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制度,就是政府用纳税人的钱,去大规模采购贫穷、痛苦和懒惰。
以下摘自BBC的报道:
从未工作过的凯伦·马休斯,一直靠政府救济过活。她迄今已与五名男性生下七名子女。据悉,当她今年初在电视上看到人们为某失踪儿童寻人基金捐款的报道时,突然灵机一动,决定设局绑架自己的女儿,以骗取公众善款。……
作案后,凯伦向警察谎报女儿鲜农(Shannon Matthews)失踪,导致警方耗资300多万英镑,动用大量人力物力,搜索长达24天。……
据英国2001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全国约6,000万人口中,500万属于长期依靠领取政府救济生活的永不工作人群。也就是说,英国有将近10%的社会底层人口是依靠社会救济生活的,而这些人口往往也是出现家庭破裂、青少年犯罪率高等诸多问题的重灾区。……
贝提森署长还表示,长此以往,英国一些贫困社区将与外界社会彻底断绝关系,使得这些地方的人一代又一代只靠政府救济生活,失去做人的基本尊严和道德。……
个人救济和私人慈善值得赞赏和尊敬,而政府福利制度则是基于这样的前提:首先,他们蔑视人类的慈悲之心,认为它不足以将痛苦减少到应有的程度;同时,他们却认为人类已经高尚到不再能容忍这么多痛苦在眼前发生。
捐助者需要明白,如果目标是治愈伤口,那么你在看到伤口时付出的善款就仅仅是预付款,受助者或作为中介的慈善组织必须用治愈的结果来报账,至此这笔购买才算完成,如此才能保证善款购买的是伤口的治愈,而不是伤口本身。……行善者在洒下同情眼泪,抛下硬币之后,良心得到抚慰,而没有索要治愈结果的报告,于是,善款购买了伤口。
需求创造供给,有人买就有人卖,出价越高卖方越起劲,没有伤口就制造出伤口,价格够高时甚至会有人自残待沽。因为缺少了报账环节,慈善的回路被短路了。指出这一逻辑显得十分冷酷,但事实无可回避。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报账环节必须被强化,捐赠者应仔细鉴别、慎重选择慈善组织,而后者应主动公布每一笔善款的使用细节和救助效果,如此才能确保善款被用来实现捐款人所希望的目标,而慈善业也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迄今为止,我见过的政府福利制度,全都缺乏上述回路,它们都是在采购伤口。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