4785 (55%) for accountants, are filled during the same period.[8] Obviously there are not so many foreign plumbers who are interested in and qualified for migrating to Australia. I think English is the main barrier, because as other tradies, plumbers tend to receive less education than other skilled visa applicants. So maybe lowering the English requirement can be a cure, but I suspect it would help a lot. Maybe there is no solution, or maybe high cost of plumbing is not a problem at all. After all, tough men is an endangered species nowadays, but meanwhile, despite the great advance in automatic technologies in recent years, there is still much work needed for them to do, hence it seems not so unfair to pay a high price for these tough guy survivors. Even better, this high price forces us aussies to do many jobs by ourselves, and get a lot of joys. So let it be.   References: [1] http://www.news.com.au/finance/work/careers/plumbers-electricians-australias-richest-tradies-charging-more-than-the-average-lawyer/news-story/4fee7c5920ff4624e53c5ca20f99e3cb [2] https://www.bls.gov/oes/current/oes472152.htm [3] http://www.news.com.au/finance/work/australias-most-wanted-jobs-tech-heads-health-staff-and-plumbers/news-story/5aed73cf949f668df49be25d5f8b67fe [4] https://www.universitiesaustralia.edu.au/australias-universities/key-facts-and-data#.Wn_ZEiVub4Z [5] http://www.abs.gov.au/ausstats/[email protected]/2f762f95845417aeca25706c00834efa/4ce9a706f8b1bba7ca2570ec000e3635!OpenDocument [6]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sperm-count-dropping-in-western-world/ [7] http://www.weirdrepublic.com/episode159.htm [8] http://deltaimmigration.com.au/Plumber-General/3341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