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文#13: 央行为何不选择加息

央行为何不选择加息
辉格
2008年4月18日

面临日益严峻的通货膨胀局面,日前,央行宣布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16%,这是我们今年第3次,也是过去16个月中第13次听到提高准备金率的消息。这与同样面临宏观经济问题的美国形成了有意思的对照,从大洋的那边,时常传来的是关于加息和减息的消息。于是有人问,为什么在宏观政策的三大工具中,央行偏偏青睐于美联储很少去碰的准备金率?为什么不考虑用加息来对付通胀?

首先需要澄清一个事实,此加息非彼加息。美联储的所谓加息或减息,是针对联邦基金利率,以此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而中国央行的加减息则是针对“存贷款基准利率”,即分别规定一组存款基准利率和贷款基准利率,前者说是“基准”,其实就是各商业银行实际执行的利率,没有浮动空间,而后者则有很大的浮动空间。实际上,基准利率很少能影响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行为,所以央行才不得不采用贷款限额、定向央票等直接干预手段来限制贷款发放。

两种利率工具在政策效果上截然不同,美联储利率政策影响的是银行发放贷款的能力,而中国央行利率政策影响的是银行吸纳存款的能力,而且后一种影响是立即和直接的。所以,央行利率政策将直接影响个人在配置其资产组合时的决策,在存款、证券和房产这个人资产三大选项中,加息政策将把资金从后两项吸引到银行存款中。在证券和房产繁荣期,这是容易被接受的,往往也是宏观政策的目的所在,这样,我们就能理解为何央行在去年股市楼市双双牛气冲天时,连续六次加息,而在股市楼市双双陷入低迷之后,则没有再加息。

这样看来,利率倒是调控股市和楼市的有效工具——如果央行认为这种调控属于他的职责的话——,特别是对于楼市,由于基准利率直接影响按揭贷款利率,这种效果更加显著,相比之下,利率政策对于商业信贷市场的流动性,则没有直接和显著的调控效果。

利率工具被弃用的第二个原因是,大幅加息很可能会让前几年刚刚摆脱困境各大国有银行重新陷入大面积亏损,从而加重本已不轻的金融风险。与准备金和央票不同,前者将流动性封存到央行,其成本也由央行支付,而加息将把流动性收存到商业银行,如果没有对应的贷款增加,银行将白白承担这些存款的利息。自从去年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之后,曾一度占贷款量1/3的房地产贷款被大幅压缩,而今年新一轮宏观调控开始后,商业贷款也被严厉限制,以至于近期传闻民间借贷市场再度活跃。

前些年,通过不良资产剥离、现金注入、成本压缩和上市融资,各大银行刚刚摆脱了长期困境,但这一局面实际上还很脆弱。去年银行业的丰厚利润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股市和楼市的繁荣,尤其是房地产,被各银行视为低风险高收益的奶牛,现在这个利润源大幅萎缩,商业贷款受限,如果再加上加息政策将带来的存款利息负担,银行业很可能重新陷入大面积亏损和资产恶化的困境。这样的结果,银行不愿承受,货币当局同样不想看到。

实行加息政策的第三个障碍是央行对境外热钱流入的担忧,人民币渐进升值政策原本已经吸引了大量热钱,股市见底的预期又增添了新的诱惑,如果此时加息,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对美元的利差,正在从乌云笼罩的美国金融市场仓皇逃窜的国际资本无疑会将之视为雪中之炭,而套吃短期利差的资金是最容易突然出逃的,这样的隐患央行将竭力避免。

综上三个原因,我认为央行在今年内不会执行类似去年那种大幅加息政策。

相关文章

标签: | | | | |
641

央行为何不选择加息
辉格
2008年4月18日

面临日益严峻的通货膨胀局面,日前,央行宣布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16%,这是我们今年第3次,也是过去16个月中第13次听到提高准备金率的消息。这与同样面临宏观经济问题的美国形成了有意思的对照,从大洋的那边,时常传来的是关于加息和减息的消息。于是有人问,为什么在宏观政策的三大工具中,央行偏偏青睐于美联储很少去碰的准备金率?为什么不考虑用加息来对付通胀?

首先需要澄清一个事实,此加息非彼加息。美联储的所谓加息或减息,是针对联邦基金利率,以此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而中国央行的加减息则是针对“存贷款基准利率”,即分别规定一组存款基准利率和贷款基准利率,前者说是“基准”,其实就是各商业银行实际执行的利率,没有浮动空间,而后者则有很大的浮动空间。实际上,基准利率很少能影响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行为,所以央行才不得不采用贷款限额、定向央票等直接干预手段来限制贷款发放。

两种利率工具在政策效果上截然不同,美联储利率政策影响的是银行发放贷款的能力,而中国央行利率政策影响的是银行吸纳存款的能力,而且后一种影响是立即和直接的。所以,央行利率政策将直接影响个人在配置其资产组合时的决策,在存款、证券和房产这个人资产三大选项中,加息政策将把资金从后两项吸引到银行存款中。在证券和房产繁荣期,这是容易被接受的,往往也是宏观政策的目的所在,这样,我们就能理解为何央行在去年股市楼市双双牛气冲天时,连续六次加息,而在股市楼市双双陷入低迷之后,则没有再加息。

这样看来,利率倒是调控股市和楼市的有效工具——如果央行认为这种调控属于他的职责的话——,特别是对于楼市,由于基准利率直接影响按揭贷款利率,这种效果更加显著,相比之下,利率政策对于商业信贷市场的流动性,则没有直接和显著的调控效果。

利率工具被弃用的第二个原因是,大幅加息很可能会让前几年刚刚摆脱困境各大国有银行重新陷入大面积亏损,从而加重本已不轻的金融风险。与准备金和央票不同,前者将流动性封存到央行,其成本也由央行支付,而加息将把流动性收存到商业银行,如果没有对应的贷款增加,银行将白白承担这些存款的利息。自从去年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之后,曾一度占贷款量1/3的房地产贷款被大幅压缩,而今年新一轮宏观调控开始后,商业贷款也被严厉限制,以至于近期传闻民间借贷市场再度活跃。

前些年,通过不良资产剥离、现金注入、成本压缩和上市融资,各大银行刚刚摆脱了长期困境,但这一局面实际上还很脆弱。去年银行业的丰厚利润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股市和楼市的繁荣,尤其是房地产,被各银行视为低风险高收益的奶牛,现在这个利润源大幅萎缩,商业贷款受限,如果再加上加息政策将带来的存款利息负担,银行业很可能重新陷入大面积亏损和资产恶化的困境。这样的结果,银行不愿承受,货币当局同样不想看到。

实行加息政策的第三个障碍是央行对境外热钱流入的担忧,人民币渐进升值政策原本已经吸引了大量热钱,股市见底的预期又增添了新的诱惑,如果此时加息,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对美元的利差,正在从乌云笼罩的美国金融市场仓皇逃窜的国际资本无疑会将之视为雪中之炭,而套吃短期利差的资金是最容易突然出逃的,这样的隐患央行将竭力避免。

综上三个原因,我认为央行在今年内不会执行类似去年那种大幅加息政策。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