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经济史〉标签的文章(3)

波谷与长期增长走势

【2021-11-18】

各国的长期增长走势是由波谷决定的,若把最近委内瑞拉的例子添进去,效果会更显著

T1.2

(Douglass C. North & 《暴力与社会秩序》) ​​​​

【2021-12-02】

@whigzhou: 比委内瑞拉更近的例子是埃塞俄比亚

 

标签: | |
8916
【2021-11-18】 各国的长期增长走势是由波谷决定的,若把最近委内瑞拉的例子添进去,效果会更显著 T1.2 (Douglass C. North & 《暴力与社会秩序》) ​​​​ 【2021-12-02】 @whigzhou: 比委内瑞拉更近的例子是埃塞俄比亚  
工业革命家的财富激励

【2021-11-08】

@柿油dang人文集 《告别施舍》里有段资料,提供了新思路:工业革命的几个领头羊几乎都没赚到大钱。按照地位贡献,工业革命的创新者,应该跟比尔盖茨这样的IT巨子、互联网革命创新者旗鼓相当,然而,他们并没有得到相称的回报。

@whigzhou: 没有暴富不等于没有致富,第一代工业革命家的财富激励虽不如后来那么耀眼,也是足够强的,成功者的社会阶层至少跨上了一两级,从穷人或中产变成绅士或贵族的水平,瓦特遗产4万英镑,相当于土地绅士,博尔顿和斯蒂芬森父子都是六位数,小贵族水平,阿克莱特可能有七位数,大贵族水平(more...)

标签: | | | | |
8899
【2021-11-08】 @柿油dang人文集 《告别施舍》里有段资料,提供了新思路:工业革命的几个领头羊几乎都没赚到大钱。按照地位贡献,工业革命的创新者,应该跟比尔盖茨这样的IT巨子、互联网革命创新者旗鼓相当,然而,他们并没有得到相称的回报。 @whigzhou: 没有暴富不等于没有致富,第一代工业革命家的财富激励虽不如后来那么耀眼,也是足够强的,成功者的社会阶层至少跨上了一两级,从穷人或中产变成绅士或贵族的水平,瓦特遗产4万英镑,相当于土地绅士,博尔顿和斯蒂芬森父子都是六位数,小贵族水平,阿克莱特可能有七位数,大贵族水平 @whigzhou: 未能从其发明中得到太多好处的更好例子其实是纽科门,因为他的蒸汽机没有实现工厂化生产,每台都是现场组装的(所以每台都不一样),他只能从由他现场指导安装的那些机器得到报酬,数量自然有限 @tertio:应该是因为那时候能在市场上流通的财富并不多,大部分财富还是土地 @whigzhou: 这是一,同时也是因为缺乏规模化生产模式来内化创新收益,比如18世纪前半叶纺织业创新大量涌现,给整个行业带来的增长也非常巨大,但创新者本人得到的收益并不多,直到阿克莱特实现工厂化生产 @whigzhou: 设想,如果当年盖茨不得不派工程师上门为每台用户电脑亲手安装DOS,会怎么样? 【2021-11-10】 @何不笑: 暴力死亡率那个似乎没包括战争、政变之类,只是世俗社会的刑事案件。验尸制度的起源也并非脑补(至少是动因之一):国王与领主、领主与小领主、佃农的土地契约是无限期的且永久可继承,但要是绝了户/失去继承,就归国王了 @whigzhou: 土地保有期限有终身的,有三世的,还有无限可继承的 @whigzhou: 保有者是否绝嗣对国王的利益出入其实并不你想的那么大,继承要交继承税,男继承人未成年或女继承人未嫁人之前,领主从监护权中可以得益,嫁人时,还可以凭否决权而敲一笔,绝嗣复归后,除非不再重新封授,收益也多不了太多 //@whigzhou: 土地保有期限有终身的,有三世的,还有无限可继承的 @whigzhou: 在早期封建制中,所谓继承并不是自动的,而是先复归,再重新封授,只不过通常仍旧会封给继承人而已,至少形式上,封建契约是每代重新签订的
铁路的经济后果

【2021-02-23】

经济史家里,除了加州学派那一窝之外,还有个名气很大却又特别垃圾的人,Robert Fogel,就是1993年和Douglass North分得诺奖的那位,当年让他一举成名的研究,是铁路对米国经济的影响,其结论可谓惊世骇俗:铁路的影响小到可以忽略,

看到这么颠覆性的结论,我很自然会以为,肯定有什么特别独到的方法揭示了某种隐藏特别深的事实吧,仔细一看,差点没把我隔夜饭喷出来,

结论怎么来的呢?他发明了一个概念叫社会节省(social savings),意思是,某一时(more...)

标签: | | |
8442
【2021-02-23】 经济史家里,除了加州学派那一窝之外,还有个名气很大却又特别垃圾的人,Robert Fogel,就是1993年和Douglass North分得诺奖的那位,当年让他一举成名的研究,是铁路对米国经济的影响,其结论可谓惊世骇俗:铁路的影响小到可以忽略, 看到这么颠覆性的结论,我很自然会以为,肯定有什么特别独到的方法揭示了某种隐藏特别深的事实吧,仔细一看,差点没把我隔夜饭喷出来, 结论怎么来的呢?他发明了一个概念叫社会节省(social savings),意思是,某一时间点,若缺乏某种技术,那么,实际采用该技术的那些生产的成本将提高多少,因而净产出会降低多少,用这种方法计算,他发现,1890年的米国,若没有铁路,GNP会比实际低1.7%, 如果只差这么点,说可以忽略确实也不为过, 问题是,一种技术不仅仅是降低既有生产的成本而已,向铁路这种割命性的技术,最重要的影响是,它是一种enabler,让原本根本不可能存在的生产变得可能,所以,Fogel用来比较成本的、存在于1890年米国的那些生产,若没有铁路,其中许多压根不会存在,而不只是成本高低的问题, 有个特别突出的例子,可以帮助你理解这一点:西班牙人带到南美的牛,有些逃走的,在潘帕斯草原上大量繁殖,在铁路时代之前,当地人用枪打死后只把牛皮剥下,肉就整个烂在草原上,因为根本没有成本上可行的手段把这些肉运到市场上,直到铁路修通,阿根廷迅速变成了一个大肉仓, 若没有铁路,1890年米国密西西比以西的许多州根本不会存在,更别说这些州里的产业了 他这种算法就好比,要衡量电报对经济的影响,就把1890年的电报总量统计出来,假设它们都是用纸写的,通过邮递系统收发,成本高多少,高出部分从GDP里扣掉,得多白痴才想得出这种方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