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疫苗〉标签的文章(4)

最佳加强针

【2021-12-11】

当疫苗接种率达到某个临界值(比如70%)之后,放任新变种尽可能快速而广泛的传播,才是最佳策略,因为对于已经接种或者感染过早期变种的人来说,接触新变种差不多相当于打加强针,少数可能会有点症状,但一般死不了,所以放任新变种传播差不多就相当于最大限度普及加强针,而同时社会/经济成本最低,

【2022-01-06】

@whigzhou: 澳洲总算走上正确道路了,最近每天六七万 cases 也没慌

@德国骨科教授:你怎么知道大规模的人群传播不会增加新变种产生(more...)

标签: | |
8937
【2021-12-11】 当疫苗接种率达到某个临界值(比如70%)之后,放任新变种尽可能快速而广泛的传播,才是最佳策略,因为对于已经接种或者感染过早期变种的人来说,接触新变种差不多相当于打加强针,少数可能会有点症状,但一般死不了,所以放任新变种传播差不多就相当于最大限度普及加强针,而同时社会/经济成本最低, 【2022-01-06】 @whigzhou: 澳洲总算走上正确道路了,最近每天六七万 cases 也没慌 @德国骨科教授:你怎么知道大规模的人群传播不会增加新变种产生几率?第二,轻症不代表没有后遗症,例如失去味觉嗅觉 @whigzhou: 这世上没法知道的事情多了,你怎么知道今晚不会有一块陨石刚好砸在你打算躺的那一平米地方?所以还是别活了,死人最*反脆弱*了 @tertio:我只是不同意“总算”这个说法,先如何再如何,是需要一个合适的时间点来切换的,在我看来,澳新先清零再等普及疫苗后放开,尤其是借助新变种带来的机会,是一个整体代价比较低的策略 @whigzhou: 我仍然认为拉平曲线策略是最好的,同时也承认疫苗即时出现提高了清零策略的说服力,但这是意外侥幸 @whigzhou: 回想2020年中的时候,支持清零的人里,有多少相信疫苗在当年就能上市的?而且是90%以上的防护率?按常规经验,清零策略将意味着锁国五年以上  
倔老头

【2021-05-20】

上周去把疫苗打了,被告知第二针安排在12周之后,这个间隔好像是英国打法的间隔上限,看来澳洲执行了最大限度的广度优先策略,不错,

我去打针的地方是本市赛马场里搭的一个临时大棚,其实那地方有足够的室内空间,不知为何还要搭棚子,或许是因为棚子是统一设计的,已经考虑了所有医学标准,因而免除了逐个认证的麻烦,

无需预约,也没排队,到了就打,观察15分钟走人,其间看到二三十个来打的人,勉强让那地方看起来没那么空荡荡,但产能利用率显然不足一半,所以(more...)

标签: | | | |
8615
【2021-05-20】 上周去把疫苗打了,被告知第二针安排在12周之后,这个间隔好像是英国打法的间隔上限,看来澳洲执行了最大限度的广度优先策略,不错, 我去打针的地方是本市赛马场里搭的一个临时大棚,其实那地方有足够的室内空间,不知为何还要搭棚子,或许是因为棚子是统一设计的,已经考虑了所有医学标准,因而免除了逐个认证的麻烦, 无需预约,也没排队,到了就打,观察15分钟走人,其间看到二三十个来打的人,勉强让那地方看起来没那么空荡荡,但产能利用率显然不足一半,所以我感觉,目前接种进度的瓶颈已经是个人意愿而非资源限制了, 我们俱乐部因为年龄普遍偏大,所以大部分都已经打过了,我只知道一个倔老头坚决不愿意打,他的抵制倒不是因为听到了什么谣言,或担心副作用之类,而是他对这种事情的一贯态度,比如对口罩、social distancing、lockdown等等事情,一律嗤之以鼻 @白贝贝的小保保:他为啥对这些事情嗤之以鼻呢? @whigzhou: 以我理解,他好像对自己的生活被一种遥远力量所摆布有着强烈的抵触,我觉得他在这事情上有点反应过头,但我能理解 @whigzhou: 他还有两个依我看与此不无关系的表现:1)小病不愿看医生,喜欢自己捣鼓,2)对环境迫使自己使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这事情耿耿于怀,坚决不学
疫苗接种策略

【2021-02-28】

看了眼各国疫苗进度,发现执行广度优先策略(即让尽可能多的人先打上一针)的只有英国,智利,摩洛哥,巴林,马尔达夫等少数几个国家,绝大部分执行的都是深度优先策略,可是据说,两针的防护率只比一针高了3个百分点(95%:92%),这种情况下显然应该广度优先,

这可能是公共卫生机构在权衡得失时常犯的*视域谬误*的又一个变种,所谓*视域谬误*,是指计算得失时,用的分子和分母,都局限于他们主动做的事情所影响的人数,而不考(more...)

标签: | | | |
8453
【2021-02-28】 看了眼各国疫苗进度,发现执行广度优先策略(即让尽可能多的人先打上一针)的只有英国,智利,摩洛哥,巴林,马尔达夫等少数几个国家,绝大部分执行的都是深度优先策略,可是据说,两针的防护率只比一针高了3个百分点(95%:92%),这种情况下显然应该广度优先, 这可能是公共卫生机构在权衡得失时常犯的*视域谬误*的又一个变种,所谓*视域谬误*,是指计算得失时,用的分子和分母,都局限于他们主动做的事情所影响的人数,而不考虑因他们的不作为而影响的人数, 比如批准一种新药,可能200人吃了,治好了100个,吃死了5个,在他们的得失权衡中,只有这两个数字会被考虑,可与此同时,若该药不被批准,每年因某病等死的或许有几万人,那不归他们管,不予考虑, 同理,执行深度优先策略,显然可以提高实际打了疫苗的那些人的防护率,至于因拖慢疫苗覆盖进度而死掉的那些人,不归他们管,不予考虑,
关于狂犬疫苗注射期限的讨论

重点提示:darwin的意思绝不是被咬后等10天看狗病没病再决定是否注射疫苗而是被咬后立即开始按规定开始清洗和注射疫苗过程,10天后看狗病没病决定再是否继续注射。我注意到至少有一两位朋友误解了,特此提示,人命关天,看仔细了。

关于狂犬疫苗注射期限(在被咬10天后确认犬健康之后是否需要继续注射疫苗),darwin说

在中国大陆,很多众所周知的“常识”都是错误的。
随便举个例子,大家从小就被教育狂犬病致死率100%,被狗咬破皮就要及时全程注射狂犬疫苗。其实这个“常识”是不对的。WHO的意见是具有传播狂犬病能力的犬,肯定活不过10天。就是说,被狗咬了,只要那条狗10天后还健在,那么伤者是没有得狂犬病的隐患的。(这个信息大家可以去who网站和很多英文网站验证,在大陆网站上很少提及。)

就是说,被自家狗或者认识的狗,免疫史明确的狗咬破皮,按一般外伤处理就可以。还是不放心的话可以先把第一针和第二针打上,10天后狗健在,可以停止注射后面的三针。其实吉林出的一种国产人用狂犬疫苗说明书上已经明确写到,咬人狗10天后还健康的可以停止注射,就是说业内是认可这个10天观察期的,只是绝大多数公众不清楚。

狂犬病100%的死亡率当然可怕,因为错误的知识而导致过度防御也很可怕。5针狂犬疫苗国产的要200多元,进口的好像三四百元。经济发达一些的地区,医生一见是咬到手指的,就要上血清。一份免疫血清1000多元啊,朋友。

肥谨质疑说:

狂犬病潜伏期最短6天,最长6年,其中2例犬咬伤患者死亡,而犬仍健在。 另据山东省黄捷通据294例狂犬病人调查分析, 发病情况:潜伏期最短3天,最长2186天。

我不知道你所说的WHO的文章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我去查了一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数据库:

J Infect Dis. 1977 Sep;136(3):336-45.Links
Characteristics of 11 rabies virus isolates in mice: titers and relative invasiveness of virus, incubation period of infection, and survival of mice with sequelae.Baer GM, Cleary WF, Díaz AM, Perl DF.

这篇文章说明了狂犬病的侵袭性和潜伏期各不相同(没有活不过10天的事情)

Journals Epidemiologic Reviews有一篇INCUBATION PERIOD OF DISEASE的综述,里面非常明确的提出了恐水症hydrophobic (more...)

标签: |
566

重点提示:darwin的意思绝不是被咬后等10天看狗病没病再决定是否注射疫苗而是被咬后立即开始按规定开始清洗和注射疫苗过程,10天后看狗病没病决定再是否继续注射。我注意到至少有一两位朋友误解了,特此提示,人命关天,看仔细了。

关于狂犬疫苗注射期限(在被咬10天后确认犬健康之后是否需要继续注射疫苗),darwin说

在中国大陆,很多众所周知的“常识”都是错误的。
随便举个例子,大家从小就被教育狂犬病致死率100%,被狗咬破皮就要及时全程注射狂犬疫苗。其实这个“常识”是不对的。WHO的意见是具有传播狂犬病能力的犬,肯定活不过10天。就是说,被狗咬了,只要那条狗10天后还健在,那么伤者是没有得狂犬病的隐患的。(这个信息大家可以去who网站和很多英文网站验证,在大陆网站上很少提及。)

就是说,被自家狗或者认识的狗,免疫史明确的狗咬破皮,按一般外伤处理就可以。还是不放心的话可以先把第一针和第二针打上,10天后狗健在,可以停止注射后面的三针。其实吉林出的一种国产人用狂犬疫苗说明书上已经明确写到,咬人狗10天后还健康的可以停止注射,就是说业内是认可这个10天观察期的,只是绝大多数公众不清楚。

狂犬病100%的死亡率当然可怕,因为错误的知识而导致过度防御也很可怕。5针狂犬疫苗国产的要200多元,进口的好像三四百元。经济发达一些的地区,医生一见是咬到手指的,就要上血清。一份免疫血清1000多元啊,朋友。

肥谨质疑说:

狂犬病潜伏期最短6天,最长6年,其中2例犬咬伤患者死亡,而犬仍健在。 另据山东省黄捷通据294例狂犬病人调查分析, 发病情况:潜伏期最短3天,最长2186天。

我不知道你所说的WHO的文章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我去查了一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数据库:

J Infect Dis. 1977 Sep;136(3):336-45.Links
Characteristics of 11 rabies virus isolates in mice: titers and relative invasiveness of virus, incubation period of infection, and survival of mice with sequelae.Baer GM, Cleary WF, Díaz AM, Perl DF.

这篇文章说明了狂犬病的侵袭性和潜伏期各不相同(没有活不过10天的事情)

Journals Epidemiologic Reviews有一篇INCUBATION PERIOD OF DISEASE的综述,里面非常明确的提出了恐水症hydrophobic disease的潜伏期变化很大。

darwin引征<世界卫生组织狂犬病专家磋商会.首篇报告>回答道:

你说的是狂犬病在人身上的潜伏期,我说的是狂犬病毒在狗身上的传播特性。

“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没有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轻微 立即接种疫苗b。如果动物在10 天的观察期内保持健康,或经可靠的实验室使用正确的诊断技术证实动物为狂犬病阴性,则终止治疗c”

 “如果咬人的动物是能够捉住的宠物犬或猫,则应该对动物观察10 天,最好在兽医的监督下进行。如果犬或猫在暴露发生后至少10 天都保持健康状态,则可以终止预防措施(43, 44)。犬或猫以外的其他哺乳动物狂犬病的自然史尚不十分清楚,因此10 天的观察期可能不一定适用”

挺有意思的话题。一点疑问:我看了WHO的报告,没找到darwin的第一段引文,只找到第二段,是不是记错了?找到了,谢谢darwin,原来我的pdf reader搜不到表格里的内容。

针对朋友们的疑问,darwin又补充了许多内容,特别是这段

如果一套狂犬疫苗是十几二十元,如果狂犬疫苗象维生素C一样几乎没有副作用,如果狂犬疫苗任何时候注射都100%有效,只要一注射就让人彻底安心。那么,我就不会花时间在这里唠叨什么10天观察期。

但事实是狂犬疫苗一套要几百元,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个不可忽视的经济负担;狂犬疫苗有不可忽视的副作用,极少数过敏体质的人会因为注射而休克,甚至死亡。狂犬疫苗就算全程注射5针,抗体转阳率大概90%上下。很多很多人因为客观原因没有及时注射,或者担心疫苗质量问题,或者担心自己是不幸的不转阳的10%,或者因为伤口的异样麻痒,背负沉重的心里负担。还有一个特殊群体,孕妇。因为目前缺乏狂犬疫苗对胎儿毒副作用的具体研究资料。防疫站要她们一定要打针,妇产科医生也没人敢拍胸脯说狂犬疫苗对胎儿没影响。准妈妈们承受的是双份的害怕,既担心自己,也担心宝宝。 我甚至听说过一个狗友,因为怀孕早期注射了狂犬疫苗,去做了流产。

我花时间宣传WHO报告里10天观察期这个结论,就是因为这个结论可以减轻很多人的经济负担(不用注射5针,只要3针,甚至不用注射);卸下很多人都心理包袱(咬人的猫狗只要10天后健在,伤者基本没有得狂犬病的可能。)

有兴趣可以直接阅读darwin推荐的参考文献:

http://www.wpro.who.int/NR/rdonlyres/59D52713-AFE1-4362-A5DB-6B2497953480/0/rabies.pdf
www.cdc.gov/mmwR/PDF/rr/rr5403.pdf
www.oregon.gov/DHS/ph/acd/reporting/guideln/rabies.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