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3】
读了篇前牧场主写的文章,不错,
其中讲到北美肉牛养殖业的分工,大致四个环节:
1)breeding ranch,育种牧场,按需提供各种特性的种牛,他们维护着一套有关每头种牛遗传特性的数据库,供顾客挑选,
2)cow-calf ranch,这种牧场维持一群育龄母牛,每年夏天从育种牧场补充一些公牛,配种,次年春天生下牛犊后,养到秋天断奶,此时体重约500-600磅,卖给下家,
3)下家叫stocker ranch,他们的工作最简单,买来断(more...)
【2021-03-23】
读了篇前牧场主写的文章,不错,
其中讲到北美肉牛养殖业的分工,大致四个环节:
1)breeding ranch,育种牧场,按需提供各种特性的种牛,他们维护着一套有关每头种牛遗传特性的数据库,供顾客挑选,
2)cow-calf ranch,这种牧场维持一群育龄母牛,每年夏天从育种牧场补充一些公牛,配种,次年春天生下牛犊后,养到秋天断奶,此时体重约500-600磅,卖给下家,
3)下家叫stocker ranch,他们的工作最简单,买来断(more...)
【2020-12-20】
读了 Lewis Dartnell 的《世界重启》(The Knowledge: How to Rebuild Our World from Scratch),作者给出了一个巨灾之后如何以最快捷的速度重建文明的方案,读序言的时候我挺振奋的,感觉这是个很好的思想实验,沿着它一路想下来,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明历程是如何走过来的,也会对支撑文明的一层层基础元素有更清楚的认识,其实早先我也想过这个问题,说不定等我老了也会写一本。
而且作者的设定也比较简洁,没有采用其他同类作品中诸如核大战或小行星撞地球之类的起因,而是选择了一场大瘟疫消灭99.99%人口这一设定,这样起始条件就很清楚,避开了各种很可能让讨论无法进行下去的困难。
不幸的是,我最初的好(more...)
【2020-11-13】
最近一些经历让我重新思考了一下城市规模可能带来的差异,发现之前的小镇/大城市这种区分过于粗略,不足以揭示某些重要差异。
我目前所在城市人口2万5,高出邓巴数两个数量级,从个人交往的角度看,显然算不上熟人社会,任何人身处一个公共场所(俱乐部之类不算)时,恐怕视野中绝大部分都是陌生人,可是,有三个因素使得这样的小城市和大都市在某些方面有着根本不同:
1)所有居民都处于同一个消费圈中,因为本市只有一个CBD,加上一条沿公路延伸的商业带,其中每个商家的服务半径都足以覆盖全市(且有余),而即便不处于CBD或商业带中的商家,服务半径也覆盖了全市,因为对于消费者,几公里的路根本不构成障碍,唯一的例外是那些面向 neighbourhood 的(more...)
【2020-09-16】
之前在EconTalk听了一个对宗教经济学家 Laurence Iannaccone 的访谈,其中有个观点,认为宗教在美国之所以没有经历像欧洲那种程度的衰退(以信众人数,上教堂频率,捐款等活跃度指标衡量),是因为美国有着远更自由的宗教市场,这一点之所以被忽视,是因为以往人们在谈论宗教自由度时,通常只关注消费方的选择自由(即个人选择信不信、信什么,入哪派的自由),在这方面,欧美在过去一个半世纪中似乎已没多大差别,可是,假如我们将注意力转向供方,便可发现差异巨大,在美国,创立新教派或组织新教会,都是完全自由的,而在欧洲,这会面临非常大障碍,有时几乎不可(more...)
【2020-08-16】
所谓匿名审稿其实没那么匿名,很多投稿人大概能约略猜到审稿人是谁,于是就在论文里塞进一些贿赂性引用,一些审稿人甚至主动施压,要求作者添加马屁引用,不知道他们具体怎么做到的,不过从Nature这篇文章看,这种事情圈内好像早就众所周知了,现在有人开发了一套系统来识别这种索贿行为,运行结果显示,情况可能相当普遍。
【2020-08-15】
近些年人工智能有很大突破,于是很多人都在猜测哪些工作会被机器代替,可是这些分析都是纸上谈兵,没有真正去看实际情况,而Robin Hanson的研究发现,AI(至少在现阶段)其实和自动化的进展关系不大,在去年一篇论文里,他分析了过去20年美国832个工种的自动化深度,提取了153项特征,试图找出哪些特征最偏爱自动化,结果可能出乎大多数人的想象:自动化的最佳预测指标是『工作节奏是否由机器决定』。
依我看,之所以(more...)
【2020-07-22】
贡布里希的这段话(《艺术的故事》第8章)让我想了很多:
现代艺术家那么追求创新,是被市场逼的,和如今的创业公司挖空心思力求成为独角兽,原理是一样的,因为规模经济和网络效应造成了一种只有独角兽才能生存的局面,对艺术来说,背后起作用的是传播和消费方式:并不是消费者真的需要那么多完全不同的新作品,而是因为只有全然不同的新作品才能让新进的艺术家有饭吃。
以音乐为例,且让我从一个极端的假设讲起,即便我们假设,消费者对是否有新作品丝毫不介意,而完全满足于数十(more...)
【2018-05-16】
决定某一时代某社会之学术活动整体面貌的首要因素是,最具天赋的万分之一人口,都被吸引到哪些学科去了,更一般而言,决定某一社会之文化面貌的首要因素是,最具天赋的万分之一人口,都被吸引到哪些领域的智力活动中去了。
【2020-06-14】
隐约感觉,各学科之间的发展可能存在某些联动关系,比如:1)一些对智力要求极高的学科,比如理论物理,若遭遇平台期,看不到取得卓著成就的前景,就会提升其(more...)
【2020-04-20】
无论塔喷原本是什么意思(我特别没耐心去弄清楚一个喷子的想法究竟是什么),赌棍确实面临一种陷阱,好像我以前也说过,假如一个赌棍执行这样一种策略:只要兜里还有钱,就每天去赌若干次,那么,即便博弈是完全零和(而不是负和)的,而且每次赌博都是独立随机事件,只要他资本有限,就总会有一定概率在某天被清零离场,从此无缘赌场,因为在这种事件序列中,他的资本存量值处于随机游走状态,一旦在某一步走到零值,就被抛出赛场了,这也是大数概率的应用之一,没什么新鲜的。
(more...)【2020-04-17】
我发现,我去各家超市的频率分别由一种关键商品决定,aldi是一种酒,woolworths是一种香肠,coles是香烟,虽然提高单次购买量可降低频率,但有限度,酒太重,一般一次只买两瓶,香肠有保质期,香烟太贵,而且是理想偷抢对象,若一次买10条囤家里,感觉不安全,所以每次只买一条。
我觉得,类似情况许多单身者可能都有(大家庭不大会,他们的频率更可能由购物车容量决定),我的疑问是,不知道超市是否会(more...)
【2019-07-05】
最近了解到一门很特别的生意,是这样,我一位本地朋友,拥有两个小农场,一个40英亩,也是他的居家所在,另一个18英亩,上面养着一小群大羊驼,我知道他的职业是木匠兼锁匠,所以就好奇的问他有没有养过别的牲口,他说牛羊猪都养过,但不多,我又问,是自己杀了吃还是卖掉,他说自己吃,但不是自己杀,需要吃的时候会请人来杀,这里有一种专业服务,叫mobile butchery,专门上门替农场主屠宰牲口,特别是那些自家没有屠宰设施的小农场(我猜其中可能也涉及到管制)。
有意思的是宰杀方式,屠夫会在开阔空间(而不是栏圈中)用步枪射杀正在漫游的牲口,一般枪法很好,务求一枪放倒,据说这样肉质会更好,因为没有恐慌和挣扎所造成的肌肉紧张,杀死后,屠夫会将尸体剥皮去内脏后挂在车里带走,然后在冷库里冻上,若干天后分部位切好包好送回来,另一个有趣之处是,游动屠夫不仅可以帮你宰杀你养的牲口,如果你农场上有野兽(比如鹿、袋鼠或野骆驼)的话,他也可以替你杀,只是收费会更高。
刚刚我搜了一番,发现这生意好像还挺兴隆的,这里是新南威尔士的一家(图中是他家的价目表):
【2019-06-06】
John Hancock公司的这个寿险产品是我见过最好的健康生活方式督促器,可是有人就不高兴了,说嘎呋闷特该管管了,同是这批人,若是换作没啥鸟用的可乐税或餐桌盐瓶禁止令,大概会拍手叫好,好笑的是,这个博客的名字叫ProMarket,Pro你个头
On September 19, 2018, John Hancock, one of the oldest life insurance companies in the US, made a radical change: it (more...)
On September 19, 2018, John Hancock, one of the oldest life insurance companies in the US, made a radical change: it stopped offering life insurance priced by traditional demographics like age, health history, gender, and employment history.
Instead, John Hancock began offering coverage priced according to interactions with policyholders through wearable health devices, smartphone apps, and websites. According to the company, these interactive policies track activity levels, diet, and behaviors like smoking and excessive drinking. Policyholders that engage in healthy behaviors like exercise or prove that they have purchased healthy food receive discounts on their life insurance premiums, gift cards to major retailers, and other perks; those who do not presumably get higher rates and no rewards. According to John Hancock these incentives, along with daily tracking, will encourage policyholders to live longer and have lower hospitalization-related costs.
保险商信息获取和风险甄别的革命性提升,无疑会深刻改变保险业态,但说那会摧毁保险业的存在基础,就有点杞人忧天了,常见的一种担忧是,假如保险商都抢着刮蛋糕上的奶油,剩下的劣质客户的保费就会高到没销路的程度,可问题是,要刮掉多少奶油才会出现这种局面?保险商若是全知上帝,保险业就不复存在,这大概没错,但他们远非全知,他们采集信息的能力确实在迅速提高,但消费者的一种可能反应是提前买,在风险相关信息变得可采集之前就买,有何理由认为这种需求不会有供应商来满足呢? 还有一种可能性,被刮剩下的蛋糕渣或许单独无法成为有价值的保险开发对象,但仍可能和其他产品组合起来而变得市场可行,比如抽烟喝酒胡吃海喝的没人愿意保,可是早死也有早死的好处啊,和年金结合起来就是个办法,若是再放弃几种续命治疗,好像还挺有吸引力的吧。【2019-04-09】
@whigzhou: 读完byvoid这个帖子,想了想信用卡的盈利模式,好像就是靠吃那些不会精打细算(因而总是让自己一不小心就付了大笔利息)的人赚钱的,而且这样的人往往还是穷人居多,因为不会精打细算,显然也很少享受到信用卡所附带的种种诱人优惠,同时,对于那些从不拖欠并用尽一切优惠的精明客户,发卡商似乎是倒贴的,那么他们为何愿意倒贴呢?答案大概是,这些精明客户往往收入也较高,是消费主力,有了他们才能迫使商家愿意支付刷卡费,看来还是一种挺精巧的组合策略(more...)
【2018-09-05】
看眼下大公司政治站队这么积极的势头,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未来各类消费品市场会不会出现几大品牌分别对应不同党派的局面?雇佣市场的党派分化或许来的更快?
从左派对待NRA合作商的劲头看,他们总有一天也会发动对FoxNews广告客户的抵制行动,然后许多公司被迫站队……若这种情况升级到某个程度,就会引发连锁反应,因为被腾出的市场空间总会吸引其他厂商来占领,沃尔玛和麦当劳估计会选择右边……
(more...)(上周英语课上老师布置了个作业:自己选择一个议题,先给两小时做研究,然后写一篇议论文章,这是我做过的最长的英语写作题,之前的都不超过300 words,很吃力不过挺有收获。)
Why Plumbing Is So Expensive in Australia?
by Egbert Tzoe
8 Feb 2018
Plumbing is extremely expensive in Australia. According to 9news, it costs $78.40 an hour on average, the highest among all kinds of trades, while a lawyer service costs only $37 an hour.[1] By contrast, an average American plumber charges $31.61(usd$24.74) an hour.[2]
The direct cause of this situation is quite straightforward: there are too few plumbers in this country. Year by year, fewer and fewer young people are willing to become a plumber. Perhaps the most revealing fact is that the average age of Australian plumbers is 55, while the overall workforce average is 38. As Mr Paddy McCrudden, an officer of Plumbing Trades Employees Union, says, “plumbers are fast becoming the dad’s army.”[3]
But why? What prevents such a high wage from attracting more young (or not so young) people into this business? There are no obvious answers, but we have some clues.
Higher education was (and is) booming in recent decades. According to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proportion of people aged 25-34 with a bachelor or higher degree increased from(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