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快与慢

最近在Quartz上读到一篇文章,There really is no such thing as speed reading,说的是快速阅读法并不可取,有点意思,说几点我的看法:

1) 我不怎么追求快速阅读,首先因为不太有这需要,其次是因为节奏太快会让我不舒服,不仅阅读,任何事情都是如此,我做什么事都喜欢慢吞吞的。

2) 不过有时候我也会读的很快,特别是碰到那些比较乏味枯燥但又觉得有必要过一下目的材料,此时便会抱着一种赶紧完成的工具性态度,所以也不会带来多少快感。

3) 有些书不可能读的快,因为它会时时发人深省,让你浮想联翩,或掩卷长叹,或长时间发呆,甚至浑身战栗,这是所有阅读体验中最迷人的部分,谁会蠢到去强行终止它呢?(除非你是在练房中术)

4) 此类体验最强烈,因而最读不快的,是那种在你的观念体系中制造了大地震的书,当你最终合上它、站起身时,窗外的世界已是另一个了;就我个人而言,造成这种级别大地震的书大概不到十本,包括初中物理课本(因为其中的原子论),高中生物课本(因为提到了进化论),大一时读的经济学课本,《自私的基因》,《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一旦你的观念体系被粉碎,需要努力加以重建,那就不可能是一个快捷的过程。

5) 有些书没那么震撼,只是制造一些小局部地震,或引发一些遐想,或帮助你把以往的种种念头串了起来,即便如此,也足以让你时时停顿下来,因而将阅读速度拖得很慢。

6) 当然,一本好书也不会处处都有让你放慢或停顿下来的内容,但假如它完全没有,那肯定算不上什么好书。

7) 不是好书未必不值得一读,有时候你需要往头脑里多灌些材料,此时,快速阅读法还是有其价值的(这一点我和Quartz那篇文章的作者看法有所不同)。

8) 假如你从来没有上面提到的那种体验,却仍坚持大量阅读,那实在让人佩服。

9) 再说说快速阅读这件事本身。依我看,快速阅读的秘诀在于对内容的预期,假如事先能够对后续内容的结构形成准确预期,速度可以非常快,因为此时信息的提取不再依赖于句子结构和文字顺序,通过非顺序的抓取一些特征性字眼,便可读个大概,对此我的解释是,你实际上已经预设了一个语义框架,阅读过程只是抓取特征字眼填进该框架。

10) 问题是,预期很可能是错的,此时可能引出两种结果:A)你意识到预期错了,不得不重新调整,于是速度被拖慢下来,B)你没意识到错误,于是误读、漏读、幻读(即凭空脑补)便出现了。

11) 第二种结果的最糟糕之处在于:它非但没有给你带来新知识新见解,反倒在不断强化你的固有陈见,从每本新书、每篇新文章里,你所看到的都是“对你早已拥有的透彻见解或英明判断的又一个例证”,此类阅读越多越勤快,你就变得越蠢越无知。

 

相关文章

标签:
6529
最近在Quartz上读到一篇文章,There really is no such thing as speed reading,说的是快速阅读法并不可取,有点意思,说几点我的看法: 1) 我不怎么追求快速阅读,首先因为不太有这需要,其次是因为节奏太快会让我不舒服,不仅阅读,任何事情都是如此,我做什么事都喜欢慢吞吞的。 2) 不过有时候我也会读的很快,特别是碰到那些比较乏味枯燥但又觉得有必要过一下目的材料,此时便会抱着一种赶紧完成的工具性态度,所以也不会带来多少快感。 3) 有些书不可能读的快,因为它会时时发人深省,让你浮想联翩,或掩卷长叹,或长时间发呆,甚至浑身战栗,这是所有阅读体验中最迷人的部分,谁会蠢到去强行终止它呢?(除非你是在练房中术) 4) 此类体验最强烈,因而最读不快的,是那种在你的观念体系中制造了大地震的书,当你最终合上它、站起身时,窗外的世界已是另一个了;就我个人而言,造成这种级别大地震的书大概不到十本,包括初中物理课本(因为其中的原子论),高中生物课本(因为提到了进化论),大一时读的经济学课本,《自私的基因》,《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一旦你的观念体系被粉碎,需要努力加以重建,那就不可能是一个快捷的过程。 5) 有些书没那么震撼,只是制造一些小局部地震,或引发一些遐想,或帮助你把以往的种种念头串了起来,即便如此,也足以让你时时停顿下来,因而将阅读速度拖得很慢。 6) 当然,一本好书也不会处处都有让你放慢或停顿下来的内容,但假如它完全没有,那肯定算不上什么好书。 7) 不是好书未必不值得一读,有时候你需要往头脑里多灌些材料,此时,快速阅读法还是有其价值的(这一点我和Quartz那篇文章的作者看法有所不同)。 8) 假如你从来没有上面提到的那种体验,却仍坚持大量阅读,那实在让人佩服。 9) 再说说快速阅读这件事本身。依我看,快速阅读的秘诀在于对内容的预期,假如事先能够对后续内容的结构形成准确预期,速度可以非常快,因为此时信息的提取不再依赖于句子结构和文字顺序,通过非顺序的抓取一些特征性字眼,便可读个大概,对此我的解释是,你实际上已经预设了一个语义框架,阅读过程只是抓取特征字眼填进该框架。 10) 问题是,预期很可能是错的,此时可能引出两种结果:A)你意识到预期错了,不得不重新调整,于是速度被拖慢下来,B)你没意识到错误,于是误读、漏读、幻读(即凭空脑补)便出现了。 11) 第二种结果的最糟糕之处在于:它非但没有给你带来新知识新见解,反倒在不断强化你的固有陈见,从每本新书、每篇新文章里,你所看到的都是“对你早已拥有的透彻见解或英明判断的又一个例证”,此类阅读越多越勤快,你就变得越蠢越无知。  


已有4条评论

  1. 辻郖杉 @ 2016-02-03, 09:51

    能做到第8条的人一定是神经反馈机制出现了问题

    [回复]

  2. bear @ 2016-02-03, 14:11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这么牛?看来我得啃啃原著了。

    [回复]

  3. (未完成)阅读,慢慢来会不会比较快 @ 2016-03-06, 19:50

    […] 阅读,快与慢 辉格 @ 2016-02-03 03:34  阅读(1,668)  评论 (2)   分类:若有所思 […]

  4. 语不惊人死不休(171)人是自己身体的主人 - 杂烩网 @ 2019-06-10, 15:28

    […] 说说快速阅读这件事本身。依我看,快速阅读的秘诀在于对内容的预期,假如事先能够对后续内容的结构形成准确预期,速度可以非常快,因为此时信息的提取不再依赖于句子结构和文字顺序,通过非顺序的抓取一些特征性字眼,便可读个大概,对此我的解释是,你实际上已经预设了一个语义框架,阅读过程只是抓取特征字眼填进该框架。——阅读,快与慢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