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想,为何小餐馆这个庞大的行业,没有涌现出一种第三方卫生认证机制?
需求无疑是存在的,我们知道,小餐馆的毛利率不低,老板面临的挑战主要在于如何提高客流量来摊薄固定成本;而对于客户,在挑选餐馆时的三大关切——口味、价格和卫生——中,唯有卫生状况这一条,是难以获取信息的,而在中国,这又是很难令人放心的;因而,若有一种可信的机制,向食客提供关于卫生状况的信息,是有钱可赚的。
障碍在于起步,即,如何跨越建立品牌信誉的门槛,在你的品牌建立起足够的声誉之前,你是无法说服餐馆老板出钱来购买你的认证服务,以此换取悬挂你的品牌标志的权利的,而在说服一大批餐馆之前,你是无法建立声誉的,这是个蛋鸡悖论。
正是因为这样的障碍,连锁品牌这种商业模式,在发展初期,或者进入一个地区的早期,都是以自营店为主,直到品牌声誉建立之后,才可能发展加盟店。
米其林模式之所以成功,是因为:
1)米其林原本就已经是知名品牌,虽然不是同行业,但餐馆带来声誉损坏同样会损及米其林品牌的价值,因而米其林品牌价值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可信的抵押物,让餐馆和食客都相信他不会胡来;
2)米其林认证的重点是菜品和口味,这不需要餐馆的同意与配合;
3)米其林并不指望靠它盈利。
前些天在排挡喝酒时,突然想到一种可能性,我们知道,许多啤酒经销商都采用的一种推销手段:只要小餐馆老板愿意买下几十箱酒,就可以包下他的店铺门脸装修(当然顺便挂上自己的广告),同时还赠送冷柜和餐具若干,甚至还有送空调的。
该模式只要再往前跨一步,就可以发展成品质认证了:接受上述交易安排的餐馆,如果愿意,可以签一份认证协议,接受百威派人不定期检查卫生状况和食物原料,合格者可悬挂“百威星级餐厅”标志,并享受特殊啤酒折扣。
认证标准不必太高,一星级大致相当于“吃不死”或“吃不出毛病”或“没有地沟油”,二星级就是干净舒适没苍蝇,等等。
这个模式跨越了主要的起步障碍,餐馆除了接受检查不需要额外付出什么或冒什么风险,而餐馆和消费者对百威品牌的信任也不需要重新建立,而百威在其中的盈利模式也是现成的:通过吸引客流来扩大啤酒销量。
对于百威来说,障碍主要在风险:把价值上百亿的品牌抵押在小餐馆的卫生状况上面,是否值得?所以尽管我以百威为例,但也相信这样的事情更可能由一个中等规模的二线品牌来做。
左思右想,好像没什么漏洞,或许是我喝多了,呵呵。
Guizhe @ 2020-04-25, 07:45
在某国,口味没人管,所以类似米其林这样的也可以存在;价格有人管,但对像餐饮这样的行业影响不大;卫生有人管,如果市场自发涌现出第三方评价,估计很快就被叫停,因为涉及到某些部门的权力,就像发布气象信息一样。嘻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