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今年3月4日的饭文<计划生育,何去何从?>里曾说到:
始于70年代并在80年代初得以强化的计划生育政策,作为一项空前规模的管制措施,就其目标而言,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实际上,它太成功了:短短30年内,总和生育率从5.8降到了官方公布的1.8(多数专家认为实际数字更低,很可能介于1.4到1.6之间),远远低于人口替代水平所需的2.1。
考虑到我国异常高的新生儿性别比,替代生育率应该在2.3到2.4之间——即平均每100对夫妇生230多个孩子才得到105个女孩,其中100个活到生育年龄。而按实际1.6的生育率和120的性别比计算,今天的每100对夫妇,在下一代只有对应的69对夫妇,外加14条光棍(假设所有适龄妇女都嫁人)。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郭志刚教授的最新报告(见财经网报道)支持了上述估计,实际上比我的估计还略低:
在对比了11个中国生育率的统计或估计后发现,包括国家统计局普查数据在内的调查所得出的中国实际生育率,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已经处于1.35-1.5的很低水平;而在国家计生委的人口规划和宣传中,中国的生育率却十余年维持在1.8……。郭志刚介绍,计生委之所以坚持1.8的生育率,主要是考虑调查存在漏报的可能性……但其实,在郭志刚看来,有很多个因素支持着中国的低生育率。首先,2006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调查显示,育龄妇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数是1.73个,可见现行生育政策压制了生育意愿。其次,1996年-1999年期间,生育年龄的推迟导致生育率平均降低了0.23,这一因素以前却被忽略了。此外,胎儿性别鉴定、不孕症、生活方式的转变、流动人口的增加(中国流动人口的生育率为1.19,显著低于非流动人口的1.41)都使得生育率存在着下降的可能性。因此,中国真实的生育率应该处于1.8以下,接近调查的结果。
……第二,性别比例失衡,男孩多过女孩。中国“一孩半”地区的男女出生性别比达到124.7:100
……第三,现行生育政策会使劳动力资源(18岁—64岁)从2030年的9.59亿萎缩到2050年的7.77亿,减少的主要是的青壮年劳动力。而65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例将从2000年的6.7%上升到2050年的27.8%。老年抚养负担也将从2000年平均每9.1个劳动者供养1位65岁及以上老人,增加到2050年的平均每2.1个劳动者供养一位老人。……
还有更惊人的数字:据《上海市2002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形势报告》,上海的总和生育率从94年开始低于1,2002年降到0.77,(据说)后来最低降至0.64,今年据说回到0.95(未见官方数据)。
0.64,意思是每100个妇女只能养大不到30个女儿,这好像就是种族灭绝吧?呵呵。
注:长期人口模型中,男性数量是一个可以剔除的无关变量。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