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05年时在万科论坛上讨论过金本位的问题,当时我提出了用“金基准”代替“金本位”的想法,刚才整理旧文时,又想了一下,思路貌似更清楚了一点。
从字面上看,金本位(gold standard)的意思只是以黄金作为交易的价值度量基准,即价格的单位,假如仅仅停留于此,金本位便不会带来数量不足和通货紧缩的问题。
但在对货币系统的讨论和实践中,“本位”实际上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采用某种本位即意味着,银行对其发行的纸币(或其它信用凭据)承担兑现义务,即,当你拿着纸币走进银行并提出兑现要求,银行有法定责任当即交付纸币面额所对应数量的本位物,所以本位货币也叫可兑现货币(convertible money)。
而正是对特定单一物质的即时兑现责任,造成了本位货币系统的内在不稳定性,银行为了确保履行兑现责任,必须保有一定数量的本位物储备,而这种物质的数量,不可能那么巧,刚好满足整个经济体系的交易、储蓄和投资需求。
许多人似乎不假思索的认定,价值基准与兑现责任是当然不可分割的:假如解除兑现义务,如何保证银行不滥发纸币?如何保证纸币面额所对应的购买力具有稳定性?
但实际上,价值基准与兑现责任是可分的,比如,你拿着面额1盎司黄金的纸币来要求兑现,而我恰好没这么多黄金,但有很多白银,假如当前市场金银比价是35:1,于是我给你35盎司白银;假如法律允许银行如此履行纸币兑现责任,我看不出会对货币的信用和币值稳定带来何种伤害。
当然,这一兑现方式有效运作的前提是,用于兑现的候选商品(这里是白银)必须有普遍认可的市价可循,这意味着它具有相当规模的交易量和足够高的流动性,这在古代或许有点困难,但在当今的发达市场环境下,满足这一条件的商品很多。
现在考虑一种更加灵活的兑现责任:银行不承担任何直接的商品即时交付责任,但他保证,用这张纸币随时能够在市场上买到规定数量的一组商品;这样的货币不妨称为有锚货币(anchored money),它承诺能买到的那个商品组合,就是该货币的锚。
实际上,美元大致上就是这样一种货币,假如Fed的货币政策严格锁定CPI,并且CPI的商品篮子是明确而稳定的,那么Fed就是在以锚定方式履行兑现责任;所欠缺的只是,这一责任还有待被法律明确固定下来。
bear @ 2011-05-02, 18:48
是不是就是张五常的“以一篮子商品为货币之锚”?
[回复]
辉格 回复:
5月 2nd, 2011 at 22:22
嗯?那是一种选择,属于我说的第三种情况,我倾向于真正的可兑换,但兑换物不必限于本位物。
[回复]
bear 回复:
5月 3rd, 2011 at 11:34
如果在非国家化的、自由竞争的货币体系中,“可兑换”的属性还重要么?
[回复]
小橘子 @ 2011-05-02, 20:07
在现代金融体系中,怎么可能有人能规定一定货币兑换固定数量的商品呢?
除非银行完全采取计划制度,而毫无市场制度,否则怎样精确控制乘数效应的大小?
[回复]
辉格 回复:
5月 2nd, 2011 at 22:25
不是规定,是承诺,钞票是一张承诺凭据,承诺作出后,银行可以想办法处理自己的风险。
[回复]
小橘子 回复:
5月 2nd, 2011 at 23:27
承诺也做不到啊。银行只储备货币,又不储备商品。就算银行储备商品,他也不能承诺他能够应对挤兑啊。除非他一点都不超贷(就是把储蓄者的存款贷出去,而不是仅仅贷出自己的资产。)不超贷就没有乘数效应,可是所有银行都不超贷是不可能的。
[回复]
辉格 回复:
5月 2nd, 2011 at 23:41
为啥要“承诺他能够应对挤兑”?好像只有小白罗斯巴德才这么要求吧?
[回复]
辉格 回复:
5月 2nd, 2011 at 23:44
“将自己暴露在小概率的违约风险之下”<>“不履行契约责任”,任何签下契约的人都会暴露在某种程度的风险之下,否则也不需要契约了。
[回复]
小橘子 回复:
5月 2nd, 2011 at 23:49
即使不计挤兑发生时的银行无法履约风险,银行也没有能力做出任何一定货币兑换固定数量的商品的承诺。因为总货币量不是任何银行和权威能规定、准确预计或承诺的。
[回复]
辉格 回复:
5月 2nd, 2011 at 23:58
银行为啥要操心“总货币量”?
[回复]
小橘子 回复:
5月 3rd, 2011 at 00:02
明天再讨论,呜呜,室友说让我早睡两月。晚安~
[回复]
恩哼 回复:
5月 3rd, 2011 at 01:47
银行观察物价水平通过调控使定量货币保持一定的购买力即组合商品。金本位把货币与黄金挂钩,而这个大体上是把货币与商品挂钩。
[回复]
小橘子 回复:
5月 3rd, 2011 at 09:29
因为银行不储备商品啊。一定货币换固定数量的商品,在偏好不变的情况下,这个结果要求货币总量和该商品的总量的变化率相等。这个条件银行怎么能承诺呢。
银行倒是可以承诺,通过浮动利率,使你的存折换取的货币数量,能够购买固定数量的商品。不过这个商品(组合)的选取难度挺大,如果选的不合适,利率浮动可能很大,且不能充分、及时反映通胀率浮动,还有可能产生负利率。
[回复]
辉格 回复:
5月 3rd, 2011 at 12:12
我糊涂了,你针对的是我区分的三种情况中的哪一种?
[回复]
小橘子 回复:
5月 3rd, 2011 at 12:29
“现在考虑一种更加灵活的兑现责任:银行不承担任何直接的商品即时交付责任,但他保证,用这张纸币随时能够在市场上买到规定数量的一组商品;这样的货币不妨称为有锚货币(anchored money),它承诺能买到的那个商品组合,就是该货币的锚。”
[回复]
辉格 回复:
5月 3rd, 2011 at 12:47
如果你相信美国和欧盟的CPI数据,那么,在过去十几年,美元和欧元对各自CPI篮子里的商品,不是做得很好吗?
小橘子 回复:
5月 3rd, 2011 at 13:40
我们似乎还是有些分歧的。
利率盯紧CPI的货币算有锚货币么?按照你对有锚货币的定义:“用这张纸币随时能够在市场上买到规定数量的一组商品;这样的货币不妨称为有锚货币”,我认为这样的货币是不算有锚货币的。
利率盯紧CPI,只能起到负反馈作用,不能使货币对商品组合的购买力稳定在一个固定值上。看一下美国的货币,就知道即使盯紧CPI是美元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没查到,姑且这么认为),美元的购买力也是下降的。“美国货币一般购买力,以1970年的1美元购买力为基准,则1991年的1美元只相当于1970年的0.28美元。”http://t.cn/hgtIrN
小橘子 回复:
5月 3rd, 2011 at 13:02
是啊。呵呵,我就知道我们又殊途同归了。
只不过我没有把这种通过利率调节使货币(对某商品组合)的购买力保持稳定的货币叫作本位货币。而你把它叫作本位货币了。
这样,对本位非本位货币的讨论,其实可以回归到怎样设定利率的问题上。我觉得让银行自己定利率,可能是比国家(组织)统一按某种方法(如选定商品组合并锚定该组合的物价指数)设计利率更好的方式。
[回复]
辉格 回复:
5月 3rd, 2011 at 13:21
没有啊,这种我不是取了个名字叫有锚货币嘛,前两种才是本位货币。
辉格 回复:
5月 3rd, 2011 at 13:23
哦,我知道了,其实我不该把最后两段塞进本文,它跟主题没关系,把你给误导了。
辉格 回复:
5月 3rd, 2011 at 13:28
我自己青睐的是第二种,我觉得加入国家不插手货币,私人银行发展出来的大概会是第二种,或许再加上一个类似Fed的合作机制。
后两段只是想说明,fiat money其实也并非想许多人认为的那么完全没有兑现责任,它是严格兑现责任的一种较弱变种。
辉格 回复:
5月 3rd, 2011 at 13:57
另起一行。
>>盯紧CPI,只能起到负反馈作用,不能使货币对商品组合的购买力稳定在一个固定值上。
对,不能完全固定,Fed的通胀目标也不是0,而是(依我的观察)把CPI控制在0到3%的区间内,这也是一种稳定币值的方案嘛。
另外,我没认为Fed一直做到了这点,70年代就没做到,我说的是过去十几年。
[回复]
小橘子 回复:
5月 3rd, 2011 at 15:14
嗯。像fed这样的调节者,是事后调节,如果方法得当,负反馈设计得好,那么波动幅度就可以控制。
[回复]
飞洒过 @ 2012-12-19, 11:03
法币的最大问题在于其可以用特权做支撑,因而不必靠信用做支撑。国家机器通过打压民间的信用货币,制造紧缩,同时让法币通胀,而不贬值。物价虽然不变,但仍然是对国民的掠夺。
[回复]
辉格 回复:
12月 19th, 2012 at 15:10
对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