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文#79: ARM-Android vs Wintel

(按:本文在报纸发表时,标题被改为〈ARM公司为何如此成功〉,阿……嚏!)

ARM-Android vs Wintel
辉格
2009年1月7日

近日,一批售价千元以下的上网本惊现市场,据说威盛充当了这些山寨本的幕后推手,而它们的成本之所以能被压到如此之低,是因为采用了ARM芯片代替x86芯片作为CPU;无独有偶,飞思卡尔于本周初发布了针对上网本的基于ARM Cortex核心的iMX515;在本周开幕的美国消费性电子展上,数家厂商展示了采用ARM芯片和Android操作系统的上网本;之前,有人也成功的在华硕的Eee PC上安装了Android;而就在上月,ARM公司刚刚宣布加入谷歌牵头的开放手机联盟。

这是ARM和x86这两大处理器门派的一次历史性遭遇,之前,ARM系以其低功耗和可定制特性专注于嵌入式应用,占据了手机市场90%的份额,而x86系则凭借Wintel模式瓜分了笔记本和桌面电脑的市场,可谓井水不犯河水;现在,ARM以Cortex向上扩展,而Intel以Atom向下扩展,双方终于在上网本市场撞到了一起。近年来,除了上网本,超便携电脑(UMPC)、手持移动设备(MID)、电子阅读器、智能手机等各种类型移动终端的大量涌现,手机和移动电脑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今天这两大产业领头羊的相遇,是这一进程的自然结果。

与此同时,Wintel联盟的另一端也正面临挑战。在PC市场,尽管苹果的复兴分走了一小块份额,但并不构成战略性威胁,而桌面Linux虽经多番努力,仍无起色;显然,在桌面上与Wintel正面交锋难有胜算,谷歌聪明的避开了桌面战场而选择了手机市场来推出他的Android;而ARM的加入对Android的成功至关重要,ARM-Android组合可望产生类似Wintel的能量,这将极大的改变移动终端市场的产业生态,其向上扩展的趋势也将对Wintel构成战略挑战。

Wintel联盟得以统治PC产业二十年,起因于它成功占据了IBM兼容体系的核心位置,经过微软与英特尔密切配合下的一次次升级换代,引领了该体系的发展,并最终接管了它。Wintel对产业的控制力,建立于其为产业所提供的双向平台:对于硬件制造商,确保了他们生产的部件和整机能相互兼容,对于软件开发商,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开发起点和连贯一致的运行环境。这一生态中的众多厂商,对Wintel既爱又恨:一致的平台让他们很容易面对数量极大的用户推出产品,但微软和英特尔凭借强势地位不仅拿走大块利润,还不断进入应用领域,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所以,过去十几年不断有人尝试突破Wintel模式,但屡遭失败。这次ARM-Android从低端发动的进攻,会有何不同,值得细究。

尽管从技术上看,智能移动终端已经具备了电脑的全部特征,但从商业角度看,它们仍然是截然不同的商品。移动终端更像日用消费品而不像一种设备或大件耐用品,消费者在选购这两类商品时,关注的重点十分不同,对于后者他们更关注技术性参数,而对前者更关注款式、风格和功能性参数,这从对比商家宣传手机和PC时所罗列的内容就可以看出。这种差异导致的结果是,移动终端厂商(无论是制造商还是运营商)都倾向于把用户的品牌认知引向产品的功能、风格和品质,都力求凭借这些方面差异化来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PC厂商也不乏通过功能差异化来突出自己品牌的尝试,但他们在这方面的冲动远不如手机厂商,而且,Wintel模式下这么做的空间极小,微软一贯压制PC厂商对桌面进行定制,而英特尔的CPU加芯片组套件留给厂商个性化的空间也很小。

矛盾的是,移动终端的定制需求很高,但它的体积和容量留给它的定制空间却很小,PC厂商可以通过增加专门部件来制造差异化:比如选择GPU来提供特定的图形处理能力,添加协处理器来提高浮点运算能力,预装应用软件来提供个性化应用等等。但手机厂商却无法这么做,为了将大量功能塞进小小的手机,他们只能把各种功能模块做进单个芯片(所谓SoC),而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也必须经过仔细剪裁搭配,把体积减到最小。

正是高度定制化和小体积低功耗的矛盾,要求定制化必须深入到CPU和操作系统内部,这就说明了Wintel为何难以进入移动终端领域,也说明了ARM为何如此成功。与英特尔不同,ARM不生产芯片,而只卖芯片设计方案,各芯片厂商买了ARM的授权之后,结合自己设计的功能模块,制造出针对各种特定需求的SoC,这样就实现了平台一致和定制化的完美结合。类似的,Android是高度模块化的开源系统,终端制造商和运营商可以此为基础进行剪裁、定制和修改,并加入自己的模块。

ARM-Android组合的开放性和可定制性,使其在移动终端领域具备了远胜于Wintel的先天优势,如果战略贯彻得当,有望在移动领域站稳脚跟,继而在整个电脑产业胜出。当初,对IBM主机的正面进攻纷纷落败,但PC开辟了另一个领域,并由下向上拓展,最终把主机边缘化了;这个故事或许正在重复,移动终端的市场规模比PC高出一两个数量级,能在这个领域站稳脚跟的技术组合和商业模式,将改变整个信息产业的生态格局。

相关文章

标签: | |
478

(按:本文在报纸发表时,标题被改为〈ARM公司为何如此成功〉,阿......嚏!)

ARM-Android vs Wintel
辉格
2009年1月7日

近日,一批售价千元以下的上网本惊现市场,据说威盛充当了这些山寨本的幕后推手,而它们的成本之所以能被压到如此之低,是因为采用了ARM芯片代替x86芯片作为CPU;无独有偶,飞思卡尔于本周初发布了针对上网本的基于ARM Cortex核心的iMX515;在本周开幕的美国消费性电子展上,数家厂商展示了采用ARM芯片和Android操作系统的上网本;之前,有人也成功的在华硕的Eee PC上安装了Android;而就在上月,ARM公司刚刚宣布加入谷歌牵头的开放手机联盟。

这是ARM和x86这两大处理器门派的一次历史性遭遇,之前,ARM系以其低功耗和可定制特性专注于嵌入式应用,占据了手机市场90%的份额,而x86系则凭借Wintel模式瓜分了笔记本和桌面电脑的市场,可谓井水不犯河水;现在,ARM以Cortex向上扩展,而Intel以Atom向下扩展,双方终于在上网本市场撞到了一起。近年来,除了上网本,超便携电脑(UMPC)、手持移动设备(MID)、电子阅读器、智能手机等各种类型移动终端的大量涌现,手机和移动电脑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今天这两大产业领头羊的相遇,是这一进程的自然结果。

与此同时,Wintel联盟的另一端也正面临挑战。在PC市场,尽管苹果的复兴分走了一小块份额,但并不构成战略性威胁,而桌面Linux虽经多番努力,仍无起色;显然,在桌面上与Wintel正面交锋难有胜算,谷歌聪明的避开了桌面战场而选择了手机市场来推出他的Android;而ARM的加入对Android的成功至关重要,ARM-Android组合可望产生类似Wintel的能量,这将极大的改变移动终端市场的产业生态,其向上扩展的趋势也将对Wintel构成战略挑战。

Wintel联盟得以统治PC产业二十年,起因于它成功占据了IBM兼容体系的核心位置,经过微软与英特尔密切配合下的一次次升级换代,引领了该体系的发展,并最终接管了它。Wintel对产业的控制力,建立于其为产业所提供的双向平台:对于硬件制造商,确保了他们生产的部件和整机能相互兼容,对于软件开发商,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开发起点和连贯一致的运行环境。这一生态中的众多厂商,对Wintel既爱又恨:一致的平台让他们很容易面对数量极大的用户推出产品,但微软和英特尔凭借强势地位不仅拿走大块利润,还不断进入应用领域,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所以,过去十几年不断有人尝试突破Wintel模式,但屡遭失败。这次ARM-Android从低端发动的进攻,会有何不同,值得细究。

尽管从技术上看,智能移动终端已经具备了电脑的全部特征,但从商业角度看,它们仍然是截然不同的商品。移动终端更像日用消费品而不像一种设备或大件耐用品,消费者在选购这两类商品时,关注的重点十分不同,对于后者他们更关注技术性参数,而对前者更关注款式、风格和功能性参数,这从对比商家宣传手机和PC时所罗列的内容就可以看出。这种差异导致的结果是,移动终端厂商(无论是制造商还是运营商)都倾向于把用户的品牌认知引向产品的功能、风格和品质,都力求凭借这些方面差异化来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PC厂商也不乏通过功能差异化来突出自己品牌的尝试,但他们在这方面的冲动远不如手机厂商,而且,Wintel模式下这么做的空间极小,微软一贯压制PC厂商对桌面进行定制,而英特尔的CPU加芯片组套件留给厂商个性化的空间也很小。

矛盾的是,移动终端的定制需求很高,但它的体积和容量留给它的定制空间却很小,PC厂商可以通过增加专门部件来制造差异化:比如选择GPU来提供特定的图形处理能力,添加协处理器来提高浮点运算能力,预装应用软件来提供个性化应用等等。但手机厂商却无法这么做,为了将大量功能塞进小小的手机,他们只能把各种功能模块做进单个芯片(所谓SoC),而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也必须经过仔细剪裁搭配,把体积减到最小。

正是高度定制化和小体积低功耗的矛盾,要求定制化必须深入到CPU和操作系统内部,这就说明了Wintel为何难以进入移动终端领域,也说明了ARM为何如此成功。与英特尔不同,ARM不生产芯片,而只卖芯片设计方案,各芯片厂商买了ARM的授权之后,结合自己设计的功能模块,制造出针对各种特定需求的SoC,这样就实现了平台一致和定制化的完美结合。类似的,Android是高度模块化的开源系统,终端制造商和运营商可以此为基础进行剪裁、定制和修改,并加入自己的模块。

ARM-Android组合的开放性和可定制性,使其在移动终端领域具备了远胜于Wintel的先天优势,如果战略贯彻得当,有望在移动领域站稳脚跟,继而在整个电脑产业胜出。当初,对IBM主机的正面进攻纷纷落败,但PC开辟了另一个领域,并由下向上拓展,最终把主机边缘化了;这个故事或许正在重复,移动终端的市场规模比PC高出一两个数量级,能在这个领域站稳脚跟的技术组合和商业模式,将改变整个信息产业的生态格局。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