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诚信〉标签的文章(2)

饭文#90: 伤害感情不犯法

按:按我最初的打算,文章结尾处还有一句恶毒无比的话——“以某些人的心态,要说伤害感情,我们每个人只要照一下镜子,就足够伤害自己的感情了,实际上,你的存在本身,就是你的若干女性祖先曾被强奸的证据。”说战争带来屠杀和强奸是不准确的,屠杀和强奸是战争的主要内容,它是贯穿人类历史的主线,不把握这一点,就无法理解为何线粒体夏娃比Y染色体亚当足足早了三万多年,也无法理解为何中国南方人从母系继承了许多南岛基因,而从父系得到的却几乎全部是蒙古基因。既然有人如此喜欢揭伤疤,我就给他们来个最狠的。不过最后我还是把它删掉了,报纸读者的神经可没牛博(more...)

标签: |
459

按:按我最初的打算,文章结尾处还有一句恶毒无比的话——“以某些人的心态,要说伤害感情,我们每个人只要照一下镜子,就足够伤害自己的感情了,实际上,你的存在本身,就是你的若干女性祖先曾被强奸的证据。”说战争带来屠杀和强奸是不准确的,屠杀和强奸是战争的主要内容,它是贯穿人类历史的主线,不把握这一点,就无法理解为何线粒体夏娃比Y染色体亚当足足早了三万多年,也无法理解为何中国南方人从母系继承了许多南岛基因,而从父系得到的却几乎全部是蒙古基因。既然有人如此喜欢揭伤疤,我就给他们来个最狠的。不过最后我还是把它删掉了,报纸读者的神经可没牛博朋友的坚强,算了。

伤害感情不犯法
辉格
2009年3月3日

厦门前收藏家蔡铭超先生刚刚完成了一件举世无双的惊人之举,在一次拍卖会上竞拍成功后,公开宣布拒绝付款。通过这一行动,蔡先生已经将自己开出除了国际收藏界,或许也开除出了国内收藏界,如果诚信在国内这个新兴行业已经取得其应有地位的话。在收藏业,诚信是最重要的资源,对于藏品真伪的鉴定,历来十分困难且代价高昂,即便顶级专家有时也难免走眼,交易得以进行,端赖于交易各方在一个不大的圈子里,经长期交往和反复交易而建立起的个人信誉。现在,蔡先生靠十几年经营和几桩知名大买卖而建立起的信誉,已付之一炬;而据传闻,正是凭借这一信誉,他才被佳士得接纳为VIP客户,从而免除了竞拍保证金。

当然这是蔡先生的个人选择,他如何挥霍自己的资产,旁人无所置喙;我感兴趣的是,他付出这么高代价,买到了什么?从他的声明看,他希望换得的结果是阻止兽首拍卖,而这也正是欧洲保护中华艺术联合会(APACE)在法国提起诉讼、在国内唤起公众关注和抗议的目的所在。他们之所以要追求这一结果,据称是因为这一拍卖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然而伤害感情并不等于违法,很多合法行为都可能伤害他人的感情,比如你的邻居整天在你眼前炫耀你极度渴望却又买不起的商品。

蔡先生、APACE及其拥护者的诉求,在法律上是得不到支持的,一件物品,虽然历史上曾被劫掠,但经过一百多年的长期和平持有,而且是私人持有,其物权已经得到法律的认可和保护;这一点上,世界各国包括中国的民法体系都遵循同样的原则,如果这一原则被突破,那么,现存的几乎全部年代久远的物品和不动产的所有权都将被重新判定,不仅绝大多数博物馆都要关门,而且全部土地都要在整理家谱以后重新分配,大概不会有法官愿意为这样的前景打开门户。

APACE大概也清楚他们不大可能通过司法途径得到想要的结果,他们宣称这么做更多的是为了表达一种姿态,并通过行动和宣传来唤起公众的关注,进而对政府施加影响,希望政府反过来又向拍卖行或潜在的捐助者施压,最终达到他们的目的;这一策略很可能获得成功,然而正是这一策略,实际上真正达到了伤害许多中国人感情的效果。显然,人不可能被他不知道的事情所伤害感情,如果没有APACE的大力宣传,兽首拍卖原本不会引起公众关注,这从上一次拍卖只卖出1500美元就可以看出;而这一次,从众多网民的群情激昂和蔡先生的奋不顾身看来,他们的感情的确受到了伤害。

历史上的侵略和征服所留下的痛苦记忆,并不是通过补偿和清算来消除的,而是靠时间流逝和世代更替而逐渐淡忘的,人们在新的条件下找到合作互利的方式,在交往合作中各自得到收益,切身体会到和平与合作的价值,慢慢学会相互尊重和体谅,逐渐遗忘了过去的仇怨。我们几千年的历史,就是一个北方游牧民族不断侵入中原和南方农耕社会的历史,其间不乏暴行和惨剧,更少不了土地和财产的掠夺和再分配,这些入侵的财产后果从未被清算。今天,任何稍有理智者,断不会去细翻这些老账,更不会用这些老账来动手清算。

假设今天有位爱新觉罗后人拿出一个传家宝去拍卖,或许会有一些人会感到受伤,但他若果真到媒体上去向今天的扬州人大力宣传:那是扬州十日期间多尔衮佩刀上的镶玉,那么,究竟是谁在伤害这些扬州人的感情?当然,他有言论自由,正如我所说,伤害感情未必犯法,但他要是同时还宣称他是在反对伤害人民的感情,那就很荒谬了。

收藏界对于文物价值自有一套评价体系,遵从职业道德的从业者,不应将此掺杂于民族情绪,更不应利用文物中潜在的文化符号到公众舆论中来揭民族伤疤,这样做是会伤害公众感情的。

饭文#72: 马多夫案的输家

(按:写完后又看到些新细节,与我原有印象略有偏差,请参阅我的其他帖子)

马多夫案的输家
辉格
2008年12月17日

随着马多夫案的细节陆续披露,这一庞氏骗局的损害范围和规模逐渐清楚,一夜之间,许多富裕家庭变成无产者,许多慈善基金就此关门,许多基金的基金面临赎回潮和清盘的命运。那么,除了这些直接受害的投资者之外,这一惊天巨案中,还有哪些输家呢?

当我最初听说这一事件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如果连这样的公司——具有几十年历史、华尔街重要做市商、纳斯达克奠基人之(more...)

标签: | | | | |
520

(按:写完后又看到些新细节,与我原有印象略有偏差,请参阅我的其他帖子)

马多夫案的输家
辉格
2008年12月17日

随着马多夫案的细节陆续披露,这一庞氏骗局的损害范围和规模逐渐清楚,一夜之间,许多富裕家庭变成无产者,许多慈善基金就此关门,许多基金的基金面临赎回潮和清盘的命运。那么,除了这些直接受害的投资者之外,这一惊天巨案中,还有哪些输家呢?

当我最初听说这一事件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如果连这样的公司——具有几十年历史、华尔街重要做市商、纳斯达克奠基人之一——都靠不住,那还有谁可以信赖?他的对冲基金同行们,如何再向其投资人说明:“我们不会这样”?于是合乎逻辑的预期是:会不会有一场可怕的大规模基金赎回风潮?

但是看了案件的更多细节之后,我的想法有所改变。不论其他环节如何复杂蹊跷,马多夫骗局得以成立的一个关键条件是,缺乏对投资者的透明度,即,投资者无法核实马多夫所声称的那些证券交易是否真的发生了。事实上,据第三方的分析,这些交易大部分没有发生,这些分析还指出,马多夫根本不可能遵循了他所声称的投资策略,即在collar期权的风险限制下,投资标普100中的30多个股票,并定期清仓转为国债;有分析者模拟了这一策略,发现它不可能获得马多夫所宣称并按此向投资者支付的每月1-1.2%的高额收益,并且,这一策略所要求的期权头寸远远高出实际交易记录所显示的数字。

作为一个封闭式的私募基金,它没有义务对公众披露其交易记录,它也可以采用对投资者保密的政策,不汇报其交易细节和投资组合,在我看来,这些都没问题;但它必须用某种方式让投资者相信,他们的钱的确还在账户上,无论是以股票、债券或现金的形式。对于基金管理者,这一点不难做到,聘用外部资产托管人,或者在其他券商那里开设账户进行交易(马多夫既是基金管理人,又是券商,这恐怕是骗局关键中的关键),或者聘用大会计行定期出具报表,都很容易做到。

像马多夫这样完全黑暗的暗箱操作,并非对冲基金的常见做法,这样看来,他的同行们倒是比较容易撇清,他们可以向他们的投资人解释:马多夫这样的事情,我们是没有能力做到的,除非我们与第三方托管人或会计行串谋。同时,他们可以立即向投资人出具第三方的凭据或报表,来消除他们的担忧。这一点,我相信他们能做到。

相反,难以撇清责任的,是那些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马多夫基金的机构投资者,和那些向其客户或明示或暗示的推荐了该基金的资产管理者、私人银行和理财顾问。这些机构,不仅遭受了直接的投资损失,承担了其推荐所带来的法律责任,更致命的,是丧失了其在审慎、洞察和远见方面的声誉,在这一点上,他们没有任何辩解的余地。从上述第三方分析可以看出,马多夫的骗局并非复杂难辨,其疑点突出而明显,有关分析和质疑并非案发后才出现,十几年来一直不断有人提出;特别是所宣称的稳健策略和几乎恒定的高收益之间的矛盾,以及定期清仓的诡异做法,是一望便知的马脚。

个人投资者或许甘愿冒风险而接受纯暗箱操作,或者听信马多夫有内幕消息的传闻,或者指望骗局崩盘之前自己已赚够了分红,这还可以理解;但对于服务于投资者的机构,抱此类幻想便是极其荒谬而不可原谅的,至少对于涉入此事的交易员和理财顾问们,他们的职业生涯已经终结,他们应被列入黑名单,而他们所在机构也应被打上一个重重的耻辱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