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发表的文章(5)

万分之一

【2018-05-16】

决定某一时代某社会之学术活动整体面貌的首要因素是,最具天赋的万分之一人口,都被吸引到哪些学科去了,更一般而言,决定某一社会之文化面貌的首要因素是,最具天赋的万分之一人口,都被吸引到哪些领域的智力活动中去了。

【2020-06-14】

隐约感觉,各学科之间的发展可能存在某些联动关系,比如:1)一些对智力要求极高的学科,比如理论物理,若遭遇平台期,看不到取得卓著成就的前景,就会提升其(more...)

标签: | | | |
8034
【2018-05-16】 决定某一时代某社会之学术活动整体面貌的首要因素是,最具天赋的万分之一人口,都被吸引到哪些学科去了,更一般而言,决定某一社会之文化面貌的首要因素是,最具天赋的万分之一人口,都被吸引到哪些领域的智力活动中去了。 【2020-06-14】 隐约感觉,各学科之间的发展可能存在某些联动关系,比如:1)一些对智力要求极高的学科,比如理论物理,若遭遇平台期,看不到取得卓著成就的前景,就会提升其他学科产生巨匠的机会,2)某些产业的一时兴旺,会将大批高人吸引到该产业和相关学科,比如金融证券业,所以当这些产业出现一段较长的萧条期时,可能也会产生类似效果。总之,虽然全球人口已70多亿,可是像冯诺伊曼这样的高人,每代也不会有多少,所以这些人的流向就是个很重要的因素。不知道有没有相关研究。
文化同步性

【2020-06-10】

互联网和social media带来的一个改变是,盎格鲁世界的文化同步性越来越强了,至少在一些层面上,越来越多的议题正在成为盎格鲁世界的共同议题。 ​​​​

Quillette可以说是这一同步性的代表,这份新媒体无论是编辑/作者群,还是读者群,都是属于整个盎格鲁世界的,我关注的许多博客作者,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他们的读者群,也是如此,今后类似的媒体会越来越多。

 < (more...)

标签: |
8223
【2020-06-10】 互联网和social media带来的一个改变是,盎格鲁世界的文化同步性越来越强了,至少在一些层面上,越来越多的议题正在成为盎格鲁世界的共同议题。 ​​​​ Quillette可以说是这一同步性的代表,这份新媒体无论是编辑/作者群,还是读者群,都是属于整个盎格鲁世界的,我关注的许多博客作者,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他们的读者群,也是如此,今后类似的媒体会越来越多。  
东方智慧

【2020-06-06】

1717年,大英在决心剿灭加勒比海盗时,曾在动手之前发公告,宣布对限期内主动投降者实行大赦,公告所到之处,海盗们反应不一,有坚决拒斥的,有真心归降的,也有假意归降而暗中继续的,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没有人觉得那是诱降陷阱,所有海盗都相信国王的承诺是可信的,事实上,归降海盗也确实都得到了赦免,以东方智慧来看,他们显然都太傻太天真了,想当年王直可能出海太久,早已忘了东方智慧,结果就被韭菜了。

(more...)
标签: | | |
8221
【2020-06-06】 1717年,大英在决心剿灭加勒比海盗时,曾在动手之前发公告,宣布对限期内主动投降者实行大赦,公告所到之处,海盗们反应不一,有坚决拒斥的,有真心归降的,也有假意归降而暗中继续的,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没有人觉得那是诱降陷阱,所有海盗都相信国王的承诺是可信的,事实上,归降海盗也确实都得到了赦免,以东方智慧来看,他们显然都太傻太天真了,想当年王直可能出海太久,早已忘了东方智慧,结果就被韭菜了。 一个半世纪后,另一位太傻太天真的英国人,Charles George Gordon,终于有机会亲身接受东方智慧的教育,在帮李鸿章作保劝降郜永宽等八位太平军将领后,他的担保承诺转眼就被变成了一个屁,气得拎着枪四处追杀李鸿章,而后者的导师,东方智慧大师曾国藩当然深明大义,夸赞道:“此间近事,惟李少荃在苏州杀降王八人最快人意”,“殊为眼明手辣”。
桥牌

【2020-06-01】

下午去一家German club观摩了一种德国人特有的纸牌游戏,叫Skat,看了几个小时,打牌规则倒是不复杂,后来我上桌打了几副,感觉不难,可是算分规则极为繁琐,我看了三个小时还没全弄懂,而叫牌的准确性又是以会算分为前提的,我打的几副,叫牌都是让别人指导的,所以直到临走时,还不能算学会了。

不过这几个小时已足以让我得出结论,这游戏不会激起我的足够兴趣去加入他们的俱乐部,这可能会让带我去的朋友有点失望,他们俱乐部近些年正在迅速流失成员,附近的老一代德裔移民已经快死光了,在俱乐部打Skat的人本来有好几十,现在经常只有一两桌,所以,甚至我这亚洲人的加入也会受到欢(more...)

标签: | | | | | |
8219
【2020-06-01】 下午去一家German club观摩了一种德国人特有的纸牌游戏,叫Skat,看了几个小时,打牌规则倒是不复杂,后来我上桌打了几副,感觉不难,可是算分规则极为繁琐,我看了三个小时还没全弄懂,而叫牌的准确性又是以会算分为前提的,我打的几副,叫牌都是让别人指导的,所以直到临走时,还不能算学会了。 不过这几个小时已足以让我得出结论,这游戏不会激起我的足够兴趣去加入他们的俱乐部,这可能会让带我去的朋友有点失望,他们俱乐部近些年正在迅速流失成员,附近的老一代德裔移民已经快死光了,在俱乐部打Skat的人本来有好几十,现在经常只有一两桌,所以,甚至我这亚洲人的加入也会受到欢迎。 对于我那位朋友,这家俱乐部是他目前说德语的主要机会,他的孩子们都不会德语。以今天看到的情况,在叫牌和打牌过程中,或谈论与Skat有关的事情时,他们只说德语,其中有些概念甚至还没有英文词对应,我朋友为了让我明白,还临时创造了一些译法。 实际上这次观摩再次加深了我对桥牌的偏爱,我见过的其他纸牌游戏都差得太远了,从桥牌中体验到的乐趣,学到的道理,都是其他游戏中没有的,特别是有关合作与信息传递方面的那些,而且和其他智力游戏不同,桥牌中的风格与智慧非常贴近现实生活。 我曾经给朋友解释过的一个例子,是责任感,要打好牌,你必须具有适度的责任感,既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太强的意思是把不该由自己承担的责任强行揽过来,比如一个决定本来应交给同伴去做,却擅自做了,太弱的意思是经常意识不到在何种情况下责任在自己身上,或者虽然意识到了却仍然选择逃避,由这两者缺陷造成的错误每天都能看到。 比如叫牌过程中,有关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是:1)同伴之间,谁暴露的(有关自己所持牌的)信息越少,谁负的责任越多,2)谁离叫牌终止点越近,谁的责任越多,这两条说起来简单,执行起来不容易。 从我的经验看,最能体现上述责任原则,但也难向初学者解释的一种叫法,是所谓的逼叫性pass,意思是,基于已经暴露的信息,我们不可能让对方打一个未被加倍的定约,所以我的pass是逼同伴叫牌,要么加倍,要么再叫我们已经同意过的花色,换句话说,这个pass的意思就是『我不确定是加倍好还是再争叫好,请根据你手上的牌做决定』,要理解掌握这种叫法,双方必须对责任原则理解的非常透彻。 所以,通过打牌,你很快可以了解一个人的许多方面特性,特别是在初级和中级牌手中,对于高级牌手,这些问题一般都早已通过理论学习和大量练习解决了,所以反倒看不出个性。 另一个与现实很贴近的智慧是,在纸牌这样的随机性游戏中,策略好坏要以数学期望值来评价,而不能以个例输赢论高下,这一点很多初级牌手都理解不了,结果就是永无止境的策略摇摆,一个策略明明是对的,可因为吃了一次大亏,就动摇了,这种情况太常见了。 还有一条很多人也做不到:不要因侥幸成功而沾沾自喜。这里说的侥幸可以是大概率侥幸,有些高级打法的优势可能只有在20%的牌例中才能体现出来,在80%牌例中,不会这种打法的人表现也不差,很多安全打法就是如此,所以那些不会的人通常日子过得也很舒坦,偶尔出现的失败往往被错误的归咎于坏运气。 更迷惑人的是,有些高级打法会出于安全考虑而放弃一些小便宜,这更会让那些不懂的人沾沾自喜,以为自己打的更好,多拿了一礅。 当然,许多个性和逻辑推断能力上的缺陷可以用大量而细致的约定来弥补,但中初级牌手很难记住那么多约定,此时你更容易看出一个人的能力和个性。 还有一点:桥牌对道德自律的要求非常高,我没见过任何其他竞赛项目的规范执行像桥牌那么依赖于自律,特别是有关非法暴露信息方面的自律,规则要求牌手在叫牌过程中,以及防守方在打牌过程中,避免以叫牌和出牌之外的方式暴露信息,这意味着对自身表情、体态和动作节奏的严格控制,最好没有任何波动。 事实上很多人做不到这一点,少数是故意,但多数是缺乏意识(他们意识不到表情体态和节奏上的微小波动都是在传达信息),或自我放纵,还有更多是缺乏控制能力,我觉得这种训练很有价值,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其他机会经受这样的训练。  
可鉴赏性

【2020-06-01】

在缺乏适当的测试与统计方法的时代,对医疗的需求虽很旺盛,但供给的内容(理论上)是高度任意的,因为既然患者无从判断某种药物或处置的功效究竟如何,那医生用什么又有什么差别呢,可实际上,这一任意性有所限制,有些类型的东西会受偏爱,但那不是为了提高功效,而是为医方建立市场排他性,因为假如药物或处置果真任意挑选,那就无法阻止别人加入供方行列,医生就不值钱了,所以在前现代,无论哪种文化,医生都偏爱一些非常难找到的药材,下面几例来自17世纪英格兰(Edward Dolnick《机械宇宙》第2,9章),腔调很熟悉吧。

这种神秘的药膏包括某些不太可(more...)

标签: | | | |
8217
【2020-06-01】 在缺乏适当的测试与统计方法的时代,对医疗的需求虽很旺盛,但供给的内容(理论上)是高度任意的,因为既然患者无从判断某种药物或处置的功效究竟如何,那医生用什么又有什么差别呢,可实际上,这一任意性有所限制,有些类型的东西会受偏爱,但那不是为了提高功效,而是为医方建立市场排他性,因为假如药物或处置果真任意挑选,那就无法阻止别人加入供方行列,医生就不值钱了,所以在前现代,无论哪种文化,医生都偏爱一些非常难找到的药材,下面几例来自17世纪英格兰(Edward Dolnick《机械宇宙》第2,9章),腔调很熟悉吧。

这种神秘的药膏包括某些不太可能存在的成分——“未能入土为安的人头颅上长出的青苔”

有个治疗痛风的配方要人“用黄瓜、芸香和杜松烹煮小狗”

1685年查理二世中风,他的医生“折磨着他”,后来有位历史学家写道,“就像是对待被送上火刑柱烧死的印第安人”。 首先,皇室医生们为他放了两量杯的血液,接着,他们为他灌肠、吃泻药,再加上一剂喷嚏粉,然后又为他放了一量杯的血液,国王的病情仍旧没有起色。他们用鸽粪和珍珠粉末配制的药膏为国王脚,在国王理光的头颅与赤裸的双足上使用烧红的烙铁。种种手段都未产生效果,国王陷入抽搐的状态。医生为国王奉上主要成分是“40滴人类头骨萃取物的药水”。四天后,查理去世了。

这其实可以推广为一条一般原理:当你的消费者无法鉴别某类产品/服务的功效时,就为他提供点别的他会鉴别的东西,至少让他以为自己会鉴别,这样一来,他不仅愿意为之支付溢价,而且会对此津津乐道,以此夸耀自己的鉴别力,比如,卖音响的,因为多数买家其实不会欣赏音乐,所以最好给他们讲讲你的光纤音频线有多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