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气候变迁与人口泵

【2013-01-15】

@科学公园 《中国历代气候变迁》作者:@七是;文章链接:http://t.cn/zjdw1su

@trinity31:文章内容似乎源自1973年竺可桢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精彩文章--“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有意思的是“诗经”与“唐诗”恰好对应两个持续时间比较长的温暖期,饱暖则思淫欲?竺可桢推断唐代长安的冬季要比竺所处

@whigzhou: 差不多每个暖期之后的气瘟下行段,都是蛮族入侵的高峰期

@whigzhou: 因为暖期草原游牧地带养活了更多人口,当气候恶化时,这些人需要向外寻找生计,这种人口随气候而大幅波动并对周边社会造成周期性压力的机制,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人口泵”,青藏高原,蒙古草原,阿拉伯半岛,都曾是这样的人口泵

@whigzhou: 农耕社会也可以成为人口泵,只要人口对气候足够敏感,比如挪威,另外,最早的人口泵可能是东非草原

@whigzhou: 原文图表中第一个气瘟下行期发生在商周更替之际,据许倬云说,周实际上是个刚刚向农耕转变的游牧民族,第二第三个下行期也都对应着农业帝国的崩溃,第四个对应蒙古大扫荡,第五个是满清入关

@人造天坣:农业也靠天吃饭,牧民南下往往也是农业社会衰弱期,也有吸的机制。但该模型必须结合社会、技术演进。另:青藏高原只爆发过一次

@whigzhou: 青藏高原可能不止一次,羌人与中原的冲突似乎一度很频繁,氐人在魏晋时也很活跃,乱华五胡中羌氐占了两个

@人造天坣:羌泛指一很大的族群,按商人的方位观,西方似都可称羌。西方的地缘板块,西域通过甘肃走廊向中原移动,远较青藏高原活跃。吐蕃文明起于象雄,在高原西部,受波斯文明影响较大,之后才转移至环境稍优的藏南河谷,与中原沟通

@whigzhou: 是。不过这里只关心其所处地域位置和生态条件,而不管种族和文化渊源

@人造天坣:西域草原和蒙古高原连成一片,而青藏高原是高山寒带草原,差异巨大。青藏高原内又分三部分,冈底斯山以北是羌塘草原。以南是谷地,可开展高寒农业。而青海北部、昌都以东,即安多和康区,多山间谷地,是羌人主要来源

@whigzhou: 嗯

 

相关文章

标签: |
4829
【2013-01-15】 @科学公园 《中国历代气候变迁》作者:@七是;文章链接:http://t.cn/zjdw1su @trinity31:文章内容似乎源自1973年竺可桢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精彩文章--“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有意思的是“诗经”与“唐诗”恰好对应两个持续时间比较长的温暖期,饱暖则思淫欲?竺可桢推断唐代长安的冬季要比竺所处 @whigzhou: 差不多每个暖期之后的气瘟下行段,都是蛮族入侵的高峰期 @whigzhou: 因为暖期草原游牧地带养活了更多人口,当气候恶化时,这些人需要向外寻找生计,这种人口随气候而大幅波动并对周边社会造成周期性压力的机制,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人口泵”,青藏高原,蒙古草原,阿拉伯半岛,都曾是这样的人口泵 @whigzhou: 农耕社会也可以成为人口泵,只要人口对气候足够敏感,比如挪威,另外,最早的人口泵可能是东非草原 @whigzhou: 原文图表中第一个气瘟下行期发生在商周更替之际,据许倬云说,周实际上是个刚刚向农耕转变的游牧民族,第二第三个下行期也都对应着农业帝国的崩溃,第四个对应蒙古大扫荡,第五个是满清入关 @人造天坣:农业也靠天吃饭,牧民南下往往也是农业社会衰弱期,也有吸的机制。但该模型必须结合社会、技术演进。另:青藏高原只爆发过一次 @whigzhou: 青藏高原可能不止一次,羌人与中原的冲突似乎一度很频繁,氐人在魏晋时也很活跃,乱华五胡中羌氐占了两个 @人造天坣:羌泛指一很大的族群,按商人的方位观,西方似都可称羌。西方的地缘板块,西域通过甘肃走廊向中原移动,远较青藏高原活跃。吐蕃文明起于象雄,在高原西部,受波斯文明影响较大,之后才转移至环境稍优的藏南河谷,与中原沟通 @whigzhou: 是。不过这里只关心其所处地域位置和生态条件,而不管种族和文化渊源 @人造天坣:西域草原和蒙古高原连成一片,而青藏高原是高山寒带草原,差异巨大。青藏高原内又分三部分,冈底斯山以北是羌塘草原。以南是谷地,可开展高寒农业。而青海北部、昌都以东,即安多和康区,多山间谷地,是羌人主要来源 @whigzhou: 嗯  


已有1条评论

  1. CH @ 2014-01-01, 09:11

    不知那些被后人记述为昏庸无能残暴的末代君主,有多少是因为运气不好,处于气温下降期。

    [回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