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是个越填越大的无底洞
辉格
2012年6月8日
近来,舆论对医疗保障问题的焦点,从之前的基本医疗服务普遍保障,转移到了大病给家庭带来的灾难性负担,动辄数十万的高昂医疗费让原本安康的家庭一夜间陷入绝境的报道不绝于耳,《柳叶刀》三月份发表的一份报告也显示了这一负担正在迅速加重;对此,有许多声音呼吁政府为大病医疗提供救助,4月18日的国务院通知,也已将8类大病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之中,另有12类将开始试点。
然而,指望社会保障来解决大病医疗负担问题是不可行的,将大病保障纳入社保体系,不仅会拖垮财政,也会让该体系整个破产;这是因为,医疗需求不是一种给定数量的需求,满足了就完了,它会随供给增加而自动膨胀,对现有需求的满足会自动创造出更多的新需求,而且数量更多、代价更昂贵,而医疗成本应由国家承担的社会伦理规则一旦建立,这些爆炸式增长的新需求将不断被推进社保体系,永无止境,最终让系统崩溃。
从生物学角度看,今天的普遍长寿是一种极不寻常的情况,我们的身体不是按如此长的寿命来设计的,基因组在设计我们的身体时,“考虑”的目标使用年限不过五六十岁,从基因组的视角看,长寿不是什么值得追求的优先目标,它的终极目标是总的长期繁殖率,假如为延长老一代寿命所投入资源的繁殖收益低于在后代身上的投资收益率,那就不值得了。
可是,基因组又为我们设计了强烈的求生本能,几乎人人都希望无限延长自己的生命,这看似与上述投资策略矛盾,实则不然,因为在进化史的绝大部分时间,多数人在身体设计年限之前早就死了,很少人能活过这个年限,因而无条件求生本能并无不妥;只有到了现代富裕社会,这一矛盾才暴露出来:求生欲望推动人们承担越来越高昂的代价去修补人体这部并非为长寿而设计的机器。
修补要得以实行,需要医疗技术的配合,在古代,得了病就算有钱也买不到多少有可观察效果的手段,即便像帝王般举倾国之力寻找不老药、炼仙丹,也没能将寿命延长多少,有钱人只好将努力方向转向地下,营造地宫,以期在那里延续自己的生命,当时人们面临的是一条医疗投入的边际寿命产出率近乎于零的曲线,那就索性不投入了。
现代医疗技术改变了这条曲线,现在你只要愿意且能够投入,延续生命的潜力几乎是无穷的,特别是有了器官移植、人工器官和未来的干细胞组织培养技术之后,身体各器官正逐个成为可以替换成新的了,这样一来,在实现全民永生之前,就看不到边际寿命曲线会再次下降到接近零水平的前景,而只要该曲线不降到足够低,医疗便是个自我加速膨胀的无底洞。
每次医疗技术创新,都开辟了通过修补身体来延长生命的新可能性,从而创造之前所没有的医疗需求,每当一项新医疗技术满足了某种既有的医疗需求,便将生命在更需要修补的状态下又延长了一段,于是创造出比它所满足的更多的医疗需求,只要求生本能不变,这一自我膨胀过程必将把个人收入中越来越大的比例转移到医疗上来。
唯一能控制这一加速膨胀过程的,是偏好和预算约束:实在没钱了,负担不起进一步修补了,这是把命看的比什么都重的人,而其他人可能会觉得有比将老弱生命延长几年更重要的事情,把钱花在别处更值得;显然,人们在此问题上看法差距甚远,有人宁可年轻时潇洒痛快,或者把资源更多的投入下一代,有人则宁可辛苦节俭一辈子,把积蓄都留在养老看病上,正如古代没有医疗可买时,也有人把一辈子积蓄都留作棺材寿衣钱,花在葬礼上,甚至带进坟墓。
假如这些都是个人自愿选择,那就各得其所,并无怨天尤人之理,可是若将这些医疗需求纳入由纳税人赞助的社保体系,就全然不同了,问题从个人偏好变成了公共选择:值得投入多少资源去修补残躯延长生命?为何不把钱省下来投入到儿童教育上?将生命延长到何种程度才算恰当?身体衰败到何种程度才不值得救治?这些问题都将由政府来决定,无论专断的还是投票决定——那将是何等荒谬的情景?
当人们被迫承担起决定是否延续他人生命的道德责任时,出于常人的良心,没人会愿意去按下那个死亡按钮,况且,延续生命的代价与这个决定的关系并不直接而清晰,个人分担的部分小而不确定,所以公共选择的结果总是倾向于尽可能的延续,就像当决定父亲命运的责任落到儿子头上时,即便父亲原本不想拖累家人,儿子也极少会选择放弃,因此,个人医疗决定的公共化必定会让医疗需求膨胀全面失控。
问题是,这个死亡按钮本不应该存在,这是人为制造的道德困境,无端增加了社会纷争和价值冲突,并将财政与经济拖入绝境,而最终当面临财政破产而不得不按下死亡按钮时,又迫使当事者泯灭自己的良心,并背上道德恶名;你很难找出另一件事情,能在和平条件下以如此可预见的方式同时造成财政破产、经济崩溃、社会冲突和道德全面沦丧这几大恶果了。
蒋劲松 @ 2012-06-10, 19:16
本来可以用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和常识可以解释的问题,一定要用生物学角度来解释,增加了文章的难度,我建议辉哥,能简单明了就不复杂。
“现代医疗技术改变了这条曲线,现在你只要愿意且能够投入,延续生命的潜力几乎是无穷的,特别是有了器官移植、人工器官和未来的干细胞组织培养技术之后,身体各器官正逐个成为可以替换成新的了,这样一来,在实现全民永生之前,就看不到边际寿命曲线会再次下降到接近零水平的前景,而只要该曲线不降到足够低,医疗便是个自我加速膨胀的无底洞”
这里有个表达上的错误,延续的生命的潜力并不是无穷的,衰老的机制是一个谜。医疗技术虽然提高了人类的平均寿命。确丝毫没有提高人类的寿命极限。古代最长寿命的人,和现代最长寿命的人,生命的时间是接近的。现代医疗技术,并不能阻止衰老得发生。
[回复]
McCthyist 回复:
10月 9th, 2013 at 13:07
极限寿命确实在120左右,但技术可以提高达到极限寿命的可能性
[回复]
小橘子 @ 2012-06-13, 22:39
我的观感跟劲松恰好相反。生物学视角对越填越大的预测,和死亡按钮的道德困境,使得文章不落福利制度话题的巢臼,新意袭人,这才是辉总级别的文章。
[回复]
zhang3 回复:
6月 14th, 2012 at 13:06
晕了一下,以为是说我
[回复]
小橘子 回复:
6月 14th, 2012 at 13:44
zhang3总本名像劲松吗?
[回复]
zhang3 回复:
6月 14th, 2012 at 13:49
不是像,就是
[回复]
小橘子 回复:
6月 14th, 2012 at 13:51
幸会幸会~
[回复]
蒋劲松 回复:
6月 15th, 2012 at 16:39
不会你也姓蒋吧
[回复]
zhang3 回复:
6月 15th, 2012 at 19:27
我的真实姓名已经暴露了
[回复]
蒋劲松 回复:
6月 15th, 2012 at 19:44
张劲松,呵呵,没想在这里撞名字
[回复]
蒋劲松 回复:
6月 16th, 2012 at 16:08
自私的基因的观点是一个有争议的观点,用它来佐证另一个观点,其说服力不够,人类的追求长寿的心理等,这些都是常识。除非可以通过这个视角看到不同的,新颖的东西,否则就没有必要引入了。“若无必要,勿增实体”
[回复]
小橘子 回复:
6月 16th, 2012 at 20:29
嗯,这么说也有道理啊。观感观感,我看着喜欢就是啦。
[回复]
再说养老金那些事 - Xinsenz茶话 @ 2012-06-21, 00:46
[…] 政府方面的回应是”面向本地居民适当倾斜“的政策,即要考虑到深圳市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客观情况,为以后做规划。这一点我并不反对,只是觉得奇怪,难道现在收的医保基金已经接近捉襟见肘的地步了吗?针对这个问题,我找到了一篇不错的博文,文章指出医保制度就是一个不断给自己增添麻烦,最后拖垮公共财政体系的包袱。我的态度是:医保不是不能搞,只是政府本来就没有保障“社会里面每个人都要不受生病的困扰”的责任;所以政府对于社会福利的投资应该谨慎一些,不该大手大脚,把重担莫名其妙地摊在民众身上。 […]
tcya @ 2014-04-02, 14:12
发现英国用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判断该不该进行一项手术,确实也没其他办法。。
http://en.wikipedia.org/wiki/Quality-adjusted_life_year
[回复]
二逼 @ 2015-10-23, 00:41
问题是,这个死亡按钮本不应该存在,这是人为制造的道德困境,无端增加了社会纷争和价值冲突,并将财政与经济拖入绝境,而最终当面临财政破产而不得不按下死亡按钮时,又迫使当事者泯灭自己的良心,并背上道德恶名;你很难找出另一件事情,能在和平条件下以如此可预见的方式同时造成财政破产、经济崩溃、社会冲突和道德全面沦丧这几大恶果了。
—————————————————————————————————————————————
这一段写得超赞!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