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11】
@黄章晋ster:因为他们俩大致属于同一个生态位。
@tertio:右边这个判断错得太离谱了吧,这等于说安兰德与哈耶克一个生态位
@whigzhou: 教官说的是事实,虽然我对这一事实何以出现也是大惑不解。刚花了十几分钟想了想,这似乎揭示了有关政治生态、政治光谱,以及政治倾向如何结晶成派系的某些一般模式
@whigzhou: 为说明这情况,我需要先做一点预备性论证。对个人而言,从哲学基础,到主义(或者叫政治信条,表现为一组标签),再到具体的政治主张,可以形成一个连贯而自洽的体系,但从群体表现看,事情不是按这个逻辑发生的,光谱、主义、派系,可以在这三个层次的任意一个上汇聚结晶,结果就是若干团乱麻。
@whigzhou: 因为绝大多数人不会将自己的反思深入到哲学层次,所以,除了一小撮有哲学兴趣的人之间,结晶通常发生在后两个层次上
@whigzhou: 至于后两个层次哪个优先,取决于特定制度环境下,表达机会和参与机会之前的相对关系,假如表达机会很多,参与机会很少,则结晶倾向于在第二个层次(即主义层次)上发生,反之,若参与机会相对较多,则结晶更多发生在第三层次(即主张层次)上
@whigzhou: 注意:我说的参与机会并不直接对应结铛或投票的机会,而是更一般的指,以自身行动改变政治进程的可能性,比如同样是票决制或代议制,越是下层的地方性事务,个人参与就越大,而在联邦层面,大部分以为自己在参与的人,其实不过是在表达
@whigzhou: 问题是,第二个层次上的共同点,虽然在站队(更贴切说是虚拟站队)时最具号召力,却往往是最肤浅也最没用的,举个较纯粹的例子,罗斯巴德和大卫·弗里德曼常被一起归为Libertarian和市场无镇腹主义,但这两位无论在哲学基础上,还是现实主张上,可以说毫无共同之处(除了都用英语写作之外) 。
@whigzhou: 草,对付关键词屏蔽花了二十分钟,本来还想多说几句,太麻烦,算了~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