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文#A6: 大学排行须在竞争中进步

大学排行须在竞争中进步
辉格
2009年5月8日

最近,《人民日报》连续两天报道了“中国大学排行榜”制作人武书连两次接受成都理工大学邀请,前去演讲并收取咨询费的事件;此前,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的负责人也声称,曾多次遭遇大学评级机构上门索取赞助;这些新闻引发了公众对各种民间大学排行可信度的讨论,有人甚至将其比作“又一个牙防组”;此事也引起了教育部的关注,该部发言人近日明确表态:不支持、不赞成搞大学排行榜。

大学排行榜是一种信息商品,如同金融市场的信用评级机构和酒店业星级评定机构一样,作为第三方质量鉴定者,在信息不对称市场上,为处于信息不利地位的交易方提供信息,是市场发育走向成熟的应有之义。近年来,随着大学扩招、合并、升级、更名,学生和家长在面对如此众多名号个个响亮宏大、底细却个个陌生难辨的院校时,确实会茫然无措,除了少数几个顶级名校和本地学校之外,他们在选择大学和科系时,缺乏可用的信息。正是这种对信息的饥渴,成就了武书连这个起初少有人看好、评价方法也乏善可陈的排行榜,它声名鹊起的时间,恰好与扩招相吻合。

排行榜这种信息商品,其主要消费者是学生和家长,次要消费者是雇主和大学赞助者,大学不是它的消费者;所以,直觉上,排行榜的制作者应该向学生和家长而不是大学收费;然而,这里有个交易费用的问题,直觉上最顺当的模式商业上未必可行;市场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常常能发展出一些超乎个人想象力的商业模式,来实现潜在的交易机会,其中之一便是由卖方付费、买方消费、而同时又能维持足够公信力的质量评级机制;典型案例是酒店业的星级评定,它是一些酒店自发成立的质量自律组织,会员缴纳的年费支撑了评级成本,而产出的信息产品——星级,满足了处于信息不利地位的消费者的信息需求,这一模式尽管也有不少诟病,但大致上运行良好。

那么大学排行适用哪一种商业模式呢?这取决于该市场交易费用的结构和分布,从发达市场的经验看,可行的模式有两种:把评级信息与其他信息一起在媒体上搭售,和/或利用评级所积累的数据库向学生家长提供收费咨询服务,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告(USNWR)的大学评级服务,同时运用了两种盈利手段,而《泰晤士报》的大学排名则依靠第一种手段。从公开的信息看,武氏排行榜是通过向媒体供稿(包括搜狐教育频道)和面向学生销售大学选报指南来获得收益,看来他走的是类似USNWR的路子,这样的话,向大学收取任何费用都是不明智的,容易混淆消费者对他的形象认知。

武氏排行榜的水准是令人失望的,尽管武书连清楚的知道他的消费者是学生和家长,但这一认知却完全没有贯彻到其评级指标体系的设计当中,他的评价依据主要来自几大论文索引,和教育部门对专业、论文和科研成果的内部评比。然而我们知道,家长花钱和学生苦读的目的,是毕业后找到好工作,并在工作中取得成就和报酬;从这一需求中可以联想到一些显而易见的指标:毕业生受雇主欢迎的程度、薪酬和收入水平、在各行业占据高级职位或取得显著成就的人数,等等,然而在武氏评级体系中,我们连这些东西的影子也看不到。

不过,大学评价的低水准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独立评级机构的出现还只有十几年,连续发布排行榜的时间更不足十年,其质量提升有待更多新机构的参与,和更内行的专业人士的加入;鉴于武氏排行榜也能获得如此影响力,证明了消费者信息需求之旺盛,表明该行业的发展前景,对专业人士和投资者,应该是有吸引力的;事实上,武氏已经有了一个竞争者,2003年,中国校友会网也开始进入大学评级市场,相信今后会出现更多更专业的评级机构,而充分的竞争将给消费者更多选择机会,也将推动评级产品的质量提升。

相关文章

标签: | |
400

大学排行须在竞争中进步
辉格
2009年5月8日

最近,《人民日报》连续两天报道了“中国大学排行榜”制作人武书连两次接受成都理工大学邀请,前去演讲并收取咨询费的事件;此前,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的负责人也声称,曾多次遭遇大学评级机构上门索取赞助;这些新闻引发了公众对各种民间大学排行可信度的讨论,有人甚至将其比作“又一个牙防组”;此事也引起了教育部的关注,该部发言人近日明确表态:不支持、不赞成搞大学排行榜。

大学排行榜是一种信息商品,如同金融市场的信用评级机构和酒店业星级评定机构一样,作为第三方质量鉴定者,在信息不对称市场上,为处于信息不利地位的交易方提供信息,是市场发育走向成熟的应有之义。近年来,随着大学扩招、合并、升级、更名,学生和家长在面对如此众多名号个个响亮宏大、底细却个个陌生难辨的院校时,确实会茫然无措,除了少数几个顶级名校和本地学校之外,他们在选择大学和科系时,缺乏可用的信息。正是这种对信息的饥渴,成就了武书连这个起初少有人看好、评价方法也乏善可陈的排行榜,它声名鹊起的时间,恰好与扩招相吻合。

排行榜这种信息商品,其主要消费者是学生和家长,次要消费者是雇主和大学赞助者,大学不是它的消费者;所以,直觉上,排行榜的制作者应该向学生和家长而不是大学收费;然而,这里有个交易费用的问题,直觉上最顺当的模式商业上未必可行;市场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常常能发展出一些超乎个人想象力的商业模式,来实现潜在的交易机会,其中之一便是由卖方付费、买方消费、而同时又能维持足够公信力的质量评级机制;典型案例是酒店业的星级评定,它是一些酒店自发成立的质量自律组织,会员缴纳的年费支撑了评级成本,而产出的信息产品——星级,满足了处于信息不利地位的消费者的信息需求,这一模式尽管也有不少诟病,但大致上运行良好。

那么大学排行适用哪一种商业模式呢?这取决于该市场交易费用的结构和分布,从发达市场的经验看,可行的模式有两种:把评级信息与其他信息一起在媒体上搭售,和/或利用评级所积累的数据库向学生家长提供收费咨询服务,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告(USNWR)的大学评级服务,同时运用了两种盈利手段,而《泰晤士报》的大学排名则依靠第一种手段。从公开的信息看,武氏排行榜是通过向媒体供稿(包括搜狐教育频道)和面向学生销售大学选报指南来获得收益,看来他走的是类似USNWR的路子,这样的话,向大学收取任何费用都是不明智的,容易混淆消费者对他的形象认知。

武氏排行榜的水准是令人失望的,尽管武书连清楚的知道他的消费者是学生和家长,但这一认知却完全没有贯彻到其评级指标体系的设计当中,他的评价依据主要来自几大论文索引,和教育部门对专业、论文和科研成果的内部评比。然而我们知道,家长花钱和学生苦读的目的,是毕业后找到好工作,并在工作中取得成就和报酬;从这一需求中可以联想到一些显而易见的指标:毕业生受雇主欢迎的程度、薪酬和收入水平、在各行业占据高级职位或取得显著成就的人数,等等,然而在武氏评级体系中,我们连这些东西的影子也看不到。

不过,大学评价的低水准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独立评级机构的出现还只有十几年,连续发布排行榜的时间更不足十年,其质量提升有待更多新机构的参与,和更内行的专业人士的加入;鉴于武氏排行榜也能获得如此影响力,证明了消费者信息需求之旺盛,表明该行业的发展前景,对专业人士和投资者,应该是有吸引力的;事实上,武氏已经有了一个竞争者,2003年,中国校友会网也开始进入大学评级市场,相信今后会出现更多更专业的评级机构,而充分的竞争将给消费者更多选择机会,也将推动评级产品的质量提升。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