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餐饮〉标签的文章(4)

连锁快餐的成本结构

【2022-06-16】

@whigzhou: 听一位连锁快餐业的业内说

1)连锁快餐的成本结构大概是:30%食材,30%场地设备,30%工资,

2)基本款的汉堡/三明治的材料成本比例比平均高(可以到40-60%),所以不太赚钱,最赚钱的是饮料和薯条,如果所有顾客都(像我那样)从不点饮料薯条,很多店可能会亏,

3)连锁快餐的肉馅采购价格并不比你从超市买的价格低多少,这一点让人非常吃惊,该业内自己头一回了(more...)

标签: | |
9095
【2022-06-16】 @whigzhou: 听一位连锁快餐业的业内说, 1)连锁快餐的成本结构大概是:30%食材,30%场地设备,30%工资, 2)基本款的汉堡/三明治的材料成本比例比平均高(可以到40-60%),所以不太赚钱,最赚钱的是饮料和薯条,如果所有顾客都(像我那样)从不点饮料薯条,很多店可能会亏, 3)连锁快餐的肉馅采购价格并不比你从超市买的价格低多少,这一点让人非常吃惊,该业内自己头一回了解到这一事实时也非常震惊,原因据说是这东西超市也都是不挣钱卖的,
开瓶费

【2021-09-11】

今天了解到一个习俗,这边餐馆允许顾客自带酒水,收开瓶费(corkage),但啤酒除外,我问为什么,得到的解释是,顾客对啤酒一般不怎么挑剔,有几种可以选就行了,但对葡萄酒和其他酒就比较挑,通常想喝自己喜欢的或者特别一点的,而餐馆不可能备那么多种以满足食客千差万别的需求,逼着客人从餐馆酒水单上挑会让他们很不爽,

感觉挺有道理

 

标签: | | | |
8828
【2021-09-11】 今天了解到一个习俗,这边餐馆允许顾客自带酒水,收开瓶费(corkage),但啤酒除外,我问为什么,得到的解释是,顾客对啤酒一般不怎么挑剔,有几种可以选就行了,但对葡萄酒和其他酒就比较挑,通常想喝自己喜欢的或者特别一点的,而餐馆不可能备那么多种以满足食客千差万别的需求,逼着客人从餐馆酒水单上挑会让他们很不爽, 感觉挺有道理  
餐饮业的Airbnb

【2016-09-06】

@whigzhou: Airbnb的模式不知会不会复制到餐饮业,自己做菜的,忙乎两小时十分钟就吃完了感觉很亏,多做一人份的边际成本很小,还可以顺便聊聊天,甚至交些朋友,不过有个问题,其中相当大一部分可能很快会凝固成固定饭搭子,如果比例太高,那在商业上就难以成立了。 ​​​​

@whigzhou: 当然,在缺乏人际信任的某国,怎么都不成立,即便有也会最终蜕变为共雇阿姨,而且据说这条路也堵死了,外卖网都禁止无门(more...)

标签: | |
7609
【2016-09-06】 @whigzhou: Airbnb的模式不知会不会复制到餐饮业,自己做菜的,忙乎两小时十分钟就吃完了感觉很亏,多做一人份的边际成本很小,还可以顺便聊聊天,甚至交些朋友,不过有个问题,其中相当大一部分可能很快会凝固成固定饭搭子,如果比例太高,那在商业上就难以成立了。 ​​​​ @whigzhou: 当然,在缺乏人际信任的某国,怎么都不成立,即便有也会最终蜕变为共雇阿姨,而且据说这条路也堵死了,外卖网都禁止无门店商家入驻。 @MrsRobinson:伦敦颇有一些这样经营的“餐厅”,在自己家做饭,邮件通知、定位,再口碑传。我去过的人多的20多个客人,少的六七个,一人付四五十镑  
百威星级餐馆

我一直在想,为何小餐馆这个庞大的行业,没有涌现出一种第三方卫生认证机制?

需求无疑是存在的,我们知道,小餐馆的毛利率不低,老板面临的挑战主要在于如何提高客流量来摊薄固定成本;而对于客户,在挑选餐馆时的三大关切——口味、价格和卫生——中,唯有卫生状况这一条,是难以获取信息的,而在中国,这又是很难令人放心的;因而,若有一种可信的机制,向食客提供关于卫生状况的信息,是有钱可赚的。

障碍在于起步,即,如何跨越建立品牌信誉的门槛,在你的品牌建立起足够的声誉之前,你是无法说服餐馆老板出钱来购买你的认证服务,以此换取(more...)

标签: | | |
718

我一直在想,为何小餐馆这个庞大的行业,没有涌现出一种第三方卫生认证机制?

需求无疑是存在的,我们知道,小餐馆的毛利率不低,老板面临的挑战主要在于如何提高客流量来摊薄固定成本;而对于客户,在挑选餐馆时的三大关切——口味、价格和卫生——中,唯有卫生状况这一条,是难以获取信息的,而在中国,这又是很难令人放心的;因而,若有一种可信的机制,向食客提供关于卫生状况的信息,是有钱可赚的。

障碍在于起步,即,如何跨越建立品牌信誉的门槛,在你的品牌建立起足够的声誉之前,你是无法说服餐馆老板出钱来购买你的认证服务,以此换取悬挂你的品牌标志的权利的,而在说服一大批餐馆之前,你是无法建立声誉的,这是个蛋鸡悖论。

正是因为这样的障碍,连锁品牌这种商业模式,在发展初期,或者进入一个地区的早期,都是以自营店为主,直到品牌声誉建立之后,才可能发展加盟店。

米其林模式之所以成功,是因为:
1)米其林原本就已经是知名品牌,虽然不是同行业,但餐馆带来声誉损坏同样会损及米其林品牌的价值,因而米其林品牌价值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可信的抵押物,让餐馆和食客都相信他不会胡来;
2)米其林认证的重点是菜品和口味,这不需要餐馆的同意与配合;
3)米其林并不指望靠它盈利。

前些天在排挡喝酒时,突然想到一种可能性,我们知道,许多啤酒经销商都采用的一种推销手段:只要小餐馆老板愿意买下几十箱酒,就可以包下他的店铺门脸装修(当然顺便挂上自己的广告),同时还赠送冷柜和餐具若干,甚至还有送空调的。

该模式只要再往前跨一步,就可以发展成品质认证了:接受上述交易安排的餐馆,如果愿意,可以签一份认证协议,接受百威派人不定期检查卫生状况和食物原料,合格者可悬挂“百威星级餐厅”标志,并享受特殊啤酒折扣。

认证标准不必太高,一星级大致相当于“吃不死”或“吃不出毛病”或“没有地沟油”,二星级就是干净舒适没苍蝇,等等。

这个模式跨越了主要的起步障碍,餐馆除了接受检查不需要额外付出什么或冒什么风险,而餐馆和消费者对百威品牌的信任也不需要重新建立,而百威在其中的盈利模式也是现成的:通过吸引客流来扩大啤酒销量。

对于百威来说,障碍主要在风险:把价值上百亿的品牌抵押在小餐馆的卫生状况上面,是否值得?所以尽管我以百威为例,但也相信这样的事情更可能由一个中等规模的二线品牌来做。

左思右想,好像没什么漏洞,或许是我喝多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