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发表的文章(10)

遗传差异与文化进化

【2017-10-14】

Richerson&Boyd模型的另一个相对外围的问题是,他们认为群体间遗传差异很小且对文化进化不构成什么影响,他们用来支持该判断的仅有证据来自跨文化收养研究,这是缺乏说服力的。 ​​​​

确实,跨文化/跨种族被收养者(稍低程度上也包括二代以上移民)都能顺利习得当地文化并正常生活于其中,但这并不表明:1)当一个群体的成员被大部分或全部替换成另一个种族或文化不同的群体成员时,其原有文化仍可保持,2)当外部条件适宜时,任何群体都能采纳某种特定文化。

这里的要害是:一种文化结构(包括制度(more...)

标签: | | |
7827
【2017-10-14】 Richerson&Boyd模型的另一个相对外围的问题是,他们认为群体间遗传差异很小且对文化进化不构成什么影响,他们用来支持该判断的仅有证据来自跨文化收养研究,这是缺乏说服力的。 ​​​​ 确实,跨文化/跨种族被收养者(稍低程度上也包括二代以上移民)都能顺利习得当地文化并正常生活于其中,但这并不表明:1)当一个群体的成员被大部分或全部替换成另一个种族或文化不同的群体成员时,其原有文化仍可保持,2)当外部条件适宜时,任何群体都能采纳某种特定文化。 这里的要害是:一种文化结构(包括制度)得以产生和维持,可能取决于某些特定个人禀赋,拥有这些禀赋的个体在群体中的比例可能很低(比如1%),但不能没有,也不能低于某个下限(比如0.1%),假如这些禀赋的分布曲线只要向左移动一个标准差,该文化便难以为继。 假设群体A的这组禀赋比群体B高一个标准差,那么,即便来自群体B的移民都可顺利习得A的文化且正常生活于其中,可一旦群体A的人口被来自B的移民替换掉一半,原有文化即可能瓦解 容易想到的此类禀赋有:道德感,尽责性,实施惩罚的意愿,亲社会性,智力,延迟满足,自我克制…… 假如盎格鲁文化需要80%的群体成员具有亲社会性,70%中等以上延迟满足,60%中等以上尽责性,10%强惩罚意愿,1%120以上智商……任何几条的大幅改变可能都是颠覆性的 很明显,这组条件与少量移民顺利融入和正常生活的可能性完全不矛盾 比如,道德规范,一个社区中,可能只要60%的人具有中等以上道德感,规范即可产生,再加上5%的人有强道德感和强惩罚意愿,规范便可稳定持续,但只要分布曲线偏离一个标准差,局面完全不同 极端情形下(其实我觉得很可能),文化的某些重要方面可能仅仅由群体0.1%精英成员的禀赋所决定,此时分布曲线的轻微移动即可让这0.1%变得不合格 回复@慕容飞宇gg:嗯,但那是另一个问题,我正在论证的是:即便最完美融入条件下也不行//@慕容飞宇gg:外来移民不是随机或均匀发布,而是集中在某些区域形成移民小社区,而在这些区域内移民比例远高于宿主,所以一开始就不会被同化。  
权威的社会功能

【2017-10-14】

这本书因为翻译烂被我扣了三颗星,原因之一是原书太好,有足够多的星可以扣,原因之二是原书的特点让它对错译特别敏感,类似性质或数量的错译若发生在其他书上,效果就没这么显著 //《基因之外》 ★★☆☆☆ 又一本好书被烂翻译糟蹋了

这可能是对文化进化理论进行形式化和体系化方面迄今为止走得最远的一本书,而用自然语言做这件事(本书没有一个数学公式),对语言的精致、准确、清晰要求很高,每个错译都有很大破坏性,这就好比一份精炼的源代码,(more...)

标签: | | | |
7825
【2017-10-14】 这本书因为翻译烂被我扣了三颗星,原因之一是原书太好,有足够多的星可以扣,原因之二是原书的特点让它对错译特别敏感,类似性质或数量的错译若发生在其他书上,效果就没这么显著 //《基因之外》 ★★☆☆☆ 又一本好书被烂翻译糟蹋了 这可能是对文化进化理论进行形式化和体系化方面迄今为止走得最远的一本书,而用自然语言做这件事(本书没有一个数学公式),对语言的精致、准确、清晰要求很高,每个错译都有很大破坏性,这就好比一份精炼的源代码,哪怕只以万分之一的比率随机乱改一些语句,也会变得完全读不懂且跑不动。 Richerson&Boyd的模型中遗漏了一个要点:权威的功能,权威的存在解决了群体内规范执行和惩罚机制的激励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是群体得以成为选择单元的关键。 ​​​​ 执行规范和实施惩罚的高成本,使得一般成员缺乏足够激励这么做,而宁愿搭便车,但假如一个或一些成员能可信的分得群体收益的某个确定份额,激励问题即可解决,我在《群居的艺术》里提出了两种可能性:1)血缘群体的长辈,辈份越高,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重合度越大,规范执行激励越强,2)首领,群体首领拥有某些公共资源支配权,可部分转变为个体利益,而且在分配战利品(包括掠得的女人)上享有优先权,这两项个体收益都与群体收益方向一致。 理论上,只须简单武断的将群体收益增量的(比如)十分之一规定给某一特定个体,后者即有了执行规范的强大激励,无论这一安排具体以何种形式实现。
寄居蟹效应

【2017-10-17】

@whigzhou: 去年我在谈论当代低生育率问题时,曾提出一个猜想:传统文化对婚育行为所创造的强大约束,或许弱化了部分人类的本能生育倾向,结果是,即便这方面本能已有所削弱的个体,也并不比其他人少生育,于是,当文化约束在现代迅速解除时,生育率便急剧下降。(当然,这里说的只是需求侧,成本侧还有诸多原因,对后者已经有了足够多的分析,我就不啰嗦了)

@whigzhou: 最初产生这个念头是在若干年前考虑文化宽容对(more...)

标签: | | |
7981
【2017-10-17】 @whigzhou: 去年我在谈论当代低生育率问题时,曾提出一个猜想:传统文化对婚育行为所创造的强大约束,或许弱化了部分人类的本能生育倾向,结果是,即便这方面本能已有所削弱的个体,也并不比其他人少生育,于是,当文化约束在现代迅速解除时,生育率便急剧下降。(当然,这里说的只是需求侧,成本侧还有诸多原因,对后者已经有了足够多的分析,我就不啰嗦了) @whigzhou: 最初产生这个念头是在若干年前考虑文化宽容对同性恋的影响时,今天又想了一下,发现这其实可以推广为一个更一般的原理,不妨将其称为『寄居蟹效应』(典出自《群居的艺术》第二部分导言):文化铠甲让我们变得更强大,但也替代从而削弱了我们的某些本能,就像寄居蟹丧失了部分甲壳。 @whigzhou: 最著名的例子是骨骼纤细化,工具和火的控制部分取代并弱化了我们的牙齿、咬肌、口轮匝肌和颚骨…… @whigzhou: 文化进化一定也在我们生理和心理系统的许多方面留下了痕迹,而且不同群体所走过的不同文化经历留下的痕迹将有所不同,我相信沿此方向的探索会有不少发现,近视眼会不会是个候选?
和平与身高

【2017-05-16】

17世纪荷兰人和英国人刚到东南亚时,遇到的当地人和他们身高差不多,男性平均约162厘米,19世纪时这个数字降到了157厘米,原因可能是人口压力导致的营养恶化和疾病增加,1600年东南亚人口约2300万,1800年约3300万,1900年增长到8000万。 ​​​​

重要的是,这一增长是在自来水、抽水马桶、抗生素和化肥农药普及之前发生的,所以必须从其他方面找原因,我觉得主要原因是欧洲人带来的和平(more...)

标签: | | |
7822
【2017-05-16】 17世纪荷兰人和英国人刚到东南亚时,遇到的当地人和他们身高差不多,男性平均约162厘米,19世纪时这个数字降到了157厘米,原因可能是人口压力导致的营养恶化和疾病增加,1600年东南亚人口约2300万,1800年约3300万,1900年增长到8000万。 ​​​​ 重要的是,这一增长是在自来水、抽水马桶、抗生素和化肥农药普及之前发生的,所以必须从其他方面找原因,我觉得主要原因是欧洲人带来的和平。近代之前东南亚的国家普遍发育不充分,对疆域的控制和对暴力的垄断都很弱(形成众多mandala政体的局面),因而战争和劫掠对人口构成了抑制。  
法国人口失速

【2017-05-07】

法国在大革命之前的半个多世纪里经历了人口暴增,可在拿破仑战争之后,人口增长失去了动力,与英国和德国相比,人口减速提早了将近一个世纪(颇有点蹊跷),1871-1911年之间只增长了8.7%,同期英德分别增长了54%和60%,这大概解释了法国军队在两次大战中的疲弱表现。 ​​​​

 

标签: |
7820
【2017-05-07】 法国在大革命之前的半个多世纪里经历了人口暴增,可在拿破仑战争之后,人口增长失去了动力,与英国和德国相比,人口减速提早了将近一个世纪(颇有点蹊跷),1871-1911年之间只增长了8.7%,同期英德分别增长了54%和60%,这大概解释了法国军队在两次大战中的疲弱表现。 ​​​​  
有点蹊跷

【2017-05-04】

伊斯兰世界的平均智商大概在82-85之间,低于欧洲和东亚不止一个标准差,对于一个早已文明化、社会结构也足够复杂的地区,这是件有点蹊跷的事情,其选择机制一定其他文明社会十分不同,不知道多妻制,奴隶的广泛使用,权力继承模式,等级结构的特征,分别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没有。 ​​​​

 

标签: | | |
7817
【2017-05-04】 伊斯兰世界的平均智商大概在82-85之间,低于欧洲和东亚不止一个标准差,对于一个早已文明化、社会结构也足够复杂的地区,这是件有点蹊跷的事情,其选择机制一定其他文明社会十分不同,不知道多妻制,奴隶的广泛使用,权力继承模式,等级结构的特征,分别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没有。 ​​​​  
铁与民主

【2017-05-02】

@whigzhou: 铁取代青铜可能从两方面削弱了对长距离贸易的需求:1)铁矿分布广泛,2)青铜的两种主原料铜和锡很少共存一地,而冶铁只须一种矿物。这一削弱,加上铁器的廉价易得,或许部分解释了青铜文明在地中海世界的崩溃,因为铁器普及让旧精英阶层对矿产地和贸易路线的控制变得一文不值,也不再能独占武器优势。 ​​​​

@太文公_96861: 廉价技术普及进而贵族精英阶层遭受打击。步兵取代骑士好像也这样。是不是伴随着政治平民化(more...)

标签: | | | | |
7815
【2017-05-02】 @whigzhou: 铁取代青铜可能从两方面削弱了对长距离贸易的需求:1)铁矿分布广泛,2)青铜的两种主原料铜和锡很少共存一地,而冶铁只须一种矿物。这一削弱,加上铁器的廉价易得,或许部分解释了青铜文明在地中海世界的崩溃,因为铁器普及让旧精英阶层对矿产地和贸易路线的控制变得一文不值,也不再能独占武器优势。 ​​​​ @太文公_96861: 廉价技术普及进而贵族精英阶层遭受打击。步兵取代骑士好像也这样。是不是伴随着政治平民化的过程?然后海上民族入侵了。 @whigzhou: 对。有人确实认为希腊民主和铁代铜有关系,无论这一点是否成立,对大规模步兵的需求与政治平民化的关系是明确的 @whigzhou: 在考虑人工智能的制度后果时,这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条线索,普选权和福利制度曾经是换取大规模动员能力的代价  
同婚权与蛋糕权

【2017-10-10】

下午课上分组讨论婚姻话题,不出意料,焦点很快汇聚到当下正热门的同性婚姻上,同样不出意料,nayster在我的新移民同学中占压倒多数(除了香港同学表示不在乎,日本同学的意见没听到),为避免讨论变成异口同声宣示倾诉,我主要扮演倾听者、提问者和质疑者的角色,结果就不幸被认定为yesster了。

不过我确实不太接受nayster们最常提到的那些理由,我不相信同婚合法化会危及传统婚姻,传统婚姻是在衰弱,但和同性恋或同婚都没什么关系。

『会con(more...)

标签: | | |
7813
【2017-10-10】 下午课上分组讨论婚姻话题,不出意料,焦点很快汇聚到当下正热门的同性婚姻上,同样不出意料,nayster在我的新移民同学中占压倒多数(除了香港同学表示不在乎,日本同学的意见没听到),为避免讨论变成异口同声宣示倾诉,我主要扮演倾听者、提问者和质疑者的角色,结果就不幸被认定为yesster了。 不过我确实不太接受nayster们最常提到的那些理由,我不相信同婚合法化会危及传统婚姻,传统婚姻是在衰弱,但和同性恋或同婚都没什么关系。 『会confuse孩子』也没多大说服力,首先,孩子恐怕没这么容易被confuse,其次,当前使劲confusing孩子的是女权主义、多元主义、相对主义乃至整个进步主义运动,只要他们仍然统治着媒体和教育系统,孩子们被confuse的风险是一样的,无论同婚是否合法化。 对收养问题的担忧更有道理一些,但这之所以成为问题主要是因为国家权力在收养事务上插手太深,我的立场是:如果我是孤儿院院长,我会拒绝任何同性恋者的收养请求,如果我是法官,我不会禁止孤儿院院长将孤儿交给同性恋收养者,如果我是议员,我会对任何扩大国家对收养事务干预权的法案投反对票…… 当然,如果有投票权,我肯定会投nay,因为尽管我不认为同性恋和同婚本身是什么洪水猛兽,但当前推动他们的那个政治运动和意识形态体系却是货真价实的洪水猛兽,特别是到他们在推进这一议题时所表现出的蛮横、不宽容、不可理喻、得寸进尺,更让我不愿看到他们又一次得手。 假如回到十年前,我可能会想,这事情没那么重要,最好满足他们吧,好让这议题从政治空间中消失,但近十几年的经验告诉我,事情不会这么发展,他们只会得寸进尺,得到同婚权之后,他们会进而要求同婚蛋糕权……他们总会找出办法让这议题延续下去,真正的伤害随后便会到来。  
阻断自然选择

【2017-10-06】

第一第二代进化论者通常也是古典自由主义者,第三第四代进化论者里却冒出了大批进步主义者、种族主义者和强制优生论者,这是怎么回事?奥秘在于福利制度,作为进化论者,他们很容易看出福利制度逆转选择压力的效果,这是对的,错误在于他们自负且狂妄到想要扮演上帝的角色。

在我们达尔萨斯主义者看来,通过育种计划来改进人类的想法是幼稚可笑的,消除福利制度,让自然选择在和平条件下继续起作用,才是正道。

类似的错误也发生在种族和民族问题上,常有人将我们的特殊(more...)

标签: | | |
7809
【2017-10-06】 第一第二代进化论者通常也是古典自由主义者,第三第四代进化论者里却冒出了大批进步主义者、种族主义者和强制优生论者,这是怎么回事?奥秘在于福利制度,作为进化论者,他们很容易看出福利制度逆转选择压力的效果,这是对的,错误在于他们自负且狂妄到想要扮演上帝的角色。 在我们达尔萨斯主义者看来,通过育种计划来改进人类的想法是幼稚可笑的,消除福利制度,让自然选择在和平条件下继续起作用,才是正道。 类似的错误也发生在种族和民族问题上,常有人将我们的特殊主义和alt-right中的孤立主义和白人民族主义者相混淆,其实两者之间只有肤浅的相似性。 我们达尔萨斯主义者相信,存在种族、民族和文化差异,就现代文明的存在条件而言,一些种族比另一些优秀,一些民族比另一些优秀,一些文化比另一些文化优秀,一些共同体比另一些优秀…… 但我们不会像某些alt-right那样主张孤立主义、民族主义乃至种族隔离,因为所有这些都是在试图阻断自然选择和进化过程,而优秀群体的优秀正是选择和进化的结果,他们才是最不需要把自己圈闭起来的群体,他们唯一需要的是一个和平开放自愿条件下继续展开竞争的制度条件。 诸如『不能让我们优秀民族的血统被劣等民族污染了』这种念头,只有极度自卑者才会冒出来,用关税保护本国产业的性质完全一样。  
自尊

【2017-09-28】

@PragerU字幕组 Matt Walsh: Why Self-Esteem Is Self-Defeating 为什么自尊心等于自我挫败

清理微博时看到这条,又想了一下,发现讲主走了另一个极端,self-esteem是我们无法离开的东西。

1)『自我』本来就是个fictional fact,是对凌乱经验材料的一种组织和叙述方式,通过这种叙事,我们在头脑中构造出了一个连贯而一致的主体——自我,

2)自我叙事和实际行为表现可以有相当差距,3)不同版本自我叙事之间差异也会影响行(more...)

标签: | |
7807
【2017-09-28】 @PragerU字幕组 Matt Walsh: Why Self-Esteem Is Self-Defeating 为什么自尊心等于自我挫败 清理微博时看到这条,又想了一下,发现讲主走了另一个极端,self-esteem是我们无法离开的东西。 1)『自我』本来就是个fictional fact,是对凌乱经验材料的一种组织和叙述方式,通过这种叙事,我们在头脑中构造出了一个连贯而一致的主体——自我, 2)自我叙事和实际行为表现可以有相当差距,3)不同版本自我叙事之间差异也会影响行为表现, 4)人格特质可能会影响自我叙事与实际表现之间的差距, 5)一个适度理想化的自我叙事,可能会将实际行为引向较为理想的方向,这正是self-esteem的价值所在 6)当然,对自我叙事进行理想化的努力若是走过头,也会产生负面效果,比如讲主所针对的那些, 7)社会规范的确立,很大程度上依靠了上述心理机制,首先,通过社会协调叙事, 一个典型道德人的虚拟形象被创造出来,然后,对这一形象的认知将影响个体对自我叙事的构造,倾向于使之合范 8)抑郁症可能是观察这一机制如何起作用的一个窗口,抑郁症患者似乎特别擅于『认清现实』,不为各种理想化叙事所打动 9)过度理想化的自我叙事可能引出的一种后果是,把自己锁闭在一个狭小而舒适的生态位中,回避各种富有竞争性或挑战性的活动,只跟那些乐于大量分发廉价赞许的人交往,以免自己那个不切实际的故事被轻易揭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