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本位 vs CPI为锚

米罗派1反对以CPI为锚的法定货币(fiat money),而同时却又主张恢复金本位,我想不出他们是如何自圆其说的。

金本位的意思是,你拿着纸币(或其他已到期银行票据,比如活期储蓄本)走进银行,便可要求银行按面额所规定的数量兑换给你黄金;而以CPI为锚的意思是,对于给定的商品组合,银行承诺,任何时候你拿着纸币走进你身边的市场,都可以按面额所规定的份数买到上述商品组合。

很明显,这两种承诺具有完全相同的结构,仅有的差别是:

1)金本位的商品组合里只有一种商品:黄金,而CPI的组合里可以有多种;

2)在兑现责任的履行上,法定货币同时免除了储户和银行的两项对称义务:储户不必拿着纸币走进银行,银行不必直接向储户交付本位物,而只须确保市场上能买到面额所规定的本位物。

所以,如果你反对以CPI为锚的货币,而同时主张金本位,就有义务说明,为何只有黄金才适合进入作为本位的商品组合?或者,为何免除兑现责任中的直接交付义务是不好的安排?

关于第一点,我常听到米罗派的人说,锚住CPI只能保证消费品价格稳定,不能保证资本品价格稳定,而资本品价格波动同样会通过扭曲储蓄和投资行为而扰乱市场,可是,无论理论还是历史皆已证明,金本位既不能保证CPI稳定,又不能保证PPI稳定,也不能保证同时包括消费品和资本品的综合价格指数稳定,为何金本位是更可取的呢?

顺便说明一下,我也反对法定货币,但那不是因为它以CPI为锚,或以任何其他东西为锚,仅仅因为它是法定的。

  1. “米罗主义”(mirothism)乃米塞斯-罗斯巴德主义之简称,是我发明用来代替近年来经常被称或自称为“奥派”的那个主义,替换的理由是,奥派这个词在历史上过于宽泛含混,而近些年来其语义收敛了,但已大不同于其原先的意思,至少我这么觉得。

相关文章

标签: | | | |
1215
米罗派[1. “米罗主义”(mirothism)乃米塞斯-罗斯巴德主义之简称,是我发明用来代替近年来经常被称或自称为“奥派”的那个主义,替换的理由是,奥派这个词在历史上过于宽泛含混,而近些年来其语义收敛了,但已大不同于其原先的意思,至少我这么觉得。]反对以CPI为锚的法定货币([[fiat money]]),而同时却又主张恢复金本位,我想不出他们是如何自圆其说的。 金本位的意思是,你拿着纸币(或其他已到期银行票据,比如活期储蓄本)走进银行,便可要求银行按面额所规定的数量兑换给你黄金;而以CPI为锚的意思是,对于给定的商品组合,银行承诺,任何时候你拿着纸币走进你身边的市场,都可以按面额所规定的份数买到上述商品组合。 很明显,这两种承诺具有完全相同的结构,仅有的差别是: 1)金本位的商品组合里只有一种商品:黄金,而CPI的组合里可以有多种; 2)在兑现责任的履行上,法定货币同时免除了储户和银行的两项对称义务:储户不必拿着纸币走进银行,银行不必直接向储户交付本位物,而只须确保市场上能买到面额所规定的本位物。 所以,如果你反对以CPI为锚的货币,而同时主张金本位,就有义务说明,为何只有黄金才适合进入作为本位的商品组合?或者,为何免除兑现责任中的直接交付义务是不好的安排? 关于第一点,我常听到米罗派的人说,锚住CPI只能保证消费品价格稳定,不能保证资本品价格稳定,而资本品价格波动同样会通过扭曲储蓄和投资行为而扰乱市场,可是,无论理论还是历史皆已证明,金本位既不能保证CPI稳定,又不能保证PPI稳定,也不能保证同时包括消费品和资本品的综合价格指数稳定,为何金本位是更可取的呢? 顺便说明一下,我也反对法定货币,但那不是因为它以CPI为锚,或以任何其他东西为锚,仅仅因为它是法定的。


已有31条评论

  1. 小橘子 @ 2010-11-15, 16:44

    我不主张恢复金本位。关于以黄金为锚和以CPI为锚的区别,按照你提出的两点,我觉得可以推出以黄金为锚的好处。

    盯住商品组合,由于商品组合是由市场提供的,货品供应量就决定于这个商品组合供应商。而盯住黄金,由于黄金存在银行,货币供应量的决定权就在银行手中。

    关键问题是,为什么银行存着黄金,而不是存着大米(想象其耐存放且体积小)或某种商品组合以供兑换?
    原因是黄金的储量是恒定的(即使有开采中的金矿,黄金的总供应量相对其他商品来说还是相当恒定的)。

    以黄金为锚的货币,如果黄金的总供应量不变,那么货币的总供应量也是不变的。从而一张一定面额纸币在货币总供应量中的比例是不变的。进一步,这张纸币所能兑换到的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等于它在货币总量中的比例,从而这个比例是不变的。
    所以说,以黄金为锚,相当于以所有商品的组合为锚,优于以部分商品的组合为锚。

    题外话,我不支持以黄金为锚,是因为黄金价值已远远低于社会财富,用较少的黄金去对应较多的财富,其信用是不可靠的。

    [回复]

    小橘子 回复:

    更正一下,“相当于以所有商品的组合为锚”改成“相当于以所有商品的组合的比例为锚”。

    [回复]

    abc 回复:

    橘子姐有博客之类的东西没有?

    [回复]

    小橘子 回复:

    哈哈,谢谢关注,我不写博客。

    [回复]

    辉格 回复:

    1)金本位也不是要抄没私人黄金啊,怎么会所有黄金都在银行里呢?
    2)“这张纸币所能兑换到的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不变的”——为何如此货币就是好货币呢?
    3)“黄金价值已远远低于社会财富”,这个理由好像不能用来反对你前面的理由啊?

    [回复]

    小橘子 回复:

    对第一条,银行发出去的货币,要和它手里的黄金对应,如果银行要多发货币,必须多得黄金,那么私人黄金必然减少,货币加黄金的总量是不变的。换句话说,如果黄金流通没有完全被纸币代替,那么较严密的说法是黄金加纸币的总量是不变的。
    对第二条,这样的货币的币值是稳定的。
    对第三条,这个理由说明,金本位不可能出现。就是说市场上不可能只有黄金这一种货币,因为所需要的货币已经远远超出黄金储量了。

    [回复]

    辉格 回复:

    小橘子,你对货币的思考好像还很不深入啊,再仔细推敲一下你的二三两条,我吃完饭再来答复,但愿到时候大多数话都不需要说了……

    [回复]

    小橘子 回复:

    昨天看韦森在华尔街日报专栏上写的货币创生,才明白我原来想法的问题在哪里。在银票产生之后,流通中的货币,就和黄金不相等了。
    首先存贷款过程使得广义货币和基础货币数量不相等,然后利用代币(如银票、电子货币)进行交易,则流通中的货币,也可以大大超出基础货币(如黄金)的数量。
    那么,金本位的崩溃,就不是因为黄金的储量不足,因为代币产生之后,流通货币总量就不受黄金储量的限制了。
    难道金本位崩溃于那些不使用代币的国家?
    而在使用货币的国家,实际上并没有发生货币体系崩溃,只不过是黄金的数量与代币相比微不足道,黄金的作用与银行信用相比微不足道,所以就被自然淘汰了?

    [回复]

    小橘子 回复:

    “而在使用货币的国家”,“货币”应为“代币”。

    [回复]

    辉格 回复:

    嗯,这个话题几年前讨论过,回头再写写。

    [回复]

    小橘子 回复:

    嗯,在写上面的第三条时已经意识到了,黄金储量不需要跟财富总量比,只要跟财富流通量比。
    李子暘说,金本位仍然可行,因为现在货币电子化了,流通的纸币实际上不需要很多了。不管通过货币电子化或什么形式,金本位的关键是货币总量不变。但是问题是,李子暘所说的金本位,货币的价值和商品的价值不相等。人们本来认为一克黄金只值一旦大米,可现在大米的交易量需要的黄金超过黄金的储量,于是,只好拿一克黄金(或其对应的纸币,或纸币对应的数字)对应两旦大米。可是,这样的对应,是拿强制力保证的,是规定出来的。

    当交易量与黄金储量过于悬殊,例如一克黄金对应了一百旦大米,我对这个能买一百旦大米的纸币的信心,已经和黄金的价值没有多少关系了,我对这个纸币的信心来自于,这个纸币的总量是得到控制的。

    所以说,所谓金本位,其核心已经不再是黄金的价值,而是要求政府控制发钞量。
    也就是说,所谓的金本位,并不是真正的金本位,而是要求政府守信用。
    真正的金本位是行不通的。

    [回复]

    小橘子 回复:

    第二条有什么问题,我没看出来。持有一定量货币,就相当于持有一定比例的商品,虽然是比例固定,而不是数量固定,但因为涵盖所有商品种类,无需担心一种商品相对于另一种商品贬值,仍然比持有一定量的某个商品组合,使人踏实得多。所以说这样的货币币值稳定。

    至于货币是否应该发挥调节投资/储蓄、消费的比例的作用,这个就不是我三下两下能想清楚的了。所以对于是否应该保持货币总量不变,也是我一时想不清楚的了。

    [回复]

    辉格 回复:

    你想象中的货币其实是“份额本位”的,可是,何以认为锚定份额的货币就是稳定的呢?个人并不是通过“商品/服务总量”之类的宏观指标来感知这个世界的,他清楚的是自己手里的钱和消费的商品,所以当商品/服务总量上升时,他的直接感受就是,商品的价格在不断下降。——很难说这是“稳定”的。

    [回复]

    辉格 回复:

    更糟糕的是,当商品数量不断增长时,“份额本位”强烈激励货币囤积,从而让货币退出流通,进而进一步激励货币囤积,这又是一种正反馈机制,最终结果将是货币枯竭。

    [回复]

    小橘子 回复:

    金本位不就是份额本位的么?
    价格不变是一种稳定,份额不变是另一种稳定。
    但是锚定某种商品组合,只能使部分商品价格不变,无法使所有商品价格不变。这样的货币,使得人们不得不去关心这些商品组合在所有商品中的价值升降,再决定以何种形式储蓄。当该商品组合的实际价格下降时,为了维持名义价格不变,不得不增发货币,那些实际价格不变的其他商品,价格就要上升,对这些商品的投资就会受价格误导而过热。这也是货币信号对市场行为的误导。
    (实际上,实际价格也不是孤立的,是相对其他商品而言的,如果商品组合取的足够广,该商品组合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足够大,那么当该商品组合实际价格下降时,其他商品的实际价格是上升的,那么价格上升并非误导。但是,如果商品组合所占比重很小,那么当该商品组合实际价格变化时,其他商品的实际价格事实上波动很小,名义价格却会波动很大,造成误导。)

    但是份额本位,人们只要把所有储蓄变成货币就行了。正反馈是不存在的。因为人们可以把货币存在银行,由银行把货币贷给投资者。货币相对于商品是在不断增值的,因而只有当投资者发现有比货币的增值速度更快的投资项目时,他才会选择投资,否则他就宁愿保留货币。这样货币对市场的误导就被消灭了。
    在投资、储蓄这一对关系中,份额本位货币不会造成市场紊乱。

    另一方面,份额本位货币不会刺激人消费。在消费、储蓄这一对关系中,份额本位不如价格本位有利。

    这么看来,最好的货币是价格本位的。但是价格本位意味着巨大的统计量,是难以实现的。

    ————————————————-
    话又说回来,为什么要刺激消费呢?
    消费、投资、储蓄各占多大比例是最有效率的呢?
    所以我说“货币是否应该发挥调节投资/储蓄、消费的比例的作用”不是我一时能想明白的。

    [回复]

    辉格 回复:

    考虑这种情况,去年,100人每人有10块,商品总量1,其中10人投资每人投资5块,这些投资导致今年商品总量为1.1,现在,没投资的那90个人,他们可获得这些商品的多少份额?90%吧?1.1*0.9=0.99,那投资了10个人呢?1.1*0.1=0.11,你认为这是不“扭曲”的激励吗?

    [回复]

    小橘子 回复:

    投资者首先用50元换了0.05的商品,0.05的商品经过生产变成0.15的商品,
    这时投资者有50元和0.15的商品。其他人有950元。
    这时1000元对应1.1的商品,所以50元对应0.055的商品,950元对应1.045的商品。
    如果折算成商品,这时投资者和其他人分别有
    0.15+0.055=0.205 1.045

    这会出现,商品总量变成1.25了,这样有问题。

    关键是,这1000元分给这100人,这商品量1也要分给这100人,不然怎么算都算不清。

    现在假设,100人每人有10块,且每人有0.01的商品。

    90人与10人的资产是
    900,0.9 100,0.1
    资产份额是
    (50%*0.9+50%*0.9)=90% 10%
    或表示成
    1000,0.8 0,0.2
    资产份额是
    (50%+50*0.8)=90% (0+50%*0.2)=10%

    现在10人开展投资,向那90人买了价值50元的商品0.05,
    交易后生产前,资产对比是
    950,0.85 50,0.15
    生产后,资产对比是
    950,0.85 50,0.25
    资产份额是
    (50%*0.95+50%*(0.85/1.1))=86.1% (50%*0.05+50%*(0.25/1.1))=13.9%

    这时50元可以换0.055的商品,把投资者的货币换成商品后,资产对比是
    1000,0.795 0,0.305
    资产份额对比是
    (50%+50%*(0.795/1.1))=86.1% (0+50%*(0.305/1.1))=13.9%

    如果把其他人的资产全部折算成商品,则为
    1.045+0.85=1.895
    比生产前折算成商品的资产1.8增加了0.095

    而投资者的资产0.305比生产前的0.2增加了0.105
    (折算成商品,生产前的全部资产为2,生产后的全部资产为2.2)

    也就是说,新增的0.2的资产,投资者平均每人分得了(0.105/0.2)/10=5.25%,而其他人每人分得了(0.095/0.2)/90=0.53%

    这样的投资,当然大家是愿意干的。

    [回复]

    元非 回复:

    错。既然多出的0.1是新增投资带来的,就应归投资者所有。可以认为,没投资的人,去年得了多少,今年还得多少。假如去年每人得到的商品是一样的,即0.01,那么10个投资者今年总共将得到0.2,即每人0.02,其他人不变,每人0.01。如果是这样,那么只要利率低于100%,投资就划得来。

    [回复]

    辉格 回复:

    黄金的数量远不是“不变的”,开采只是一个因素,非货币用途影响也很大,而最致命的影响则是囤积性的退出流通体系。

    所以,若真的想要一个“份额本位货币”,最理想的恐怕也是纸币,印10万亿张,然后毁版。

    [回复]

    小橘子 回复:

    只有当黄金储量价值大于商品价值时,才会发生囤积性的退出流通。
    当黄金本身的价值远远小于其货币代表的商品价值时,囤积是不会发生的。黄金储蓄不过是正常的储蓄,就像纸币也有正常的储蓄。这时黄金和纸币没有本质区别了。

    [回复]

    小橘子 回复:

    我觉得他们现在想的这个金本位货币,就是份额本位的。用“份额本位”比用“金本位”贴切,因为黄金的价值在这个货币体系中不是参考标准。

    [回复]

  2. 小橘子 @ 2010-11-15, 17:21

    以我一拍脑袋的想法,货币问题有两种可能的对策。一种是用竞争来保障信用,一种是用信用来保障便利。
    用竞争来保障信用,其优点是市场本身可以产生信用,无需额外的复杂的监督机制。其缺点是市场中同时存在多种货币,交易较为不便。例如过去的钱庄,多家共存,某家的银票只能到某家的钱庄兑换,如果某家钱庄滥发银票,人们自然抛售他家的银票,钱庄就要破产。假如现在各国取消外汇管制,中国市场上可直接流通美元、欧元,那么各国政府就相当于当年的钱庄,要相互竞争了。竞争的结果是有信用者胜,因而货币的币值可以保持稳定。但是和钱庄不同,现在各国货币都不对应黄金了,使一种商品多种标价,给日常交易造成一定麻烦。

    用信用保障便利,就是现在的做法了。只不过各国政府越来越不讲信用,也没有很好的监督措施保障政府的信用。

    [回复]

    小橘子 回复:

    哈哈,一拍脑袋的想法果然不靠谱。既然政府发行的货币不再盯住黄金,该货币的信用就来自于政权强制流通范围的财富。如果这种货币不强制流通了,那就无所谓信用了,因为根本失去了货币价值的来源了。

    [回复]

  3. zhangiii @ 2010-11-15, 21:39

    区别还是有的吧。

    他们说的金本位实际上和直接拿着黄金交易没有任何区别,银行发出代金券的同时必须储存等量的黄金。

    这实际上是完全剥夺了任何政府和银行的发钞权。

    [回复]

    辉格 回复:

    嗯,罗氏是这么说,但那是法定准备率的问题,与金本位是两个问题。

    [回复]

    辉格 回复:

    换成CPI篮子本位其实就自动解决了准备问题,因为本位物的交付保障不再依赖于银行的准备了,银行破产并不妨碍你能按面额承诺取回本位物。

    [回复]

    zhangiii 回复:

    不对。这个说法有问题。没法承诺法币能买多少东西,这只是发钞行追求的目标,而且也不是完全能被发钞行控制,除非银行做出担保,在纸币买不到这么多物品时,它会为每个纸币的使用者补足差额。

    [回复]

    辉格 回复:

    这里讨论的前提应该是“以CPI为锚”得到有效实施的情况,争议点是“以CPI为锚”是否可取,而不是“CPI这样的锚是否能准确守住”

    [回复]

    小橘子 回复:

    回过来看这些讨论,就看懂更多了。(就不说都能看懂啦:P)逛海德沙龙的这段时间自己进步好大啊~

    [回复]

  4. 剑寒秋水 @ 2010-11-16, 01:36

    勉强看了上面的讨论。发现这样格式不严谨、三言两语式的对答可能引发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还多。很多概念感觉都不在same page上。后来者有话要说,却又发现指出一点异议,这个异议对讨论中的其他人却又不存在。假设讨论的目的不是说服具体的人而是达成某种共识或者有所实在的碰撞的话,这时其实已经走到了讨论的尽头。

    定义还是太重要了。———— 譬如说,我很怀疑上面各位说的“金本位”不是一回事。

    [回复]

  5. gaohan_cn @ 2010-11-16, 09:44

    说实话,我也看不懂~~但是看一个女人讨论货币政策怎么感觉这么诡异啊——当然,这必定是我的偏见。

    [回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