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宣宣不让写这事儿,简单说几句)
这件事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的传播学特征,很精彩,简直是个完美案例。
起初看来只是个孤立事件:一位心脏外科专家在一次儿童泌尿门诊中,厉声质问患儿母亲(P0),怎么还在给孩子吃这个牌子的奶粉;显然,她相信了“圣元奶粉含激素并会导致性早熟”这一传闻,并基于此而向患者提供了处置意见。
到此为止都很平常,但后面的发展很有意思,我来理理:
1)一个观念(“圣元奶粉含激素并会导致性早熟”,下称A)原本只是个普通的传闻,但经专家之口说出,被P0深信,激活了遭受欺骗和侵害的念头,并促使她向记者投诉;
2)同样,因为观念处于专家之口,并包含了商家损害消费者的故事,被认为有新闻价值,上了电视;
3)该电视节目所覆盖的人口、它的收视率、性早熟的患病率、圣元婴儿奶粉的市场份额,这几个变量值的组合,导致n位性早熟患儿父母兼圣元消费者(Pn)看到或听说了节目内容;
4)Pn们迅速接受观念A,并作出和P0一样的反应,这些反应同样出现在媒体上;
5)于是,上述节目的观众,看到了n+1个雷同样本,它们都支持观念A;
6)于是,观念A变得更可信,更具震撼力,当然,也更有新闻价值,更具传播力;
7)接着,类似的报道出现在更大范围的媒体,于是从(3)到(6)的循环再次开始,不过是在更大的人口规模上;
8)随着循环继续,传播范围和Pn的值呈指数式增长,直到找出整个人口的全部合格样本(性早熟患儿父母兼圣元消费者)。
归结起来,这个传播模式的工作机制是:一个观念的早期传播,会从听众人群中自动筛选出那些支持该观念的样本,从而造成一个统计假象,该假象强化了观念的说服力和传播力,进而从扩大了的传播范围中筛选出更多的支持样本,如此循环最终使得该观念不仅广为传播,也被广泛接受。
该机制得以运行,需要恰当的条件,比如(3)里几个变量的值要高于某个阈值,我粗算了一下,圣元事件似乎恰好满足了该条件:
武汉人口900万,约300万个家庭,假设其中10万家庭有奶粉期婴儿,单纯性乳房发育的假性性早熟,据说发病率约千分之二,约200个,圣元奶粉市场份额约8-10%,取下限是16个,报道该事件的节目据说收视率很高,算它10%,直接收看加上亲戚朋友告知,假设30%患儿父母及时得知节目内容,大约5个。
而事实上,最终有两位家长决定向媒体投诉,看上去是很合理的比例。
fg @ 2012-03-08, 20:52
辉总看过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引爆点》一书么?
圣元这个案例,是引爆点完美的体现。最早,内行(专家)向p0告知了问题;然后这事被联系人(电视台)知道,就发生了小范围传播;然后pn发现事情与自己也有关,他们就开始作为推荐人(注)对此事予以证实。
于是,这事就被引爆了。
注:中文版的翻译是推销者,我认为很不准确。实际上,很多人向朋友推荐,目的绝不是帮助该商品销售,而是为了提高朋友的消费收益。因此,我认为翻为推荐人更适合些。
[回复]
辉格 回复:
3月 8th, 2012 at 23:14
没看过,听上去跟我看法差不多,传播机制很有意思啊,目前感觉刚刚探进门口,呵呵
[回复]
fg 回复:
3月 9th, 2012 at 09:58
强烈推荐马尔科姆的2本书,还有一本是《异类》。
内容肯定是你会喜欢的,而且都非常有意思。
读过之后会让你的功力明显提升数个等级。
[回复]
辉格 回复:
3月 10th, 2012 at 00:50
嗯,有空找来看看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