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SNS〉标签的文章(2)

人格/行动/关系/交易/聚集/社会/……

越来越感觉SNS这个概念有问题,SNS们似乎始终没弄明白他们想要做什么(或许只是我了解的不多),在我看来,网络社会的进化将沿着下面几个概念依此展开:

1)首先需要解决人格分裂的问题;用户需要一个地方来存放和运行他的人格,而这个人格应能以用户想要的各种“身份”在各种场景中“表现”;巨头们都想成为头号人格运营商,如果互通性不解决,或者人格继续分裂,或者形成垄断;

2)需要赋予人格以行动能力,诸如:写信,交谈,评论,评价,阅读,欣赏,投票,竞拍,购买……,这些并非人(more...)

标签: | |
1408
越来越感觉SNS这个概念有问题,SNS们似乎始终没弄明白他们想要做什么(或许只是我了解的不多),在我看来,网络社会的进化将沿着下面几个概念依此展开: 1)首先需要解决人格分裂的问题;用户需要一个地方来存放和运行他的人格,而这个人格应能以用户想要的各种“身份”在各种场景中“表现”;巨头们都想成为头号人格运营商,如果互通性不解决,或者人格继续分裂,或者形成垄断; 2)需要赋予人格以行动能力,诸如:写信,交谈,评论,评价,阅读,欣赏,投票,竞拍,购买……,这些并非人格运营商提供的服务,后者只保证他所维护的那些人格能进入实施行动的相应场景; 3)在行动中,关系得以建立;作为当然知情者,该行动场景运营商了解并维护了这些关系;用户或许希望这些关系被它的人格运营商所收集;当用户出现在其他场合时,他或许希望这些关系中的某些部分被该场景中的其他人所感知; 4)交易是一种行动能力,插入适当的社会层之后,个人博客便可直接成为网店,这才真正的C2C嘛,淘宝顶多就是做做评级/排名/分类/精选/推荐之类; 5)与行动能力同样重要的是组织能力,一种是正式组织,有预先规定的控制机制,加入/退出程序,从空白开始创建,比如豆瓣小组,但这不是重点,重要的是自发组织,它们从关系中自动浮现,现在SNS们都侧重于从个人出发的关系网扩散,没人去尝试建立以内聚度分析为基础的组织浮现机制,这显然更有意思,设想某一天,豆瓣提醒你:不妨招呼这几个人建个小组吧?你回答“好啊”,于是,小组有了,不是空白的,里面有成员,有豆列,有作品,有评论…… 6)人格运营商注定只剩下一两家,但社会运营商可以也注定会有很多,他们的业务是建立活动场所,适合于某类活动的开展,比如讨论/看球/拍卖/团购/麻将/记者招待会……
饭文#73: 开放社区蔚然成风

开放社区蔚然成风
辉格
2008年12月19日

日前,微型博客社区Twitter宣布支持谷歌的社区互通方案FriendConnect,这是FriendConnect于今年5月推出,并于本月初全面开放之后,所赢得的一次重大胜利。以去年正式推出OpenSocial为标志,谷歌不遗余力地推动开放社区的发展;去年12月,它所倡导并作出主要贡献的分散式身份认证方案OAuth发布了第一份规范;今年10月,它又宣布Gmail账户支持OpenID;10月28日,Yahoo!和LinkedIn宣布支持Op(more...)

标签: | |
516
开放社区蔚然成风 辉格 2008年12月19日 日前,微型博客社区Twitter宣布支持谷歌的社区互通方案FriendConnect,这是FriendConnect于今年5月推出,并于本月初全面开放之后,所赢得的一次重大胜利。以去年正式推出OpenSocial为标志,谷歌不遗余力地推动开放社区的发展;去年12月,它所倡导并作出主要贡献的分散式身份认证方案OAuth发布了第一份规范;今年10月,它又宣布Gmail账户支持OpenID;10月28日,Yahoo!和LinkedIn宣布支持OpenSocial;这样,到11月OpenSocial一周年之际,它已赢得了除Facebook和微软之外全部重量级社区的支持,覆盖6.75亿用户,开放社区已蔚然成风。 FriendConnect与Facebook Connect和MySpace Data Availability一样,旨在让用户用已有的社区账户,去访问其他社区网站而无需另行注册;反过来说,也就是让其他网站,通过简单的接纳用户在别处已有的账户和身份信息,而立即获得基本的社交特性和畅通的用户入口。不同的是,Facebook Connect仅仅是让Facebook用户带着Facebook身份到处跑,而FriendConnect则让用户可以带着任意一个遵循OAuth或OpenID规范的账户到处跑。这是两个级别的开放度,对于各大社区,FriendConnect处于中立的位置,实际上,谷歌自己的Orkut很小,远非其社区战略的重心。 对于社区开放的大势,已无须怀疑,现在需要思考的是,在新的开放环境下,会出现哪些变化和机遇?首先,对于用户,关键的变化是人格的单一化。尽管许多人还会保留多个身份用于不同的社交圈子,但单一化将是大趋势,今后每个人拥有身份大概不会超过三个。人格单一化的效果有点类似于实名制,人们会更加严肃的维护其形象,因而其在社区中的行为和言论将更趋谨慎;这一点,对于提升社区凝聚力、交往质量和活动深度,都大有裨益。 今天,虽然网络社区中功能已十分丰富,但现实世界中大部分事情,人们却很少会在网络上做,除了技术上的原因,最重要的还是对网络身份缺乏信任。尽管你可以通过对某个社区的长期投入来建立良好声誉和密切关系,比如在淘宝上达到了很高的信誉级别,在天涯上成了知名ID,在驴友会表现了良好的组织能力,但你却很难将这些声誉和信任带到别处,一旦你进入一个新的社区,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没有历史,也没有朋友,而单一化人格将改变这一局面。 其次,对于网站来说,正如小银行欢迎跨行取款,小运营商欢迎带号转网,开放社区的最大受益者是中小网站。小网站经常受困于这样的矛盾:要获得互动性和社交特性,就需要身份识别,但即便最简单的注册也会吓跑那些偶尔来访的不耐烦的用户。让用户记住一大堆多半不常用的帐号密码,确实勉为其难。同时,对于小网站,开发一套好的互动与社交功能,是不小的负担。FriendConnect让小网站只需粘贴一小段脚本便可立刻升级为具备标准社交功能的社区;更妙的是,用户可能在这个社区里发现他在别处结实的朋友,比如他的MSN或ICQ好友,或者反过来,他可能在MSN上发现他的好友们常去哪些社区。 社区开放不仅是对身份和关系的开放,也是对功能的开放,通过OpenSocial规范,社区之间可以相互利用对方的功能。比如你在一个小型BBS里谈论某个话题,而另一个大社区正就该话题进行投票或评选,利用开放功能,你可以让读者直接在你的帖子里直接参与投票,而无须转入另一个页面。这一特性的好处在于,可以让各社区相互建立密切的关系,同时又无须担心因此而造成用户流失,而此前,许多社区都竭力避免引入第三方功能,结果是封闭、自恋和信息孤岛。 前景十分美妙,但一切都还刚刚开始,开放社区所预示出的激动人心的可能性如何成为现实,还要看众多社区网站的表现,下一批成功者,或许会在他们之中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