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文#X6:没有必要发行千元大钞

没有必要发行千元大钞
辉格
2012年3月13日

近年来,时而会有一些人士呼吁央行发行500或1000元的大面额纸币,比如经济学家茅于轼就长期坚持这项建议,最近,这一呼声又在舆论中出现,并且得到了政协委员的提案支持,宗立成委员为此提出了三条理由:便于携带、节约流通环节的时间、节约纸张;不过,与去年一月马德伦副行长一样,胡晓炼副行长在日前的两会新闻发布会上,再次声明近期不会发行大面额纸币。

这一选择是明智的,目前的情况下,确实没有什么靠得住的理由发行更大面额的纸币;有人说,自从1988年发行百元纸币以来,收入和物价都已上涨了很多倍,纸币面额应顺应这一变化;可是,这种说法忽略了两点:首先,当初发行百元纸币时,并不仅仅是要适应当时的支付需要,它已经考虑了未来的需要,很可能,百元币在起初的使用频率是不经济的,如今的频率才合适。

其次,在1988年,我们的支付手段还非常单一,很少有人拥有银行卡,也很少有商家接受它,更没有网络支付,而现在,我们有了纸币之外的大量替代手段,特别是对于大额支付,这些新型手段远比纸钞更方便也更安全;所以,纸币的最大面额,无须与收入和物价水平同步,只须与现实中频繁发生的交易的支付规模同步即可,因而在特定技术条件下何种面额是恰当的,需要由经验来回答。

然而各国的经验却显示,我们不需要500或1000这么大面额的纸钞,相反,经验表明,目前支付技术条件下,约当于人均GDP千分之二的最大面额已足敷使用,而超出人均GDP千分之十的面额则是大而无当的,在各大主要货币中,只有欧元有500元大钞,美元和英镑都只有百元钞,日元最大面额一万,近似于百元美钞。

一个更有启发意义的例子是港元,按上述GDP标准,港币的最大面额500元就够了,实际上,港元早就有了千元大钞,可是,有大量证据显示,千元港钞的发行是个很大的失败;和所有大面额纸币一样,千元港钞从诞生之初起,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伪造,面额越大,伪造的收益率便越高,而纸币克服伪造问题的终极手段是规模优势,用巨大的规模一方面摊薄自己的印制成本,一方面稀释伪币,使得实际流通中的伪钞比例降低到普通交易者能够接受的程度。

所以,当纸币因面额过大而缺少足够的流通量因而无法将伪钞稀释到足够低水平时,它就会丧失交易者的信任,而同时增加了自己的单位印制成本,从而进入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失败退出流通;实际上,过去十几年千元港钞正是处于这种尴尬境地,许多市民和商家都拒绝接受它,大部分柜员机也不提供千元钞,其发行量始终处于低水平并有萎缩趋势,发钞行也逐步在用500元钞取代它。

除了伪造,大额纸币的另一个问题是找零困难,试想,为了达到与以往同样的找零满足率,比如至少能应付连续三笔最大钞支付,商家需要在钱柜里至少保留20多张百元钞,而以前则只需要保留百元以下的零钞,这样一来,便大幅增加了社会的现钞持有量;同时,大额纸币的出现相当于扩大了每个钱包的容量,降低了携带单位纸币的成本,这同样会增加社会总现钞量。

而过度的现钞持有和流通是不应被鼓励的,现钞面额和现钞量的增长,激励了伪造和偷窃,加重了找零负担,也增加了纸币灭失和污损的风险与争议,从发钞者的角度看,帮助使用者避免这些风险,同时确保所发行纸币的信誉,是值得赞赏的,即便这会让一些人继续忍受偶尔才有的大额携带与支付上的不便,也无可厚非。

况且,这些不便会引导人们更多的去使用更安全便利的支付手段,并进而迫使商家更广泛的提供这些手段;可喜的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大批商家已经对这样的需求做出了反应,倒是那些对市场需求向来反应迟钝的国企和政府机构,已成为制造这些不便的主要来源,比如国营加油站迟迟不接受银行卡支付,尽管如今的油价已让每次加油的支付额高达三四百甚至过千,还有各种公共事业、行政收费和罚款,也很少有支持现钞以外支付手段的,即便有,也常常因限于指定银行而带来比现钞更大的不便。

相关文章

标签: | |
3378
没有必要发行千元大钞 辉格 2012年3月13日 近年来,时而会有一些人士呼吁央行发行500或1000元的大面额纸币,比如经济学家茅于轼就长期坚持这项建议,最近,这一呼声又在舆论中出现,并且得到了政协委员的提案支持,宗立成委员为此提出了三条理由:便于携带、节约流通环节的时间、节约纸张;不过,与去年一月马德伦副行长一样,胡晓炼副行长在日前的两会新闻发布会上,再次声明近期不会发行大面额纸币。 这一选择是明智的,目前的情况下,确实没有什么靠得住的理由发行更大面额的纸币;有人说,自从1988年发行百元纸币以来,收入和物价都已上涨了很多倍,纸币面额应顺应这一变化;可是,这种说法忽略了两点:首先,当初发行百元纸币时,并不仅仅是要适应当时的支付需要,它已经考虑了未来的需要,很可能,百元币在起初的使用频率是不经济的,如今的频率才合适。 其次,在1988年,我们的支付手段还非常单一,很少有人拥有银行卡,也很少有商家接受它,更没有网络支付,而现在,我们有了纸币之外的大量替代手段,特别是对于大额支付,这些新型手段远比纸钞更方便也更安全;所以,纸币的最大面额,无须与收入和物价水平同步,只须与现实中频繁发生的交易的支付规模同步即可,因而在特定技术条件下何种面额是恰当的,需要由经验来回答。 然而各国的经验却显示,我们不需要500或1000这么大面额的纸钞,相反,经验表明,目前支付技术条件下,约当于人均GDP千分之二的最大面额已足敷使用,而超出人均GDP千分之十的面额则是大而无当的,在各大主要货币中,只有欧元有500元大钞,美元和英镑都只有百元钞,日元最大面额一万,近似于百元美钞。 一个更有启发意义的例子是港元,按上述GDP标准,港币的最大面额500元就够了,实际上,港元早就有了千元大钞,可是,有大量证据显示,千元港钞的发行是个很大的失败;和所有大面额纸币一样,千元港钞从诞生之初起,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伪造,面额越大,伪造的收益率便越高,而纸币克服伪造问题的终极手段是规模优势,用巨大的规模一方面摊薄自己的印制成本,一方面稀释伪币,使得实际流通中的伪钞比例降低到普通交易者能够接受的程度。 所以,当纸币因面额过大而缺少足够的流通量因而无法将伪钞稀释到足够低水平时,它就会丧失交易者的信任,而同时增加了自己的单位印制成本,从而进入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失败退出流通;实际上,过去十几年千元港钞正是处于这种尴尬境地,许多市民和商家都拒绝接受它,大部分柜员机也不提供千元钞,其发行量始终处于低水平并有萎缩趋势,发钞行也逐步在用500元钞取代它。 除了伪造,大额纸币的另一个问题是找零困难,试想,为了达到与以往同样的找零满足率,比如至少能应付连续三笔最大钞支付,商家需要在钱柜里至少保留20多张百元钞,而以前则只需要保留百元以下的零钞,这样一来,便大幅增加了社会的现钞持有量;同时,大额纸币的出现相当于扩大了每个钱包的容量,降低了携带单位纸币的成本,这同样会增加社会总现钞量。 而过度的现钞持有和流通是不应被鼓励的,现钞面额和现钞量的增长,激励了伪造和偷窃,加重了找零负担,也增加了纸币灭失和污损的风险与争议,从发钞者的角度看,帮助使用者避免这些风险,同时确保所发行纸币的信誉,是值得赞赏的,即便这会让一些人继续忍受偶尔才有的大额携带与支付上的不便,也无可厚非。 况且,这些不便会引导人们更多的去使用更安全便利的支付手段,并进而迫使商家更广泛的提供这些手段;可喜的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大批商家已经对这样的需求做出了反应,倒是那些对市场需求向来反应迟钝的国企和政府机构,已成为制造这些不便的主要来源,比如国营加油站迟迟不接受银行卡支付,尽管如今的油价已让每次加油的支付额高达三四百甚至过千,还有各种公共事业、行政收费和罚款,也很少有支持现钞以外支付手段的,即便有,也常常因限于指定银行而带来比现钞更大的不便。


已有17条评论

  1. 阿斗 @ 2012-03-14, 14:14

    在香港,千元大钞是游客最喜欢用的,方便啊。不过,在香港,拿着千元大钞在超市买20块钱的东西,收银员从来是二话不说马上找钱。。。

    [回复]

    辉格 回复:

    你说的是大一点的超市吧?听说许多小商店都不收的,不过我也只是在听说,比如: http://t.cn/zOIWSRS http://t.cn/zOIWo5V

    [回复]

  2. timmy @ 2012-03-14, 15:03

    “自从1988年发行百元纸币以来,收入和物价都已上涨了很多倍,纸币面额应顺应这一变化;可是,这种说法忽略了两点:首先,当初发行百元纸币时,并不仅仅是要适应当时的支付需要,它已经考虑了未来的需要,很可能,百元币在起初的使用频率是不经济的,如今的频率才合适。” — 那为啥1988年要发行百元的纸币呢?在当时考虑到了未来的需求,那为什么现在不需要考虑?

    “相反,经验表明,目前支付技术条件下,约当于人均GDP千分之二的最大面额已足敷使用,而超出人均GDP千分之十的面额则是大而无当的” — 经验是如何表明的?发多大面额的纸币合适是得拿数据说话的。

    “在各大主要货币中,只有欧元有500元大钞,美元和英镑都只有百元钞,日元最大面额一万,近似于百元美钞。” — 这么看的话是否也应把百元的人民币折算成美元或欧元计价?

    其实换个思路,把地球上所有货币都归类为“地球币”,不同国家的货币仅仅是面值不同而已。那么“地球币”是否有必要发行高面值纸币的呢?
    再看中国,即使一个国家,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也都有贫富差距,把中国类比成上面例子中的地球,人民币类比成“地球币”,不同的地区和人群类比成上例的国家。那么人民币是否有必要发行高面值纸币的呢?

    这个问题我没有答案,至少在拿到更多的数据之前无法做出决定,在这里只是希望多提供一个思考问题的思路。

    [回复]

    辉格 回复:

    逐段回答吧。1)1988年之前10年商品流通量扩大数倍,并经历了一次严重通货膨胀。后半个问题:相当于穷人家给孩子买衣服,第一件还能穿就不用买第二件,但一旦决定买第二件,会选比当前刚好够穿的大一些的尺码;我认为(当然这是经验判断,可错),1988年的旧衣服已经穿不上,而当时买的新衣服比当时所需尺寸大几号,到现在还够穿,这不矛盾吧?

    [回复]

    辉格 回复:

    2)我提到各国货币情况和港币的情况就是经验事实,当然,本文所借助的,多半只能算是个人经验,按学术标准是远远不合格的,但我只能做到这样,简言之,我的经验是:各大主要货币的面额已经够用,至少我没听到不满的声音,而相反,港元的例子似乎说明了,超出我所界定标准的面额引发了很多不满。

    [回复]

    辉格 回复:

    3)不懂,为啥要折算?我的人均GDP千分之二的标准直接用本币计算即可,看不出折算的必要。

    [回复]

    辉格 回复:

    4)你是指假如有地球币替代了现有币种?那更大面额的纸币可能可以合理的存在,因为全球交易量比单一币种交易量大得多,可以为更高面额纸币提供其所需的发行规模,我说了,规模优势是纸币战胜伪造的终极手段。

    [回复]

    辉格 回复:

    5)因为你在(4)中的推理是错的,同错。

    [回复]

  3. zaeneas @ 2012-03-14, 15:23

    如果将千元大钞作为规避POS手续费的手段呢?

    [回复]

    tankman 回复:

    店家规避了POS手续费,但是承担了找零负担,伪币损失和现金安全上的风险(大钞激励偷窃和伪造),对交易标的能用上千元大钞的店家,不用POS用现钞可能并不划算。

    [回复]

  4. Wenhao @ 2012-03-15, 05:28

    说一点我在英国的经验吧。头一次出国的时候换了好多英镑,基本都是50镑一张的,带到英国来存进银行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50镑的钞票了。这边日常流通领域最大面额是20镑,很多英国人都说从来没见过50镑的钞票。

    [回复]

  5. naive @ 2012-03-28, 17:13

    举境外例子要参照购买力,一张50镑在国内能买到的东西换成同面值RMB得带10来张,不是每个人的钱包都那么大。发大额钞明显是为货币贬值做准备,1000元没必要,200元和500元还是应该逐步面世的。

    [回复]

    辉格 回复:

    为何要用境外货币来参照“在国内能买到的东西”?

    [回复]

    辉格 回复:

    除非你是在英国挣英镑,然后到中国换成人民币花,否则你说的这些与你的钱包是否够大,毫无关系

    [回复]

  6. cha hsu @ 2014-06-10, 19:01

    全文没有理论论证为什么不能发行千元大钞,相比于十块的钞票,伪造一百块钞票的收益率不也更高么?那么一百元也不能发行?把文中的一千元人民币替换成五百欧元或者一百美元,你会发现好像大部分观点也能说的通,照这个说法世界各国最大面额钞票都不应发行。发行一百元的时候,一分钱硬币还用的很多,现在一角的硬币都没人用了,所以找零什么的也不是问题,如果现在一千元是问题,那以前用一分的时候一百元也是问题。

    [回复]

    辉格 回复:

    第四节引述的经验数字和第五节千元港钞的失败案例,可以作为支持本文观点的经验证据。
    不过,要论证最大面额的最优值,确实还需要从消费活动的金额分布出发,才更有说服力,以后有机会可以专门讨论一下。

    [回复]

  7. cha hsu @ 2014-06-15, 10:24

    要论证最大面额的最优值,要从消费活动的金额分布出发,这就是我想说不知道该怎么说的话。。。

    [回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