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不是通过他的文字,而是通过他本人的境遇。
对作家的低收入状况,我原先的想法比较简单,认为那不过是格雷欣法则的又一个案例:既然读者不怎么区分文章的质量,媒体自然乐意采用那些稿酬要求较低的作品。
不过,最近韩寒那篇哭穷文章却让我对此问题有了新的困惑和思考,和多数时候一样,我的反应比较迟钝,过去一周几次想起这事儿,都没什么头绪,直到刚才在翻一篇旧文章时,才发现答案其实很简单。
考虑这样一个例子:你是某公园经理,需要雇10名清洁工分区负责捡拾公园垃圾,假如众所周知的历史经验表明,每位清洁工有1%的概率在每一年内捡到一枚价值数十万的戒指,但此事何时何地发生在谁头上,完全无法预料,那么,清洁工的工资水平,是不是会显著低于不存在上述经验的情况?甚至可能低到小于零?
韩寒就是那个捡到了戒指的人。
上述价格模型(姑且称之为“戒指假说”吧),在演艺业大概表现的更加纯粹。
那么,戒指拉低价格的程度,是否恰好被戒指价格所补偿呢?不一定,取决于社会的风险偏好分布,戒指所吸引来的,必定是那些风险偏好较高、且未被其它风险活动所吸引走的人,假如这些人风险偏好足够高,戒指价格可以大幅低于补偿其所拉低的报酬所需的水平(正如彩票收益期望值可大幅低于彩票价格)。
注意,上述解释与基于格雷欣法则的解释并不冲突或相互替代,实际上,格雷欣法则和戒指假说拥有一个共同的前提:读者不区别质量;正因此,捡到戒指的事件才会变得高度随机,所以,相对于一般的柠檬市场(lemons market),写作市场在适用格雷欣法则时,其特别之处仅在于:有戒指可捡;故此,不妨称之为“有戒指的柠檬市场”。
相关文章
标签:
ddsoft @ 2011-04-02, 20:44
可是戒指不是随机的啊,基本上到了20岁你还没成为韩寒蒋方舟的话以后肯定也没机会,就是有戒指也砸不到他们头上,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在干这行呢?硬说那些人风险偏好大于普通人群也说不通。主要还是这个行业转行不是特别容易,从事这个行业所掌握的技能干别的不太容易用上。很相似的是运动员,前些年那不是有退役运动员搓澡工的新闻吗。
[回复]
辉格 回复:
4月 2nd, 2011 at 20:46
请问于丹阿姨多大了?
[回复]
犬儒之王 回复:
4月 6th, 2011 at 12:24
随机反馈一条:蒋方舟和于丹我都不认识,没听说过,只认识韩寒…
[回复]
辉格 回复:
4月 6th, 2011 at 17:15
依我看,作家的成名起爆点很随机,各种年龄都有,40岁以上多的是,比如易中天和余秋雨
[回复]
路过 回复:
4月 6th, 2011 at 12:55
我的看法是:
1. 有的人爱写书胜过爱钱,于是拉低了整个作者市场的收益率;
2. 有的人因为某些禀赋,比如长得丑,有易于识别的疾病,比较怪异,等等,干别的很吃亏,于是写书。这类人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是会拉低作者的收入的;
3. 图书市场的总容量其实很小,如果乐于低价写书的人达到一定程度,作者的收入就会被拉低。
[回复]
辉格 回复:
4月 6th, 2011 at 17:03
有道理。可以说这些因素确定了写作市场的基础价格水平,而我认为戒指的诱惑进一步拉低了价格。
[回复]
辉格 回复:
4月 6th, 2011 at 17:04
其实戒指也不全表现为现金,可以是荣誉、名声和泡妞机会,等等。
[回复]
gaohan_cn 回复:
4月 6th, 2011 at 21:36
现在写书还有泡妞机会?
[回复]
辉格 回复:
4月 11th, 2011 at 15:37
任何出名机会都是泡妞机会……
[回复]
zhang3 回复:
4月 7th, 2011 at 09:05
这些因素能够起大的影响的重要前提是:戒指假说中的读者不区别质量,或者鉴别质量的能力很差。
没有这个前提,这些因素只能局限在一小部分市场之内。
[回复]
恩哼 回复:
4月 10th, 2011 at 12:41
我感觉第三条是最主要的。读书的人少,买书的人更少。我所在的这个城市仅有的几家书店都是靠教辅材料养活着。
[回复]
辉格 回复:
4月 11th, 2011 at 15:40
书店不知道还是不是有意义的观察窗口,我算爱读书的,但也很少从书店买书了。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