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30】
@whigzhou: 经济领域未来几年的一大主题将是供应链再配置,每个供应来源国将依其可依赖程度被归入从核心到外围的一层层圈带,企业将基于这样的层次划分重新评估其供应链的总体可靠性,这种评估可以是自我评估,也可以是投资者、债权人、评级者或监管者实行的外部评估,企业将被鼓励提供这方面的披露,监管者甚至可能强制规定这样的披露,评估的结果自然会引发再配置过程,不是主动调整,就是被动调整,最终结果将是基于上述层次划分重新组合的新(more...)
【2022-03-30】
@whigzhou: 经济领域未来几年的一大主题将是供应链再配置,每个供应来源国将依其可依赖程度被归入从核心到外围的一层层圈带,企业将基于这样的层次划分重新评估其供应链的总体可靠性,这种评估可以是自我评估,也可以是投资者、债权人、评级者或监管者实行的外部评估,企业将被鼓励提供这方面的披露,监管者甚至可能强制规定这样的披露,评估的结果自然会引发再配置过程,不是主动调整,就是被动调整,最终结果将是基于上述层次划分重新组合的新(more...)
文化的融合与分化
辉格
2014年3月11日
随着贸易和产业的全球化,文化也在全球化,尽管人员流动比货物运输成本更高,语言障碍也比商业壁垒更难突破,但全球文化的一体化过程却正在稳步推进,跨国公司、大型传媒和流行影视作品在其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越来越多的人在喝着可乐、看着美剧、说着英语,也自然引起一些人对强势文化排挤甚至消灭地区文化的担忧。
类似过程也在像中国这样的地方差异极大的国家中发生着,随着城市化、人口大规模流动和长途交通的大幅改善,地方文化正在迅速消失,普通话即将消灭大部分汉语族小语种,川菜和火锅已征服全国,兰州拉面、沙县小吃和武汉鸭脖也已随其流行而丧失地方性,与此同时,更多地方性的菜肴、器物、服饰、词汇和习俗则正在逐渐被遗忘,对此也有不少人扼腕叹息。
【2012-05-06】
@朱苓1982:全球化真是件好事吗?每次参观一个保留完整的古城,都会惊叹,在文化与文化之间很少稍接触的古代,各国人民都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建筑方式,成为我们今人膜拜的对象。而今天的所谓现代化城市,走到哪里都一个样,我们自己看着都无趣,后人必然更加厌恶。
@whigzhou: 横向多样性或许会减少,纵向多样性大增,今天一座大都市的多样性超过古代各国总和,你要是走到哪儿都吃麦当劳,那当然都是一个样啦
@whigzhou: 多样化未必需要隔绝来维持,维多利亚湖有400多种丽鱼,全是过去十几万年里由一个共同祖先分化而来
@EPamateur:你这个例子举得不好,恰好证伪了自己的观点。以前只有草原上的小池塘的时候,只有数种甚至只有一种。而凹陷大湖提供了隔绝——维多利亚湖岸线曲折,测量长度三千到七千公里,很多湾港,多暗礁、岛屿,为习惯上坚守栖息地的丽鱼提供了隔离状态,才在各自不同的环境中进化出多种丽鱼。
@whigzhou: “习惯上坚守栖息地”是主动选择的分离,不是我说的隔绝,而全球化打破的是后者
@whigzhou: 正如同一社会的各亚文化群体也会各自选择不同生态位,从而导致文化分化并维持多样性,这与两(more...)
(按:此文与我5月4日的文章<初级产品涨价:短缺抑或恐慌?>可以算是姐妹篇,合起来基本上完整表达了我对危机前宏观局势的理解。)
全球化与币值失衡
辉格
2008年6月17日
越南危机和新一轮油价上涨再次将通货膨胀问题推入舞台中心,成为国民经济的焦点问题。那么,近几年的物价上涨浪潮和通货膨胀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有人说,通货膨胀永远是货币现象,只要央行拧紧货币龙头,就不会发生通胀。这么说完全正确,但用处不大,更有意义的问题是:为什么有些时候货币龙头很难拧紧,而另一些时(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