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空头

【2016-06-01】

@whigzhou: 看过《大空头》:虽然下了点功夫,但还是错的离谱,Margin Call仍是有关金融题材唯一好电影 ★★★

1)市场上永远不缺看空、唱空、做空者,更有无数泡沫论、危机论、末日论者,

2)对房产泡沫和次贷风险的警告早就存在了,绝非一小撮火眼金睛的怪人聪明人的离经叛道之辞,

3)看空和做空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后者需要对崩盘时间的准确判断,危机晚几个月爆发,跳楼的可能就是你了,

4)所以这根本不是一小撮聪明人/头脑清醒者与其他所有傻瓜/混蛋/疯子之间互搏的问题,果若如此,就不会有金融市场了,

5)次贷危机的始作俑者就是政府,放贷机构当然是非常起劲且不负责任的放出了大量劣质房贷,但他们敢这么做就是因为知道两房这两个冤大头会大量买入次贷,而两房之所以会做冤大头是因为他们需要满足92年住房法案的要求,而且知道出了问题政府不会撒手不管,说白了他们就是准国企,

6)当然让次贷危机扩大成金融危机的责任,金融业是逃不掉的,主要是债券结构的特性,让次贷的毒性蔓延到了整个系统中,它造成的结构与反馈机制上的复杂性,使得风险影响变得很难计算和重估,一出事就造成恐慌,

7)参与其中的金融企业根本没有逃脱损失,这一点是媒体和好莱坞睁眼说瞎话最多的地方,The Big Short里虚构的那种神奇大逃脱根本不可能实现,

8)虽然一开始来势凶猛,但事后看来这次金融危机根本无法跟大萧条相提并论,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看,这种级别的危机很平常,10年左右总会来一次,资本主义末日之类说法完全胡扯,

9)美联储的应对很好,国会和奥巴马的应对(Dodd-Frank法案以及针对金融业的一系列疯狂打压)很糟糕,否则后来的复苏会更快更高,

@Limlne: 那些神棍博中几次就以为自己是股神了,殊不知坏表一天也会有两次指对时间的,退潮了才能发觉自己是在裸游 。一直看空者也如此,他们预测到3次衰退中的5次

@whigzhou: 呵呵就是

@Veidt:被骂得最多的不是金融企业的股东逃脱损失,而是金融企业的高管作为代理人不仅没有因为不负责任的冒险受到惩罚,反而在危机发生后还拿到了高额奖金。其实金融业的一个大问题也在于从合伙制大规模转向股份制后的委托代理问题,

@whigzhou: 没错,所以我说的不是“骂得最多”而是“睁眼说瞎话最多”

@Veidt:财政部在前期的应对也很好,因为美国的信贷创造主要是由商业银行体系之外的投行和其他影子银行创造的,商业银行创造的信贷量不到整个体系的三分之一,所以影子银行体系如果得不到救助,信贷真空对实体经济造成的损失会非常可怕,但美联储对影子

@whigzhou: 没错,所以我说的是“奥巴马”不是“行政分支”

@Veidt:另外说这种级别的危机十年左右总会来一次有点低估它了,这次危机之所以没有一直蔓延下去造成更大规模的恐慌和萧条原因还是在于财政部和联储吸取了历次危机尤其是大萧条的教训,在早期通过有力的担保救助切断了危机蔓延的链条…

@whigzhou: 没错,但要假设把知识状态退回80年前的话危机也不会发生了

@wangyi_sswy:还有就是评级机构在这里的非常负面的作用。我亲身参与了很多次贷结构化证券的交易,很多同事认为,我们最终赚的,其实是评级机构的钱,以及大家对评级机构的盲目相信

@whigzhou: 1)评级机构是金融业的一部分,2)评级机构的责任主要在链条的后半部分,即让次贷危机放大为金融危机的部分

@wangyi_sswy:两房其实是不买次级债的,他们只会买优质的债(当然这里面包括了次级打包后,打包出来的优质债,这又和评级机构有关

@whigzhou: 两房买了很多次贷,见Fannie Mae一份季报 http://t.cn/R54IypM 第5页表格

 

相关文章

标签: | | |
7195
【2016-06-01】 @whigzhou: 看过《大空头》:虽然下了点功夫,但还是错的离谱,Margin Call仍是有关金融题材唯一好电影 ★★★ 1)市场上永远不缺看空、唱空、做空者,更有无数泡沫论、危机论、末日论者, 2)对房产泡沫和次贷风险的警告早就存在了,绝非一小撮火眼金睛的怪人聪明人的离经叛道之辞, 3)看空和做空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后者需要对崩盘时间的准确判断,危机晚几个月爆发,跳楼的可能就是你了, 4)所以这根本不是一小撮聪明人/头脑清醒者与其他所有傻瓜/混蛋/疯子之间互搏的问题,果若如此,就不会有金融市场了, 5)次贷危机的始作俑者就是政府,放贷机构当然是非常起劲且不负责任的放出了大量劣质房贷,但他们敢这么做就是因为知道两房这两个冤大头会大量买入次贷,而两房之所以会做冤大头是因为他们需要满足92年住房法案的要求,而且知道出了问题政府不会撒手不管,说白了他们就是准国企, 6)当然让次贷危机扩大成金融危机的责任,金融业是逃不掉的,主要是债券结构的特性,让次贷的毒性蔓延到了整个系统中,它造成的结构与反馈机制上的复杂性,使得风险影响变得很难计算和重估,一出事就造成恐慌, 7)参与其中的金融企业根本没有逃脱损失,这一点是媒体和好莱坞睁眼说瞎话最多的地方,The Big Short里虚构的那种神奇大逃脱根本不可能实现, 8)虽然一开始来势凶猛,但事后看来这次金融危机根本无法跟大萧条相提并论,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看,这种级别的危机很平常,10年左右总会来一次,资本主义末日之类说法完全胡扯, 9)美联储的应对很好,国会和奥巴马的应对(Dodd-Frank法案以及针对金融业的一系列疯狂打压)很糟糕,否则后来的复苏会更快更高, @Limlne: 那些神棍博中几次就以为自己是股神了,殊不知坏表一天也会有两次指对时间的,退潮了才能发觉自己是在裸游 。一直看空者也如此,他们预测到3次衰退中的5次 @whigzhou: 呵呵就是 @Veidt:被骂得最多的不是金融企业的股东逃脱损失,而是金融企业的高管作为代理人不仅没有因为不负责任的冒险受到惩罚,反而在危机发生后还拿到了高额奖金。其实金融业的一个大问题也在于从合伙制大规模转向股份制后的委托代理问题, @whigzhou: 没错,所以我说的不是“骂得最多”而是“睁眼说瞎话最多” @Veidt:财政部在前期的应对也很好,因为美国的信贷创造主要是由商业银行体系之外的投行和其他影子银行创造的,商业银行创造的信贷量不到整个体系的三分之一,所以影子银行体系如果得不到救助,信贷真空对实体经济造成的损失会非常可怕,但美联储对影子 @whigzhou: 没错,所以我说的是“奥巴马”不是“行政分支” @Veidt:另外说这种级别的危机十年左右总会来一次有点低估它了,这次危机之所以没有一直蔓延下去造成更大规模的恐慌和萧条原因还是在于财政部和联储吸取了历次危机尤其是大萧条的教训,在早期通过有力的担保救助切断了危机蔓延的链条… @whigzhou: 没错,但要假设把知识状态退回80年前的话危机也不会发生了 @wangyi_sswy:还有就是评级机构在这里的非常负面的作用。我亲身参与了很多次贷结构化证券的交易,很多同事认为,我们最终赚的,其实是评级机构的钱,以及大家对评级机构的盲目相信 @whigzhou: 1)评级机构是金融业的一部分,2)评级机构的责任主要在链条的后半部分,即让次贷危机放大为金融危机的部分 @wangyi_sswy:两房其实是不买次级债的,他们只会买优质的债(当然这里面包括了次级打包后,打包出来的优质债,这又和评级机构有关 @whigzhou: 两房买了很多次贷,见Fannie Mae一份季报 http://t.cn/R54IypM 第5页表格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