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本质与自我

【2012-06-05】

@whigzhou: 其实,把个人做决定的过程描绘为一个简单的逻辑运算过程,诸如“因为我中午刚吃过汉堡,所以我晚饭不想吃汉堡”,一点也不会让人产生丧失自由意志的感觉,哪怕这个逻辑链再简单,这种感觉其实是因为把基因/本能等视为外物而产生的,可这就很奇怪:基因、本能或荷尔蒙,难道不是“你”的一部分吗?

@whigzhou: 如果你把基因/本能/荷尔蒙视为你这个“自我”的一部分,那么,它们的决定就是你的决定,它们的决定作用丝毫无损于你的自由意志,这只是同一件事情的两种说法而已

@旁观用:可是它们没替我做决定啊。它们只类似于心腹幕僚而已,决定还是我做的。这话题换个说法可能更好,似乎不该用“决定”,因为确实不是它们在做决定。好比饿了想吃的本能是很强的,但人仍旧能绝食而死

@whigzhou: 谈何“替我”?它们就是你的一部分,构成了你,当然,即时神经状态也参与了决策过程,但并非后者单独构成了“你”

@whigzhou: 参与决策或者说影响最终输出的因素是很多嘛,并没人在“单因素百分百决定”的意义是说X决定了Y。促使人绝食而死的信念同样可以追溯其形成原因,这与决定论无冲突

@whigzhou: 二元论者在探索心理/神经机制,从中寻找意识/自我所在时,总是把已经探明那部分因果链视为并非自我之组成部分的外物,这样,他们实际上在经历一个自我不断缩小的过程,最终缩到啥也没了,用Dennett的话说:假如你能把自我缩的足够小,你便可以外部化所有东西。

@whigzhou: 可是,既然他们早就预设了“真正的”自我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其因果机制是无法被客观描述的(否则怎么会把既已探明的那部分视为外物?),又何必费这番功夫?只要相信不管怎样里面终究得有个小人就是了

@whigzhou: 所以,对于这样的二元论者,无论心理学和脑科学将意识和决定机制解释的如何清楚,他们最后都会问:咦?那自我在哪里?

@whigzhou: 就像我初中第一次阅读关于颜色与光波频率关系的词典条目时一样,读完也问:咦?那颜色到底在哪里?

@whigzhou: 后来我花了很多功夫去弄清楚这个问题,当我终于恍然大悟时,有种当头棒击的感觉,一个反本质主义者由此诞生…

@gd的皮皮虾: 问题是是否所有的行为都可以还原到基因层面的因果关系?比如吃汉堡,今天晚上不吃汉堡了,明天你的自由意志可能改变了想法又吃汉堡了,如果有自由意志……如果基因决定论成立,如何解释行为的差异性呢?

@whigzhou: 那当然,没人疯狂到相信这样的“基因决定论”,要真这样,还会有人做广告吗?

@gd的皮皮虾: 自由意志本身正是因为找不到因果机制才发明的形而上的概念啊

@whigzhou: 这么说是不对的,当你说“某个决定是你自由做出的、体现了你的意志”时,正是因为你清楚你如此选择的原因,而非相反,否则你恐怕会说“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会那么做,那一刻我一定是鬼迷心窍了”之类的话

@多看少说i 反本质主义者是存在主义吗?

@whigzhou: 不是,存在主义不是个自洽的体系,大致上我将其理解为“意义问题”上的虚无主义,而这其实是本质主义的另一个极端,泛灵论是与之相对的另一个极端,后者认为万物都有本质,并因此而具有意义,前者则因找不到本质而否认其意义,它们根本上都认为意义基于本质

@whigzhou: 在《虚无主义 vs 泛灵论》 http://t.cn/hguh04 中,我曾分析过这两种主义共同的本质主义基础

@假面人渣狼 他的意思是自由意志是一种幻觉吧

@whigzhou: 如果是这意思,那也不对,自由意志是一个所指明确、真实而可观测的概念,即:人考虑各种选项、评估其后果、做出选择、并贯彻为行动,其间所涉及的一系列心智能力,它是否存在可以用实验判别

@高利明 http://ww2.sinaimg.cn/bmiddle/6690c125jw1dtnk6vkl8tj.jpg

@whigzhou: 老张说的是“利益主体”,只要是生命就是利益主体,包括细菌和虫子,和“自我”和“自由意志”不是一个东西

@gd的皮皮虾 决定论和自由意志是两个极端,饿了吃饭是本能的反应是决定论的,但如果有了自由意志这个概念每个人可能都有不同的选择

@whigzhou: 决定论不是指单因素决定啊,每个人在每一次当然可能都有不同的选择,但只要这些不同是有原因的,便仍符合决定论嘛

@gd的皮皮虾 萨特说存在先于本质,自由意志体现的是无限的可能性。

@whigzhou: 萨特在自由问题上的说法完全是梦呓,自相矛盾,且不论这种自由是否具有现实性:如果自由是指不受任何外界阻碍,那么自由的主体只能是灵魂之类的非物理存在,可萨特又否认有灵魂

@Azzssss 反本质主义是一种相对主义吗?最近看《历史知识问题》感到越来越糊涂他就在批相对主义

@whigzhou: 我没读过,不知道他说的相对主义是哪一种,如果是指后现代主义的那些,我表达过意见: http://weibo.com/1400461002/yiHo23Px0

@海韵波波: 决定论和宿命论有什么区别?

@whigzhou: http://t.cn/aCtWUo

@海韵波波:回复@whigzhou:已拜读,辉总的思想是“行动创造未来”,但行动的产生,依赖的是这个人的欲望、才智和意志力,前两者暂且不谈,辉总是否认为意志力这玩意也是人的一种天赋?因为不同的人差距真是非常大。假如这些决定行动的因素都是“生下来就注定的”,那岂不就是宿命论,人的自由意志又在哪呢?

@whigzhou: 我的原话是“过去经由你的行动创造未来”,“创造”的主语是“过去”,“经由你的行动”是“创造”的副词

@whigzhou: 这是我对非宿命的决定论的简单概括

@whigzhou: 决定论的意思不是“生下来就注定的”,而是任一时刻的世界状态由之前状态完全决定

@whigzhou: 人的绝大多数能力都有先天基础,但这不等于“先天决定”,包括你说的意志力(比如追求目标的坚韧和耐心),或许你听了某人的一句话或吃了某种药,意志力就改变了,但按决定论,你听到那句话或吃下那颗药这件事情的发生与否,是由之前的世界状态决定的

@whigzhou: 当然,这个世界状态包括了你的全部身心状态

@gd的皮皮虾:用决定论表述人的行为容易引起误解,波普写过一本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如果知道行为的前置条件就能预测人的行为,那历史也能预测了

@whigzhou: 波普和马克思说的历史决定论其实是一种宿命论:社会具有抗拒各种干扰走向特定已知方向的固有倾向。这不是决定论,决定论是兼容于混沌系统的

@喂羊隔壁的月亮熊 辉总说的决定论和佛教说的因果论是否有相似之处?后果由前因决定?

@whigzhou: 佛教哲学家的本意好像是这样,但在教众的通俗理解中已变成了因果报应论,那是完全不同的东西了

@whigzhou: 通俗的因果报应论更贴切的名称其实是“个人伦理收支平衡定律”,与决定论无关

@喂羊隔壁的月亮熊: 因果报应不是自然律。决定论是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而不是种豆本来可以得瓜。种豆得豆不妨碍人定胜天。人可以通过修行改变现在的因,从而影响到以后的果。是不是这样?

@whigzhou: “种豆得豆”这种说法容易被误解为“基因决定论”,而此类单因素决定论显然是错误的。“人定胜天”则是二元论

@whigzhou: “人定胜天”将人与自然对立了起来,而人原本就是自然的一部分,我看也是二元论谬误。若将其中的“自然”修正为“人之外的自然”,则未必“定胜”

@喂羊隔壁的月亮熊 “自我”是否就是从一大片因果关系中画出一个可大可小的圈子?可以小到无我?禅宗的修行是否就是要达到无我的境地?@whigzhou

@whigzhou: 意思是这样,不过事实上,自我的大小虽有伸缩,但不是任意和无限的,除了自杀或某些短暂而特殊的心理状态,要达到无我状态我看不容易

@whigzhou: 感应式巫术则相反,巫师把自我想象的很大,囊括进好大一部分常人绝不会视为自我一部分的外部世界,从而达到呼风唤雨的境界

@喂羊隔壁的月亮熊:那我继续修炼便是。

@whigzhou: 可以交替尝试向伸缩两个方向修炼,呵呵

@喂羊隔壁的月亮熊: 伸的方向怎么修炼?成为巫师?缩的方向我倒是知道

@whigzhou: 比如可以先把你子女的事情全看成自己的,从交友到娶媳妇全操心包揽,然后再把你的爱逐级向外延伸,变成博爱大爱,感觉自己在治国平天下,张嘴闭嘴“不能没有航母”……没吓着你吧?

@居貲 哈哈,这倒是与儒家传统提倡的境界暗合嘛,人饥如己饥,人溺如己溺

@whigzhou: 嗯,至少汉以后的儒家是这样

@whigzhou: 所谓内圣外王嘛,就是道德/价值自我由内向外不断伸展的过程,最后就天人合一了

【后记】最后两句错了,“人饥如己饥,人溺如己溺”只是移情,与天人合一或自我的放大是两码事。

 

相关文章

标签: | | |
4334
【2012-06-05】 @whigzhou: 其实,把个人做决定的过程描绘为一个简单的逻辑运算过程,诸如“因为我中午刚吃过汉堡,所以我晚饭不想吃汉堡”,一点也不会让人产生丧失自由意志的感觉,哪怕这个逻辑链再简单,这种感觉其实是因为把基因/本能等视为外物而产生的,可这就很奇怪:基因、本能或荷尔蒙,难道不是“你”的一部分吗? @whigzhou: 如果你把基因/本能/荷尔蒙视为你这个“自我”的一部分,那么,它们的决定就是你的决定,它们的决定作用丝毫无损于你的自由意志,这只是同一件事情的两种说法而已 @旁观用:可是它们没替我做决定啊。它们只类似于心腹幕僚而已,决定还是我做的。这话题换个说法可能更好,似乎不该用“决定”,因为确实不是它们在做决定。好比饿了想吃的本能是很强的,但人仍旧能绝食而死 @whigzhou: 谈何“替我”?它们就是你的一部分,构成了你,当然,即时神经状态也参与了决策过程,但并非后者单独构成了“你” @whigzhou: 参与决策或者说影响最终输出的因素是很多嘛,并没人在“单因素百分百决定”的意义是说X决定了Y。促使人绝食而死的信念同样可以追溯其形成原因,这与决定论无冲突 @whigzhou: 二元论者在探索心理/神经机制,从中寻找意识/自我所在时,总是把已经探明那部分因果链视为并非自我之组成部分的外物,这样,他们实际上在经历一个自我不断缩小的过程,最终缩到啥也没了,用Dennett的话说:假如你能把自我缩的足够小,你便可以外部化所有东西。 @whigzhou: 可是,既然他们早就预设了“真正的”自我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其因果机制是无法被客观描述的(否则怎么会把既已探明的那部分视为外物?),又何必费这番功夫?只要相信不管怎样里面终究得有个小人就是了 @whigzhou: 所以,对于这样的二元论者,无论心理学和脑科学将意识和决定机制解释的如何清楚,他们最后都会问:咦?那自我在哪里? @whigzhou: 就像我初中第一次阅读关于颜色与光波频率关系的词典条目时一样,读完也问:咦?那颜色到底在哪里? @whigzhou: 后来我花了很多功夫去弄清楚这个问题,当我终于恍然大悟时,有种当头棒击的感觉,一个反本质主义者由此诞生... @gd的皮皮虾: 问题是是否所有的行为都可以还原到基因层面的因果关系?比如吃汉堡,今天晚上不吃汉堡了,明天你的自由意志可能改变了想法又吃汉堡了,如果有自由意志……如果基因决定论成立,如何解释行为的差异性呢? @whigzhou: 那当然,没人疯狂到相信这样的“基因决定论”,要真这样,还会有人做广告吗? @gd的皮皮虾: 自由意志本身正是因为找不到因果机制才发明的形而上的概念啊 @whigzhou: 这么说是不对的,当你说“某个决定是你自由做出的、体现了你的意志”时,正是因为你清楚你如此选择的原因,而非相反,否则你恐怕会说“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会那么做,那一刻我一定是鬼迷心窍了”之类的话 @多看少说i 反本质主义者是存在主义吗? @whigzhou: 不是,存在主义不是个自洽的体系,大致上我将其理解为“意义问题”上的虚无主义,而这其实是本质主义的另一个极端,泛灵论是与之相对的另一个极端,后者认为万物都有本质,并因此而具有意义,前者则因找不到本质而否认其意义,它们根本上都认为意义基于本质 @whigzhou: 在《虚无主义 vs 泛灵论》 http://t.cn/hguh04 中,我曾分析过这两种主义共同的本质主义基础 @假面人渣狼 他的意思是自由意志是一种幻觉吧 @whigzhou: 如果是这意思,那也不对,自由意志是一个所指明确、真实而可观测的概念,即:人考虑各种选项、评估其后果、做出选择、并贯彻为行动,其间所涉及的一系列心智能力,它是否存在可以用实验判别 @高利明 http://ww2.sinaimg.cn/bmiddle/6690c125jw1dtnk6vkl8tj.jpg @whigzhou: 老张说的是“利益主体”,只要是生命就是利益主体,包括细菌和虫子,和“自我”和“自由意志”不是一个东西 @gd的皮皮虾 决定论和自由意志是两个极端,饿了吃饭是本能的反应是决定论的,但如果有了自由意志这个概念每个人可能都有不同的选择 @whigzhou: 决定论不是指单因素决定啊,每个人在每一次当然可能都有不同的选择,但只要这些不同是有原因的,便仍符合决定论嘛 @gd的皮皮虾 萨特说存在先于本质,自由意志体现的是无限的可能性。 @whigzhou: 萨特在自由问题上的说法完全是梦呓,自相矛盾,且不论这种自由是否具有现实性:如果自由是指不受任何外界阻碍,那么自由的主体只能是灵魂之类的非物理存在,可萨特又否认有灵魂 @Azzssss 反本质主义是一种相对主义吗?最近看《历史知识问题》感到越来越糊涂他就在批相对主义 @whigzhou: 我没读过,不知道他说的相对主义是哪一种,如果是指后现代主义的那些,我表达过意见: http://weibo.com/1400461002/yiHo23Px0 @海韵波波: 决定论和宿命论有什么区别? @whigzhou: http://t.cn/aCtWUo @海韵波波:回复@whigzhou:已拜读,辉总的思想是“行动创造未来”,但行动的产生,依赖的是这个人的欲望、才智和意志力,前两者暂且不谈,辉总是否认为意志力这玩意也是人的一种天赋?因为不同的人差距真是非常大。假如这些决定行动的因素都是“生下来就注定的”,那岂不就是宿命论,人的自由意志又在哪呢? @whigzhou: 我的原话是“过去经由你的行动创造未来”,“创造”的主语是“过去”,“经由你的行动”是“创造”的副词 @whigzhou: 这是我对非宿命的决定论的简单概括 @whigzhou: 决定论的意思不是“生下来就注定的”,而是任一时刻的世界状态由之前状态完全决定 @whigzhou: 人的绝大多数能力都有先天基础,但这不等于“先天决定”,包括你说的意志力(比如追求目标的坚韧和耐心),或许你听了某人的一句话或吃了某种药,意志力就改变了,但按决定论,你听到那句话或吃下那颗药这件事情的发生与否,是由之前的世界状态决定的 @whigzhou: 当然,这个世界状态包括了你的全部身心状态 @gd的皮皮虾:用决定论表述人的行为容易引起误解,波普写过一本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如果知道行为的前置条件就能预测人的行为,那历史也能预测了 @whigzhou: 波普和马克思说的历史决定论其实是一种宿命论:社会具有抗拒各种干扰走向特定已知方向的固有倾向。这不是决定论,决定论是兼容于混沌系统的 @喂羊隔壁的月亮熊 辉总说的决定论和佛教说的因果论是否有相似之处?后果由前因决定? @whigzhou: 佛教哲学家的本意好像是这样,但在教众的通俗理解中已变成了因果报应论,那是完全不同的东西了 @whigzhou: 通俗的因果报应论更贴切的名称其实是“个人伦理收支平衡定律”,与决定论无关 @喂羊隔壁的月亮熊: 因果报应不是自然律。决定论是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而不是种豆本来可以得瓜。种豆得豆不妨碍人定胜天。人可以通过修行改变现在的因,从而影响到以后的果。是不是这样? @whigzhou: “种豆得豆”这种说法容易被误解为“基因决定论”,而此类单因素决定论显然是错误的。“人定胜天”则是二元论 @whigzhou: “人定胜天”将人与自然对立了起来,而人原本就是自然的一部分,我看也是二元论谬误。若将其中的“自然”修正为“人之外的自然”,则未必“定胜” @喂羊隔壁的月亮熊 “自我”是否就是从一大片因果关系中画出一个可大可小的圈子?可以小到无我?禅宗的修行是否就是要达到无我的境地?@whigzhou @whigzhou: 意思是这样,不过事实上,自我的大小虽有伸缩,但不是任意和无限的,除了自杀或某些短暂而特殊的心理状态,要达到无我状态我看不容易 @whigzhou: 感应式巫术则相反,巫师把自我想象的很大,囊括进好大一部分常人绝不会视为自我一部分的外部世界,从而达到呼风唤雨的境界 @喂羊隔壁的月亮熊:那我继续修炼便是。 @whigzhou: 可以交替尝试向伸缩两个方向修炼,呵呵 @喂羊隔壁的月亮熊: 伸的方向怎么修炼?成为巫师?缩的方向我倒是知道 @whigzhou: 比如可以先把你子女的事情全看成自己的,从交友到娶媳妇全操心包揽,然后再把你的爱逐级向外延伸,变成博爱大爱,感觉自己在治国平天下,张嘴闭嘴“不能没有航母”……没吓着你吧? @居貲 哈哈,这倒是与儒家传统提倡的境界暗合嘛,人饥如己饥,人溺如己溺 @whigzhou: 嗯,至少汉以后的儒家是这样 @whigzhou: 所谓内圣外王嘛,就是道德/价值自我由内向外不断伸展的过程,最后就天人合一了 【后记】最后两句错了,“人饥如己饥,人溺如己溺”只是移情,与天人合一或自我的放大是两码事。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