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文]价高者得是最不坏的分配机制

(按:写之前我想了4个要点,可是第一点排队问题刚写完发现篇幅已经用过头了,而且排队又是老掉牙的话题,后三点才有点意思,哎,这篇算是完败了,找机会把后几点补上)

价高者得是最不坏的分配机制
辉格
2012年10月25日

中青报今日发表了一篇关于著名政治哲学家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J. Sandel)的长篇报道,介绍了他的新书《钱不应该买什么》的内容与背景,在这本书里,桑德尔对过去几十年市场经济在全球的大幅扩展发出了哀叹:和过去相比,越来越多的东西可以被钱买到了,许多东西因而变得不再美好,贫富反差也变得更强烈更难以容忍。

在桑德尔看来,世界不该是这样的,有些领域是市场机制不该进入的,有些东西是不能被允许用钱来买卖的;说实话,这些只是古老的反市场陈词滥调,大街上随便找位大妈或的哥都能给你讲出一大通,不过这些论调确实能迎合大众心理,毕竟人类心理更偏爱人格化的互惠交易,而大规模市场经济是近几百年才出现的新事物。

桑德尔说,如今你只要肯多掏钱,就能优先看专家门诊、不排队进游乐园、享受机场快速通道、让孩子上名校;确实如此,但除此之外的解决方案又如何?这些都是许多人都想要、但其数量又无法以满足所有需要的稀缺资源,因而必须有个分配机制,除价高者得之外,我们见过三种方案:拼抢,比谁眼明手快力气大,计划,由一个中央机构按它所认定的优先顺序来分配,排队。

前两种大概没多少人会赞成,我们看看第三种,排队方案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是否允许替人排队或排队者获得资源后将其卖掉?若允许,那就跟价高者得方案没多大区别,除了无谓的增加了排队成本之外,若不允许,那就带来该方案更严重的问题:它会导致无效激励,并阻止资源转移到最需要它的人手里。

排队分配会激励人们去排队领取自己不怎么需要的东西,只要排队成本低于这些东西对于他们的价值,而我们知道,有些人的排队成本极低,比如展览会的门票若以排队方式分配,就会有大妈领了票在里面享受空调,顺便拣几个饮料瓶,而且供方越是采取措施降低排队成本,比如采用电话挂号、网络订票或随机抽签,无效激励就越严重,资源越难以到达真正需要的人手里。

所以供方的恰当做法反而是提高排队成本,可这样一来,获取资源所付出的代价就都耗散在排队中,而不会到达供方手里了,那么供方用什么来补偿其生产成本呢?若无法补偿,他如何能维持供给呢?假如不希望租值都耗散在队伍中,而又让资源到达最需要的人手里,那就只能制订一套甄别标准来安排优先顺序了,但这样我们又回到了早已被唾弃的计划分配方案。

桑德尔说,价高者得规则“让有钱人大获全胜”,这没错,但任何稀缺资源的分配结果都只能是一部分人得到,这是资源稀缺性而不是金钱规则所造成的,而在各种分配方案中,价格机制才提供了最有效的激励机制让供方生产出尽可能多的资源从而降低其稀缺性,其它方案只能让资源变得更少更稀缺。

无论采用什么分配规则,每个社会都有些人获得更多资源,在那些采用了价高者得以外规则的社会,获得资源的能力通常取决于拥有的权力或政治影响力(排队或抽签规则因上述无效性常滑向等级制或中央计划),而权力是以强制和剥夺他人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市场规则下,你获得更多是因为你或留给你遗产的人更能够造福他人,而在权力规则下,你获得更多是因为你更有能力加害于别人。

市场规则下,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帮助他人,为后者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这种境况确实值得同情,而帮助他的最好办法就是给他钱,所以即便像慈善这样美好崇高的事业,同样是基于金钱规则而运行的,你向穷人捐一件衣服,并不会比捐一百块钱让你感觉更美好,两种做法同样美好,金钱并不会让美好的事情黯然失色。

去年桑德尔来中国演讲时,曾向听众提出过这个问题,但让他失望的是,居然有90%以上的听众赞成价高者得,这一遭遇与他在欧洲所获得的追捧与喝彩形成了鲜明对比,以至于让他得出了中国比德国更市场化的结论,他没有意识到的是,这或许并不能证明中国已经有了比德国更完善的市场制度,而只是因为这里的人们对市场以外的分配机制有着真切的亲身体验,知道那是完全行不通的。

 

相关文章

标签: | |
4136
(按:写之前我想了4个要点,可是第一点排队问题刚写完发现篇幅已经用过头了,而且排队又是老掉牙的话题,后三点才有点意思,哎,这篇算是完败了,找机会把后几点补上) 价高者得是最不坏的分配机制 辉格 2012年10月25日 中青报今日发表了一篇关于著名政治哲学家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J. Sandel]])的长篇报道,介绍了他的新书《钱不应该买什么》的内容与背景,在这本书里,桑德尔对过去几十年市场经济在全球的大幅扩展发出了哀叹:和过去相比,越来越多的东西可以被钱买到了,许多东西因而变得不再美好,贫富反差也变得更强烈更难以容忍。 在桑德尔看来,世界不该是这样的,有些领域是市场机制不该进入的,有些东西是不能被允许用钱来买卖的;说实话,这些只是古老的反市场陈词滥调,大街上随便找位大妈或的哥都能给你讲出一大通,不过这些论调确实能迎合大众心理,毕竟人类心理更偏爱人格化的互惠交易,而大规模市场经济是近几百年才出现的新事物。 桑德尔说,如今你只要肯多掏钱,就能优先看专家门诊、不排队进游乐园、享受机场快速通道、让孩子上名校;确实如此,但除此之外的解决方案又如何?这些都是许多人都想要、但其数量又无法以满足所有需要的稀缺资源,因而必须有个分配机制,除价高者得之外,我们见过三种方案:拼抢,比谁眼明手快力气大,计划,由一个中央机构按它所认定的优先顺序来分配,排队。 前两种大概没多少人会赞成,我们看看第三种,排队方案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是否允许替人排队或排队者获得资源后将其卖掉?若允许,那就跟价高者得方案没多大区别,除了无谓的增加了排队成本之外,若不允许,那就带来该方案更严重的问题:它会导致无效激励,并阻止资源转移到最需要它的人手里。 排队分配会激励人们去排队领取自己不怎么需要的东西,只要排队成本低于这些东西对于他们的价值,而我们知道,有些人的排队成本极低,比如展览会的门票若以排队方式分配,就会有大妈领了票在里面享受空调,顺便拣几个饮料瓶,而且供方越是采取措施降低排队成本,比如采用电话挂号、网络订票或随机抽签,无效激励就越严重,资源越难以到达真正需要的人手里。 所以供方的恰当做法反而是提高排队成本,可这样一来,获取资源所付出的代价就都耗散在排队中,而不会到达供方手里了,那么供方用什么来补偿其生产成本呢?若无法补偿,他如何能维持供给呢?假如不希望租值都耗散在队伍中,而又让资源到达最需要的人手里,那就只能制订一套甄别标准来安排优先顺序了,但这样我们又回到了早已被唾弃的计划分配方案。 桑德尔说,价高者得规则“让有钱人大获全胜”,这没错,但任何稀缺资源的分配结果都只能是一部分人得到,这是资源稀缺性而不是金钱规则所造成的,而在各种分配方案中,价格机制才提供了最有效的激励机制让供方生产出尽可能多的资源从而降低其稀缺性,其它方案只能让资源变得更少更稀缺。 无论采用什么分配规则,每个社会都有些人获得更多资源,在那些采用了价高者得以外规则的社会,获得资源的能力通常取决于拥有的权力或政治影响力(排队或抽签规则因上述无效性常滑向等级制或中央计划),而权力是以强制和剥夺他人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市场规则下,你获得更多是因为你或留给你遗产的人更能够造福他人,而在权力规则下,你获得更多是因为你更有能力加害于别人。 市场规则下,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帮助他人,为后者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这种境况确实值得同情,而帮助他的最好办法就是给他钱,所以即便像慈善这样美好崇高的事业,同样是基于金钱规则而运行的,你向穷人捐一件衣服,并不会比捐一百块钱让你感觉更美好,两种做法同样美好,金钱并不会让美好的事情黯然失色。 去年桑德尔来中国演讲时,曾向听众提出过这个问题,但让他失望的是,居然有90%以上的听众赞成价高者得,这一遭遇与他在欧洲所获得的追捧与喝彩形成了鲜明对比,以至于让他得出了中国比德国更市场化的结论,他没有意识到的是,这或许并不能证明中国已经有了比德国更完善的市场制度,而只是因为这里的人们对市场以外的分配机制有着真切的亲身体验,知道那是完全行不通的。  


已有14条评论

  1. 蒋劲松 @ 2012-10-27, 16:27

    根据古德哈特定律,任何一个标准做为宏观政策的依据时,该标准就会失效。楼主是在希望把“金钱”变成唯一的标准。经济学理论面对社会这样一个复杂系统,如果不从细节上去深入探讨,很快就会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回复]

    没有名字 回复:

    这不又是定了个“标准”吗

    [回复]

    蒋劲松 回复:

    标准没关系,关键的问题在于标准变成了一个国家的标准,变成了国家制定政策的标准,使标准的适应范围超出了它应有的范围。桑德尔,并不是否定自由市场经济,只是想给它界定一个范围。

    [回复]

    蒋劲松 回复:

    上面的“国家”换成“所有领域”,自由市场经济的好处在于“满足了买卖双方的自由选择权”,但应把“自由选择权”置于“市场经济”之前。二者不相等。“利润最大化”的市场化标准也会失效,将社会拖入深渊。

    [回复]

  2. bear @ 2012-10-27, 19:39

    扫了一遍那长篇报道,发现这教授居然认为市场交易是“不平等”的原因!明明是因为存在智力或体力或相貌或运气或等等之类的“不平等”,市场经济下才会有穷人和富人。
    这种因果颠倒的逻辑都等成为哈佛的政治哲学家,还是著名的……

    [回复]

    dorian_gray_ll 回复:

    人家支持的是社群主义(Communitarianism不知道是不是翻译成社群主义)。给我的印象这个主义就是追求大政府或者奶妈国家。

    [回复]

  3. 飞洒过 @ 2012-10-27, 19:49

    市场中,实际上是卖方想让谁得就让谁得,只不过通常表现为价高者得而已,并没有一个规定必须价高者得。如果规定谁更需要谁得,那就剥夺了卖方的权利。况且也无法比较谁更需要,至多只能是在第三者看起来谁更需要而已。

    [回复]

    二逼 回复:

    “实际上是卖方想让谁得就让谁得”
    ——————————————————
    这句相当赞,实际上交易规则是由卖方制定,只是交易过程需要双方完成而已。并非只是金钱这一唯一标准,核心是交易而非金钱。

    [回复]

  4. szgz @ 2012-10-28, 01:31

    哈佛公开课《公平》,大家能否评论一下,看看有什么问题没有

    [回复]

  5. elfdemon @ 2012-10-28, 18:59

    我很赞同博主的看法. 那篇报导我也看了, 也觉得这个哲学家, 对经济学很不了解, 而根据报导他还专门去询问多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 包括佛利德曼. 对于这些大师们给出的答案都理解不了, 我想很可能是他心态的位置不对. 正确的心态应该是去追求 “什么是最不坏的”, 而不是 “什么是最完美的”, 市场经济远远不是完美的, 但却是最不坏的. 教授追求后者, 那当然永远找不到答案.

    [回复]

  6. 没有名字 @ 2012-10-29, 02:18

    但让他失望的是,居然有90%以上的听众赞成价高者得
    感觉不对啊,听众都是什么人?

    [回复]

  7. 小橘子 @ 2012-10-31, 04:32

    非常期待你的后三点。在你贴出来前,赶紧想想我能想到什么。
    1.对某些物品,用钱购买显得不正当,是因为对该物品的持有默认包含了获得过程的信息。典型如各种证书。
    此类物品不可购买,是因为该物品本身是一种信息。而购买行为破坏了这一信息,涉嫌欺骗。
    对于这类物品,只要使人能轻易识别获得方式,那么购买行为就不再不正当。例如,如果在学位证书上注明奖学金学位和自费学位,那么用钱购买大学上学机会,在我看来就没有什么不正当。

    额,先到这儿,睡觉去啦。

    [回复]

    zcx7792 回复:

    说购买证书不正当是错的。比如给某个大学捐款1一个亿,大学颁发一个荣誉证书。
    购买证书是非常正当的。伪造证书才是欺骗。

    [回复]

  8. 二逼 @ 2015-10-21, 23:26

    “毕竟人类心理更偏爱人格化的互惠交易,而大规模市场经济是近几百年才出现的新事物。”
    —————————————————————————————————————————
    这句可以作为人是故事性动物的旁证。类似师徒传承关系、血缘等等只要通过故事性带出价值认同的味道都能被大众朴素地接受。

    [回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