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投资〉标签的文章(13)

人为掘洼地

【2022-04-12】

@whigzhou: 感觉当前企业界的Woke风可能会在不久的未来为积极投资者创造一些机会,这几年Woke分子在诸如吉列、维多利亚秘密,迪斯尼这些公司闹的割命,很明显会大幅贬损公司的品牌价值,

我原本以为,这些事情主要是因为管理层被公司内的Woke员工(特别是DEI部门)绑架的结果,最近听说其实很多大股东也在背后推动,这些大股东之所以表现的好像跟自己的钱过不去,是因为他们投的其实不是自己的钱,很多是像退休基金之类的机构,玩的是别人的钱(more...)

标签: | |
9073
【2022-04-12】 @whigzhou: 感觉当前企业界的Woke风可能会在不久的未来为积极投资者创造一些机会,这几年Woke分子在诸如吉列、维多利亚秘密,迪斯尼这些公司闹的割命,很明显会大幅贬损公司的品牌价值, 我原本以为,这些事情主要是因为管理层被公司内的Woke员工(特别是DEI部门)绑架的结果,最近听说其实很多大股东也在背后推动,这些大股东之所以表现的好像跟自己的钱过不去,是因为他们投的其实不是自己的钱,很多是像退休基金之类的机构,玩的是别人的钱,也就难怪, 当这些公司的价值被Woke损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就会被积极投资者盯上,杠杆控股,把整个DEI部门开掉,清扫Woke帮的乌烟瘴气,等股价回升后再卖掉, 正常情况下,市场留给积极投资者的机会其实并不多,可是像Woke这种人为掘洼地的情况,我看还真是个机会, 【2022-11-20】 等 Elon 尝到鲜之后,说不定会有更多投资者跟风~
都变得不够刺激了

【2021-03-05】

给定逐利动机和风险偏好在人群中的分布不变,监管者把一种资产的风险弄低了,就必定会把一部分钱从这种资产推挤到另一种风险更高的资产上,从存款,国债,企业债,股票,期权……一级级撸上去,要是都变得不够刺激了,总归还有赛马,六合彩,GameStop,Tesla 和 Bitcoin了吧? ​​​​

【2022-02-20】

@whigzhou: 感觉这个话题还可以深入一下

@whigzhou: 许多管制都是针对个人在市场活动中所面临风险的,问题是,管制的目标是什么?

是:
1)让个人免于遭受超出某一程度的风险?

还是:
2)让个人充分知晓他正要冒的风险?

假如当局将目标设定为(1),那么,给定个人风险偏好和逐(more...)

标签: | | | | | |
8460
【2021-03-05】 给定逐利动机和风险偏好在人群中的分布不变,监管者把一种资产的风险弄低了,就必定会把一部分钱从这种资产推挤到另一种风险更高的资产上,从存款,国债,企业债,股票,期权……一级级撸上去,要是都变得不够刺激了,总归还有赛马,六合彩,GameStop,Tesla 和 Bitcoin了吧? ​​​​ 【2022-02-20】 @whigzhou: 感觉这个话题还可以深入一下 @whigzhou: 许多管制都是针对个人在市场活动中所面临风险的,问题是,管制的目标是什么? 是: 1)让个人免于遭受超出某一程度的风险? 还是: 2)让个人充分知晓他正要冒的风险? 假如当局将目标设定为(1),那么,给定个人风险偏好和逐利动机不变,剔除某类市场活动中的风险,将不可避免的将他们推向有着足够高风险的其他类别的市场活动, 存款保险制度把个人储蓄存款的风险降到很低,相应的,存款利率当然也会降低,于是许多人会转向债券和各种理财产品, 于是当局又开始管制债券和理财产品,以及其他…… 顺着这个逻辑,所有市场投资品都会被管起来, 可是金融活动只是个人市场活动的一角, 所有市场化的投资品都被管起来之后,结果这些投资品要么收益太低,要么个人根本不让玩(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分业意思就是不让你们个人小毛孩玩), 可是其他冒险逐利的机会多的是,彩票,赌场,赌球,收藏品,xx币,庞氏局,老鼠会,还有各种民间泡沫…… 当然这些也都可以被管起来, 可是我总还可以把钱借给表弟去倒腾煤炭生意吧?或者自己撸起袖子上?我总还可以找人打麻将,玩21点吧?如果上述种种都没得玩了,那些更传统的私人投机冒险活动自然会大量增加, 40岁以上的人可能都记得,80-90年代有个流行词,倒爷,倒腾各种东西,煤炭,钢材,车皮……,后来这个词不流行了,既是因为市场化消除了许多价格差,也是因为市场创造了大批其他冒险逐利的机会, 让我再举个远一点的例子,看看户外运动,每当一种运动变得足够安全之后,就会有一批人离开,去寻找风险更高的运动, 原本登山也算是冒险了,可是随着器具改进,技术和知识的积累,普通的登山变得越来越安全,于是有了攀岩,当攀岩也变得足够安全时,又有了 free solo... 重点是,在监管者眼里,安全问题是关乎某类活动的,金融监管者盯着金融产品,药物监管者盯着药品,所以,当监管者发现自己把一些风险从他关注的那类活动中驱逐出去了,就感觉自己成功了,管制是有效的,可是对于个体,他的选择可不受这种类别限制,某个类别被管起来了,大可以到其他类别试试手气,找找刺激,他眼中或许压根没有这种类别划分的概念,为什么要有呢?毕竟他面对的是整个世界! 所以,合乎逻辑的发展是,假如监管者果真要把冒险者从危险中拯救出来,那他就不得不同样突破类别限制,把监管不断扩展到一个又一个新领域,而假如其权力之手的挥舞空间不受限制,那么他很可能真的会这么做, 这将是通往奴役的另一条道路,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即便我们相信管制在帮助个人避免风险上应该扮演某种角色,也应将管制目标限制在第二种,  
长生不老药

【2020-11-23】

最近几年在寻找长生不老药方面好像进展很密集,估计是不少大钱砸进去了,而这么多大钱砸进去,是不是因为硅谷新贵都很年轻,觉得自己还来得及享用成果? ​​​​

【2021-09-08】

果然

 

标签: | | | |
8451
【2020-11-23】 最近几年在寻找长生不老药方面好像进展很密集,估计是不少大钱砸进去了,而这么多大钱砸进去,是不是因为硅谷新贵都很年轻,觉得自己还来得及享用成果? ​​​​ 【2021-09-08】 果然  
下一次股灾

【2021-06-10】

据说BlackRock等大基金正在以非常大的规模将资产从股票和债券转到房地产上,整条街整个小区的收购房产,经常以20%以上的溢价,

基金的这种举动至少在我看来是非常合理的,利率那么低,股市又被抬的那么高,

不过这事情跟去年大量散户入市联系起来看就有点可怕了,这让我怀疑:

1)过去一年的上涨是不是主要由散户推动的?
2)会不会有很多散户把卖房子的钱放进了股市?
3)或者说,有那么多房子被基金收购,是否相当程度上解释了为何散(more...)

标签: | | |
8656
【2021-06-10】 据说BlackRock等大基金正在以非常大的规模将资产从股票和债券转到房地产上,整条街整个小区的收购房产,经常以20%以上的溢价, 基金的这种举动至少在我看来是非常合理的,利率那么低,股市又被抬的那么高, 不过这事情跟去年大量散户入市联系起来看就有点可怕了,这让我怀疑: 1)过去一年的上涨是不是主要由散户推动的? 2)会不会有很多散户把卖房子的钱放进了股市? 3)或者说,有那么多房子被基金收购,是否相当程度上解释了为何散户有那么多闲钱放进了股市? 果真如此的话,下一次股灾的杀伤力就太强了, 很多迹象显示接下去几个季度的通胀数字不会太好看,到时候印钞机被迫停工,泡沫到头,想想都可怕,  
神奇钢板

【2018-03-09】

@whigzhou: 川普总是吹嘘他的政策又吸引来多少资本流入美国,无论真假,这至少说明他是喜欢资本净流入的,可同时他又哭着喊着要消灭贸易赤字,问题是资本净流入和贸易赤字根本就是一回事,这个道理经济学家早就讲的嘴皮子都磨破了,可惜川普和川普粉是永远也弄不懂的。 ​​​​

@学经济家: 对。不过资本流入包括直接投资(建厂买房)、股权投资(增持股票)、债权投资(增持美债),川普想把第三种榨成对美采购,以拉动就业、薪酬、投资和税收。不过仍会逆差因为直接投资和股权投资会(more...)

标签: | |
8014
【2018-03-09】 @whigzhou: 川普总是吹嘘他的政策又吸引来多少资本流入美国,无论真假,这至少说明他是喜欢资本净流入的,可同时他又哭着喊着要消灭贸易赤字,问题是资本净流入和贸易赤字根本就是一回事,这个道理经济学家早就讲的嘴皮子都磨破了,可惜川普和川普粉是永远也弄不懂的。 ​​​​ @学经济家: 对。不过资本流入包括直接投资(建厂买房)、股权投资(增持股票)、债权投资(增持美债),川普想把第三种榨成对美采购,以拉动就业、薪酬、投资和税收。不过仍会逆差因为直接投资和股权投资会再次流入,除非中印等大幅开放分流投资。 @whigzhou: 说的好像有两块神奇钢板能把这三种投资隔离开似的 @whigzhou: 你增持了美国企业的股权,美国企业就有更多融资能力可用于直接投资,你增持了美国企业债,美国企业更是直接得到了资本,你增持了美国国债,美国政府就能在同等财政开支水平下减税……没有神奇钢板。 ​​​​ @whigzhou: 当然,事实上即便资产价值被资本流入所推高,美国企业也未必增加直接投资,但这是因为他们看不到更多机会,可如果是这样,无论怎么做都没用,你不可能逼着他们去做预期亏本的投资。 @whigzhou: 最高法院正在审理的Janus v AFSCME案,被告方的辩护理由也用到了神奇钢板,原告说工会从他口袋里强行收取的会费被用于其政治宣传,损害了他的第一修正案权利,工会说他们的政治活动经费账目是分开的,非会员的会费不会用于政治活动,这说法当然很可笑,很好演示了什么叫神奇钢板。 ​​​​ @whigzhou: 许多西方国家的政府和NGO其实长期以来都在资助中东的恐怖组织,比如哈马斯,但他们也用神奇钢板来辩护,说我们有严格的机制确保我们给的钱只会用于特定目的,表面看好像没错,可是既然哈马斯在你指定的那些用途上省下了那么多钱,难道不是可以多买好多莱阳钢管了吗?  
[饭文]巴菲特错了

巴菲特错了
辉格
2012年12月05日

最近,巴菲特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再次呼吁对富裕阶层增税,这是他近年来一再鼓吹的观点,选择此时重弹老调,显然是为影响正陷于僵局的国会财政议程;巴菲特的成就、身份和声望,让他的主张有了巨大影响力,奥巴马的一项增税提案便据此而被命名为“巴菲特规则”(Buffett rule)。

反对增税者常提出的一个担忧是,增税会抑制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因而降低就业率,但巴菲特以其亲身感受告诉我们,这不会发生,在他看来,投资者不会因为高税率而放弃投资,并举例说,五六十年代的资本利得税远高于当前,但他和他的客户从未因此而放弃投资,而当时的经济也很繁荣。

不妨相信巴菲特是真诚的,但他的论证却是错误的,他的个人感受并不能用来证明宏观效果,一项(more...)

标签: | | | | |
4268
巴菲特错了 辉格 2012年12月05日 最近,巴菲特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再次呼吁对富裕阶层增税,这是他近年来一再鼓吹的观点,选择此时重弹老调,显然是为影响正陷于僵局的国会财政议程;巴菲特的成就、身份和声望,让他的主张有了巨大影响力,奥巴马的一项增税提案便据此而被命名为“巴菲特规则”([[Buffett rule]])。 反对增税者常提出的一个担忧是,增税会抑制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因而降低就业率,但巴菲特以其亲身感受告诉我们,这不会发生,在他看来,投资者不会因为高税率而放弃投资,并举例说,五六十年代的资本利得税远高于当前,但他和他的客户从未因此而放弃投资,而当时的经济也很繁荣。 不妨相信巴菲特是真诚的,但他的论证却是错误的,他的个人感受并不能用来证明宏观效果,一项激励条件的改变,将首先在边际上起作用,那些对其可支配收入的用途和投向摇摆不定,正在权衡取舍的人,将首先受政策变化的影响,而对于巴菲特这样以投资为其终身职业和最大乐趣的人,确实可能没有影响,但这证明不了什么。 这个道理对消费行为同样成立,你可能说,这本好书即便价格翻十倍你也会买,但这不能证明涨价不会影响该书的销量,仅仅说明了你不是边际消费者,而且离边际很远;那么巴菲特是不是边际投资者呢? 恰好相反,他是个极度清心寡欲者,消费需求极少,没什么奢侈爱好,生活平淡无趣,对新科技和任何其他新鲜玩意也没什么兴趣,同时他却拥有极大财富,除投资之外,他很难为这些财富找到其他用途,而且投资带给他满足的是投资行为和绩效本身,而不是赚到的钱可以让他做其他事情,所以,这世上大概找不出比他离边际更远的投资者了。 尽管在投资上表现的十分精明,但巴菲特在制度和政策问题上时不时发表的观点,却多半经不起推敲,而且与他自己的实际行为不符,比如他说,为避免社会沦入财阀体制([[plutocracy]]),应加大财产税和遗产税征收力度,不幸的是,这一观点最近在国内也获得了呼应。 可事实上,虽然过去20年美国的收入差距在扩大,但根本没有出现任何财阀化的迹象,当前令人羡慕的富豪,绝大多数凭借个人成就而致富,很少是因为家族财阀背景,很难找出一个社会,其富裕阶层的流动性比美国更高了,收入差距的拉大是因为信息革命和全球化带来的新一轮创新浪潮造就了一批成功者,这绝不是坏事。 若果真需要用遗产税来避免财阀,或者用巴菲特的比喻,将富家子弟拉回到与穷孩子同一条起跑线,那么对于巴菲特这样的超级富豪,税率必须达到没收级水平才管用,这意味着要将极大比例的私人财富交给政府来支配,而只留下与占人口多数的中产阶级相当的部分,才算得上起跑线公平,但巴菲特本人有没有这么做呢? 没有,实际上他把自己的大部分财产交给了盖茨基金会,一个私人机构,假如他果真认为这些财富由政府支配更好更公平,他本应将支票开给财政部,要知道,联邦政府和它的许多分支部门都愿意接受私人捐赠,实际上也一直在接受私人捐赠,财政部公共债务局自96年以来已收到2600万美元捐赠,其他像国家科学基金、卫生局、森林局、公园局、教育部、国会图书馆、老兵事务部等部门收到的指定用途捐赠则更高得多。 那么,他有没有把自己的子女拉回公平起跑线呢?也没有,尽管他捐出了大部分财产,但还没达到没收级,他给三个孩子留下了一个30亿美元的教育基金,而这已足以让他们享有任何可以想象的“起跑优势”了,用他自己的话说,“不能让他们因为没钱而做不成事情”,可按此标准,遗产税又该如何征收呢?假如另一个亿万富豪的儿子想做的事情是火星殖民呢? 像巴菲特这样事业经历一帆风顺,有幸拥有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财富,消费需求极低,从未经历过实业经营的辛酸苦辣,也没有什么需要支配巨额财富去实现的事业追求或新颖而有创造性的想法和念头的人,在企业家这个群体里实在没有多少代表性,他远离激励边际,难以理解众多中小企业面对重税时的痛苦和绝望,他在制度和政策上的意见因而没有什么价值。  
[微言]钻石

【2012-09-20】

@恶人谷江小鱼: 我发起了一个投票 【特大钻石矿如被证实,黄金价格将:】,期待着你的参与,快来参加吧! http://t.cn/zlZJAAH

@sw小橘子 我投给了”涨” 这个选项

@whigzhou: 这事未必有多大影响,光蕴藏量大没用,要看这矿的开采速度和成本曲线,除非速度极快、成本极低且不随产量上升,否则不会有颠覆性影响

@sw小橘子: 事关人们对钻石稀缺性的信心吧

@whigzhou: 你是说钻石的投资品功能?我看不出钻石有多少这种功能,这东西又不像黄金,价值分歧大、切割麻烦、转手不容易,好像没什(more...)

标签: |
4533
【2012-09-20】 @恶人谷江小鱼: 我发起了一个投票 【特大钻石矿如被证实,黄金价格将:】,期待着你的参与,快来参加吧! http://t.cn/zlZJAAH @sw小橘子 我投给了"涨" 这个选项 @whigzhou: 这事未必有多大影响,光蕴藏量大没用,要看这矿的开采速度和成本曲线,除非速度极快、成本极低且不随产量上升,否则不会有颠覆性影响 @sw小橘子: 事关人们对钻石稀缺性的信心吧 @whigzhou: 你是说钻石的投资品功能?我看不出钻石有多少这种功能,这东西又不像黄金,价值分歧大、切割麻烦、转手不容易,好像没什么人为投资而买钻石吧?我看,这个矿的发现,顶多是把钻戒的标准推高一些而已,比如3克拉以下的都不好意思戴了,呵呵 @sw小橘子: 流通性差一些,不影响它的储存功能。不一定要把所有资产配置成高流通性的嘛 @whigzhou: 如果是这种,就相当于耐用消费品了,也算是投资,用它来产出未来消费流,但既然不考虑流动性,买家也就无需为未来市价变动而操心了,顶多在买入时机上有些调整 @以太君: 我觉得有一种可能就是不是这个矿的钻石高价,这个矿的低价。 @whigzhou: 这倒不是没可能,不过需要很强的品牌和渠道控制能力,虽说钻石业现在寡头控制很严密,但这新矿若果真那么牛逼,现有格局恐怕也会打破 @sw小橘子: 不是耐用消费品。是流通较慢的投资品。对其投资要考虑未来市价 @whigzhou: 那我觉得钻石不符合你的条件,要真符合了,它恐怕就不会被选作定情之物了,定情物的要点是:要贵重,但又不能拿去变现,好比拿一捆捆钞票当石片打水漂,可一般水漂打完了留不下证据,钻石却可以 @sw小橘子: 可是人们也不会愿意为留个证据花很大的贬值代价 @whigzhou: 会的,只要证据过硬,全部损失掉都可以,比如往自己胳膊上扎刀、割腕啥滴。未来的贬值无损于证据价值,比如某女跟她闺蜜说:我和他是60年认识的,第二次见面他就请我吃了红!烧!肉!难道这证据会因为现在红烧肉不值钱而失去说服力吗? @sw小橘子: 钻石只是比其他贵重物品更适合用作定情信物,但能用作定情信物,不表示人们希望它不能变现。想象一下,钻石如果完全不能变现,还会那么贵重吗? @whigzhou: 如果变现损失率很高的话,就不是合适的投资品,因而人们在购买时就较少会考虑其储值功能,它就更像普通的耐用消费品  
饭文#W4: 下一块金砖在哪里?

【按:你可能已注意到,文章页面的边栏上多了个“相关作品”栏目,这可不是Google投送过来的广告哦,是我的模板程序按照文章所引用或关联的书号从豆瓣上抓过来的数据,这是本次改版的成果之一,但愿你会喜欢:)】

下一块金砖在哪里?
辉格
2011年12月29日

最近,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研究公司(EPFR)发表的数据显示,国际资本正在大量流出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跟踪这些市场的指数也相应的大幅下跌,高盛的分析师也认为,新兴市场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这些看法,无疑给那些寄望于新兴市场的繁荣将全球经济拉出萧条的人们泼了一瓢冷水,不过与种种乐观论调相比,(more...)

标签: | | | | | |
2335
【按:你可能已注意到,文章页面的边栏上多了个“相关作品”栏目,这可不是Google投送过来的广告哦,是我的模板程序按照文章所引用或关联的书号从豆瓣上抓过来的数据,这是本次改版的成果之一,但愿你会喜欢:)】 下一块金砖在哪里? 辉格 2011年12月29日 最近,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研究公司(EPFR)发表的数据显示,国际资本正在大量流出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跟踪这些市场的指数也相应的大幅下跌,高盛的分析师也认为,新兴市场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这些看法,无疑给那些寄望于新兴市场的繁荣将全球经济拉出萧条的人们泼了一瓢冷水,不过与种种乐观论调相比,它们看来更贴近现实。 过去二十年的新兴市场繁荣,是后冷战时代全球化所导致的资源再配置过程的后果,中国和印度的人力资源、俄罗斯和巴西的自然资源,在此之前被深锁在坚固的要素壁垒之内,一旦壁垒拆除,便造成了一股全球性资源再配置洪流,这些资源在进入全新的配置结构后,其产出能力和资产价值皆成倍增长。 这一过程不仅带来产出增长,更倍增了这些资源拥有者的财富,也为完成再配置过程的企业家、资本市场和金融业带来了大量投资机会和丰厚的资本回报;这是一种特殊事件带来的特殊繁荣,为更好的认识它,最好把它与常规增长区分开来,来自生物进化史的类比或许能帮助我们做这种区分。 地质史上,间或会有一些重大地理事件给生物界带来一个特殊的进化阶段,比如板块移动造就的巴拿马地峡最终在250万年前把南北美洲连成一体,冰川进退曾反复打开和关闭连接亚洲和北美的白令陆桥,气候干湿变化曾反复开闭连接下撒哈拉非洲和欧亚大陆的撒哈拉屏障,海面升降也曾多次开闭直布罗陀海峡。 这些地理事件所导致的物种流动,都会在短期内造就一个进化飞跃期,大批物种兴衰更替和辐射进化的规模、幅度和速度,都远非其他时期所能比肩;试想,假如有若干天使站上帝身边观赏进化史,并热衷于对各物种的命运下注,那么上述地理事件发生之际,大概也是他们押注兴趣最浓厚的时候。 那些观察敏锐、对进化规律有着良好把握的天使,这也是一展身手的最佳时机,假如上帝允许,他们或许还会从天堂跳下来,给那些在新生态形势下有发展前途的种群指路、提供交通工具,甚至贷款,这时候,他们就不只是投机者,也是投资者和企业家了。 战后树立的几道铁幕,如同关闭的直布罗陀海峡,将其身后的地中海变成了几近干涸的盐湖和大片荒漠,而构成过去二十年新兴市场繁荣的主要动力,便是海峡开放后迅猛灌入的海水,而现在,这一过程似乎已经完成,08年危机或许就是这股洪流所遭遇的一次反弹——正如熊彼特所指出,由于后浪看不见海岸在哪里,浪潮常常会扑过头而遭遇反弹;这并不是说进化已经停止,创新和增长仍将持续,但它已进入常规阶段,那种惊心动魄的场面已经过去了。 这样,“下一块金砖在哪里”这个问题就变成了:哪里还有这种级别的壁垒?答案似乎很明显:已经找不出大陆级规模的单一壁垒;阻碍要素流动的障碍当然还有很多,但那些都是零星分散而错综复杂的,不是由单一力量所设置并控制的,因而也是难以指望在短期内突然拆除的;如此看来,未来的增长将以常规方式进行。 在常规阶段,增长潜力将再次回归到制度优势和创新体系,这一点正是过去十多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的,新兴市场令人眩目的表现让他们以为制度基础并非那么重要,这种见解的极端表现是张五常的“五千年最好论”,他们因为看到地中海的鱼类种群增长迅猛,便错误的断言地中海有着鱼类发展的最佳环境条件,其实只不过是因为此前地中海的鱼都死绝了。 投资者和企业家们,需要尽快从开放洪流所带来的喜悦和振奋中清醒过来,重新将目光聚集到制度和创新等传统优势上来,如此才能将自己的策略建立在一个牢固而可持续的基础之上;那些在市场制度建设上取得了长足进步的国家,比如秘鲁和蒙古,那些以危机为契机改善了其市场制度的国家,比如韩国,那些面对危机不乞灵于干预和管制而坚守市场取向的国家,比如新加坡和新西兰,在未来更值得看好。 重要的是,对于这些国家的人民,是不是金砖并不重要,那是给投资者衡量投资机会用的指标,好的制度才是他们生活和事业的坚实保障,许多在过去二十年很少吸引投资者目光的国家,比如斯洛文尼亚,实际上在生活安康和经济繁荣上都取得了极大进步。
[微言]孩子与投资

【2011-12-28】

@李子暘:前几天听说一个在外地发展的朋友回京正忙着办社保,大惊,见面以后赶紧劝其停止做傻事,别再继续傻交钱,哪想到他所谓的办,是想把钱都提出来,从此放弃社保。呵呵,明白人越来越多了。

@sw小橘子: 把孩子看成投资品的父母是可怜可恨可鄙的人。

@whigzhou: 你这是铜臭过敏症发作,不是非要把孩子当肉畜养才叫投资,只要在近期增加了负担,而有望在远期收获快乐的,就可以叫投资

@sw小橘子: ……至于投资,并不是我理解得狭隘,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回报,以回报为目的生孩子的父母,在我看来都是可鄙的。

@whigzhou:(more...)

标签: | |
4075
【2011-12-28】 @李子暘:前几天听说一个在外地发展的朋友回京正忙着办社保,大惊,见面以后赶紧劝其停止做傻事,别再继续傻交钱,哪想到他所谓的办,是想把钱都提出来,从此放弃社保。呵呵,明白人越来越多了。 @sw小橘子: 把孩子看成投资品的父母是可怜可恨可鄙的人。 @whigzhou: 你这是铜臭过敏症发作,不是非要把孩子当肉畜养才叫投资,只要在近期增加了负担,而有望在远期收获快乐的,就可以叫投资 @sw小橘子: ……至于投资,并不是我理解得狭隘,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回报,以回报为目的生孩子的父母,在我看来都是可鄙的。 @whigzhou: 你无非是说,生孩子不能有动机,不能有权衡,甚至不能是一个决定,只能是一次意外,才是在道德上合理的,是这样吗? @sw小橘子: 不是。生孩子是为了拥有成为一名父亲或母亲的幸福快乐。生孩子抚养孩子本身就是幸福快乐的来源。就如同助人是为了助人本身的快乐,不是为了被助者的感恩。 @我的susan说: 回复@吳瓊涯:赡养不是法定义务么,法院怎么判就怎么处置 @吳瓊涯: 回复@我的susan说:如果不能论证子女赡养父母的义务,相关的法律就是恶法。 @whigzhou: 这关乎习俗和价值观,有些人反倒觉得长幼间没有法定义务约束下的相互帮助才更能体现亲情 @吳瓊涯: 我的问题是“当子女拒绝赡养父母时如何处置”,也就是说,有否强制措施保证子女赡养父母。在这个问题上,习俗没有什么制约力。 @whigzhou: 哦,我是针对“恶法”一说,恶不恶看法不同,关乎习俗 【后记】 1)无论从父母还是孩子的角度,按小橘子的价值观,生孩子都是一种投资(按其他价值观倒未必):从父母角度,他们放弃了大量闲暇和资源,而在之后收获了身为父母的快乐,从孩子角度,父母放弃了大量闲暇和资源,让他们得以存在并享受生命。 2)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只要将分析限制在权利边界之内(即不去触碰权利边界该划在哪里的问题),经济学确实是价值中性的,擅自给经济学概念赋予价值含义是不可取的。  
饭文#Q7: 博傻游戏伤不到市场

博傻游戏伤不到市场
辉格
2011年3月28日

最近,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的炒家们,又给我们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博傻(greater fool)游戏,首批上市的份额化艺术品中的两件画作,价格在50天内被推高了17倍,其中《黄河咆哮》市值一度达到令人乍舌的1.03亿元,随后,在经过9天停牌之后,前天复牌首日又双双跌停。

大概极少有人会相信一位二三流画家的作品的市场价格会长期维持在上亿的水平,每个在此价位买入的炒家,只是相信他能以更高的价格卖给另一个炒家,换句话说,我犯傻没关系,只要我不是最后那个傻瓜就行;这样的博傻游戏在市场上屡见不鲜,特别是那些新开辟的市场,商品期货市场、收藏品市场、权证和A股创业板,都上演过类似的疯狂。

每每这样的情景出现,我们总会听到“市场变赌场”的惊呼和“强化管理”和“规范市场”的呼吁,许多人认为,任由这样的非理性行为存在,会恶化市场环境,降低市场的投资价值,最终使市场丧失创造流动性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然而,这些担忧是多余的,确实有许多因素会破坏市场的功能和价值,比如信息的不透明和产品的非标(more...)

标签: | | | | | |
1702
博傻游戏伤不到市场 辉格 2011年3月28日 最近,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的炒家们,又给我们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博傻([[greater fool]])游戏,首批上市的份额化艺术品中的两件画作,价格在50天内被推高了17倍,其中《黄河咆哮》市值一度达到令人乍舌的1.03亿元,随后,在经过9天停牌之后,前天复牌首日又双双跌停。 大概极少有人会相信一位二三流画家的作品的市场价格会长期维持在上亿的水平,每个在此价位买入的炒家,只是相信他能以更高的价格卖给另一个炒家,换句话说,我犯傻没关系,只要我不是最后那个傻瓜就行;这样的博傻游戏在市场上屡见不鲜,特别是那些新开辟的市场,商品期货市场、收藏品市场、权证和A股创业板,都上演过类似的疯狂。 每每这样的情景出现,我们总会听到“市场变赌场”的惊呼和“强化管理”和“规范市场”的呼吁,许多人认为,任由这样的非理性行为存在,会恶化市场环境,降低市场的投资价值,最终使市场丧失创造流动性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然而,这些担忧是多余的,确实有许多因素会破坏市场的功能和价值,比如信息的不透明和产品的非标准化,但博傻游戏不在其列,这是因为,博傻是不可持续的游戏,博傻策略的取利对象,并不是价值投资者,而是他们的同道——其他博傻者,因而从长期看,它会自动将自己从市场的策略分布中驱逐出去,而即便它能继续存在或卷土重来,也伤害不到理性的价值投资者,因而也伤害不到市场的健康发展。 每一个回合的博傻游戏最终都会崩溃,而崩溃点是高度不确定的,所以该游戏的效果实际上相当于俄罗斯轮盘赌([[Russian roulette]]):每次从博傻者中随机挑出一批倒霉蛋,他们的尸体被搬走,剩下的博傻者瓜分他们的遗产;在充满风险的市场上,无论如何每天总会有若干具尸体被搬走,那么,希望市场健康发展的人们,难道不希望被抬出去的,是那些主动采用非理性策略的参与者? 显然,对于奉行价值策略的投资者来说,一个存在众多博傻者的市场,(用格雷汉姆([[Benjamin Graham]])的话说)是更友善的“市场先生”([[Mr. Market]]),因为它会时不时以远远出乎你意料的高价格,送给你一个个超额实现投资价值的机会;有人或许会问,假如博傻者总是将价格推高在离谱的水平,价值投资者就没有机会进入,市场怎么健康发展? 但这不是博傻游戏的特点,泡沫总是短命的,一旦有风吹草动,博傻者比的就是谁跑得快,由此造成的恐慌常常将价格拉到低的离谱的水平,而这时,市场先生又从另一个方向对价值投资者表现出其慷慨和友善:送给他们做梦也想不到的低价买入的机会;对此,我们实在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所以,呼吁对博傻行为进行管制的,不会是价值投资者,他们没有理由为此担忧,面对价格泡沫,假如他们手里有货,理应大喜过望,假如没货,也乐得看个热闹;有理由大声疾呼的,只能是俄罗斯轮盘里那些不幸躺下的倒霉蛋,他们既要享受豪赌的快感,又不愿面对输个精光的后果,这就好比那些毫无道理的疯狂抢购食盐的家伙,事后却要求超市接受原价退货,天下岂有此等好事。 任何交易制度和监管政策,当然不应满足这样的无理要求,那些一心只想着丰厚的回报,却将最起码的风险原则抛诸脑后,指望交易所和监管当局替他们挡开所有危险,最好在输掉后还能讨回本钱的所谓“投资者”,理应被横着抬出市场,幸好,博傻者们会自己干这份累活儿,他们是市场的义务清道夫,这也是每出博傻游戏的美妙结局所在。
401K与系统性风险有何关系?

隐约感觉,401K可能是系统性风险的一大来源。

以上和以下纯属臆想:

1)一支步伐整齐的队伍可以把大桥震垮,对于金融系统来说,整齐的步伐也是件很危险的事情,特别是当这种同一套相似的步伐节奏蔓延到一个涉及巨大资金量的范围时,很可能制造出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来;

2)或许,最近的瞬间暴跌事件,就是若干大基金采用了基于相似的模型和算法的相似的逃跑策略,而导致的,当然这只是个猜测;

3)流行的投资理论和模型,会制造出若干套整齐步伐来;

4)相对于早先的投资家(more...)

标签: |
725

隐约感觉,401K可能是系统性风险的一大来源。

以上和以下纯属臆想:

1)一支步伐整齐的队伍可以把大桥震垮,对于金融系统来说,整齐的步伐也是件很危险的事情,特别是当这种同一套相似的步伐节奏蔓延到一个涉及巨大资金量的范围时,很可能制造出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来;

2)或许,最近的瞬间暴跌事件,就是若干大基金采用了基于相似的模型和算法的相似的逃跑策略,而导致的,当然这只是个猜测;

3)流行的投资理论和模型,会制造出若干套整齐步伐来;

4)相对于早先的投资家(比如德鲁克所描述的弗里德伯格那一代),当代职业基金经理的知识背景和理论基础更趋于标准化,虽有多个流派,但流派内部却很雷同,而主要的几个流派都有能力制造出一个巨大无比的团体操式步阵;

5)监管规定会导致更整齐的步伐,越严格的监管之下,步伐会越整齐;

6)401K基金大概是在最严格监管之列,而且他们的自律机制也可能是最严格、最狭窄、最刻板的;

……

饭文#72: 马多夫案的输家

(按:写完后又看到些新细节,与我原有印象略有偏差,请参阅我的其他帖子)

马多夫案的输家
辉格
2008年12月17日

随着马多夫案的细节陆续披露,这一庞氏骗局的损害范围和规模逐渐清楚,一夜之间,许多富裕家庭变成无产者,许多慈善基金就此关门,许多基金的基金面临赎回潮和清盘的命运。那么,除了这些直接受害的投资者之外,这一惊天巨案中,还有哪些输家呢?

当我最初听说这一事件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如果连这样的公司——具有几十年历史、华尔街重要做市商、纳斯达克奠基人之(more...)

标签: | | | | |
520

(按:写完后又看到些新细节,与我原有印象略有偏差,请参阅我的其他帖子)

马多夫案的输家
辉格
2008年12月17日

随着马多夫案的细节陆续披露,这一庞氏骗局的损害范围和规模逐渐清楚,一夜之间,许多富裕家庭变成无产者,许多慈善基金就此关门,许多基金的基金面临赎回潮和清盘的命运。那么,除了这些直接受害的投资者之外,这一惊天巨案中,还有哪些输家呢?

当我最初听说这一事件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如果连这样的公司——具有几十年历史、华尔街重要做市商、纳斯达克奠基人之一——都靠不住,那还有谁可以信赖?他的对冲基金同行们,如何再向其投资人说明:“我们不会这样”?于是合乎逻辑的预期是:会不会有一场可怕的大规模基金赎回风潮?

但是看了案件的更多细节之后,我的想法有所改变。不论其他环节如何复杂蹊跷,马多夫骗局得以成立的一个关键条件是,缺乏对投资者的透明度,即,投资者无法核实马多夫所声称的那些证券交易是否真的发生了。事实上,据第三方的分析,这些交易大部分没有发生,这些分析还指出,马多夫根本不可能遵循了他所声称的投资策略,即在collar期权的风险限制下,投资标普100中的30多个股票,并定期清仓转为国债;有分析者模拟了这一策略,发现它不可能获得马多夫所宣称并按此向投资者支付的每月1-1.2%的高额收益,并且,这一策略所要求的期权头寸远远高出实际交易记录所显示的数字。

作为一个封闭式的私募基金,它没有义务对公众披露其交易记录,它也可以采用对投资者保密的政策,不汇报其交易细节和投资组合,在我看来,这些都没问题;但它必须用某种方式让投资者相信,他们的钱的确还在账户上,无论是以股票、债券或现金的形式。对于基金管理者,这一点不难做到,聘用外部资产托管人,或者在其他券商那里开设账户进行交易(马多夫既是基金管理人,又是券商,这恐怕是骗局关键中的关键),或者聘用大会计行定期出具报表,都很容易做到。

像马多夫这样完全黑暗的暗箱操作,并非对冲基金的常见做法,这样看来,他的同行们倒是比较容易撇清,他们可以向他们的投资人解释:马多夫这样的事情,我们是没有能力做到的,除非我们与第三方托管人或会计行串谋。同时,他们可以立即向投资人出具第三方的凭据或报表,来消除他们的担忧。这一点,我相信他们能做到。

相反,难以撇清责任的,是那些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马多夫基金的机构投资者,和那些向其客户或明示或暗示的推荐了该基金的资产管理者、私人银行和理财顾问。这些机构,不仅遭受了直接的投资损失,承担了其推荐所带来的法律责任,更致命的,是丧失了其在审慎、洞察和远见方面的声誉,在这一点上,他们没有任何辩解的余地。从上述第三方分析可以看出,马多夫的骗局并非复杂难辨,其疑点突出而明显,有关分析和质疑并非案发后才出现,十几年来一直不断有人提出;特别是所宣称的稳健策略和几乎恒定的高收益之间的矛盾,以及定期清仓的诡异做法,是一望便知的马脚。

个人投资者或许甘愿冒风险而接受纯暗箱操作,或者听信马多夫有内幕消息的传闻,或者指望骗局崩盘之前自己已赚够了分红,这还可以理解;但对于服务于投资者的机构,抱此类幻想便是极其荒谬而不可原谅的,至少对于涉入此事的交易员和理财顾问们,他们的职业生涯已经终结,他们应被列入黑名单,而他们所在机构也应被打上一个重重的耻辱标记。

关于储蓄与投资,答李三白

李三白朋友说,看到“教科书里……说消费等于投资”,想不通。是不是记错了?我猜书上说的大概是“储蓄等于投资”,这是菲舍尔(Fisher,又译费雪)的说法,他的这一说法是定义性的,不是实证性的,实际上把两个概念变成了一个,即(我的理解):为获得未来的收入流而克制当前消费,使之小于当前所拥有的产品总值的部分。这反映了他看世界的角度,具体参见他的《利息理论》。

熊彼(more...)

标签: | |
546

李三白朋友说,看到“教科书里……说消费等于投资”,想不通。是不是记错了?我猜书上说的大概是“储蓄等于投资”,这是菲舍尔(Fisher,又译费雪)的说法,他的这一说法是定义性的,不是实证性的,实际上把两个概念变成了一个,即(我的理解):为获得未来的收入流而克制当前消费,使之小于当前所拥有的产品总值的部分。这反映了他看世界的角度,具体参见他的《利息理论》。

熊彼特不这么看,他把投资的概念严格限定于储蓄中投入生产性活动的部分,因而不等于储蓄,比如农民把收获粮食的一半藏入地窖就不算投资。这一定义更接近于我们日常语言的含义,我喜欢。

你用数字举的例子我没看明白,好像是说某些物品(比如面包)不适合用作储蓄?但也有很多物品很适合储蓄啊?

说到推荐经济学书,我不太能胜任,我的经济学算不上专业,阅读也不够广,宏观方面尤其是,实在要推荐,那就是: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菲舍尔的《利息理论》和弗里德曼的《弗里德曼文萃》,至于张五常,他的随笔文章吹牛篇幅过多,不如直接看他的三卷本《经济解释》,的确不错,但他在宏观和货币问题上,大概不算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