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7月发表的文章(7)

饭文#35: 林权改革的关键在于可流通性

(按:假期结束,神侃暂停,挣饭钱要紧,呵呵)

林权改革的关键在于可流通性
辉格
2008年7月29日

日前,随着国务院正式颁布关于林权改革的《意见》,经过多年试点的林权改革即将全面铺开。这是一次重大改革,其制度变革的深入程度大于耕地的承包制,有望给多林地区和当地居民带来可观的发展前景,也将为相关下游产业创造更有利的空间。这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根本性变革之一,也将是当前暗淡的国民经济中不可多得的增长亮点。

作为改革起点并沿用至今的耕地承包制,是一项不彻底的产权改革,它仅仅将受到严格限制的耕作(more...)

标签: | | |
619
(按:假期结束,神侃暂停,挣饭钱要紧,呵呵) 林权改革的关键在于可流通性 辉格 2008年7月29日 日前,随着国务院正式颁布关于林权改革的《意见》,经过多年试点的林权改革即将全面铺开。这是一次重大改革,其制度变革的深入程度大于耕地的承包制,有望给多林地区和当地居民带来可观的发展前景,也将为相关下游产业创造更有利的空间。这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根本性变革之一,也将是当前暗淡的国民经济中不可多得的增长亮点。 作为改革起点并沿用至今的耕地承包制,是一项不彻底的产权改革,它仅仅将受到严格限制的耕作使用权和耕作收益权落实到农户,而没有赋予后者出租、抵押、转让等权利,即便使用权也时常受到地方政府作物规划的干预。由于农民无权变更土地用途和转让土地,因而无法获得土地的增值收益,也无法以土地为资本从事经营和投资。长期研究贫困国家产权制度的经济学家德·索托曾指出,正是产权的这种残缺和暧昧状态,使得土地和其他不动产难以变成市场上可流通的资产,因而财产无法转化为资本,穷人因此也就没有手段来改变其命运。 可喜的是,这次林权改革除了把产权期限延长到70年,更明确了林地产权可以“转包、出租、转让、入股、抵押或作为出资、合作条件”,这一点非常关键,使得林权与耕地承包权有了本质的差别。有了可流通性,产权便会流向能用它创造最大收益、因而愿意出最高价格的使用者那里,这样,资源既得到了最有效配置,其最初所有者也将获得最大收益。 那么,为什么耕地承包者长期无法获得的可流通性,这次林权改革却轻易解决了呢?保护农民、粮食安全等冠冕堂皇的说法很多,实际上关键还是利益纠葛。地方政府不愿放弃土地增值收益,尤其是在税制改革削弱了地方财权之后,地方政府对土地收益已形成严重的财政依赖。相比之下,远离城市且多半为山地丘陵的林地,则较少有便捷的机会实现增值,因此,这次我们几乎听不到以保护林农和环境安全为由反对林地流通的声音。 当利益纠葛成为改革的障碍时,某些地区因为可供争夺的资源贫乏而远离冲突,反而因此获得发展的先机,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浙江因为矿产资源贫乏、多山且地处前线,在计划经济时代被长期忽视,改革开放之后,在各项改革措施上都走在前面,民营企业也赢得了最有利的发展空间。相比之下,昔日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东北则一度陷入困境。 地区如此,行业也是如此。回顾改革历史,不难发现一个通例:只要一个行业仍然是中央或地方的“财政支柱”,这个行业的改革开放便遥遥无期,一旦该行业陷入困境,成为政府的财政和人事包袱,改革便可顺利启动,行业转机便随之而来。林业,尤其是山地林业,历来没什么油水,而随着近年来森林保护力度的加大和退耕还林政策的施行,林业实际上已经成为财政负担。 中国是个多山国家,历史上,战乱和人口压力曾将一波又一波的移民日益推向越来越贫瘠、不适合耕种和居住的山地,在缺乏稳定可靠的土地所有权保障的情况下,人口压力无可避免的导致资源过度利用和环境退化。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人口已从这些地区退出,这一局面也为林权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降低了产权明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利益冲突的强度,而历史上,正是高密度人口下过高的冲突压力一次次压垮了原本脆弱的产权制度。 正在建立的林地产权制度,将为仍然生活在贫困山区的人们带来转机,他们历来是最赤贫、最无权利的一群人,这并非因为他们禀赋低下,或命该如此,他们也不需要怜悯和施舍,他们需要的只是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天空,一个免受任意摆布的机会。这让我想起如今财大气粗的温州人,当年走街串巷拾鸡粪、修皮鞋、补锅底,仅仅因为他们可以指望保有自己辛勤打拼的微薄成果,只用一代人的时间,他们便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饭文#34: 中小银行前途可期

中小银行前途可期
辉格
2008年7月28日

26日,福建建瓯石狮村镇银行正式开业,该省另一家村镇银行永安村镇银行也于近日通过审批,不久将成立。而本月中旬起,浙江的小额贷款公司审批注册工作也已全面展开,预计在第一批试点中,浙江将产生上百家小额贷款公司。更值得关注的是,浙江省政府明确表示,省金融办将每年会同工商、银监和人行部门,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分类评价,对依法合规经营、没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小额贷款公司,向银监部门推荐改制为村镇银行。

2006年底开始的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曾被赋予了(more...)

标签: | |
620
中小银行前途可期 辉格 2008年7月28日 26日,福建建瓯石狮村镇银行正式开业,该省另一家村镇银行永安村镇银行也于近日通过审批,不久将成立。而本月中旬起,浙江的小额贷款公司审批注册工作也已全面展开,预计在第一批试点中,浙江将产生上百家小额贷款公司。更值得关注的是,浙江省政府明确表示,省金融办将每年会同工商、银监和人行部门,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分类评价,对依法合规经营、没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小额贷款公司,向银监部门推荐改制为村镇银行。 2006年底开始的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曾被赋予了浓厚的扶贫色彩,因而未被业内人士十分看好。最初的事实也证实了这一印象:首批6个试点省份都是中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最初几家村镇银行也都在贫困县。第一个转折点是去年十月,银监会将农村银行业准入试点范围从6个省份扩大到31个省份,这便大大淡化了该政策的扶贫色彩。而本月浙江省的行动将成为第二个转折点,它将把基层金融业开放带出农村和农业的局限。 浙江所拥有的发达的民营经济,充裕的私人资金,深厚的民间信用资源和借贷传统,众多的中小企业,都预示着,即将成立的上百家贷款公司和它们将汇集的巨额资金,将不可能局限于农村和农业,他们必将在二三产业中有活跃表现,其中优秀者将脱颖而出,有望借助村镇银行的跳板,或者利用农村信用社向农村商业银行升级的机会,发展出未来的民营银行。 随着近五年来银行业改革的推进,国内银行的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但银行业的格局却基本没有变化,从2003年到今年二季度,按资产总额算,五大国有银行的份额从58.3%下降到52.2%,股份制银行从10.5%增至14%,城市商业银行从5.3%增至6.2%,这一变化趋势,基本上与银行业改革所遵循的先大后小的原则相吻合。这一策略保障了金融系统的稳定,但同时也限制了中小银行的发展。 如今,以03年建行开始改制上市为发端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已近尾声,与此同时,12家股份制银行也有7家陆续上市。07年开始,改革重点转向城市商业银行的改制和上市,目前已有114家城商行组建完成,11家引入战略投资,3家成功上市。那么,现在起,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是否将作为“第四梯队”成为下一轮银行业改革的焦点?从南充、福建和浙江传来的信息看,这是值得期待的。 基层金融机构虽然规模很小,但其总量不可小视,按03年的数字,农村信用社和农商行的资产总量占全部金融资产的10%,而基层金融业开放将吸引更多民间游资进入银行业,同时之前存在于私人钱庄和民间借贷中的大量资产也将浮出水面。如果上述改革和发展趋势得以继续,未来有望形成五大行、股份行、城商行、村镇行和外资行五足鼎立、且每个类型都拥有两位数份额的理想竞争格局。 在贴近市场和客户方面,在从细微处感知机会和风险方面,在经营的灵活性方面,中小银行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之故,所有成熟市场经济国家都拥有大量金融机构。美国在80年代初有1万4千多家商业银行,此后虽然经历了大规模的兼并和淘汰浪潮,目前仍有7千多家,其中40%资产不足1亿美元,53%资产介于1到10亿美元。可见,小银行即使在竞争和兼并十分激烈的发达市场仍大有可为,而在国内金融业还不发达,大银行还顾不上为小企业服务的情况下,小银行将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今年以来,外部条件的恶化和宏观经济的不稳定,使国内企业面临很多困境,可以说,这一轮金融改革和开放来的正是时候,一方面可帮助中小企业缓解信贷紧缩带来的经营困难,另一方面也可在中小银行业本身创造出新的增长点。繁荣的基层金融业将给经济带来巨大活力,也将让民间财产在转变为金融资本的过程获得价值倍增,从而造富于民。
饭文#33: 石油供给中的收入效应

石油供给中的收入效应
辉格
2008年7月24日

面对居高不下的油价,美国的政治家们终于沉不住气了,近日共和党方面扩大国内石油生产的呼声很高,布什总统解除了近海石油开采的行政禁令,以此施压国会废除与此相应的法令,而民主党方面一些议员已经习惯性的操起他们得心应手的干预大棒,准备拿投机商开刀。

围绕油价问题的分析和讨论已经铺天盖地了,然而讨论的焦点多半集中在需求面和投机行为,而较少涉及供给面。在我看来,指责投机行为有点不着边际,任何将商品价格的长期高涨归因于投机行为的说法都显得(more...)

标签: | | | |
621
石油供给中的收入效应 辉格 2008年7月24日 面对居高不下的油价,美国的政治家们终于沉不住气了,近日共和党方面扩大国内石油生产的呼声很高,布什总统解除了近海石油开采的行政禁令,以此施压国会废除与此相应的法令,而民主党方面一些议员已经习惯性的操起他们得心应手的干预大棒,准备拿投机商开刀。 围绕油价问题的分析和讨论已经铺天盖地了,然而讨论的焦点多半集中在需求面和投机行为,而较少涉及供给面。在我看来,指责投机行为有点不着边际,任何将商品价格的长期高涨归因于投机行为的说法都显得很荒谬;而需求面的情况则太过简单明了,除非新兴国家发生衰退,需求的长期扩张趋势不会扭转;所以,我们不妨将视线转向供给面,看看为何长期高油价未能诱导出更多的供给。 石油的特殊之处在于,作为一种其经济价值在近现代才被发现的自然资源,其所有权多半为各产油国政府所掌握,而对于多数产油国,石油收入占其财政收入的比例极高,因而石油价格的变动对于这些政府有着显著的收入效应,其结果是,油价越高,产油国政府就能以越少的石油产出满足其财政需求,从而越是降低其供给意愿。当然,收入效应只是影响产油国供给意愿的因素之一,但它的确暗示了一种可能性,当油价在某一区间内上升时,并不一定如我们通常认为的那样会推动产油国增加供给。 不妨将石油供给的这种负收入效应与“劣等品”(inferior good)做个对比,经济学的劣等品是指需求方收入效应为负的商品,即当人们收入下降时会消费得更多的那些商品,即越穷买的越多,而石油则俨然是供给方的inferior good,越穷卖的越多。需要指出,负收入效应(如果有的话)只能在其他影响供给的因素不再成为限制因素时才会表现出来。如果某产油国的供给受限于其开采或运输能力,那么高油价会让他有更多资金投入开采和运输能力的开发,从而增加供给量。 当产油国财政窘迫时,其决策的目标是近期收入最大化,当高油价塞满他的钱包,而产能也不再是瓶颈时,其所需做的决定已转变为:将财富更多的封存在地下,还是更多的抽出来换成现金或其他形式的资产?显然,影响这一决定的关键变量将是:一、未来把油抽出来时能卖到多高价钱?二、当前持有现金和其他资产的条件如何?如果这两个条件都支持产油国多采油,那么上述负收入效应依然不会表现为石油供给的下降。 然而,当前的全球经济环境下,上述两个问题答案似乎都支持着产油国将石油更多的封存在地下。首先,只要新兴工业国继续其工业化进程,只要发达国家和环保组织继续阻止扩大核能应用,对石油的需求便找不到下降的理由;其次,当前动荡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前景不明的美元币值,使得产油国在如何配置其巨额资产存量上大伤脑筋,而他们的大笔石油美元涌入市场本身就是一个不稳定因素,这种情况下他们很可能宁愿将财富留在地下,等待货币和资本市场变得更稳定。 在古代,将大量已知财富埋在众所周知的地方,是一件极度危险的事,很可能为这一财富和土地的主人带来灭顶之灾。在那些年代,潜在的财富导致合作与勤奋,而已知的财富则往往导致战争和掠夺。多亏有了现代政治文明下的和平格局,如今各产油国能够如此怡然自得的坐拥庞大石油储量,不紧不慢的享受着高油价带来的丰厚收入,这样,当他们开支不虞,而又一时不知该如何恰当的处置巨额地上资产时,便可以方便的将财富暂时留在地下。而广大石油进口国们,则只能继续忍受因此而更被推高的石油价格。
饭文#32: 实际税负在增加

实际税负在增加
辉格
2008年7月21日

今年以来,在原材料和劳动成本上升、信贷紧缩、人民币升值和全球性不景气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国内企业尤其是非国有企业的经营条件普遍恶化了。为此,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考虑,政府经济政策可以做出何种调整,来帮助企业纾缓困境,而其中便不乏呼吁政府减税的声音。

确实,过去十几年来,虽然法定税率没有提高,但企业和个人的实际税收负担却一直在以较快的速度加重,这表现为政府税收收入的迅猛增长,其速度远远超过GDP增长率,中央税收占GDP的比例已从2003年的(more...)

标签: | | |
622
实际税负在增加 辉格 2008年7月21日 今年以来,在原材料和劳动成本上升、信贷紧缩、人民币升值和全球性不景气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国内企业尤其是非国有企业的经营条件普遍恶化了。为此,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考虑,政府经济政策可以做出何种调整,来帮助企业纾缓困境,而其中便不乏呼吁政府减税的声音。 确实,过去十几年来,虽然法定税率没有提高,但企业和个人的实际税收负担却一直在以较快的速度加重,这表现为政府税收收入的迅猛增长,其速度远远超过GDP增长率,中央税收占GDP的比例已从2003年的15%提高到2007年的20%。这一结果,归因于三个方面:税制改革与征管强化、国企改革与重组和企业规模化。实际上,前两项都是政府经济政策成功实施的结果,而第三项如果不是政策当局推动的结果,也是他愿意看到的。 1994年的税制改革取消了税收包干制,改行分成制,同时推行增值税,并开始推动以金税工程为代表的一系列强化征管措施。就其目标而言,税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其程度甚至超出了政策制定者当初的预期。国家税务总局的数据显示,94年税收实际征收率只有50%,2003年提高到70%。此后实征率显然还在继续提高,其中增值税实征率已提高到82%,而个人所得税虽经两次提高起征点,税入仍从2003年的1418亿上升到了2007年的3186亿。 税收实征率的大幅提高,一方面是税制改革和征管强化的直接后果,而另一方面,改革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效,我认为,也是因为国企改革和企业普遍规模化创造了更有利的征税条件。2003年国资委成立以来,开始了新一轮央企改革与重组,通过合并,央企数量以每年十几家的速度减少,从03年的196家减少到07年的151家。相应的,通过合并、资产注入和上市融资,央企规模迅速扩大,同时,许多央企被赋予了行业垄断权。 改制后的运营效率提高和被重新赋予的垄断权为央企带来了巨额利润,央企利润总额从03年的3767亿增长到07年的11000亿,相应的纳税额也从3563亿上升到8460亿。央企的特别之处在于,他们没有规避税收的激励,相反,往往还有多缴税的激励。避税或逃税对央企没有意义,因为少缴税增加的是业主权益,而央企的业主就是征税人——中央政府。对于央企的经理,创造利税是他作为国家公务员的重要业绩考核指标,而避税对他个人却没有任何好处。 国企垄断权有两个效果,一是将消费者剩余转变为垄断利润,这实际上等同于消费税,二是将经营利润从潜在的民营竞争者那里转移到垄断国企,这种转移使得税收征收更加方便,实征率也更高。这两部分利润最终都以税收和红利的形式变为财政收入,实际结果就是提高了消费者和企业的税收负担。 第二个变化是企业规模化,从03到07年,城镇就业人数从2.56亿增加到了2.94亿,而同时,内资企业户数却从416万户减少到了328万户。与此背景相伴的是三个变化:一、企业主的平均资产存量大幅提高,这提高了他们逃避税收的风险和成本;二、中等以上收入家庭的资产存量大幅提高,其中房产、车辆、证券、存款等易于征税的部分比以前多得多了;三、更多的工资收入者受雇于规模化企业,这使得个人所得税的扣缴更加容易了。这三个方面的变化,大大改善了税收征收条件。 结论是,税制与国企改革本身是成功的,可以说是太成功了,而企业规模化也是市场成熟的可喜表现,但它们在事实上却导致了个人和企业税负的大幅加重,政府若想保持企业税负平稳,便须降低法定税率。
饭文#31: 港企交班潮蕴含机遇

港企交班潮蕴含机遇
辉格
2008年7月9日

近日盛传碧桂园主席杨国强即将成功收购邵氏兄弟及其所持有的香港TVB电视台26%股权,此前,招商银行也高价竞得永隆银行,这两桩并购案,连同近年来多桩围绕香港老牌家族企业的资产变动,引起了人们对香港富豪及其家族的交接班问题的密切关注。

香港的大批家族企业涌现于五六十年代香港经济腾飞的前夕,四十多年后,当初的创业者如今多已年逾古稀。据《福布斯》统计,香港最富有的10个家族中有一半当家人都超过了70岁,而在上述两例中,邵逸夫三个月后将满101岁,伍氏兄弟则分别于2(more...)

标签: | | | |
623
港企交班潮蕴含机遇 辉格 2008年7月9日 近日盛传碧桂园主席杨国强即将成功收购邵氏兄弟及其所持有的香港TVB电视台26%股权,此前,招商银行也高价竞得永隆银行,这两桩并购案,连同近年来多桩围绕香港老牌家族企业的资产变动,引起了人们对香港富豪及其家族的交接班问题的密切关注。 香港的大批家族企业涌现于五六十年代香港经济腾飞的前夕,四十多年后,当初的创业者如今多已年逾古稀。据《福布斯》统计,香港最富有的10个家族中有一半当家人都超过了70岁,而在上述两例中,邵逸夫三个月后将满101岁,伍氏兄弟则分别于2005年和今年以104和101的高龄去世。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确实,在古代即便最成功的企业也很少能将其繁荣维持好几代,兄弟阋墙,遗产纠纷,子孙不肖,旨趣转移,政治变故,种种随机因素都可能让一个家族企业分崩离析甚至毁于一旦。值得庆幸的是,拜日益成熟的现代市场制度之赐,今天的家族企业有机会免于昔日的宿命。 创业者的子孙往往养尊处优、不知艰辛,在古代,即使他们不擅长或没有兴趣,也不得不经营家族企业,当长子不堪重任时,家长常会从幼子、女儿、赘婿甚至养子中选择合适的继承者,而这往往造成兄弟阋墙和遗产纠纷。现代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市场,让家族成员可以淡出日常经营而仅保留控股权和股权收益。 在古代,人们通过长子继承制来维持家族企业的完整和连续,一旦这一制度缺失(实际上长子继承制的施行范围十分有限),家族企业便会随兄弟分家而逐渐瓦解。而现代有限公司制和股份制让家产可以在家族成员间任意分割而同时保持企业的完整和连续性。 在古代,家族成员失去企业便意味着失去财富,而拥有财富也就意味着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打理这些财富,但是,现代发达的资本市场让家族继承者可以方便的退出企业而同时保有其财富,同时,发达的私人银行、个人信托和个人理财等金融服务,让那些不善经营或对生意和理财没有兴趣的富家子弟不必为打理其所继承的巨额财产而整日操心。 正是市场制度在上述四个方面的演进造就了现代企业,使企业的生存发展不再受累于家族的悲欢离合、勾心斗角和兴衰变故。政治学家亨廷顿指出,只有在经历了至少两次平稳的权力交接之后,才能判定一个国家的制度已经成熟了。这一方法同样适用于企业。如今,占据香港经济大半江山的家族企业们,正面临着从传统向现代跨越的紧要关头,香港深厚的市场传统将帮助他们完成这一跨越,而香港的现代企业制度也将在此过程中进一步走向成熟。 对于家族企业的现代化转型所涉及的上述四个领域来说,正在经历的转型浪潮将是一次重大的机遇。职业经理人、行业内的潜在并购者、投资银行和上市中介、私人银行家和信托机构,在未来十年内将从这一过程中发现大量机会,如果他们能及早认识到这一局势,分析和跟踪各家族企业的未来前景和意图,找出自己的机会和优势所在,他们便不至因对事态懵然不觉而错失良机。 内地的经济起飞比香港晚了二十多年,因而内地家族企业们在未来也将面临同样的转型问题。不过家族企业不必都等到创业者年逾古稀之后才开始转型,实际上,在依靠家族凝聚力和关系网度过艰辛的创业阶段而进入成熟期之后,去家族化和现代化转型开始的越早越好。在这方面,香港企业已经和即将取得的经验值得他们借鉴。
饭文#30: 新闻产业面临结构动荡

(按:这场动荡会让一批惯于以社会良心自居的美国愤怒文青丢掉饭碗,传媒商业化会更加深入,好,默多克万岁!)

新闻产业面临结构动荡
辉格
2008年7月4日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演进和互联网的繁荣,传统新闻产业正遭受严重冲击。在美国,报纸发行量下降,广告收入大量流失,许多报纸尤其是地方性报纸难以为继,最近麦克拉奇等多家报业集团先后宣布大幅裁员,芝加哥论坛报集团为摆脱财务困境而卖掉了其总部大楼,成了传统报业衰败的象征。与此同时,几大通讯社却显得异常活跃,并取得了不错的增长,彭博社迅速崛起,汤(more...)

标签: | |
624
(按:这场动荡会让一批惯于以社会良心自居的美国愤怒文青丢掉饭碗,传媒商业化会更加深入,好,默多克万岁!) 新闻产业面临结构动荡 辉格 2008年7月4日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演进和互联网的繁荣,传统新闻产业正遭受严重冲击。在美国,报纸发行量下降,广告收入大量流失,许多报纸尤其是地方性报纸难以为继,最近麦克拉奇等多家报业集团先后宣布大幅裁员,芝加哥论坛报集团为摆脱财务困境而卖掉了其总部大楼,成了传统报业衰败的象征。与此同时,几大通讯社却显得异常活跃,并取得了不错的增长,彭博社迅速崛起,汤姆逊路透社合并为最大金融信息提供商,新闻集团则收购了道琼斯。看上去,新闻产业正在经历一场结构性动荡,这一状况值得引起国内媒体对自身前途的思考。 在技术上对新闻业造成冲击的有这样几个因素:电视和网络等媒体的发展使新闻消费者提高了对信息及时性的要求,冲击了定期出版模式;汇集海量信息的内容和门户网站迫使传统媒体向其提供内容,否则将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搜索引擎改变了信息组织和分发模式,因此也改变了广告投送模式;照相手机、家用DV和Web2.0大大丰富了新闻生产、发布和传播手段。 在传统模式下,一家报社拥有新闻业的几乎全部功能:他有通讯员网络因而是新闻发现者,有记者团队因而是新闻生产商,有分析和评论员因而是新闻增值服务商,有编辑部因而是新闻评估和筛选者,有定期出版物因而是新闻发布者,有发行部因而是新闻分销商,有广告版面和广告部因而是广告发布和销售者。不仅报社,广播和电视台等媒体也是如此,虽然每个企业内部有精细的分工,但企业之间却很少有分工。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的全能作坊式新闻企业所赖以存在的基础,今天,除非你能够发展成新闻集团式的多元化跨媒体新闻巨头,否则新闻企业必须为自己寻找恰当的定位,确立自己的关键资源与核心优势,才能在日益细化的行业分工中求得生存空间。在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空间距离不再是保护地方性媒体的有效屏障,地理位置也将只是分化和聚合受众的众多维度之一。 地方和行业性媒体的优势在于拥有伸向各个角落的新闻触角,就像信息系统的传感器网络,他们应重点发展与通讯员、社区论坛和博客的关系;通讯社的优势是庞大的记者团队和全面及时海量的报道,他们是新闻业的富士康;传统大报的优势在于挖掘、跟踪、分析、领导舆论和品牌知名度,是新闻业的耐克;杂志的优势在于专业、权威、凝聚力和圈内影响力,是新闻业的米其林餐厅;门户优势是信息汇集和分类,是新闻业的沃尔玛;搜索引擎的优势是内容的按需投送,是新闻业的UPS。 随着信息采集成本的降低和Web2.0式发布渠道的繁荣,独立记者和自由撰稿人的发展空间将得到拓展,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更应发挥其在团队合作、新闻鉴别和筛选能力、内容质量、品牌知名度和舆论号召力等方面的优势,才能继续将目标受众和媒体人才继续吸引在自己周围,从而维持自身不可替代的地位。 明确了自己的定位与核心优势之后,媒体将能够应付产业结构变化和互联网冲击所带来的风险。比如,在以最快速度报道新闻事件方面,报纸注定拼不过通讯社,但报纸的长篇深度报道却是通讯社无法企及的,也是电视新闻的有限时间所容纳不下的。把资源集中在培育和发挥自己的核心优势上,收缩其他方面的结构和规模以便把成本降到最低,这是新闻企业在未来更加细化的行业分工格局中的生存之道,只要核心价值在,即使传统的发行量萎缩了,仍可以通过向互联网销售内容而保持收益。谷歌或许会垄断广告投送渠道,但谷歌永远离不开内容。
饭文#29: 底特律困境是国内车企的机会

底特律的困境是国内车企的机会
辉格
2008年7月1日

近日,本已深陷困境的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再次向下沉沦,通用和福特的近期表现令投资者对其扭亏前景失去了信心,加上次贷危机所导致的信用紧缩和高油价带来的汽车市场不景气,美国汽车业前景一片黯淡。标准普尔和惠誉等评级机构纷纷将三家的债券降为垃圾级,通用和福特的股票大幅下跌,通用的市值更是降到可笑的62亿美元,相对于其巨大的规模——数十个知名品牌、27万雇员、近千万的年产量和1800亿年销售额——几乎已分文不值。

美国汽车制造商的(more...)

标签: | | |
625
底特律的困境是国内车企的机会 辉格 2008年7月1日 近日,本已深陷困境的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再次向下沉沦,通用和福特的近期表现令投资者对其扭亏前景失去了信心,加上次贷危机所导致的信用紧缩和高油价带来的汽车市场不景气,美国汽车业前景一片黯淡。标准普尔和惠誉等评级机构纷纷将三家的债券降为垃圾级,通用和福特的股票大幅下跌,通用的市值更是降到可笑的62亿美元,相对于其巨大的规模——数十个知名品牌、27万雇员、近千万的年产量和1800亿年销售额——几乎已分文不值。 美国汽车制造商的困境,肇始于汽车业强大的工会力量,后者所推动的僵硬的集体雇佣和薪资安排在战后的繁荣期似乎为车业巨头们提供了稳定的劳动力供给,但在日韩汽车业崛起和此后的全球化浪潮中,却充分表现出其难以应对变化及时作出调整的致命弱点。过去十几年,一方面日益庞大的退休雇员福利开支使他们难以控制成本,另一方面僵硬的劳资协议阻碍了其向新兴工业地区大规模转移产能。最终,尽管他们在技术和品牌上拥有巨大优势,甚至销售也十分旺盛,但仍然不得不面临巨额亏损。如果说全球化进程中有失败者,那么美国汽车业便是最突出的例子。 通用福特们的困境,既不是因为经营管理不善,也不是因为核心资源丧失,而仅仅是因为雇佣制度的僵化所造成的调整障碍和历史包袱,这一特点,给正在迅猛发展的国内汽车产业创造了极佳的收购机会。首先,由于障碍是制度性的,使得整体性的并购或重组成为不可能,无论是同行还是杠杆并购者,都会被随并购而来的巨大包袱所吓退,而现行制度下可行的重组手段,可以说已经被现有的管理层用尽了,已被证明无法根本扭转局面。 看上去美国车企唯一可能的出路是不断出售其优质资产来清偿债务和履行其对在职和退休雇员的义务,其产品线和产能将随之不断萎缩,最后他们将退化成三个养老院。在包袱没有解除之前,他们甚至连破产的机会都难以得到,他们就像被绑在树上的巨人,只能一块块切下自己的肉来换取苟延残喘的机会。可能被出售的资产包括品牌、设计、技术和制造能力,所有这些,正是国内新兴车企所急需的。这样的机会真可谓千载难逢。 塔塔汽车已经抢先跨出一步,今年3月塔塔以23亿美元收购了福特的捷豹和路虎两个品牌及其制造资源,而福特还为随之而转移的养老金包袱倒贴了6亿美元。而去年五月,戴姆勒奔驰已将克莱斯勒出售给瑟伯勒斯资本管理公司,后者很可能在未来将克莱斯勒的资产分拆出售。如今,陷入绝境的通用汽车也难免走上此路。06年10月,吉利通过与锰铜公司建立的合资公司获得了TX4黑色出租车的生产授权和亚洲销售权,并取得锰铜公司23%股权而成为其最大股东,最近,吉利生产的TX4样车已经下线。 前几年,万向集团一直在积极收购北美汽车零件制造商的资产,其中包括德尔福和福特旗下ACH集团的部分资产,相信今后万向会有更多收购机会。06年,万向的电动车样车通过了科技部的检测,据说正在等待获得发改委的生产许可,万向发展整车业务的雄心可见一斑,而眼下正是他赶超先行者的绝佳机会。 面对机会,国内新兴车企因积极准备,制订自己的发展路线,研究那些面临困境的传统车企的资产特点,选定适合自己发展战略的目标,制订融资与整合方案,以便在机会到来时能够迅速作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