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发表的文章(7)

烂在锅里

【2017-01-23】

@winternight39:大伯,现在台海的局势顺着阿姨的预测在走,您还持有之前不会有战争的观点吗?

@whigzhou: 我的判断没变,不过我奉劝你们,千万别信我,一定要听阿姨的~

@whigzhou: 虽然我认为奥巴马的退缩主义和川普的孤立主义会将世界某些部分推入战争(或者将正在进行的小战变成大战),但我首先想到的是环库尔德地区,环黑海地区,还有东非,至于福尔摩沙海峡,五年十年内爆发战争可能性远不及朝鲜半岛。 ​​​​

@waayne: 面对(more...)

标签: | | |
7744
【2017-01-23】 @winternight39:大伯,现在台海的局势顺着阿姨的预测在走,您还持有之前不会有战争的观点吗? @whigzhou: 我的判断没变,不过我奉劝你们,千万别信我,一定要听阿姨的~ @whigzhou: 虽然我认为奥巴马的退缩主义和川普的孤立主义会将世界某些部分推入战争(或者将正在进行的小战变成大战),但我首先想到的是环库尔德地区,环黑海地区,还有东非,至于福尔摩沙海峡,五年十年内爆发战争可能性远不及朝鲜半岛。 ​​​​ @waayne: 面对川普三胖肯定要消停一段了,无赖一般面对能看到底线的人才会不停得瑟。川普这种锱铢必较的姿态,是想吓退他真正的目标,遇到真二愣子就没用了。 @whigzhou: 你对威慑的看法完全错误,好的威慑者不是动不动就发威胁,到处放狠话的人,而是难得威胁,但言出必行的人 @whigzhou: 以川普的轻佻做派,倒很适合替一个流氓小国玩边缘策略,建议金正恩请他去做发言人 @whigzhou: 像川普这样四处放狠话,又没有具体方案,也没有清晰底线,也不顾盟友是否配合,狠话很快会变成笑话 @whigzhou: 况且美国总统不是自己想打仗就能打的,国会不认可,你的狠话都不需要别人来试探挑衅就直接烂在自家锅里  
迟来的花粉过敏

【2017-01-16】

听说不少人来澳洲五六年之后开始出现花粉过敏,为什么是五六年后而不是马上?我猜是因为空气太干净,免疫系统过度拉低了反应阈值,所以,墙内兄弟们,吸点雾霾也不是完全没好处~ ​​​​

 

标签: | |
7750
【2017-01-16】 听说不少人来澳洲五六年之后开始出现花粉过敏,为什么是五六年后而不是马上?我猜是因为空气太干净,免疫系统过度拉低了反应阈值,所以,墙内兄弟们,吸点雾霾也不是完全没好处~ ​​​​  
读史笔记#24:声望与权力

声望与权力
辉格
2016年12月24日

建立与维护自己的声望(prestige)是人类行为的一大动机,经济学家早已注意到,这一动机是许多消费行为背后的推动力,它构成了某些门类商品的主要甚至唯一的价值基础,而且看来有着牢固的心理基础和古老的渊源。

考古学家发现,用于此类目的的物品——被称为声望品(prestige goods)——在远古人类遗存中占了很大比例,是识别社会复杂程度的重要线索;对声望品的追逐也是推动早期手工业和贸易活动的主要动力,甚至像青铜器制造这样里程碑式的技术进步,最初也是由声望追逐者的需求所促成。

当然,拥有声望品更多的是对既已建立的声望的展示,而非声望本身,这一展示所传达的信息大约包括:我具备不俗的才智与鉴别力,据此取得了相当成就,过着一份体面生活,赢得了其他社会成员的尊重,建立了良好的社会关系,甚至不乏仰慕与追随者,我对他们慷慨大方,乐于出手相助,总之,我是一个有价值的交往对象。

高声望者不仅有着出色的个人禀赋,更重要的是(用社会学家的话说)拥有雄厚的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正是后者赋予他们在社会交往中的吸引力,也让他们愿意投入资源去经营和维护社会关系,因为首先,社交魅(more...)

标签: | | |
7509
声望与权力 辉格 2016年12月24日 建立与维护自己的声望([[prestige]])是人类行为的一大动机,经济学家早已注意到,这一动机是许多消费行为背后的推动力,它构成了某些门类商品的主要甚至唯一的价值基础,而且看来有着牢固的心理基础和古老的渊源。 考古学家发现,用于此类目的的物品——被称为声望品(prestige goods)——在远古人类遗存中占了很大比例,是识别社会复杂程度的重要线索;对声望品的追逐也是推动早期手工业和贸易活动的主要动力,甚至像青铜器制造这样里程碑式的技术进步,最初也是由声望追逐者的需求所促成。 当然,拥有声望品更多的是对既已建立的声望的展示,而非声望本身,这一展示所传达的信息大约包括:我具备不俗的才智与鉴别力,据此取得了相当成就,过着一份体面生活,赢得了其他社会成员的尊重,建立了良好的社会关系,甚至不乏仰慕与追随者,我对他们慷慨大方,乐于出手相助,总之,我是一个有价值的交往对象。 高声望者不仅有着出色的个人禀赋,更重要的是(用社会学家的话说)拥有雄厚的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正是后者赋予他们在社会交往中的吸引力,也让他们愿意投入资源去经营和维护社会关系,因为首先,社交魅力本身对倾向于社会资本的投资策略构成一种比较优势,其次,社会资本是一种越用越多的东西:今天你动用关系资源帮助了我,我就成了你的互惠网络的一部分,日后你又可以利用这份新增资源办成其他事情。 假如你和很多人建立这样的关系,并且频繁动用这些关系帮助他人,从而成为所在社会的互惠网络的一个中心节点,便可为自己赢得巨大声望;在人类学家蒂莫西·厄尔(Timothy Earle)看来,如此建立的声望是早期社会政治权力的几大来源之一,也是推动社会从游团向部落继而向酋邦发展的关键组织元素;在诸如社区牧师这样的人物身上,我们至今仍可看到部落中凭借声望而取得权力的『大人物(big man)』的影子。 不过,和其他依赖网络效应([[network effect]])的东西一样,声望的建立也面临着启动障碍:经营社会关系的成本很高,需要经常设宴请客,需要大宅子招待客人,奢华体面的服饰、器具和摆设,频繁送礼,有时还要收留孤弱或供养门客,虽然社会资本最终会带来回报,但在突破盈亏平衡点之前,需要大量前期投入。 问题是,在高度均等化的简单社会中,谁有这样的资源呢?而且,在社会资本经历长久积累终于产生价值之前,谁愿意为这样不确定的远期回报作持续投入呢?所以在有些学者看来,基于声望的权力只有在社会地位已经发生相当程度的分化之后才可能出现,而不是最初引发社会分化的先行元素。 然而,人类学家约瑟夫·亨里克([[Joseph Henrich]])在其新书《人类的成功秘诀》(The Secret of Our Success)中却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人类强烈的学习需求为声望建设提供了启动机制,因而声望在人类数百万年文化进化历程的早期便已开始起作用。 由于进化路径的特殊性,我们的绝大部分生活技能需要后天习得,而且与这些技能相关的知识多半是无法言传的know-how,需要在直接的观察、模仿和实践中学会,于是我们发展出了许多心理机制帮助我们高效学习,比如强烈的模仿倾向,领会他人意图从而更有效的模仿,以及挑选最佳模仿对象的能力。 在判断身边的人中谁最值得学习时,我们会利用多种线索:直接观察他运用某种技能时的表现,他以往取得的成就,以及能够证明这些成就的器物或信息;我们也会利用二阶线索:他的言行举止是否得到他人的关注?其见解和意见是否被众人听取?有多少人向他请教或求助? 亨里克指出,即便是蹒跚学步的幼儿,也天生的对这些线索极为敏感,甚至年龄越小对二阶线索的反应越强烈,因为小孩尚缺乏直接评判技能高下所需要的经验(这大概可以解释为何年轻人更热衷于追星);而同时,这些线索与构成声望的那些元素高度重合;或许正是生活技能,以及让某些人善于且乐于为后生言传身教的那些个人禀赋,为建立声望提供了启动资本。 学习者和他们的家长乐意为这些楷模提供各种互惠性报酬作为学费,比如帮助做家务、照看孩子,充当无偿或低报酬的助手(学徒制的先驱),为宴席提供食物或劳力赞助,在纠纷冲突中站在他一边,在择偶与结亲时给予优先考虑或优惠条件,等等;这些回报进而帮助他们建立更多社会关系,积累更多社会资本。 无论声望机制是否果真如亨里克所认为那样发端于学习需求(比如,不妨考虑,语言才华和社交技能也完全可能为建立声誉提供启动资本),声誉既经建立,确实可以带来政治权力,个人一旦占据互惠网络中心节点的位置,便会自动吸引更多追随者和拥护者,因为接近中心节点是这些追随者建立自身社会资本的捷径,这反过来又强化了中心节点的地位。 对声望与权力关系的剖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何在没有世袭制的国家,一些政治家族也可能长期兴旺,而另一些裙带网又因某个中心人物的垮台而树倒猢狲散?为何从几位贵妇的客厅里会涌出一轮轮社会运动甚至革命浪潮?为何学术权威越老越受其门徒推崇,即便其理论早已过时?为何一位气功大师身边会浮动着那么多巨商大贾的身影,即便他们看起来不太像是真信那套拙劣把戏?  
揭幕战

美利坚治世终结之后的这个动荡年代的揭幕战,大概会从土耳其开打吧,其他几个地方从人口结构看不太像,问题是跟谁,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

标签: | | |
7506
美利坚治世终结之后的这个动荡年代的揭幕战,大概会从土耳其开打吧,其他几个地方从人口结构看不太像,问题是跟谁,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
屁不敢放

【2017-01-06】

@whigzhou: 川普几条tweets的恐吓威胁,就足以让福特通用们屈膝匍匐,噤若寒蝉,屁不敢放,仅此一点,即可体会联邦政府的权力已膨胀到了何种程度。 ​​​​

@whigzhou: 众多自称爱自由的人看到这种场面居然还能喜欢川普,实在无语。

@夫子大师兄: 我现在也挺不喜欢川普,但之前联邦权力的膨胀跟他没关系吧。

@whigzhou: 对,没关系,他只是在毫无克制的用这根越来越粗壮的权力大棒痛殴私人企业

@whig(more...)

标签: | |
7752
【2017-01-06】 @whigzhou: 川普几条tweets的恐吓威胁,就足以让福特通用们屈膝匍匐,噤若寒蝉,屁不敢放,仅此一点,即可体会联邦政府的权力已膨胀到了何种程度。 ​​​​ @whigzhou: 众多自称爱自由的人看到这种场面居然还能喜欢川普,实在无语。 @夫子大师兄: 我现在也挺不喜欢川普,但之前联邦权力的膨胀跟他没关系吧。 @whigzhou: 对,没关系,他只是在毫无克制的用这根越来越粗壮的权力大棒痛殴私人企业 @whigzhou: 很多人会从『讨厌川普』迅速跳到『投票给希拉里』甚至『喜欢希拉里』,我只能说他心智不健全 @whigzhou: 我对投川普票没什么意见,有N多理由可以做此选择,比如:1)更不喜欢希拉里,2)不了解川普,只知道他是共和党,3)川普虽讨厌,政策相对好一点,4)年纪大的或许靠谱点,5)索性烂个透反倒可能有转机……这些理由都不足以让我对他产生负面看法,但『喜欢川普』就是另一码事了 【2017-01-19】 @whigzhou: 既然川普不能容忍制造业外迁,他会容忍自动化吗?比如数十万卡车司机失业?上百万收银员呢?若要阻止,他会做什么?谷歌亚马逊uber 一家家恐吓过去?
同性恋与大城市

【2017-01-03】

很明显,同性恋倾向于住在大城市,因为在小地方他们很难找到伙伴,假如总的同性恋比例为3%,一个1000人小镇成年男性250,处于性活跃期的不到200,其中6个男同,在很少出柜的年代,相互发现的机会很小。 ​​​​

其次,同性恋会采用与其他人不同的社交模式,会更倾向于持续变换自己的邓巴圈组成,因为固定邓巴圈中存在另一个同性恋的几率只有0.2(假设邓巴数为150),必须不断轮换才有望找出潜在伙伴。

这一轮换搜索策略在大城市不仅空间更大,成本也更低,因为大城市不是熟人社会,解除旧关系的代价小。

这一倾向具有自我强化效果(more...)

标签: | |
7756
【2017-01-03】 很明显,同性恋倾向于住在大城市,因为在小地方他们很难找到伙伴,假如总的同性恋比例为3%,一个1000人小镇成年男性250,处于性活跃期的不到200,其中6个男同,在很少出柜的年代,相互发现的机会很小。 ​​​​ 其次,同性恋会采用与其他人不同的社交模式,会更倾向于持续变换自己的邓巴圈组成,因为固定邓巴圈中存在另一个同性恋的几率只有0.2(假设邓巴数为150),必须不断轮换才有望找出潜在伙伴。 这一轮换搜索策略在大城市不仅空间更大,成本也更低,因为大城市不是熟人社会,解除旧关系的代价小。 这一倾向具有自我强化效果:当大城市吸引走一部分同性恋之后,剩下的更难找到伙伴了。 这是大城市可为小众消费带来规模优势的又一个例子。  
龟孙化

【2017-01-01】

@大鱼说漫画 中国各级官员除了西装之外,还统一会穿这种款式的夹克。母剃刀老师曾经花三千块钱买过同款。这个着装是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规则?哪位老师给讲讲? ​​​​

@黄章晋ster:回复@Duchee_Ren:只是一个猜测,西装有一套来自西方的完整的礼仪规范讲究,无论从习惯还是从观念上,都不好直接照搬中国来,夹克虽然同样来自西方,但它并没有这套规范,既能显示身份又可显示亲民,故成为领导干部非正式场合着装的不二之选

(more...)
标签: | | |
7758
【2017-01-01】 @大鱼说漫画 中国各级官员除了西装之外,还统一会穿这种款式的夹克。母剃刀老师曾经花三千块钱买过同款。这个着装是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规则?哪位老师给讲讲? ​​​​ @黄章晋ster:回复@Duchee_Ren:只是一个猜测,西装有一套来自西方的完整的礼仪规范讲究,无论从习惯还是从观念上,都不好直接照搬中国来,夹克虽然同样来自西方,但它并没有这套规范,既能显示身份又可显示亲民,故成为领导干部非正式场合着装的不二之选 @whigzhou: 动物庄园有一种推动审美趣味不断龟孙化的内在动力 @whigzhou: 爬到猪上校的位置之前,任何个人魅力的展示都是对猪的挑战,爬到后,就算想展示也已不会了,结果就是开国斧头帮的土匪腔去掉江湖气之后的阉匪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