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不是上帝你又能咋样

【2015-06-11】

@周雪光 [观察] 组织学家马奇提出的“自信的陷阱”(competence trap)是另一社会心理机制。人们以往的成功经历诱发在某一方向上知识和能力的积累,由此增加自信心,进而自以为是,结构僵化,导致途径依赖。一旦大的环境发生变化,过去的成功限制了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这一现象在个体、组织、社会层次比比皆是。

@whigzhou: 当选择空间极大,而其中可行解分布又极为稀疏时,这基本上不算件坏事,何况人类的头脑已那么开放。

@慕容飞宇gg: 其实原论断可以用经验证据来统计检验,测试所谓的“大环境发生变化”时,是原来成功的适应得好,还是原来失败的适应得好。这才有意思,否则就是怎么说都行的瞎蒙。

@whigzhou: 也没法检验,因为你不知道该用哪些“经验”去检验,是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环境大改变”吗?还是未来可能出现的?

@whigzhou: 实际上,假如我们站在设计者的角度看,原帖所暗示的那种设计思路是非常糟糕的,试图让自己的设计适合“任何可能情况”,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啥也做不好的四不象

 

相关文章

标签:
6147
【2015-06-11】 @周雪光 [观察] 组织学家马奇提出的“自信的陷阱”(competence trap)是另一社会心理机制。人们以往的成功经历诱发在某一方向上知识和能力的积累,由此增加自信心,进而自以为是,结构僵化,导致途径依赖。一旦大的环境发生变化,过去的成功限制了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这一现象在个体、组织、社会层次比比皆是。 @whigzhou: 当选择空间极大,而其中可行解分布又极为稀疏时,这基本上不算件坏事,何况人类的头脑已那么开放。 @慕容飞宇gg: 其实原论断可以用经验证据来统计检验,测试所谓的“大环境发生变化”时,是原来成功的适应得好,还是原来失败的适应得好。这才有意思,否则就是怎么说都行的瞎蒙。 @whigzhou: 也没法检验,因为你不知道该用哪些“经验”去检验,是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环境大改变”吗?还是未来可能出现的? @whigzhou: 实际上,假如我们站在设计者的角度看,原帖所暗示的那种设计思路是非常糟糕的,试图让自己的设计适合“任何可能情况”,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啥也做不好的四不象  


已有1条评论

  1. 雪山飞壶 @ 2015-10-18, 01:16

    在环境及其复杂的情况下,一个完备的机制将会非常庞大,以至于开发、维持机制的成本呈几何倍数增长。而“自信的陷阱”本质上是人脑对过去的社会环境作线性回归,以判断未来发生的事情,当环境变化时这种方法确实不可靠,但是预先设计完备机制的话,可能会不太现实。

    [回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