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6】
@whigzhou: 越想越觉得border-adjustment是个好东西,最好的地方是它可能会把川普糊弄过去(或者帮川普把他的支持者糊弄过去?),以他(和他的支持者)对经济问题的理解能力,这很可能。
@史搞特:这个border adjustment tax跟关税有啥不同
@whigzhou: 差别是:关税是对跨境交易额外征了一笔税,因而会提高税负,降低贸易额,而BA只是改变了跨境交易的税负分布(more...)
【2017-02-26】
@whigzhou: 越想越觉得border-adjustment是个好东西,最好的地方是它可能会把川普糊弄过去(或者帮川普把他的支持者糊弄过去?),以他(和他的支持者)对经济问题的理解能力,这很可能。
@史搞特:这个border adjustment tax跟关税有啥不同
@whigzhou: 差别是:关税是对跨境交易额外征了一笔税,因而会提高税负,降低贸易额,而BA只是改变了跨境交易的税负分布(more...)
不少朋友表示看不懂我对币值失衡与全球化之间关系的解释,当然,写的东西读者看不懂,永远都是作者的错。我发现,在尽可能无歧义的表述和通俗易懂之间寻找平衡,常常超出我的能力,或许举例是解决这一困境的唯一办法,我自己也体会到,阅读实验报告常比阅读纯理论文章,更能让我抓住要点。
还是延续那个关于肥皂的例子吧:
我们已经看到,在美国,在产能转移和货币政策的共同作用下,制造消费品所需原料的以美元计的价格上涨了,那么同样是肥皂,它们在中国的命运如何(more...)
1)关于初级品价格与劳动成本之间的关系
虽然逻辑并不复杂,许多朋友仍表示难以理解,还是举个例子吧:
假设一块肥皂,在美国制造成本10元,其中原料2元,折旧3元,劳动5元。现在把生产外包到中国,劳动成本降至1元,总成本变成6元,假设零售价与成本同步变动,则降价40%,但美联储的政策是维持消费品价格稳定,怎么办?增加货币供给。结果,肥皂成本仍维持在10元,但其构成变为:原料3.33元,折旧5元,劳动1.67元。——瞧!原料价格上涨了67%。
(more...)(按:此文与我5月4日的文章<初级产品涨价:短缺抑或恐慌?>可以算是姐妹篇,合起来基本上完整表达了我对危机前宏观局势的理解。)
全球化与币值失衡
辉格
2008年6月17日
越南危机和新一轮油价上涨再次将通货膨胀问题推入舞台中心,成为国民经济的焦点问题。那么,近几年的物价上涨浪潮和通货膨胀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有人说,通货膨胀永远是货币现象,只要央行拧紧货币龙头,就不会发生通胀。这么说完全正确,但用处不大,更有意义的问题是:为什么有些时候货币龙头很难拧紧,而另一些时(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