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电影〉标签的文章(7)

一通乱捣鼓

【2022-01-10】

平庸作家/导演黔驴技穷时就喜欢耍技巧,被耍的最多的技巧,就是毫无必要的把时间线一通乱捣鼓,

把时间线切开重组,弄的好能产生动人的效果,可据我观察,多数时候,只是徒增扰尔,毕竟多数创作者都是庸人而已,

标签: |
8978
【2022-01-10】 平庸作家/导演黔驴技穷时就喜欢耍技巧,被耍的最多的技巧,就是毫无必要的把时间线一通乱捣鼓, 把时间线切开重组,弄的好能产生动人的效果,可据我观察,多数时候,只是徒增扰尔,毕竟多数创作者都是庸人而已,
飙戏

【2021-07-12】

有个我特别受不了的词,经常出现在豆瓣电影条目下面的评论里——飙戏,

一个演员在电影里不断提醒你他是在演戏,这怎么就成了个值得夸奖的点?

这大概部分解释了为何那么多高分电影在我看来都那么讨厌,确实有不少演员总是表现的好像生怕你忘了他是在演戏, ​​​​

标签:
8707
【2021-07-12】 有个我特别受不了的词,经常出现在豆瓣电影条目下面的评论里——飙戏, 一个演员在电影里不断提醒你他是在演戏,这怎么就成了个值得夸奖的点? 这大概部分解释了为何那么多高分电影在我看来都那么讨厌,确实有不少演员总是表现的好像生怕你忘了他是在演戏, ​​​​
电影院

【2021-06-16】

@whigzhou: 看过《华沙之战1920》 我的评分:★★★★ 好看

@有光有色: 我发现一个个人bug,我无法看战争片,我没看过一部完整的战争片,我从内心深处直接拒绝掉

@whigzhou: 你让我想起小时候我们镇上的电影院,前三排是留给小孩的免费座位,电影开始前,那里总是一片打闹喧嚣,开始后一刻钟,一大半小孩已经睡着了,直到突然有人大叫一声,打哩!所有孩子立马精神抖擞

@whigzhou: 七八十年代看电影的体验和现在非常不同,比如看一部1(more...)

标签: |
8664
【2021-06-16】 @whigzhou: 看过《华沙之战1920》 我的评分:★★★★ 好看 @有光有色: 我发现一个个人bug,我无法看战争片,我没看过一部完整的战争片,我从内心深处直接拒绝掉 @whigzhou: 你让我想起小时候我们镇上的电影院,前三排是留给小孩的免费座位,电影开始前,那里总是一片打闹喧嚣,开始后一刻钟,一大半小孩已经睡着了,直到突然有人大叫一声,打哩!所有孩子立马精神抖擞 @whigzhou: 七八十年代看电影的体验和现在非常不同,比如看一部100分钟的电影,经常要在电影院里度过三个多小时,因为会有很多插曲: 1)开场前会先播几部短片,多数是宣传片,不过也有一些是歌舞或动画短片,算是附送的赠品, 2)放到中间需要换一两次或两三次胶卷,而换胶卷的间隙通常会被安排为厕所时间,所以每次难免拖上十几二十分钟, 3)放映过程中常常会烧片子,胶片是易燃物,每秒24帧的高频机械动作很容易将其引燃,碰到这种情况,放映员就要用剪刀把烧坏的部分剪掉,再粘接起来,所以随着一份拷贝不断流传,长度会变得越来越短,而且如此造成的长短差异可能很大,要知道,那年代很少有新片子,都是一堆陈年旧片在那儿不断循环, 4)最讨厌也最不可预期的插曲,是停电,长短难料,短则十几分钟,长则个把小时,于是电影院就变成了一个全镇大party,最讨厌的是,有时等了一个多小时,电还没来,也不知道啥时候来,只好散伙了,改天重来,或者,等了一个多小时,有些人不耐烦已经回家了,结果又开放了,于是有人会去把他们从家里喊回来,  
前三部

【2021-06-02】

@whigzhou: 看过《无处可逃》 我的评分:★★★ 纯逃难,完全没故事,这倒也没啥,总比烂故事好,可是一条不拉的严格遵守好莱坞定律,主角毫发无伤,配角死光光,而且每死一个都提前十二秒通知,就有点无聊了

@扣扣深海鱼:大佬, 请问你最喜欢的前三部电影是什么?

@whigzhou: 电影这东西的喜好跟当时的心境很有关系,我近三年看到最佳片子是《灿烂人生》,再往前能顺口报出来的一部是《铁皮鼓》,还有看过四遍(more...)

标签:
8636
【2021-06-02】 @whigzhou: 看过《无处可逃》 我的评分:★★★ 纯逃难,完全没故事,这倒也没啥,总比烂故事好,可是一条不拉的严格遵守好莱坞定律,主角毫发无伤,配角死光光,而且每死一个都提前十二秒通知,就有点无聊了 @扣扣深海鱼:大佬, 请问你最喜欢的前三部电影是什么? @whigzhou: 电影这东西的喜好跟当时的心境很有关系,我近三年看到最佳片子是《灿烂人生》,再往前能顺口报出来的一部是《铁皮鼓》,还有看过四遍的1974年版《远大前程》 @whigzhou: 又想到一部叫《画家的女儿》,当时好像很喜欢,不过现在完全想不起讲了些啥  
科幻电影

【2021-06-01】

@whigzhou: 看过《星际穿越》 我的评分:★★ 看小孩玩家家真是挺无聊的

@tertio:辉总给科幻片的分都低[嘻嘻]

@whigzhou: 确实,好像还没有被我打五星的科幻片

@whigzhou: 迄今为止的科幻片都让我非常失望,想了想,大概是因为他们都只追求表面的新奇,基本上看不到细致深入挖掘的那种好奇心,其实,哪怕一个非常简单,看起来一点也不宏大的设定,若是深入挖掘下去的话,也完全可以引出一串串出乎想象精彩动人的故事,可(more...)

标签: |
8634
【2021-06-01】 @whigzhou: 看过《星际穿越》 我的评分:★★ 看小孩玩家家真是挺无聊的 @tertio:辉总给科幻片的分都低[嘻嘻] @whigzhou: 确实,好像还没有被我打五星的科幻片 @whigzhou: 迄今为止的科幻片都让我非常失望,想了想,大概是因为他们都只追求表面的新奇,基本上看不到细致深入挖掘的那种好奇心,其实,哪怕一个非常简单,看起来一点也不宏大的设定,若是深入挖掘下去的话,也完全可以引出一串串出乎想象精彩动人的故事,可是从没见过有人表现出这种挖掘兴趣,看到的都是在一大串花哨玩意之间迅速跳跃,没有耐心从一个点慢慢往外延伸, 随便举个例子,穿越主题如果仔细挖掘的话,其实可以讲出很好的故事,你把一本《机械原理》扔进500BC的世界,同时严格恪守500BC世界的其他条件,会引出些什么呢?哪些尝试会碰壁,哪些尝试会带来惊人后果?这种事情很难一下子得到直觉认识,需要仔细琢磨,也正因此,这是能够产生好故事的地方…… 可惜,好像没人有耐心做这样的事情,都是扔出一个概念,然后就一通乱跳,而且多半还是往各种俗套里跳, @whigzhou: 堆砌新奇元素根本和好奇心毫无关系,你要是真的有好奇心,就会仔细检查一个设定所可能引出的各种后果,以及这些后果的后果,一步步把因果链走扎实,如此便可从一个克制而朴素的设定开始,逐渐展开出精彩宏大出人意料的故事  
Game of Thrones

【2016-07-01】

@whigzhou: 喜欢Game of Thrones首先是因为一条底线:不迎合恶俗趣味,不落大俗套,其次是一条顶线:三观很赞,封建价值观和骑士精神得到颂扬,各种乌托邦理想主义逐个被嘲讽,实在难得。

@whigzhou: 好莱坞大俗套之一:一个坏结果必定是某个坏人在邪恶动机驱使下通过不端行为所造成,即多重同态:人是坏的,动机是恶的,行为是不端的,结果是坏的。

@whigzhou: 纯真爱情高于责任?被关门屠灭了。无条件和平主义?全吊死在树上了。社会平等与道德纯(more...)

标签: |
7231
【2016-07-01】 @whigzhou: 喜欢Game of Thrones首先是因为一条底线:不迎合恶俗趣味,不落大俗套,其次是一条顶线:三观很赞,封建价值观和骑士精神得到颂扬,各种乌托邦理想主义逐个被嘲讽,实在难得。 @whigzhou: 好莱坞大俗套之一:一个坏结果必定是某个坏人在邪恶动机驱使下通过不端行为所造成,即多重同态:人是坏的,动机是恶的,行为是不端的,结果是坏的。 @whigzhou: 纯真爱情高于责任?被关门屠灭了。无条件和平主义?全吊死在树上了。社会平等与道德纯洁乌托邦?神权专制。解放者之名可以让权力意志毫无约束?女拿破仑。 @whigzhou: 最近两季里我最喜欢的形象是麻雀教,这个隐喻真是太棒了,里面可以看到很多东西的影子,大主教的表演也非常到位,特别是他谦卑的姿态、慈祥的面容,谆谆的口吻、和阴森恐怖的氛围,完美结合。 @whigzhou: 第六季最让我失望的是挑了个歪嘴软蛋演青年Ned,不久前看到篇文章 http://t.cn/R5R4CZO 说新一代演员里已经找不出男子气十足的了,不是没需求,需求一直很旺盛,就是没供给了,看来是真的。 @天无邪:可是龙妈不是乌托邦吗。。 @whigzhou: 是啊,所以这还是个悬念,假如最后一季以龙妈光荣胜出收场,并且被赋予极为正面的解放者形象,那我对该剧的好感就没了,算我一厢情愿 @胸达咪: 喷了,龙妈废个奴就乌托邦了,贵右活在部落时代吗 @whigzhou: 喷个屁,废奴是好事,问题在于她目空一切乾纲独断法力无边那股劲,往高说就是拿破仑,往低说就是带两个太监微服私访扫灭贪官救黎民于水火的横店乾隆爷,你国人民最喜欢了~
饭文#V4: 文化是最不需要扶持和促进的产业

按:本来还想说说由官办教育、媒体垄断和推广普通话所共同推动的语言灭绝运动给文化产业造成的影响,篇幅有限,以后再说吧。

文化是最不需要扶持和促进的产业
辉格
2011年10月28日

自从门户开放以来,就时常有人惊呼外来文化之冲击,或哀叹本土文化产业之衰微和不争气,而在经历了多年经济增长之后,与其它部门的蓬勃兴旺相比,文化产业的萎靡不振,就更显得格格不入了,所以难免有人要问,该如何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政府是不是该下点力气扶持一下?还有更富底气的:什么时候咱们也对外输出点价值观?

这些问题都问错了,正确的问题是:要怎么做才能有效压制文(more...)

标签: | | |
2089
按:本来还想说说由官办教育、媒体垄断和推广普通话所共同推动的语言灭绝运动给文化产业造成的影响,篇幅有限,以后再说吧。 文化是最不需要扶持和促进的产业 辉格 2011年10月28日 自从门户开放以来,就时常有人惊呼外来文化之冲击,或哀叹本土文化产业之衰微和不争气,而在经历了多年经济增长之后,与其它部门的蓬勃兴旺相比,文化产业的萎靡不振,就更显得格格不入了,所以难免有人要问,该如何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政府是不是该下点力气扶持一下?还有更富底气的:什么时候咱们也对外输出点价值观? 这些问题都问错了,正确的问题是:要怎么做才能有效压制文化产业的发展?才能压制到现在这种萎靡水平?要知道,如同饮食和服饰产业一样,文化是个你最不需要担心如何让它繁荣起来的产业,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普遍、强烈且根深蒂固,它深植于我们的人性之中,只要给它一点土壤和空间,便无处不在蓬勃生长。 真正需要担忧的,是那些人口稀少、语言孤立的社会,而像中国这样有着悠久历史、庞大人口和大型都市,拥有官话(8.7亿人口)这一头号大语种,还有吴语(0.8亿)、粤语(0.7亿)、闽南语(0.5亿)等大语种,以及普通话(12亿)这个头号通用语的社会,是天然的文化沃土,除非你刻意花大力气压制,并且干得极其成功,是断然不会有文化枯萎之虞的。 纵观全球,凡拥有五千万人口以上大语种的语言文化群体,都拥有较为发达的文化产业和颇具影响力的地区文化中心,以电影为例,印度拥有世界产销量第一的电影产业,其以印地语为主的宝莱坞举世闻名,但印地语人口其实还不到3亿,所以12亿人口的印度还有两个不大为外人所知的电影中心:孟加拉语的陶莱坞和泰米尔语的考莱坞,而这两个语种的规模分别为1.7亿和0.7亿。 另外,西班牙语的墨西哥,葡萄牙语的巴西,斯拉夫语的俄罗斯和南斯拉夫,突厥语的土耳其,阿拉伯语的埃及,都拥有各自兴旺的影视业;埃及电影一度成为其第二大出口商品,开罗方言甚至因此而取得了阿拉伯世界标准口音的地位;人口1.5亿的尼日利亚没有压倒性的大语种,但它的4、5个一两千万规模的中等语种,也支撑着一个被称为瑙莱坞的生气勃勃的电影产业。 文化产业之所以如此容易发育和繁荣,是因为消费者的筛选底线非常低,正因为需求太迫切,所以在没有更好替代品的时候,再粗制滥造的劣质品也卖得掉,这一点,只要看过几部千篇一律的印度歌舞剧、冗长拖沓的墨西哥电视剧和弱智粗糙的香港警匪片,大概都会有所体会。 正因此,相对于机械、化工、生物、信息等现代工业,文化产业几乎没有门槛,也不需要培育需求,永远存在一个需求旺盛的市场供企业家尝试各种作品类型和商业模式;甚至它对法律制度、基础设施、营商环境、行政效率、收入水平、教育程度等等其他产业常常很敏感的生态条件,都没有太高的要求,比如前面所罗列的各大语种电影业中心,所在社会除香港之外在产业生态条件上都算不得好,有些甚至是极端恶劣,唯一的必备条件是大语种和人口密集居住,当然还有:免于强力压制。 除了种种出于政治控制和意识形态宣传的考虑之外,对文化产业构成压制的力量和舆论基础,也常常来自权力和精英阶层对大众文化之庸俗的担忧、反感和抵触;对庸俗的反感是可以理解的,担忧则大可不必,大众文化从来都是庸俗的,毕竟任何社会的绝大多数都是俗人,雅士从来都是极少数,后者大可以坐享其优越感,却没有道德上的理由将其审美偏好强加给广大俗人。 因而文化若要发展成一个大产业,构成其主要部分并在数量上占压倒性优势的产品,必定是庸俗的;更重要的是,对于精英和雅士们,假如他们希望看到更多高雅作品从文化市场上涌现,那么试图遏制庸俗文化的发展也是不明智的,相反,他们应该乐见庸俗文化的繁荣,因为一个庞大而繁荣的庸俗文化市场,将为高雅产品的孕育和成长创造更好的土壤。 为理解这一点,不妨把高雅和庸俗文化视为两个平行产业,这两条产业链的重合部分主要在中间,而它们的两头:原始创作和最终需求,都不具有很高的替代和排挤关系;一个整天给墨西哥连续剧写剧本的作家,大概一辈子也写不出狄更斯那样的传世佳作,而那些对黑泽明心有独钟的观众,大概更不会因为大量印度歌舞片的存在,而放弃他们对严肃作品的兴趣。 所以,大量生产的庸俗产品,既不会吸走高雅作品的创作者,也不会作为替代品满足对高雅作品的需求,相反,它们只会因推动文化产业链中间环节的发展,而为高雅作品提供一套成熟而廉价的基础设施和分工合作体系,而假如没有庸俗产业巨大规模的推动,仅凭高雅作品那小的可怜的规模,是不足以支撑这些分工精细的中间环节发展的,实际上,高雅产品正是搭了庸俗产业的便车,才能获得它今天在各大文化中所取得的成就,假如没有广大歌舞片和肥皂剧观众的无心支持,或许狄更斯的小说今天仍会躺在旧书架上,而没有机会被搬上银幕而遇见它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