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与人类#5:文明试金石
辉格
2018年7月11日
上一篇我讲到,食物存储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远影响:拓展了生态位,提升了人口密度,降低了游动性,加大了对中心营地的依赖,削弱了基于肉食分享的集体主义,强化了领地性,催生了最初的私人财产权,继而深化了对本地资源(特别是植物和小型动物食源)的开发,而这进一步提升了人口密度,如此循环——循此路径,存储构成了人类最终走向定居文明的关键一环。
然而这些发展远非平滑顺畅,更不是一条不可逆的单行道,在定居农业出现后的一万多年里,许多族群并未步入这条轨道,比如澳洲人,俾格米人,科伊桑人,哈扎人和因纽特人,有些走出了一大截,然后就停在那里,比如努米克人,还有些曾经走的很远,却又退了回去,比如美国西南部的一些普韦布洛人(Puebloans)。
这是因为,食物存储(更一般而言,资源存储)对人类心理与行为模式,社会规范与组织,乃至政治结构和制度,提出了一系列挑战,只有当选择压力长时间持续朝这一方向施加,并且至少部分群体产生了应对这些挑战的种种改变之后,一些社会才最终滑向文明轨道。
抵御诱惑
首先是心理上的,以存储应对季节性波动的策略,要求实践者具有较高的延迟满足能力(delayed gratification),即克制立即满足欲望的冲动,抵御眼前诱惑,忍耐漫长回报期的心理能力,它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明知劳动回报要等到半年甚至更长时间之后才能获得,也愿意在当下辛苦工作,其次,在饥饿或嘴馋时不过早吃掉已经积累的食物储备,或用来保障未来食物供给的其他东西(比如种子、种牛、奶牛、耕牛)。
衡量延迟满足的一个常用指标是未来折现率(discount rate),即为了提前拿到一笔未来(比如一周后的)收入,(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