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需求〉标签的文章(3)

[微言]财务自由

【2012-11-08】

@方三文:【视频:投资能否通向财务自由】 http://t.cn/zlsEZFR

@whigzhou: “财务自由”的可操作定义是“剩余生命期的任一时刻的预期可支配现金量超出弹性低于某个规定值的低弹性需求所需的现金量”,按此定义,实现财务自由的途径之一是增加预期现金流,途径之二是降低需求或让它变得更有弹性

@whigzhou: 所以,一种让你实现财务自由的方法,最好是在让你赚钱的同时尽量不提高需求,但大部分赚钱方法同时也是提高需求的方法,首先,赚钱的事实本身会提高你的需求,这一点无法消除,(more...)

标签: | |
4696
【2012-11-08】 @方三文:【视频:投资能否通向财务自由】 http://t.cn/zlsEZFR @whigzhou: “财务自由”的可操作定义是“剩余生命期的任一时刻的预期可支配现金量超出弹性低于某个规定值的低弹性需求所需的现金量”,按此定义,实现财务自由的途径之一是增加预期现金流,途径之二是降低需求或让它变得更有弹性 @whigzhou: 所以,一种让你实现财务自由的方法,最好是在让你赚钱的同时尽量不提高需求,但大部分赚钱方法同时也是提高需求的方法,首先,赚钱的事实本身会提高你的需求,这一点无法消除,其次,赚钱过程通常让你更多的与有钱人打交道或同处一圈,这个可以消除,比如一个宅男股民可以避免混进有钱人圈子... @whigzhou: 结论是,炒股票的确可以是较有优势的实现财务自由方法,另外,收垃圾和做包工头可能也不错,比较悲剧的可能是理财和私人银行部门... @冬冬丁: 哈,这广告就是想忽悠人去他们的聪明人社区 @whigzhou: 嗯,所以上雪球网肯定不是实现财务自由的好方法,哈哈 @冬冬丁: 捡垃圾的不知道,包工头真不行 @whigzhou: 为啥?要么开个老年痴呆富翁疗养院吧?可以整天想着:瞧你那么多钱也享受不了有个鸟用,多爽 @陈乃章: 包租婆肯定行,可预期的支出渠道主要是打麻将和购物. @whigzhou: 嗯,屌丝群租房包租婆  
长寿并非医疗消费的唯一目的

我在前一篇里说道:尽管代价高昂,但美国人确实获得了充裕而优质的医疗服务。有人以美国人均寿命和某些疾病死亡率差于其它发达国家为证据,质疑了我的判断,但这一质疑是不成立的。

美国人的确消费了最多的医疗服务、药品和器械,并且以可获得性和等待时间等指标来衡量,医疗服务的质量也属上乘,这些都是有数据支持的,至于寿命和疾病死亡率的数字,并不能用来否认上述事实,因为延长寿命和避免病死,并非消费者购买医疗产品和服务的唯一目的,甚至未必是主要目的,医疗消费至少可以还有下列目的:

1)减少或消除疾病带来的痛苦;
2)减少或消除疾病带来的行动不便和工作、生活、娱乐障碍;
3)提高整个生命期的生活质量;
4)降低患上某些疾病的风险,比如某些人特怕自己瘫痪或痴呆,别的不怕(more...)

标签: | | |
326

我在前一篇里说道:尽管代价高昂,但美国人确实获得了充裕而优质的医疗服务。有人以美国人均寿命和某些疾病死亡率差于其它发达国家为证据,质疑了我的判断,但这一质疑是不成立的。

美国人的确消费了最多的医疗服务、药品和器械,并且以可获得性和等待时间等指标来衡量,医疗服务的质量也属上乘,这些都是有数据支持的,至于寿命和疾病死亡率的数字,并不能用来否认上述事实,因为延长寿命和避免病死,并非消费者购买医疗产品和服务的唯一目的,甚至未必是主要目的,医疗消费至少可以还有下列目的:

1)减少或消除疾病带来的痛苦;
2)减少或消除疾病带来的行动不便和工作、生活、娱乐障碍;
3)提高整个生命期的生活质量;
4)降低患上某些疾病的风险,比如某些人特怕自己瘫痪或痴呆,别的不怕;
5)降低面临某种死法的风险,比如某些人特怕死前屎尿失禁褥疮满身,死的干脆不怕;
6)改善自己做某方面的禀赋和能力,比如美容、牙齿矫形、壮阳;
……

当你为家人朋友或其他人购买医疗服务时,目的可能更加不同:
7)免除我啥也没做的不安;
8)给他一个尊严体面的结局;
9)大赛之际可不能让老聂缺氧;
10)我可不想看到霍金说不出话;
……

个人价值取向不同,在选择医疗消费时的侧重点也就不同,寿命与疾病死亡率只是衡量医疗消费满足程度的指标之一,医疗消费的增长未必与这些指标同步,用作横向比较的唯一标准,则更不可靠。

那些由国家包办医疗供给的欧洲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热衷于寿命等少数指标,那是没办法,计划体制下,缺乏价格信号的引导,但政府又必须借助某种指标体系来考核国有医疗系统的绩效,便只好采用那些容易观察和统计的指标。

绩效指标一旦确立,激励机制便随之形成,结果,整个国家的医疗资源便被引导去优先服务于这些指标,这可以部分解释为何这些国家尽管医疗服务匮乏且劣质(相比美国,请别告诉我他们比中国好,后者那是无与伦比的),列入考核重点的那些指标却表现不错。

即便你一定要用寿命和疾病死亡率来衡量医疗服务,也必须控制其他因素,不能用这两个数字好就直接得出医疗服务好的结论,这是统计方法论的基本要求,需要控制的因素至少有下列几个:

1)气候,不同气候环境条件下,病原体种类和密度差异极大,发病率因此而不同;
2)种族构成,种族因素除了直接影响寿命,还影响许多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3)宗教,信仰和价值观会影响人对待寿命和疾病的态度;
4)工作强度,美国人比欧洲人工作更勤奋,退休更晚,这是已知的;
5)生活方式,尤其是饮食习惯,美国肥胖率世界第一(>55%),并已成为健康头号敌人;
……

自私的皮球:论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自私的皮球:论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作者:辉格
2005年10月7日

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如同其他科学体系,必须包含一组基本假设,它们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被事实所检验。所有可能对定律进行检验的事实的集合,便构成了这一科学体系的适用域,或者叫解释域。

针对同一个事实集合,可以选取不同的命题作为基本假设而达到等价的解释效果,但是两个等价的体系在便于理解和便于检验方面可能有所不同,所以,如何选择基本假设,在构筑体系时应予仔细考虑。

那么经济学到底应该采用哪些基本假设呢?张五常教授在他的《经济解释》中,选择了这样两个命题:1)个人在约束条件下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2)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即需求量与价格负相关。为了方便,我把第一个命题称为“自私定律”,而第二个命题如张教授所称,叫“需求定律”。

虽然张教授对自私定律的表述是我见过的比较清楚的表述,但我认为还是不够清楚,之所以不清楚,一是他没有把一些隐藏在这一表述背后的更基本的假设说出来,二是他没有突出强调该定律中最关键的部分;其次,我发现只要对需求的边际分析技术做一点小小的改变,就可以取消需求定律,把它变成自私定律的一个推论。

1. 什么是自私?

科学定律是用来解释现象的,为此一个定律必须禁止一些现象,禁止的越多,解释力越强,如果该定律允许任何事情发生,它就什么也解释不了。经济学是解释人的行为的,所以经济学定律必须禁止一些行为。
那么自私定律禁止了哪些什么行为呢?或者说,我们说人都是自私的,这意味着他不会做哪些事情呢?有(more...)

标签: | | | | | | |
665
自私的皮球:论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作者:辉格 2005年10月7日 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如同其他科学体系,必须包含一组基本假设,它们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被事实所检验。所有可能对定律进行检验的事实的集合,便构成了这一科学体系的适用域,或者叫解释域。 针对同一个事实集合,可以选取不同的命题作为基本假设而达到等价的解释效果,但是两个等价的体系在便于理解和便于检验方面可能有所不同,所以,如何选择基本假设,在构筑体系时应予仔细考虑。 那么经济学到底应该采用哪些基本假设呢?张五常教授在他的《经济解释》中,选择了这样两个命题:1)个人在约束条件下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2)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即需求量与价格负相关。为了方便,我把第一个命题称为“自私定律”,而第二个命题如张教授所称,叫“需求定律”。 虽然张教授对自私定律的表述是我见过的比较清楚的表述,但我认为还是不够清楚,之所以不清楚,一是他没有把一些隐藏在这一表述背后的更基本的假设说出来,二是他没有突出强调该定律中最关键的部分;其次,我发现只要对需求的边际分析技术做一点小小的改变,就可以取消需求定律,把它变成自私定律的一个推论。 1. 什么是自私? 科学定律是用来解释现象的,为此一个定律必须禁止一些现象,禁止的越多,解释力越强,如果该定律允许任何事情发生,它就什么也解释不了。经济学是解释人的行为的,所以经济学定律必须禁止一些行为。 那么自私定律禁止了哪些什么行为呢?或者说,我们说人都是自私的,这意味着他不会做哪些事情呢?有人说,人都爱吃,你给他好吃的,他不会拒绝,可是我们却看到那么多女孩在节食,看着美食宁吞口水也不动筷子,经济学家会说,这是因为她们喜爱身材胜过美食。有人说,你把一百块钱白送给人,他不会拒绝,可是我曾多次试图把几百块钱白送给我的一位长亲而被拒绝了,经济学家会说,这或许是因为你的亲戚拿了钱会产生歉疚,而他对这种歉疚感的嫌恶超过了对几百块钱的喜好。有人又说,一个人不会把自己的钱烧掉,可是我们的确见到过有人烧自己的钱,经济学家会说,他烧钱是为了炫耀,他从炫耀中获得的满足超过了烧掉的钱能给他带来的满足。于是那人又改口说,如果一个人不会把自己的钱偷偷烧掉,可是既然是“偷偷”,就表示不能被观察到,不能被观察到的行为是无法用来验证科学假设的。总之,每当你举出一个证据说人会克制自己的欲望,经济学家就会告诉你他那样做是为了满足他的另一种欲望。可是这样一来,自私定律便不能禁止任何行为了,也就是说,成了套套逻辑:他为什么吃苹果?因为他喜欢苹果,你怎么知道他喜欢苹果?因为我看到他买苹果吃了。 未加具体化的自私定律是套套逻辑,对于这一点,张教授是有充分说明的。但套套逻辑是不能作为定律的,那怎么办?教授的办法是加上约束条件,使得原本空洞无物的套套逻辑变出可检验的含义。那么约束条件是什么?他没有用一句话说出来,而是罗列了一些东西,并且通过具体例子进行了演示。这些例子很有说服力,的确可以让我们相信自私定律不是空洞无物,的确能引出可验证的含义,因而能解释人的行为。但是套套逻辑无论如何推演还是套套逻辑,要变出可检验的含义,其间必定在某个地方开了个后门,把自然律引了进来。那么后门在哪里呢?从门里溜进了什么自然律?我们来看。 2. 边际法宝和稳定性假设 自私的说法之所以是套套逻辑,是因为它用人的观念解释人的行为,但是观念无法观察到,不能度量,而看得到的是行为,于是自私的解释实际上只能是用观察到的行为解释行为本身,结果要么是同义反复,即绕着圈子说A行为就是A行为,要么是用A行为解释B行为,犯了用事实解释事实的大忌。 但实际上,经济学家用自私定律的确能说明很多问题,他们是怎么做到的?答案是,经济学家有个法宝,叫边际分析。所谓边际分析,简单地说就是从行为变动推测意图(观念),我虽然不知道你心里到底怎么想,但我可以通过你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行为来作出推测。这个推测是否真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否解释已经发生的行为和能否准确预测将来的行为。 比如,我昨天看到你吃了两个苹果,对此我能说什么呢?我能说你其实想吃三个苹果吗?或者说你其实只想吃一个,吃第二个是为了讨老婆高兴吗?好比一杯圆柱形的水,我可以说它是由若干同心环嵌套而成,也可说由若干圆柱薄片堆叠而成,或者若干扇形柱拼合而成,有无限多种说法。是的,我当然可以这么说,但这是文学,不是科学。作为科学的谈论,我能说的只是,你在权衡自己的各种喜好之后,决定吃两个苹果。瞧,这就是同义反复。 为了避免这一尴尬,我动用法宝,经过观察我发现,有一天你拣到一个钱包,那天你吃了三个苹果,于是我推测,你先前想吃的苹果其实不止两个,你之所以只吃两个是因为获得苹果是有代价的,而你偿付代价的能力有限,在你权衡了你的各种意图之后,决定吃两个苹果。所以当你拣到钱包因而偿付代价的能力提高之后,就多吃苹果。为了验证我的推测,我预言,即使你没拣到钱包,如果获得每个苹果的代价降低,你也会多吃苹果。 经济学家在对行为进行边际分析时,实际上默认了一个前提:除非受到阻碍,人的很多种类的行为都倾向于不断重复。比如你昨天睡8小时,运动1小时,吃两个苹果,三个鸡蛋,如果外部条件没有变化,你今天大致还会这么做,明天也是。也就是说,人的各种行为具有稳定性,各种行为之间的相对频率也具有稳定性。我把这叫做“行为稳定性假说”。张教授没有忽视这一点,他的说法是“口味不变”,但是他没有把这一条明确的作为自私定律的基础假说。 其次,为了使边际分析能够进行,还必须默认另一个前提:影响人的行为的外部条件具有稳定性,我把这叫做“环境稳定性假说”。 环境和行为稳定性是边际分析的基础,比如发生了两件事:苹果连续三天涨价,我吃苹果的数量从2减到0,你据此画出一段我对苹果的需求曲线,并进而预测,如果价格下跌,我吃苹果的数量就会回升。很明显,你这样做时,默认了两个假设:1)在这三天里,除价格以外的其他外部条件基本没变,或者这些条件的变化对苹果需求数的影响是已知的;2)在上述所有外部条件都没变时,我吃苹果的数量也不会变。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理解张教授所说的“局限条件”的意思了,所谓局限条件,有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外部就是环境稳定性,内部就是行为稳定性,分析具体一类行为时,必须假定行为倾向不变,某些环境条件不变或者其变化对行为的影响已知,然后允许其余少数条件变化,分析其变动对行为的影响,得出曲线,然后用这曲线预测别的(将来的或他人的)行为。这一分析暗示了经济学研究应该遵循的一条原则:首先分析那些变化最频繁的因素对行为的影响,因为此时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最为安全,然后利用研究的结果分析其它因素。 说到这里,我想起另一个类似的科学体系——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学说。有许多人曾经指责所谓“适者生存”不过是一种套套逻辑,因为任何生物性状都可以被解释为对环境的适应。如果我们不作出两个基本假定:环境具有稳定性;个体性状的继承性,那么进化论就的确是套套逻辑,完全是一句空话。所以,进化论的验证困难不仅在于化石记录不完整,更在于我们对古代气候和地理条件缺乏了解。如果我们对地球环境变迁史有足够的了解,就能根据进化论大致预言在什么地层能指望找到什么样的化石,从而接受事实检验,但现在的情况往往相反,我们更多的是根据化石记录推测环境变迁。 3. 自私还是自我膨胀? 张教授的自私定律表述中,不仅说个人谋求自身利益,还要“最大化”,既然说最大化,就要有个量——最大化什么?多数经济学家会说,是效用。但张教授认为效用概念是多余的,不用也罢,但他又保留了最大化的说法,所以我的理解是教授要取消的不是效用概念本身,而是与效用有关的那两个定理(替换定理和内凹定理),因为他认为必须有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而那两条定理推不出这条曲线,所以没用,取消算了。对此我另有想法,容后再表。 眼下的问题是,最大化假设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假如你面前放着一个酒瓶,我要求你,把瓶子里所装酒的体积最大化,于是你拿起酒桶往瓶里倒酒,直到酒开始溢出来为止,你说,已经最大化了;然后我又换了个要求,给你一块玻璃,要求你做个酒瓶,实现装酒体积最大化,于是你把玻璃吹成球型容器,倒满酒,说,这就是最大化。那么,自私定律的最大化是这个意思吗?大错特错!要理解自私定律的最大化,我们需要另一个例子。 回忆一下我前面说明人的行为稳定性时说过的话:除非受到阻碍,人的很多种类的行为都倾向于不断重复。就是说,存在一种内在力量,使人的同类行为不断重复,直到受到其他力量的限制。换句话:我们所观察到的行为远远少于当外界限制力量不存在或减弱时所可能出现的数量。再换句话:重复行为倾向受到了外力压制,其实际数量是产生它的内在力量在外力压制下最大化的结果。这才是自私定律所说最大化的真正意义。假如你面前的酒瓶是橡皮做的,里面装满了酒,现在你把橡皮往外拉,你能期望看到什么?你将看到酒瓶部分变空了,因为这不是自私的酒瓶!自私定律说的是,不光酒瓶是橡皮做的,里面装的也不是液体,而是气体,而且是压力很大的气体,人就是个皮球,你把橡皮往外拉,你将看到里面还是满的,因为气体跟着膨胀了。好,现在我把自私定律重新表述一遍: 人的各类行为有稳定的倾向性,即不断地重复同类行为,但是其中许多行为倾向总是受到外力所压制,它们实际发生的数量是这些外力压制下的最大化。 熟悉马尔萨斯的人可能已经发现,上面的表述方式与马尔萨斯的人口定律极为相似,是的,我正是受到了他的启发。 经过这样表述以后,这个定律好像和“自私”二字没什么关系,的确,经济学的自私一词与日常语言的差异太大了,简直沾不上边,按我的意思,最好改叫“自我膨胀定律”或“受压制定律”。 为了简化语言,我用“意图”一词来代替“驱动行为倾向的力量”,意图是假想的概念,类似物理学里的“力”,“力”是不是一个存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不能对解释现象有所帮助,意图也是。当然,不用意图用效用也可以,但是意图的说法与日常语言更接近,更容易被理解,效用可以理解为意图的实现程度,对意图的度量和效用度量完全等价。 好比我看到一条河里的水在朝一个方向流动,我说河水的运动有稳定的倾向性,这是比较客观的说法,我也可以说有个巨人在推着河水向下游走,这个巨人就叫意图,也可以说有个巨人在下游张着嘴喝水,喝进嘴里的就叫效用,那个人总喝个没完,尽力多喝。 因为度量方法相同,传统的边际分析的方法完全沿用不变,所以我说是“重新表述”,不是“提出”。 4. 自私的皮球 人就像个打足了气的皮球,总是倾向于自我膨胀。当我脑子里闪出皮球的形状时,我顿感豁然开朗,长久以来萦绕脑中淤积于胸而无法表达出的那些想法,一下子变得清晰明瞭,易于陈说了。 假如你面前放着一个圆球,我问你,为什么它是圆的?你如何回答?有两种答法:1)因为做它的人把它做成了圆的;2)因为他的皮是弹性的,而里面充满了高压气体。第一个答案近乎于同义反复。第二个是科学解释,可以验证。怎么验证?凭视觉你很容易受骗,但我想每个人都能迅速说出答案:捏一下便知。是的,捏一下,所谓边际分析就是捏,手指所施加之力就是提高了的价格,压力增大,体积缩小,价格升高,需求量下降,拿捏之间,你感觉到皮球的弹性,价格升降之际,你感觉到需求的弹性,或者说人之行为意图的弹性。 正是这弹性,或者说内部扩张压力受到外部压力抑制时的紧绷状态,从根本上决定了人的行为特征,也决定了作为人群行为总和效果的经济系统的特征。紧绷状态使皮球有了确定和可预期的运动特性,一旦你把皮球戳破,泄了气的皮球便会在一个圆球面的各种拓扑变形之间作随机振荡(假设皮球表面材料足够柔软,且无重力作用),确定性大为降低。 一个完全不自私的人就是一个泄了气的皮球,要让这皮球泄气,一个办法是把他戳破——用刀子捅他的肚皮,结果是死亡,另一个办法是佛教修炼,据说能炼到无欲无求,这叫涅槃。 驯兽师会让要出场表演的动物保持半饥饿状态,这表明他懂得紧绷状态与行为可预期性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和人相比,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被绷得更紧,因而它们的身体和行为特征具有更大的确定性,这解释了为什么动物物种内的个体差异小于人类,而贫困人群的个体差异小于富裕人群。当越来越多的意图被充分满足因而变得松弛(失去弹性)时,人的某些行为就变得越来越不确定和不可预期。但是只要还有足够多的意图没有完全实现,人这个皮球将依然紧绷着,经济规律将依然有效。 5. 人是个多囊皮球 与浑圆均质的皮球有所不同,经济学家在拿捏人这个球时,发现其各处的弹性不尽相同,有松有紧,有些地方压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再压下去,仿佛碰到一个硬核,有些地方压力减小到一定程度就不会再膨胀,他们由此推断——这个球内部不是浑然一体,而是被隔成了多个气囊,每个的内压不同,相互之间有稳定的比例关系,比例随内外部压力对比不同而变,也就是说,人有多个独立的意图,他们分别驱动不同的行为。他们把特定条件下各气囊之间的比例叫做“偏好”,把每个独立意图在不同压力之下的体积值构成的曲线叫做需求曲线。 由于人的多意图特征,前面说到的行为稳定性假设改为偏好稳定性假设更为恰当。我们知道,多目标的决策方程组常常无法求解,好在我们有边际法宝,偏好稳定性意味着:在给定的外部压力下,当你给皮球充气(即收入增加)时,它会把气压按一个特定比例分配给各个气囊,然后各气囊分别扩张,最后各处压力相等时达到均衡,经济学家称之为边际效用相等法则;当外部压力变化时,情况类似。这样,我们不必假定各意图的实现程度(即各目标值)之间具有基数可加性,而只需运用在各意图在边际上等效的原则,来预测人在特定内外压力下的行为倾向。 人的多意图特征在生物界是独特的,按照道金斯所阐述的自私基因理论,生物个体只有一个终极目标:最大可能地复制其所携带的基因。其余目标都是中间目标,即在决策方程组中只是中间变量。比如捕猎是食肉动物行为的一个目的,但不是独立目的(或叫终极目标),捕猎只是为了获取食物,而获取食物是为了维持生命,维持生命是为了增加繁殖机会或抚育后代,如此等等。但是“自私的基因”在发展人的思维能力方面走得太远以致失控,人拥有了自我意识,他们把原先那些中间目标变成了终极目标,为了达到这些目标甚至不惜牺牲繁殖量——避孕套就是一个铁证,一个人性的铁证。 所以,人以外生物界的经济学将简单得多,那里没有偏好,每个个体都是一个单目标决策主体,基因复制数可以代替效用进行绝对的基数度量。 6. 需求定律可以免去 需求定律说的是,需求量随价格下降而上升,在我们的皮球模型中,价格就是外部压力,需求量就是体积,根据自私定律,皮球的体积受到外部压力所压制,那么压力减小体积当然增大,也就是说,我们既然认为行为意图被外部力量所压制,被限制在个人所愿意偿付的代价所能换取的量上,那么代价减小量必增加,看来需求定律和自私定律是一码事。 那么为什么还需要一个独立的需求定律呢?问题出在度量方法上。经济学家借以度量需求量和价格的媒介是物品,可是一种物品往往用以实现多种意图,而一个意图也往往可以通过多种物品得以实现。这种基于多对多关系的间接度量使得物品的需求曲线不能准确反映意图的实现程度随压力变化而改变的情况,因而不能从自私定律直接推导出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定理。 如张教授所述,推导需求定理的主要困难是在理论上可能存在嘉芬物品,而嘉芬物品的可能性又是因为有贫穷物品,即某些物品的需求量随收入增加而减少。但是,根据自私定律,需求总是受到过高的代价所压制,而收入增加意味着偿付代价的能力增加,按理说需求会上升,为什么反而下降呢?因为物品之间存在替代性,也就是说,多种物品可以满足同一种意图,但又不完全重合。比如粟米和肉糜都能满足果腹之需,这是它们重合的地方,但在满足适口之欲上则大不相同,收入增加时,对粟米的需求减少,但果腹之需并未缩减,而是用肉糜代替了,同时满足了更多适口之欲。有人可能会质疑,穷人因为体力劳动多,即使把果腹之需单独抽出来,也比富人多。的确,穷人每日摄入的卡路里很可能超过富人,但这其中一部分可以看作生产要素投入,用于生产“体力”以供出售。 静态地看,我们很难区分一种物品消费行为中分别有多少是出于哪一种行为意图,好在我们有边际法宝,比如一个农民在春耕秋收期间增加了食物消费,根据偏好稳定性假说,我们不认为他在春秋比在冬夏更爱吃,而是将增加的部分归因于其体力劳动的需要。如果我们能通过类似的分析,提取出每种意图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曲线,进而把物品分解组合成这样一种抽象物品——每一种意图有且仅有一种物品加以满足,那么我们就消除了贫穷物品,因而也消除了嘉芬物品。这样的抽象物品,我称之为“纯物品”。 我相信,使用纯物品进行分析固然有很多困难,但并不比张教授已经使用的方法更困难。教授认为,作为交易对象的物品只是一种“委托”,买者真正需要的是委托与其上的“质”,而每一种质都有单独的需求曲线。比如,委托在西瓜上的有养分和口感,委托在一瓶金斯尔康上的有固定搭配的各种维生素。西瓜只能论个卖,无法把养分和口感拆开了卖,所以我们直接观察到的只有以个或斤为单位的西瓜价格,但是通过边际分析却可能画出这两种质各自的需求曲线。 如果我们果真能做到这一点(我认为能做到,虽然困难不小),那么,通过恰当地选取“质”,使它既具有可度量的意义,又消除了它们之间的替代性,我们便得到了可度量的纯物品。这样,对于纯物品而言,需求定律等同于自私定律而成为多余。 结语 人们到底渴求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很多渴求受到压制而不能充分满足,压制的力量来自三个方面:自然的(技术限制)、他人的(产权限制)和自身的其它渴求(偏好限制)。 正是人的这种紧绷状态使他们的行为具有了稳定性和可预见性,从而使经济分析成为可能,正如鼓胀的皮球碰撞挤压,错落可缉而不是随风飘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