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文#A2: 出版业有望迎来转机

(按:尽管我使足了劲夸这项改革,但我很怀疑它是否真能实现,折扣将会很大,能折掉七八分、剩下两三分,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网络电子读物在中国的繁荣和巨大影响力,要归功于宣宣对纸质出版物的管制,他们仍在将读者和作者继续推向他们难以控制的空间,其愚蠢是不可救药的。)

出版业有望迎来转机
辉格
2009年4月21日

本月初,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日前,该署署长柳斌杰在央视《对话》节目中,具体阐述了此项改革的宗旨和内容,除了推进出版机构的转企改制、出版市场的开放和主体多元化,他还表示,政府将从三个方面解决民营机构参与出版的通道问题,“让他们不再依靠买卖书号生存”;据他透露,中央各部门所属的148家出版社将在两年内完成企业化改制。上述种种迹象表明,出版业即将迎来一轮广泛而影响深远的市场化改革,它有望为多年来停滞不前的出版业带来转机。

过去二十年中,与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许多行业的迅猛发展相比,我国出版业的表现远远落后于其他部门;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曾经释放了长期封闭所造成的文化和精神饥渴,一度带来出版业爆发式增长,但自那以后,出版业长期徘徊不前,有些方面甚至有所退步;从图书印刷量看,在1986年达到66.7亿册的高峰后,始终处于停滞状态。出版业的这种长期停滞,与同时期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大幅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日益多元化、人力资源和知识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都是极不相称的,这种不相称的背后,必定隐藏着巨大的制度性障碍。

有人说,现在的人都不爱读书,是因为商品社会和货币经济的发展,导致物欲横流、对精神产品失去兴趣的结果;看看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的情况,就知道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美国拥有最发达的货币经济,也常常被贬责为物欲横流的社会,但美国人在买书上的花销是全世界最慷慨的,不仅书价很高,阅读率和人均购书量也名列前茅。也有人说,影视业的繁荣和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吸引人们从书刊转向了影音产品、网络媒体和电子读物;这种说法同样缺乏证据,首先,中国的影视业并不发达,影音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皆与英美不可同日而语;其次,网络和新媒体对报纸杂志等时效较强而篇幅较短的出版物,的确造成很大冲击,但对图书出版则没有负面影响。

相反,网络和新媒体很可能还从正面促进了出版业的发展:博客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激励和锻炼了许多原本不会成为职业作家的写手,而网上免费的电子文本常常会吸引读者去购买纸版书;同时,亚马逊、当当等电子商务网站大大方便了读者选购图书,也为出版商扩大销量和降低营销成本提供了极大帮助。国际大出版商的业绩也证明了网络对图书销售并没有损害,从05年到08年,企鹅集团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的盈利增长,而且这还是在纸价高速上涨的条件下做到的。

因此,将图书出版业的停滞归咎于如今的中国人不爱读书或不爱读纸书,是错误的判断,停滞的原因还要从出版业本身去寻找。在我看来,出版业的问题在于供给不足,特别是高质量图书供给太少,这样就很难吸引读者掏钱买书。供给不足的原因,一是产业链发育不成熟,二是管制过紧。图书出版是一个复杂的产业链,从作者、经纪人、出版商,到发行商、图书市场、零售书店,每个环节都有独特的职业素养和商业模式,而这些对于长期处于计划模式下中国出版界从业者们,都是陌生的;在新的市场条件下,这些职业和商业模式的发育成熟,往往需要两三代人的时间。

在其他行业,得益于开放、吸引外资和全球化,产业链的改造和成熟过程被大大加速了,发达国家成熟的商业模式被迅速移植过来;而在出版业,对外开放来的很晚,而开放度又很低,国际大出版商很少进入,即使进入也抱着试探心理;以分支机构遍布全球的企鹅集团为例,它仅以咨询公司的名义在北京开设了办事处,隶属于其澳洲公司,至今没有获得在内地的出版资质。中国在加入WTO时承诺了出版业的开放,而最近的《指导意见》和柳斌杰署长的阐述也确认了未来的开放政策;因此可以期待,未来国际大出版商的进入,将为整个出版界改造商业模式、提升职业素养和改善产业生态,提供前所未有的推动力。

然而,出版业发展所面临的更加根本的障碍,是过度严格的书号管制和低效率的审查机制,正是它们构成了出版市场的供给瓶颈。书号买卖是典型的过度管制造就的寻租市场,其结果是出版业的极度激励扭曲和资源错配,在缺乏其他激励的情况下,拥有出版资质的所谓正规出版社,依靠出售书号生存,失去了寻找好书的动力;而大量没有出版资质的民营书商,在高价书号和多层审查环节造成的成本压力下,被迫将注意力集中在可以短期获利的畅销书上;同时,由于管制租金造成了合法出版渠道的高成本,对盗版商构成了极大的诱惑,导致盗版书泛滥成灾,进一步挤压了合法书商的生存空间。也正是这一状况,使国内出版市场失去了对国际出版商的吸引力。

要改变这一状况,首先需要放松对出版资质的管制,让出版商在具备法定条件的情况下自动获得资质,其次要放松书号管制,应将书号审批改为书号登记,将图书出版的事先审查改为效率更高的事后审查,更多的借助出版商的自律而不是直接干预,这是以开放为导向的新一轮改革的应有之义。借助开放和消除供给瓶颈,出版商将有机会为读者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图书,图书出版业乃至整个文化产业才可能真正繁荣。

相关文章

标签: | |
421

(按:尽管我使足了劲夸这项改革,但我很怀疑它是否真能实现,折扣将会很大,能折掉七八分、剩下两三分,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网络电子读物在中国的繁荣和巨大影响力,要归功于宣宣对纸质出版物的管制,他们仍在将读者和作者继续推向他们难以控制的空间,其愚蠢是不可救药的。)

出版业有望迎来转机
辉格
2009年4月21日

本月初,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日前,该署署长柳斌杰在央视《对话》节目中,具体阐述了此项改革的宗旨和内容,除了推进出版机构的转企改制、出版市场的开放和主体多元化,他还表示,政府将从三个方面解决民营机构参与出版的通道问题,“让他们不再依靠买卖书号生存”;据他透露,中央各部门所属的148家出版社将在两年内完成企业化改制。上述种种迹象表明,出版业即将迎来一轮广泛而影响深远的市场化改革,它有望为多年来停滞不前的出版业带来转机。

过去二十年中,与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许多行业的迅猛发展相比,我国出版业的表现远远落后于其他部门;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曾经释放了长期封闭所造成的文化和精神饥渴,一度带来出版业爆发式增长,但自那以后,出版业长期徘徊不前,有些方面甚至有所退步;从图书印刷量看,在1986年达到66.7亿册的高峰后,始终处于停滞状态。出版业的这种长期停滞,与同时期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大幅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日益多元化、人力资源和知识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都是极不相称的,这种不相称的背后,必定隐藏着巨大的制度性障碍。

有人说,现在的人都不爱读书,是因为商品社会和货币经济的发展,导致物欲横流、对精神产品失去兴趣的结果;看看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的情况,就知道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美国拥有最发达的货币经济,也常常被贬责为物欲横流的社会,但美国人在买书上的花销是全世界最慷慨的,不仅书价很高,阅读率和人均购书量也名列前茅。也有人说,影视业的繁荣和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吸引人们从书刊转向了影音产品、网络媒体和电子读物;这种说法同样缺乏证据,首先,中国的影视业并不发达,影音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皆与英美不可同日而语;其次,网络和新媒体对报纸杂志等时效较强而篇幅较短的出版物,的确造成很大冲击,但对图书出版则没有负面影响。

相反,网络和新媒体很可能还从正面促进了出版业的发展:博客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激励和锻炼了许多原本不会成为职业作家的写手,而网上免费的电子文本常常会吸引读者去购买纸版书;同时,亚马逊、当当等电子商务网站大大方便了读者选购图书,也为出版商扩大销量和降低营销成本提供了极大帮助。国际大出版商的业绩也证明了网络对图书销售并没有损害,从05年到08年,企鹅集团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的盈利增长,而且这还是在纸价高速上涨的条件下做到的。

因此,将图书出版业的停滞归咎于如今的中国人不爱读书或不爱读纸书,是错误的判断,停滞的原因还要从出版业本身去寻找。在我看来,出版业的问题在于供给不足,特别是高质量图书供给太少,这样就很难吸引读者掏钱买书。供给不足的原因,一是产业链发育不成熟,二是管制过紧。图书出版是一个复杂的产业链,从作者、经纪人、出版商,到发行商、图书市场、零售书店,每个环节都有独特的职业素养和商业模式,而这些对于长期处于计划模式下中国出版界从业者们,都是陌生的;在新的市场条件下,这些职业和商业模式的发育成熟,往往需要两三代人的时间。

在其他行业,得益于开放、吸引外资和全球化,产业链的改造和成熟过程被大大加速了,发达国家成熟的商业模式被迅速移植过来;而在出版业,对外开放来的很晚,而开放度又很低,国际大出版商很少进入,即使进入也抱着试探心理;以分支机构遍布全球的企鹅集团为例,它仅以咨询公司的名义在北京开设了办事处,隶属于其澳洲公司,至今没有获得在内地的出版资质。中国在加入WTO时承诺了出版业的开放,而最近的《指导意见》和柳斌杰署长的阐述也确认了未来的开放政策;因此可以期待,未来国际大出版商的进入,将为整个出版界改造商业模式、提升职业素养和改善产业生态,提供前所未有的推动力。

然而,出版业发展所面临的更加根本的障碍,是过度严格的书号管制和低效率的审查机制,正是它们构成了出版市场的供给瓶颈。书号买卖是典型的过度管制造就的寻租市场,其结果是出版业的极度激励扭曲和资源错配,在缺乏其他激励的情况下,拥有出版资质的所谓正规出版社,依靠出售书号生存,失去了寻找好书的动力;而大量没有出版资质的民营书商,在高价书号和多层审查环节造成的成本压力下,被迫将注意力集中在可以短期获利的畅销书上;同时,由于管制租金造成了合法出版渠道的高成本,对盗版商构成了极大的诱惑,导致盗版书泛滥成灾,进一步挤压了合法书商的生存空间。也正是这一状况,使国内出版市场失去了对国际出版商的吸引力。

要改变这一状况,首先需要放松对出版资质的管制,让出版商在具备法定条件的情况下自动获得资质,其次要放松书号管制,应将书号审批改为书号登记,将图书出版的事先审查改为效率更高的事后审查,更多的借助出版商的自律而不是直接干预,这是以开放为导向的新一轮改革的应有之义。借助开放和消除供给瓶颈,出版商将有机会为读者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图书,图书出版业乃至整个文化产业才可能真正繁荣。



已有1条评论

  1. Shared: 饭文#Z7:NASA退,航天产业进 @ 2012-06-04, 23:47

    […] 饭文#A2: 出版业有望迎来转机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