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文#28: 铁矿石议价: 双边寡头格局的终结

铁矿石议价:双边寡头格局的终结
辉格
2008年6月26日

日前,宝钢与力拓就2008财年铁矿石基准价格达成协议,几乎全盘接受了力拓的涨价要求,这一结果的意义,不仅在于涨价本身,更在于它打破了传统铁矿石议价中“首发-跟随”和“同步变动”两大惯例,从而使国际铁矿石市场已维持27年之久的议价机制面临崩溃。这一局面,并非宝钢和其他钢铁企业所愿意看到,而是长期主导铁矿石市场的双边寡头垄断格局逐渐瓦解的结果。

从1981年开始建立的现行铁矿石价格谈判机制,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议价模式,它通过每年一度的艰难而漫长的谈判寻找价格,这种复杂而代价昂贵的机制之所以会被采用,是因为铁矿石市场形成了罕见的双边寡头垄断bilateral monopoly)格局。我们知道,在充分竞争或单边垄断的格局中,都存在普遍而可预期的方式形成市场均衡价格,但是当买方和卖方都只有极少数几个参与者——铁矿石的主要供应商只有三家,而钢铁生产也被少数几家寡头所垄断——,因而交易两侧的竞争都很不充分时,交易者便可能陷入博弈困境:因为对于买卖双方,都存在利用垄断地位谋取利益的诱惑,而同时又都面临对方退出交易而带来的灾难性风险,即,对于买方,和任何一家卖方谈判破裂都可能意味着供应中断,对于卖方,任何谈判破裂都可能迅速导致停产和倒闭。

实际上,双边垄断格局下的单次博弈不存在均衡解,即双方都无法预期对方可接受的价格是多少,因而诱使交易各方都愿意投入到漫长艰巨充满了尔虞我诈的面对面谈判中,以便谋取最大利益。然而这种局面一旦长期化,单次博弈就转变成重复博弈,双方经过反复试探摸底之后,逐渐在谈判中形成了稳定的策略和心照不宣的规则。对于铁矿石议价,最主要的就是“首发-跟随”和“同步变动”两大惯例,前者是指每轮谈判中一旦任何一对买家卖家谈判成功,其他厂商即刻停止讨价还价,而直接采用他们的谈判结果;后者是指谈判目标严格限定于“相对上一年价格的涨跌幅度”这个单一变量,一旦这个数字确定,所有价格都按此比例同步变动,而不再逐一谈判。

交易各方之所以愿意遵循这些规则,是为了尽可能地缩短和简化议价过程,最大程度的避免双边垄断下的博弈困境所带来的巨大交易成本。这样做对交易各方都有好处,可以说是重复博弈中合作达成与规则演进的杰出案例。然而,合作博弈策略得以稳定维持的条件是交易双方的地位和关系的稳定和长期性,一旦某方认为在下一轮交易中不会再遇到对方,或者届时双方的力量对比已经改变,那么他就会为了谋求眼下的最大收益而拒绝合作。

铁矿石市场在过去的若干年中,供应方的格局相对稳定,大致保持三家寡头垄断局面,而需求方则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印度的钢铁企业迅速崛起,中国钢铁产量跃居世界第一,涌现多个大型钢铁集团,印度两大钢铁企业米塔尔和塔塔分别并购了欧洲的阿赛洛和克鲁斯两大昔日钢铁巨头。这些变化对传统的三对三格局造成巨大冲击:首先,规模消长动摇了传统买方寡头的代表性和领导地位,而谈判对手的不稳定又降低了卖方的合作意愿;其次,买方数量的增加削弱了其垄断性和谈判地位,使得双边寡头垄断逐渐向卖方单边寡头垄断演变;最后,矿石产量增长跟不上钢铁产能的迅速扩张所导致的严重紧缺成了引爆传统格局的导火索。

首先叛离传统机制的必和必拓,已开始联合信息机构和投资银行,积极筹组基于价格指数系统的新定价机制,而力拓则利用这一局面在最后的晚餐中恣意勒索了一笔。旧体系的崩溃看来已难以避免,新机制将如何建立还有待观察,钢铁企业们应及时开始考虑新局面下的战略规划,尽可能影响新机制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同时为自己在新体系下寻找合适的位置,而在短期内,积极参股矿产和矿业公司以便通过股权收益来对冲价格风险,也不失为有效的办法。

相关文章

标签: | | | |
626

铁矿石议价:双边寡头格局的终结
辉格
2008年6月26日

日前,宝钢与力拓就2008财年铁矿石基准价格达成协议,几乎全盘接受了力拓的涨价要求,这一结果的意义,不仅在于涨价本身,更在于它打破了传统铁矿石议价中“首发-跟随”和“同步变动”两大惯例,从而使国际铁矿石市场已维持27年之久的议价机制面临崩溃。这一局面,并非宝钢和其他钢铁企业所愿意看到,而是长期主导铁矿石市场的双边寡头垄断格局逐渐瓦解的结果。

从1981年开始建立的现行铁矿石价格谈判机制,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议价模式,它通过每年一度的艰难而漫长的谈判寻找价格,这种复杂而代价昂贵的机制之所以会被采用,是因为铁矿石市场形成了罕见的双边寡头垄断([[bilateral monopoly]])格局。我们知道,在充分竞争或单边垄断的格局中,都存在普遍而可预期的方式形成市场均衡价格,但是当买方和卖方都只有极少数几个参与者——铁矿石的主要供应商只有三家,而钢铁生产也被少数几家寡头所垄断——,因而交易两侧的竞争都很不充分时,交易者便可能陷入博弈困境:因为对于买卖双方,都存在利用垄断地位谋取利益的诱惑,而同时又都面临对方退出交易而带来的灾难性风险,即,对于买方,和任何一家卖方谈判破裂都可能意味着供应中断,对于卖方,任何谈判破裂都可能迅速导致停产和倒闭。

实际上,双边垄断格局下的单次博弈不存在均衡解,即双方都无法预期对方可接受的价格是多少,因而诱使交易各方都愿意投入到漫长艰巨充满了尔虞我诈的面对面谈判中,以便谋取最大利益。然而这种局面一旦长期化,单次博弈就转变成重复博弈,双方经过反复试探摸底之后,逐渐在谈判中形成了稳定的策略和心照不宣的规则。对于铁矿石议价,最主要的就是“首发-跟随”和“同步变动”两大惯例,前者是指每轮谈判中一旦任何一对买家卖家谈判成功,其他厂商即刻停止讨价还价,而直接采用他们的谈判结果;后者是指谈判目标严格限定于“相对上一年价格的涨跌幅度”这个单一变量,一旦这个数字确定,所有价格都按此比例同步变动,而不再逐一谈判。

交易各方之所以愿意遵循这些规则,是为了尽可能地缩短和简化议价过程,最大程度的避免双边垄断下的博弈困境所带来的巨大交易成本。这样做对交易各方都有好处,可以说是重复博弈中合作达成与规则演进的杰出案例。然而,合作博弈策略得以稳定维持的条件是交易双方的地位和关系的稳定和长期性,一旦某方认为在下一轮交易中不会再遇到对方,或者届时双方的力量对比已经改变,那么他就会为了谋求眼下的最大收益而拒绝合作。

铁矿石市场在过去的若干年中,供应方的格局相对稳定,大致保持三家寡头垄断局面,而需求方则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印度的钢铁企业迅速崛起,中国钢铁产量跃居世界第一,涌现多个大型钢铁集团,印度两大钢铁企业米塔尔和塔塔分别并购了欧洲的阿赛洛和克鲁斯两大昔日钢铁巨头。这些变化对传统的三对三格局造成巨大冲击:首先,规模消长动摇了传统买方寡头的代表性和领导地位,而谈判对手的不稳定又降低了卖方的合作意愿;其次,买方数量的增加削弱了其垄断性和谈判地位,使得双边寡头垄断逐渐向卖方单边寡头垄断演变;最后,矿石产量增长跟不上钢铁产能的迅速扩张所导致的严重紧缺成了引爆传统格局的导火索。

首先叛离传统机制的必和必拓,已开始联合信息机构和投资银行,积极筹组基于价格指数系统的新定价机制,而力拓则利用这一局面在最后的晚餐中恣意勒索了一笔。旧体系的崩溃看来已难以避免,新机制将如何建立还有待观察,钢铁企业们应及时开始考虑新局面下的战略规划,尽可能影响新机制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同时为自己在新体系下寻找合适的位置,而在短期内,积极参股矿产和矿业公司以便通过股权收益来对冲价格风险,也不失为有效的办法。



已有5条评论

  1. 小橘子 @ 2012-04-12, 00:12

    后记把婚姻双方看作一种双边寡头垄断,绝妙啊。

    [回复]

    小橘子 回复:

    人类特别是女性对八卦消息的关注,可以看做是双边寡头垄断交易的觅价过程。
    八卦消息集中于谁交了什么样的男女朋友,谁和谁结婚/离婚了,两性关系中谁对谁如何好/坏,这些消息对于年轻男女了解自己在婚姻市场上所处的位置很有价值。女性比男性更热爱八卦,是因为男性处于追求的位置,大胆的去追就是了,目标定得高一些,失误的代价只是被拒和此间的时间精力,但女孩子却需要决定,这是我所能得到的最好的伴侣吗?判断失误的代价是低卖,或者错失高卖的机会。

    [回复]

    小橘子 回复:

    呃,搞错了,不是双边寡头垄断,而是商品标准化程度低,所以觅价困难。

    [回复]

    辉格 回复:

    嗯,关注八卦是一种估值训练,不仅学会评估具体对象,还熟悉社会评价体系,同时也是一个形成社会评价体系的协调过程,但在电视时代它越来越具误导性,呵呵

    [回复]

  2. tcya @ 2014-08-06, 02:46

    维基的“双边寡头垄断”绝对是某位辉总粉丝写的。。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F%8C%E8%BE%B9%E5%AF%A1%E5%A4%B4%E5%9E%84%E6%96%AD

    [回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