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性恋基因面临的另一个不利

整理旧文时,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两年前我曾提出一个观点:文化宽容或许会大幅降低“同性恋/双性恋基因”的频率;今天又想了想,发现双性恋基因的麻烦还不止于此,避孕和亲子鉴定技术的普及或许是更大的威胁,逻辑是这样的:

前提仍然是同性恋的“副产品假说”,即,同性恋本身没有遗传优势,它是双性恋的副产品,而后者有显著遗传优势,是因为:1)性关系开始早;2)性伴数量多。

姑且假定,男性有两种性策略:顾家好男人和花花公子(实际上我认为主要策略有三种,第三种我叫它霸王策略,简化起见这里暂不予考虑),前者以质量和成功率取胜,后者以数量和低成本取胜。

显然,双性恋优势只能在后一种策略中才能体现,而他收获其成果的关键在于:要么说服单身女性独立抚养孩子,要么成功的给已婚女性的丈夫戴上绿帽并欺骗他把孩子养大,可是,避孕、堕胎和亲子鉴定技术的发展,使得这两种可能性都大大降低了。

避孕和堕胎技术让女方可以很自如的选择与哪位性伴侣生育子女,本来,她可以选择与花花公子怀孕,并让顾家好丈夫相信这是自己的孩子并尽力抚养,可现在有了亲子鉴定,她要说服丈夫和她一起抚养孩子就只能选择怀上他的孩子了,而同时,她也不大可能像过去那样因为一夜春情而被迫独自养大一个孩子了。

相关文章

标签: | | |
1805
整理旧文时,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两年前我曾提出一个观点:文化宽容或许会大幅降低“同性恋/双性恋基因”的频率;今天又想了想,发现双性恋基因的麻烦还不止于此,避孕和亲子鉴定技术的普及或许是更大的威胁,逻辑是这样的: 前提仍然是同性恋的“副产品假说”,即,同性恋本身没有遗传优势,它是双性恋的副产品,而后者有显著遗传优势,是因为:1)性关系开始早;2)性伴数量多。 姑且假定,男性有两种性策略:顾家好男人和花花公子(实际上我认为主要策略有三种,第三种我叫它霸王策略,简化起见这里暂不予考虑),前者以质量和成功率取胜,后者以数量和低成本取胜。 显然,双性恋优势只能在后一种策略中才能体现,而他收获其成果的关键在于:要么说服单身女性独立抚养孩子,要么成功的给已婚女性的丈夫戴上绿帽并欺骗他把孩子养大,可是,避孕、堕胎和亲子鉴定技术的发展,使得这两种可能性都大大降低了。 避孕和堕胎技术让女方可以很自如的选择与哪位性伴侣生育子女,本来,她可以选择与花花公子怀孕,并让顾家好丈夫相信这是自己的孩子并尽力抚养,可现在有了亲子鉴定,她要说服丈夫和她一起抚养孩子就只能选择怀上他的孩子了,而同时,她也不大可能像过去那样因为一夜春情而被迫独自养大一个孩子了。


已有21条评论

  1. Esther @ 2011-05-02, 14:46

    可是那啥,有研究指出,现在有大约20%的婚生子女是妻子与丈夫以外的男人所生的(调查范围是美国还是更广泛的地区我记不清楚了,20%也记得不是很清楚,但肯定是两位数),这个比例还是比较可观的,遗传优势应该是有的。我想大概是因为婚内出轨的女人,跟丈夫和情人的性接触时间往往有重叠,她自己也不能肯定孩子是谁的,按照《精子战争》里的说法,她还更有可能怀上情人的孩子,哈哈,而且西方人又很少堕胎。
    至于未婚女人,在西方一些福利较好的国家,由于政府承担起了很多本该父亲承担的责任(主要是经济上的),所以单身女性抚养孩子并不困难,单身妈妈很多,花心基因依然有遗传优势。
    倒是在中国,因为一胎政策,加上社会氛围,使得离婚拖油瓶的女人很难找到更理想的再婚对象,所以女人对怀谁的孩子更加慎重。一胎政策也可能让男人对孩子是否是自己的更在意。单身妈妈就不说了,在中国还很难很难。

    [回复]

    zhang3 回复:

    所谓20%的统计数据应该是去进行DNA鉴定的样本中的比例,一些不负责的媒体乱解读而已。

    [回复]

    辉格 回复:

    这倒不是,我听到过类似的估计数,是一些遗传研究的副产品。

    [回复]

    辉格 回复:

    1)目前所统计到的非婚生率反映的是几十年前的性策略及其执行效果,那时候还没亲子鉴定技术;

    2)女人不介意男方是否会帮她抚养孩子,是劣势策略,在长期会被优势策略从策略分布中被驱逐;

    3)男人不介意是否有意或无意养大别人的孩子,也是劣势策略,同上;

    4)福利政策会对(2)的劣势有所弥补,但不会补到与优势策略相当,因而只能延缓其被驱逐的速度;

    5)随着(2)和(3)被驱逐,双性恋基因的生存条件继续恶化。

    [回复]

    Esther 回复:

    我不太明白您说的“长期”是多长,另外我觉得只看时间尺度是不够的,环境因素也非常重要。
    男人帮助女人抚养孩子是优势策略是因为在以前的人类生存环境中,女人独力抚养孩子很难成功,她必须依赖男人提供食物、保护、教育等,可如果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势头良好,福利水平越来越高,那么这一优势策略在经济方面的优势将会持续削弱;医疗条件的进步和暴力致死事件的减少,父亲的保护作用也被削弱;另外随着离婚再婚变得频繁,婚姻关系和养育孩子逐渐剥离,“Laura Alipranti, from the Centre for Social Research (EKKE), in Greece provided evidence that “marriage and parenting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disconnected”. She pointed out those extramarital births now account for 37% of the total in the European Union and in some Nordic countries that figure is nearly 50%.” 欧洲37%、北欧近50%的非婚生子女,绝大部分单亲家长是母亲,这些孩子的父亲更有可能是花心男人,而不是顾家男人。这个比例很可观,如果长期的经济社会环境不发生大的倒退或者变化,我觉得花心的遗传优势会大大提高的。
    对于女人来说,如果婚姻所能提供的物质支持和安全保护不再像以前那么重要,那么她对婚姻的依赖也会变小,即使有亲子鉴定等技术手段,她也依然可能选择偷情,或者离婚,在自己生存无忧,孩子生存无忧的情况下,选择一个花心男人,生一个花心的孩子,带来更多孙辈后代,也是一种优势策略吧。

    [回复]

    WWW 回复:

    同意Esther的说法,婚姻和家庭会因为女性的生存环境改善而消亡——男权社会的终结就在那个时候——其实现在也隐隐的已经开始了;所以花心男子是更有优势的繁衍策略。

    [回复]

    辉格 回复:

    男权的作用不是这样的。

    光泡到妞没用,还得让她怀上他的孩子,关键在于,男性的后天条件是否能帮助他做到这一点,还是胜负仅凭先天条件,只要后天条件是有用的,来自父亲的帮助就永远是优势,至少我现在还看不出这种优势消失的迹象。

    [回复]

    辉格 回复:

    我说的长期大概可以认为是四五代人吧(每代25年),假如对生育率差异的影响达到两位数百分比,每过几代基因频率就下降一个数量级,还是很快的。

    [回复]

    辉格 回复:

    很少有单一因素能对生育率产生两位数的影响,但与性有关的因素是例外,它们的影响很直接。

    [回复]

  2. crest @ 2011-05-14, 22:52

    双性恋性关系开始早?性伴数量多?有什么依据?还有双性恋与避孕和亲子鉴定技术有何关系?

    没懂啊,辉格先生到底要说什么?

    [回复]

    辉格 回复:

    关于同性恋的“副产品假说”,详见罗宾·贝克(Robin Baker):《精子战争》第十章。

    [回复]

  3. joey @ 2011-06-01, 21:32

    您的两篇文章都犯一个基本的逻辑错误,即:同性恋是同性恋生的,异性恋是异性恋生的。您似乎认为,只要同性恋或双性恋不再参与生殖活动,这两种性倾向的基因就会逐渐从人类当中剔除。

    但实际的情况则是:无论父母是不是同性恋,其子女为同性/双性恋的概率几乎是无差别的。即使从这一刻开始世界上所有的非异性恋者都被禁止生育后代,十代、二十代以后再在全人类中做抽样,同性/双性恋者所占的比率也应该是与现在差不多的。

    造成您的错误的原因是因为您似乎持一种机械的进化论观点,没有认识到性倾向的个体差异是人类基因自带的正常“变态”现象。这个词 变态在这里不带道德判断的色彩,只是一个中性的术语。人的生命演化过程就是一系列的变态发展的过程。如果没有变态,猴子也进化不成人。如果没有变态,人类的受精卵也无法最终变成两足直立行走的复杂生物。所以,无论您愿意不愿意,您的后代是否同性/双性恋者,其概率是一定的,完全不受您的性倾向或道德倾向影响。

    当然,如果您问我,为什么同性/双性恋的基因不能像人类的尾巴一样逐渐在进化中消失?非异性恋基因存在的理由在哪里?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无论是人类学还是基因学都回答不了这个问题,至少现在还无法回答。但我倒想请问您一个问题:为什么您要固执地认为非异性恋倾向就是一种应该从人类进化中消失的要素?您觉得左撇子为什么一直没在进化过程中被消灭?又或者,您认为人类肤色的差异为什么至今没有在进化中消失的迹象?您能决定一种自古以来就存在,并且一直维持稳定比率存在的性倾向有没有存在价值吗?任何人都没有这种能力。

    一直关注您的博客,但很遗憾在这个问题上您没能保持科学、理性和客观的态度——假如先不谈宽容和人道的话。

    [回复]

    辉格 回复:

    “实际的情况则是:无论父母是不是同性恋,其子女为同性/双性恋的概率几乎是无差别的”
    ——请提供数据来源。

    [回复]

    辉格 回复:

    参考《关于性取向之基因基础的若干通俗资料》
    http://headsalon.org/archives/467.html

    [回复]

    小英雄 回复:

    joey的说法是正确的,最近有一篇很热门的学术论文,说的就是基因表达的不确定性,也就是基因的表达不是遵循传统的“因果”,而是像量子力学中出现的“不确定”,另外我个人认为也可以依照“频率所依之选择”来解释(freguency-dependent selection)

    [回复]

    小英雄 回复:

    “实际的情况则是:无论父母是不是同性恋,其子女为同性/双性恋的概率几乎是无差别的”
    同疑问。
    还有joey所说的“变态”用的不恰当,是指基因的“变异”了?还是指“基因表达的不确定性了”?

    [回复]

  4. @ 2012-03-10, 11:27

    我怀疑双性恋基因是普遍存在的,这个是人类选择群居而性资源并非平等分配的结果,是人类能够如此强大的存在的一个原因。现在文化的趋势是性自由,我怀疑双性恋基因也是有重要贡献的。那么,有没有可能,双性恋基因随着现在性文化和性道德的变化而更具优势呢?

    [回复]

    辉格 回复:

    我看不出这为何会是“人类能够如此强大的存在的一个原因”,也看不出为何会“变化而更具优势”,推理过程是?

    [回复]

    回复:

    我的推理大概是这样的:妥协才能够实现群居与合作,双性恋是对性资源竞争的一种妥协安排,使得个体能够依赖群居而生存,并且有机会留传基因。目前的性道德趋势使得双性恋更易于存在,因为这种性道德强调了个体的独立,人们更易接受非亲生孩子的抚养责任……这些是我的一些胡思乱想,因为看到性别的外在差异似乎在减少,比如伪娘之类的流行。

    [回复]

    辉格 回复:

    1)假如罗宾-贝克是对的,双性恋性伴侣更多,是加剧了性竞争;
    2)那要看你说的“优势”是指什么了,文化上更少受排斥、生活和社交上更自如、事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就,这些都可能,但这些要变成“遗传优势”,得有女人为他们生孩子啊,我说的是这个。

    [回复]

    回复:

    1)双性恋是一种妥协,我的意思是,双性恋者可以不长期占有异性资源,这是双性恋的存在优势,能够保留基因在于他们不构成强烈的威胁。这样推理好像与保留基因有些冲突。然而,人类早期并不是一种社会结构方式,有母系有父系等等。也就是双性恋基因的保留是有机会的。

    2)生孩子的问题,我觉得关键是是否有要孩子的愿望。同性恋家庭尚且有领养孩子的冲动,如果道德允许,我相信任何人只要有要孩子的愿望,都是可以实现的。比如借腹生子。

    [回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