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阶梯的断裂

恐怖主义土壤肥沃,众多落后国家制度建设鲜有成就,甚至沦为失败国家,社会失序,这些问题其实有着一个共同的背景: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对这些国家的精英或潜在精英失去了吸引力,或者,即便仍有吸引力,以往那个以西方价值为灯塔的、并且可供这些落后国家精英分子或有志青年向上爬升的社会阶梯,已经断裂了。

这一情景与维多利亚时代形成鲜明对比,那时所有已经接触西方的传统社会,无不仰慕西方文化,这些社会中禀赋优秀、志向高远、不安现状的青年,都清楚的知道,通往西方价值的阶梯在哪里,可以如何通过自身努力而一级级爬升,从而获得个人成就。

在晚清最后三十年,有点志向的青年都知道,学英语、接受西式教育、在铁路局、电报局、工厂等西式产业谋得一份差事、留学,都是令人艳羡的社会晋身之途,按西方模式创办现代企业、组织自治社区,甚至改革政治制度,这些成就可以为个人带来新的荣耀,赢得西方式的尊严和体面,甚至被女王封爵。

这就像之前科举阶梯,即便对不识字的人也是一目了然。

即便禀赋较差、地位较低的青年,无望获得这样的成就,也同样会受这一价值阶梯的影响,因为他身边总会有一些成功者、高地位者,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告诉他:什么才是更值得追求的价值,如何行事才显得更体面;这就好比,尽管科举体系仅仅容纳了社会极小部分成员(最多几十万),但其价值吸引力却影响了所有人的观念和行为。

上述价值阶梯之所以那么清晰可见,是因为西方元素的现场存在,其优势亲眼可见,不容否认,并且对个人可以伸手触及,而不像如今许多落后国家,可以在电视和互联网上看到,却遥不可及。

优势文化的现场存在所带来的价值引导作用,被社会学家称为橱窗效应,研究发现,晚清大量商业和政治制度创新,比如新式企业、商业行会、慈善机构的组织模式,都是橱窗效应的表现,许多都是照抄香港同类。

可是现如今,西方橱窗里只剩下商品和娱乐,制度元素都不见了。

这部价值阶梯的断裂,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西方从殖民地和保护国全面撤离;与此同时,一战后西方左派知识分子在文化上的自我否定运动,也在六七十年代达到高峰;九十年代,这一趋势因苏联崩溃而有所回潮,但很快又重新掀起,特别是在08年之后。

这一撤离之所以导致阶梯断裂,是因为,价值阶梯要起作用,必须和权力结构相对应,否则即便还有大批传教士、慈善组织、教师、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在现场,橱窗效应也会大大削弱,因为在价值吸引和文化仿效方面,多数人尤其是处于这一发展阶段的人,都是很势利很低俗的,谁发财谁有权势,就仰慕和效仿谁,村里首富开奔驰,就觉得奔驰是天下最好的车,当地土豪军阀以砍头剁手展示权力,大家就都觉得这才是赢得尊严和体面的可行方式,无论外人觉得金三胖多丑陋,在朝鲜那都是时尚先锋。

细说起来话就太长……

总之,只要西方不在文化和价值观重建其自信心,本文开头所提到的那些问题,就不会有出路,更糟糕的是,西方世界本身也会因此而继续颓废下去,那才是真正的悲剧。

 

相关文章

标签: | | |
6269
恐怖主义土壤肥沃,众多落后国家制度建设鲜有成就,甚至沦为失败国家,社会失序,这些问题其实有着一个共同的背景: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对这些国家的精英或潜在精英失去了吸引力,或者,即便仍有吸引力,以往那个以西方价值为灯塔的、并且可供这些落后国家精英分子或有志青年向上爬升的社会阶梯,已经断裂了。 这一情景与维多利亚时代形成鲜明对比,那时所有已经接触西方的传统社会,无不仰慕西方文化,这些社会中禀赋优秀、志向高远、不安现状的青年,都清楚的知道,通往西方价值的阶梯在哪里,可以如何通过自身努力而一级级爬升,从而获得个人成就。 在晚清最后三十年,有点志向的青年都知道,学英语、接受西式教育、在铁路局、电报局、工厂等西式产业谋得一份差事、留学,都是令人艳羡的社会晋身之途,按西方模式创办现代企业、组织自治社区,甚至改革政治制度,这些成就可以为个人带来新的荣耀,赢得西方式的尊严和体面,甚至被女王封爵。 这就像之前科举阶梯,即便对不识字的人也是一目了然。 即便禀赋较差、地位较低的青年,无望获得这样的成就,也同样会受这一价值阶梯的影响,因为他身边总会有一些成功者、高地位者,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告诉他:什么才是更值得追求的价值,如何行事才显得更体面;这就好比,尽管科举体系仅仅容纳了社会极小部分成员(最多几十万),但其价值吸引力却影响了所有人的观念和行为。 上述价值阶梯之所以那么清晰可见,是因为西方元素的现场存在,其优势亲眼可见,不容否认,并且对个人可以伸手触及,而不像如今许多落后国家,可以在电视和互联网上看到,却遥不可及。 优势文化的现场存在所带来的价值引导作用,被社会学家称为橱窗效应,研究发现,晚清大量商业和政治制度创新,比如新式企业、商业行会、慈善机构的组织模式,都是橱窗效应的表现,许多都是照抄香港同类。 可是现如今,西方橱窗里只剩下商品和娱乐,制度元素都不见了。 这部价值阶梯的断裂,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西方从殖民地和保护国全面撤离;与此同时,一战后西方左派知识分子在文化上的自我否定运动,也在六七十年代达到高峰;九十年代,这一趋势因苏联崩溃而有所回潮,但很快又重新掀起,特别是在08年之后。 这一撤离之所以导致阶梯断裂,是因为,价值阶梯要起作用,必须和权力结构相对应,否则即便还有大批传教士、慈善组织、教师、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在现场,橱窗效应也会大大削弱,因为在价值吸引和文化仿效方面,多数人尤其是处于这一发展阶段的人,都是很势利很低俗的,谁发财谁有权势,就仰慕和效仿谁,村里首富开奔驰,就觉得奔驰是天下最好的车,当地土豪军阀以砍头剁手展示权力,大家就都觉得这才是赢得尊严和体面的可行方式,无论外人觉得金三胖多丑陋,在朝鲜那都是时尚先锋。 细说起来话就太长…… 总之,只要西方不在文化和价值观重建其自信心,本文开头所提到的那些问题,就不会有出路,更糟糕的是,西方世界本身也会因此而继续颓废下去,那才是真正的悲剧。  


已有6条评论

  1. fanjifeng @ 2015-11-19, 03:07

    这个价值阶梯在历史上也不是直的,晚清民初留学生大多去了日本,他们爬的这条阶梯通向的地方恐怕不那么好。
    二战后美国对外似乎在倡导一种权利扁平、高福利的民族国家,然而美国自己却不是那样,至少不完全是那样。

    [回复]

  2. r @ 2016-04-26, 11:39

    说的很赞!
    就是模仿啊山寨啊!
    不过,我觉得对自我价值观怀疑就是天生的啊,因为它也有自己想但没有解决的问题啊!
    关键是双方差距太大了。西方担心的是减肥,落后国家担心的是肚子饿。人家说麦当劳是垃圾,我们吃麦当劳好happy。若真信了哪些话,未必太蠢了。
    其实,知识分子都是不重要的,哪些年青男女的想法也无需太当真。

    [回复]

  3. » 地位探测器 @ 2017-09-20, 19:46

    […] @whigzhou: 石油财富至少影响了数亿人的地位探测器的探测结果,西方知识界的反西方倾向至少影响了数千万人受教育人口的地位探测结果和对声望品的认定,他们继而又影响了所在社会数十亿人的价值取向,结果便是价值阶梯的断裂 […]

  4. Drunkplane @ 2019-10-05, 21:03

    昨天跟辉总聊到这个话题。我的问题是,西方价值阶梯的断裂是否不可避免?文章中说这个过程始于1860s,并从西方内部发展而来,当时发生了什么?全面战争的兴起需要全民动员,因而社会审美与价值庸俗化?

    [回复]

    Drunkplane 回复:

    打错了,应该是1960s,但西方自我否定的思想源头应该早早得多。

    [回复]

  5. Je @ 2019-10-08, 20:05

    所以是觉得:价值灯塔仍在,只是自我否定作祟?如果灯塔已暗呢?

    [回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