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发表的文章(3)

[微言]寡妇再婚与睾酮水平

【2013-10-25】

@whigzhou: 不考虑其它因素,一个社会寡妇再婚越容易,男人的雄性特征会越发达,对吧?

@whigzhou: 寡妇有望继承的亡夫遗产越多,这个效应会越强烈

@whigzhou: 因为较高的睾酮水平通常对应着较高的死亡风险(当然也有着相应的收益机会),寡妇再嫁和分得亡夫遗产的机会越小,女性在择偶时会越偏好较低的睾酮水平

@柳贾:请问脸部俊俏算雄性特征吗?

@whigzhou: 那要看什么算(more...)

标签: | |
4925
【2013-10-25】 @whigzhou: 不考虑其它因素,一个社会寡妇再婚越容易,男人的雄性特征会越发达,对吧? @whigzhou: 寡妇有望继承的亡夫遗产越多,这个效应会越强烈 @whigzhou: 因为较高的睾酮水平通常对应着较高的死亡风险(当然也有着相应的收益机会),寡妇再嫁和分得亡夫遗产的机会越小,女性在择偶时会越偏好较低的睾酮水平 @柳贾:请问脸部俊俏算雄性特征吗? @whigzhou: 那要看什么算俊俏了,Ed Stark还是贝克汉姆还是蔡国庆?比较客观的指标是睾酮水平,不过这不容易获得  
[饭文]星巴克与哈根达斯

星巴克与哈根达斯
辉格
2013年10月22日

最近,以星巴克为靶子,央视再次玩弄起了“揭批暴利”的拙劣游戏,它那套以原料成本计算暴利、以基于市场汇率的国际价格比较论证国别歧视的方法,自然不值一提,不过,从商业角度看,星巴克的价格差异这件事本身倒是有些值得玩味之处。

一种评论认为,星巴克在中国市场定价偏高,是因为国内同行不争气,未能对他施加足够竞争压力,而按照星巴克自己的说法,定价差别是基于运营成本和“市场动因”上的差异,这两种说法,恐怕都没有点中问题的关键。

在美国,星巴克只是另一个快餐式消费品牌,其消费者也只是普通大众,而在(more...)

标签: |
4691
星巴克与哈根达斯 辉格 2013年10月22日 最近,以星巴克为靶子,央视再次玩弄起了“揭批暴利”的拙劣游戏,它那套以原料成本计算暴利、以基于市场汇率的国际价格比较论证国别歧视的方法,自然不值一提,不过,从商业角度看,星巴克的价格差异这件事本身倒是有些值得玩味之处。 一种评论认为,星巴克在中国市场定价偏高,是因为国内同行不争气,未能对他施加足够竞争压力,而按照星巴克自己的说法,定价差别是基于运营成本和“市场动因”上的差异,这两种说法,恐怕都没有点中问题的关键。 在美国,星巴克只是另一个快餐式消费品牌,其消费者也只是普通大众,而在中国,星巴克的主力消费者是追随西方文化的都市年轻白领;这两群消费者虽在消费着同样的产品,但他们在各自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待这一消费行为的方式也不同,去星巴克喝一杯咖啡这件事,对他们有着相当不同的社会学意义。 这一差别在商业上引出了两个后果:首先,两国消费者的地理分布不同,中国的星巴克消费者更多集中在白领聚集的大城市,特别是受西方文化影响更大的沿海大都市的中心商业区,这意味着更高的店铺租金;其次,中国消费者为这项消费行为赋予了更多文化意义——包括文化认同、自我身份定位和个性彰显——,而这些意义的实现更多的依赖在店消费,而不是仅仅买走一杯咖啡,这意味着更低的翻台率和更高的单位固定成本。 这件事给我们的启发是,随着一种消费文化的传播,追随模仿者的组成特质会改变这种文化的性质,把它变得与其最初形态不同,这就要求,当一家跨国企业在不同文化之间推行一种消费模式时,需要对这种改变作出反应,而事实也表明,他们已经学会了如何反应。 或许我们可以把这种情况称为“哈根达斯现象”,因为它比星巴克更清晰的演示了上述机制,哈根达斯在美国只是个普通大众品牌,不算高档,更与奢侈无关,但在中国,由于被新潮白领选中而作为“说到它时显得不那么俗气的冰激凌”——它的北欧名字可能也起了点作用——而身价数倍。 较弱的例子是肯德基,在中国的三四线小城市,周末带孩子去肯德基吃饭常常是对孩子的一次奖励,许多家长甚至在肯德基为孩子过生日,这种情况在肯德基的故乡恐怕是闻所未闻和不可思议的。 不过,并不是任何西方消费品牌在中国都会有类似待遇,它必须能够典型的代表西方消费文化,而且要时常在影视文学作品中出现,不能太偏僻太小众;当然,这是近十几年来城市年轻人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通过媒体、影视、海外华人的文章、与海归的接触了解西方世界之后的情况,而在二十多年前,一个精心捏造的假洋品牌也足以获得高端洋气上档次的地位。 而且,这种商品还必须与被视为更高阶的身份相匹配,才能获得哈根达斯溢价,比如自行车,当它作为代步工具时,在当前的中国会被视为与低收入相关联的元素,而只有它作为健身工具时,才可能是高端洋气的,所以,假如某个欧美品牌自行车进入中国,若定位于代步市场,定价会低于欧美,若定位于运动健身市场,适当的定价应高于欧美。 全球化时代,随着消费模式在不同文化间传播,哈根达斯现象大概不会少见,从喜欢以某种方式喝咖啡的某甲,到喜欢像某甲那样喝咖啡的某乙,到喜欢让别人觉得他在像某甲那样喝咖啡的某丙,再到喜欢被某乙某丙们视为同类的某丁,虽然都在喝着同样的咖啡,但驱动这些消费的动机、他们对服务的需要、以及愿意为此付出的代价,都是不同的。 以前美国华人还没这么多的时候,美国人去中餐馆吃饭,也算得上是开洋荤了,很明显,针对此类偏好的中餐馆,其服务模式和定价策略,都会与国内中餐馆大相径庭;前些年,身边有个华人女朋友陪着,在许多美国人眼里也是很有面子的事情,不过,同样是娶一位华人女孩这件事,对于中国青年和美国青年,其动机和意义更是相去万里了。  
[微言]被虐的有袋类

【2013-10-06】

@Ent_evo #没想明白的问题#有袋类比有胎盘类“弱”吗?习惯上我们觉得自从人类带着有胎盘类进了澳洲,有袋类就是被虐的份儿。真的是这样吗?有袋类到底哪里弱了呢?又是为什么弱呢?澳洲好歹也是个大陆,进化能区分“澳洲大小的大陆”和“欧亚大小的大陆”吗?是什么机制导致了这个区分呢?

@whigzhou: “弱”不是因为它们是有袋类,而是它们经历的环境/对手史不如旧大陆的丰富,因而留下了更多未经考验和强化的软肋吧?

@Ent_evo: 如(more...)

标签: | |
4923
【2013-10-06】 @Ent_evo #没想明白的问题#有袋类比有胎盘类“弱”吗?习惯上我们觉得自从人类带着有胎盘类进了澳洲,有袋类就是被虐的份儿。真的是这样吗?有袋类到底哪里弱了呢?又是为什么弱呢?澳洲好歹也是个大陆,进化能区分“澳洲大小的大陆”和“欧亚大小的大陆”吗?是什么机制导致了这个区分呢? @whigzhou: “弱”不是因为它们是有袋类,而是它们经历的环境/对手史不如旧大陆的丰富,因而留下了更多未经考验和强化的软肋吧? @Ent_evo: 如果只说理化环境的话讲不通,澳洲可是它们的主场,怎么说也应该比远道而来的别的生物更加适应。如果讨论生物环境的话也略奇怪,你说一个小岛上对手单调这可以理解,澳洲自己也是个大陆,动物物种又不像人类那样遍布全球、跨文化交流,三千公里和一万公里就差这么多吗? @whigzhou: 物种的进化遗产的来历并不局限于物种历史,而是该物种所在世系(上溯至生物起源)的整个进化史,对这里的问题而言,对遗产差异负责的环境/对手历史差异至少可上溯至澳洲与旧大陆形成生殖隔离的时候 @whigzhou: 另外,戴蒙德在《崩溃》里说澳洲土地比较贫瘠(因为缺少火山活动、造山运动和冰川),可能也有关系 @游灵--鎏琳:同意钻石老爷的观点,澳洲土地贫瘠,气候不佳,初级生产力不够所以大型动物被土著人类灭绝了,小型动物干不过有胎盘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