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行为〉标签的文章(64)

正和博弈

【2024-02-23】

@whigzhou: 前几天在读《从部落到国家》,看到一些有关个体间合作的奇谈怪论,感觉作者应该是不怎么懂博弈论,一些基本理论没有弄清楚,

不过他举的一些例子到让我意识到一个问题,以往有关合作问题的讨论中,焦点可能过分集中在囚徒困境博弈上了(其次是猎鹿博弈),囚徒困境确实能引出大量有意思的推理,但其他正和博弈看似平凡无奇,可是运用的现实例子上也可以得出不少有趣的观察,

比如很多动物都有挤在一起取暖的习惯,其中涉及的博弈问题细究起来还挺有意思,

假设两只企鹅,挤到一起,双方得益,甲凑上去,乙躲开,双方不得益,但也不比最初更坏,所以博弈矩阵是:
(1,1),(0,0)
(0,0),(0,0)
明显和囚徒困境和猎鹿都不同,背叛(more...)

标签: | | |
9188
【2024-02-23】 @whigzhou: 前几天在读《从部落到国家》,看到一些有关个体间合作的奇谈怪论,感觉作者应该是不怎么懂博弈论,一些基本理论没有弄清楚, 不过他举的一些例子到让我意识到一个问题,以往有关合作问题的讨论中,焦点可能过分集中在囚徒困境博弈上了(其次是猎鹿博弈),囚徒困境确实能引出大量有意思的推理,但其他正和博弈看似平凡无奇,可是运用的现实例子上也可以得出不少有趣的观察, 比如很多动物都有挤在一起取暖的习惯,其中涉及的博弈问题细究起来还挺有意思, 假设两只企鹅,挤到一起,双方得益,甲凑上去,乙躲开,双方不得益,但也不比最初更坏,所以博弈矩阵是: (1,1),(0,0) (0,0),(0,0) 明显和囚徒困境和猎鹿都不同,背叛没有得益,被背叛也没损失,太平淡无奇了,难怪看起来不像合作,但其实当然也是合作, 那么三只企鹅呢?也一样,挤成品字形,得益完全对等,没啥好权衡或竞争的, 四只呢?还是一样,挤成㗊字形,得益完全对等,而且每鹅的接触面积都增大,所以现有成员均得益,没有理由拒绝加入者, 可是五只就不一样了,当第五只加入时,现有成员面临多种得益不同的选择:1)让它呆在圈外,贴着我,如此我收益最高,2)让它呆在圈外,贴着别鹅,我收益最低,3)让它挤到中心位置,它得益最高,我们老成员都不得益(而且有所损失,因为接触面积变小了),4)让它远远呆着,无鹅得益, 很明显,利益冲突出现了,对于即将出现的圈芯好位置,大家都想要,于是问题变成了由两个博弈组成的混合博弈,1)接纳与否,2)谁得中心位置,第一个正和博弈,答案应该是明显的,第二个则是零和博弈,结果将由实力较量决定, 观察一下现实中上千只企鹅挤成一堆时,谁占内层这个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会有点意识, 再看大雁的八字飞行队形,当大雁乙凑到正在独自飞行的大雁甲后面时,乙得益,甲无损益,这是非对称正和博弈,矩阵是: (0,1),(0,0) (0,0),(0,0) 每当一只新来的加入到队伍末尾时,情形也都一样, 问题是,一旦队伍形成,就多了一重博弈:谁呆在领头位置,这是唯一没有收益的位置,而且这重博弈的结果好像无法通过个体间对抗来决定,大雁是怎么解决这问题的?我不知道,观察一下现实情况应该也挺有意思, 【2024-02-25】 @白色风车狂想曲:我记得大雁好像是要轮流位置领头 @whigzhou: 某种轮换肯定是存在的,问题是怎么轮,是否存在某种规则,而规则又是如何得到执行的?比如头雁退后时,二雁是否有义务领飞一段时间,还是可以立马跟着退? @whigzhou: 假如已经存在某种轮流规则而且多数时候会得到遵守,那就转变成搭便车问题了,问题是这种规则最初怎么确立起来? @whigzhou: 此类合作机制的启动恐怕还得靠亲选择才行,否则争相往后退的问题似乎无解 @郭世拯救:企鹅是轮流往里挤 @whigzhou: 这应该是没错的,问题是怎么挤法,是只挤一两层,还是一路挤到另一头?还有,被暴露者会如何反应?立马跟着挤?还是有义务至少暴露一段时间?若有此等义务,是如何被 enforce的? @whigzhou: 如果每鹅每次只挤一两层,那么迎风面那几层还是很吃亏,因而围绕这些位置仍会展开争夺,于是叠加零和博弈
二手运动鞋市场

【2023-10-13】

@whigzhou: 年纪变大的一个后果是,时不时会冒出一些你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的事情,

第一次遭遇这种感觉大约是在十年前,当时我在上海书展上,看到有个队伍排了上百号人,都拐到大门外面了,一打听,原来都是一位游戏评论作者的粉丝,是来找作者签名的,这我能理解,可是顺着这线索继续打听,据说这些粉丝中许多其实不玩游戏,但他们会花很多时间看人打游戏,而且据说自己不打专门看人打游戏的人还很多,多到可以成为一个有开发价值的市场了,这其中的乐趣我就有点无法理解了,

不过这个困惑还不算严重,

远比这个更让我困惑的,是近(more...)

标签: | | | | |
9171
【2023-10-13】 @whigzhou: 年纪变大的一个后果是,时不时会冒出一些你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的事情, 第一次遭遇这种感觉大约是在十年前,当时我在上海书展上,看到有个队伍排了上百号人,都拐到大门外面了,一打听,原来都是一位游戏评论作者的粉丝,是来找作者签名的,这我能理解,可是顺着这线索继续打听,据说这些粉丝中许多其实不玩游戏,但他们会花很多时间看人打游戏,而且据说自己不打专门看人打游戏的人还很多,多到可以成为一个有开发价值的市场了,这其中的乐趣我就有点无法理解了, 不过这个困惑还不算严重, 远比这个更让我困惑的,是近些年的直播带货,能火成这样,粉丝钱好骗的程度,都是我万万没想到的, 今天又碰到已经一个, 听了个podcast,讲的是运动鞋的二手市场,这个市场的存在我多年前就听说过,不过当时完全误解了它的性质,想当然的以为那是因为专业跑鞋太贵,所以有人会为了省钱忍着别人的脚臭买二手鞋, 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今天podcast的嘉宾说他有大几百双跑鞋,还专门腾出一个房间摆放它们,据说他这鞋量在圈内并不算突出,家藏数千双鞋的大有人在, 原来他们买鞋主要不是拿来穿的,而是收藏的,那就说得通了,但凡收藏品,都有二级交易市场, 让人吃惊的是,这个收藏市场的规模还挺大,大到足以改变制造商的经营策略了,因为收藏品的市场逻辑和消费品大不一样,所以制造商若要考虑产品的收藏价值,就必须采用与消费品有所不同的产量和定价策略, 最显著的一点是,要维持一种产品的收藏价值,就必须执行饥饿营销,一旦某种产品的产量大到能随时随地买到,藏家便会失去兴趣,价格就会暴跌,跌到因收藏价值而产生的溢价被完全消除,这很好理解, 不能理解的是,为啥有人会收藏跑鞋? 当然,这肯定是我自己的问题——为啥当年集邮现象并未让我困惑,而如今跑鞋收藏却让我如此困惑不解? @whigzhou: 回想起来,其实当年对集邮也是有误解的,当时我想当然的以为,集邮者肯定会偏爱盖过邮戳的邮票,因为一张只有盖了邮戳才变得独一无二,才拥有了其独特的历史和身份,可是后来听说,集邮者都偏好千篇一律的新票,盖过邮戳就不值钱了,匪夷所思
厕纸恐慌

【2020-04-05】

今天在超市观察了一下各货架的缺货情况,琢磨其中差别时,突然相通了一件事情:厕纸短缺程度比其他商品更厉害,主要是大包装造成的,这背后的数学原理还有点意思。

以我个人经验,一卷厕纸大概可以用一周,甚至更久,女人用的多,算一周两卷,三口之家4.5卷,大包装每包20卷,可以用30天,如此算来,个体消费者的采购间隔介于30-140天之间,有人在网上做了调查,结果见图,每周用1卷者过半,让我取个偏大的数字吧,假设消费者的平均采购间隔60天,那么,一家服务于6000人消费群体的超市,平均每天卖掉100卷,那么在正常时期,他只要维持500卷的库存,便可确保货架上不会出现明显稀疏的景象,但是只要这6000人里有500人在同一天里都去超市,并买了厕纸,货架就空了。

也就是说,触发厕纸恐慌的条件非常低,只要购买行为略微同步化即可,根本不需要特别的囤积意愿,这500个人可能只是觉得各种必需品最好都买一点,对于其他东西,那可能只是几天的量,可是对于厕纸,要么不买,买了就是几个月的量,这一同步效应同样会冲击供应链上游,认识到这一点,可以(more...)

标签: | | |
8200
【2020-04-05】 今天在超市观察了一下各货架的缺货情况,琢磨其中差别时,突然相通了一件事情:厕纸短缺程度比其他商品更厉害,主要是大包装造成的,这背后的数学原理还有点意思。 以我个人经验,一卷厕纸大概可以用一周,甚至更久,女人用的多,算一周两卷,三口之家4.5卷,大包装每包20卷,可以用30天,如此算来,个体消费者的采购间隔介于30-140天之间,有人在网上做了调查,结果见图,每周用1卷者过半,让我取个偏大的数字吧,假设消费者的平均采购间隔60天,那么,一家服务于6000人消费群体的超市,平均每天卖掉100卷,那么在正常时期,他只要维持500卷的库存,便可确保货架上不会出现明显稀疏的景象,但是只要这6000人里有500人在同一天里都去超市,并买了厕纸,货架就空了。 也就是说,触发厕纸恐慌的条件非常低,只要购买行为略微同步化即可,根本不需要特别的囤积意愿,这500个人可能只是觉得各种必需品最好都买一点,对于其他东西,那可能只是几天的量,可是对于厕纸,要么不买,买了就是几个月的量,这一同步效应同样会冲击供应链上游,认识到这一点,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厕纸短缺会在何时缓解:至少需要一个加权平均的个体采购周期。 所以,通过大包装人为压低了购买频率的商品可能都会出现类似情况,上游厂商应对这种局面的办法就是临时换成小包装。 想到一个类似案例,可能大家都听说过,有个水务部门曾察觉到有一阵子每天晚上某个时刻自来水会突然失压,后来发现那是一部热门肥皂剧中间插播广告的时间,千万个马桶一起冲,原本随机分散的事件被同步化了 哈,昨天搜了一下有关厕纸的数据,今天谷歌就给我推送了这篇文章,1973年美国厕纸大恐慌,起自节目主持人的一句笑话,这事情还被拍成了纪录片 实际上,因为石油危机,1973年发生了很多短缺恐慌,但厕纸是其中表现最显著的,持续时间也最久,4个月,详见:The Great Toilet Paper Scare of 1973 除了包装大,也是因为它便宜且保质期长 【2023-08-28】 @何不笑 晚上做饭,发现快没盐了,在超市下单买袋盐,居然显示“售罄”——傻逼是有真实危害的。 ​​​ @whigzhou: 鹽和衛生紙一樣,具備造成搶購性短缺的四大要素:1)消費頻率高且穩定,2)購買頻率低,3)購買決策與時間無關,4)價值低 @whigzhou: 前三點讓廠商可以安全的將整個供應鏈上的庫存水平壓的很低也不會造成缺貨,可是一旦某一事件令第3點不成立,讓大量購買行爲同步化,就突然斷貨了 @Nakedape:保质期长也可能是因素之一 @whigzhou: 這條蘊含在1和2的組合裏,如果保質期短,1和2就不可能同時成立
都变得不够刺激了

【2021-03-05】

给定逐利动机和风险偏好在人群中的分布不变,监管者把一种资产的风险弄低了,就必定会把一部分钱从这种资产推挤到另一种风险更高的资产上,从存款,国债,企业债,股票,期权……一级级撸上去,要是都变得不够刺激了,总归还有赛马,六合彩,GameStop,Tesla 和 Bitcoin了吧? ​​​​

【2022-02-20】

@whigzhou: 感觉这个话题还可以深入一下

@whigzhou: 许多管制都是针对个人在市场活动中所面临风险的,问题是,管制的目标是什么?

是:
1)让个人免于遭受超出某一程度的风险?

还是:
2)让个人充分知晓他正要冒的风险?

假如当局将目标设定为(1),那么,给定个人风险偏好和逐(more...)

标签: | | | | | |
8460
【2021-03-05】 给定逐利动机和风险偏好在人群中的分布不变,监管者把一种资产的风险弄低了,就必定会把一部分钱从这种资产推挤到另一种风险更高的资产上,从存款,国债,企业债,股票,期权……一级级撸上去,要是都变得不够刺激了,总归还有赛马,六合彩,GameStop,Tesla 和 Bitcoin了吧? ​​​​ 【2022-02-20】 @whigzhou: 感觉这个话题还可以深入一下 @whigzhou: 许多管制都是针对个人在市场活动中所面临风险的,问题是,管制的目标是什么? 是: 1)让个人免于遭受超出某一程度的风险? 还是: 2)让个人充分知晓他正要冒的风险? 假如当局将目标设定为(1),那么,给定个人风险偏好和逐利动机不变,剔除某类市场活动中的风险,将不可避免的将他们推向有着足够高风险的其他类别的市场活动, 存款保险制度把个人储蓄存款的风险降到很低,相应的,存款利率当然也会降低,于是许多人会转向债券和各种理财产品, 于是当局又开始管制债券和理财产品,以及其他…… 顺着这个逻辑,所有市场投资品都会被管起来, 可是金融活动只是个人市场活动的一角, 所有市场化的投资品都被管起来之后,结果这些投资品要么收益太低,要么个人根本不让玩(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分业意思就是不让你们个人小毛孩玩), 可是其他冒险逐利的机会多的是,彩票,赌场,赌球,收藏品,xx币,庞氏局,老鼠会,还有各种民间泡沫…… 当然这些也都可以被管起来, 可是我总还可以把钱借给表弟去倒腾煤炭生意吧?或者自己撸起袖子上?我总还可以找人打麻将,玩21点吧?如果上述种种都没得玩了,那些更传统的私人投机冒险活动自然会大量增加, 40岁以上的人可能都记得,80-90年代有个流行词,倒爷,倒腾各种东西,煤炭,钢材,车皮……,后来这个词不流行了,既是因为市场化消除了许多价格差,也是因为市场创造了大批其他冒险逐利的机会, 让我再举个远一点的例子,看看户外运动,每当一种运动变得足够安全之后,就会有一批人离开,去寻找风险更高的运动, 原本登山也算是冒险了,可是随着器具改进,技术和知识的积累,普通的登山变得越来越安全,于是有了攀岩,当攀岩也变得足够安全时,又有了 free solo... 重点是,在监管者眼里,安全问题是关乎某类活动的,金融监管者盯着金融产品,药物监管者盯着药品,所以,当监管者发现自己把一些风险从他关注的那类活动中驱逐出去了,就感觉自己成功了,管制是有效的,可是对于个体,他的选择可不受这种类别限制,某个类别被管起来了,大可以到其他类别试试手气,找找刺激,他眼中或许压根没有这种类别划分的概念,为什么要有呢?毕竟他面对的是整个世界! 所以,合乎逻辑的发展是,假如监管者果真要把冒险者从危险中拯救出来,那他就不得不同样突破类别限制,把监管不断扩展到一个又一个新领域,而假如其权力之手的挥舞空间不受限制,那么他很可能真的会这么做, 这将是通往奴役的另一条道路,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即便我们相信管制在帮助个人避免风险上应该扮演某种角色,也应将管制目标限制在第二种,  
暴力犯罪的时间分布

【2021-09-30】

City Journal: Concentrating on Crime

Third and finally, crime is concentrated in time. It is predictable by hours, days of the week, and season. The small percentage of chronic offenders who generate the majority of se(more...)

标签: | |
8851
【2021-09-30】 City Journal: Concentrating on Crime
Third and finally, crime is concentrated in time. It is predictable by hours, days of the week, and season. The small percentage of chronic offenders who generate the majority of serious crime and violence aren’t actively committing crime all day, every day. Instead, the criminal activity in crime hot spots and among chronic offenders tends to occur at night, during the weekends (Thursday night through early Sunday morning), and in the summer. In Philadelphia, for example, robberies and murder peak during the evenings between 10:00 P.M. and 1:00 A.M. The weekends are obvious triggers for violent crime, as there are simply more potential offenders and victims on the streets. And summer is the most dangerous time of year in most of the United States.
暴力犯罪的时间分布也些规律,日内,晚10点到凌晨1点是高峰,周内,周四晚到周一早晨是高峰,年内,夏季是高峰, 我感觉这似乎这跟娱乐场所的营业高峰大略一致,
养子 vs 继子

【2021-09-03】

美国父母对待亲生孩子和收养孩子没有什么差别(见2007年的一份研究),

可同时,美国父母对待亲生孩子和继子女却有显著区别,后者更少得到关爱和投入,被虐待的风险也大大高出亲生(这一点 David Buss 曾讲过),

这个差别不难理解,如果收养是完全自发的决定,喜欢孩子才会收养,那就可以预期他们会对孩子好,继子女就不一样了,是结婚的副产品,想要的是配偶,继子女只是被接受了,至于喜不喜欢,有多喜欢,不存在像收养那样的正面选择机制,

(more...)
标签: | |
8800
【2021-09-03】 美国父母对待亲生孩子和收养孩子没有什么差别(见2007年的一份研究), 可同时,美国父母对待亲生孩子和继子女却有显著区别,后者更少得到关爱和投入,被虐待的风险也大大高出亲生(这一点 David Buss 曾讲过), 这个差别不难理解,如果收养是完全自发的决定,喜欢孩子才会收养,那就可以预期他们会对孩子好,继子女就不一样了,是结婚的副产品,想要的是配偶,继子女只是被接受了,至于喜不喜欢,有多喜欢,不存在像收养那样的正面选择机制, 由此想到,如果收养并不是完全自发的,而是受某种外部压力的驱使,那么,养子女的待遇就可能不如亲生了, 事实上有些社会确实存在对收养的外部压力,比如死了兄长的弟弟,可能觉得有义务收养兄长的孩子,因为该社会的伦理规范有此要求,可这样一来,养是养了,亲不亲就不知道了, 这个想法在经验上很容易验证,不知是否有人做过,  
鸟的睡眠

【2021-08-10】

鸟类的左右两个半脑可以轮流睡觉,这样它就可以随时保持警惕,而且还能在长途飞行中睡觉,具体哪个半脑睡着,是由眼睛接受的光线控制的,它想让右半脑睡着,就闭上左眼,有实验验证了这一点,把鸟的一只眼睛蒙起来,它的另一边半脑就进入了慢波睡眠状态,

@虎鲸嘤嘤怪:如果人类也像鸟类一样,那不就可以24小时上班了吗?

@whigzhou: 恐怕顶多只能做些非常机械的、无意识的工作,因为意识活动是全脑激活的,左(more...)

标签: | |
8762
【2021-08-10】 鸟类的左右两个半脑可以轮流睡觉,这样它就可以随时保持警惕,而且还能在长途飞行中睡觉,具体哪个半脑睡着,是由眼睛接受的光线控制的,它想让右半脑睡着,就闭上左眼,有实验验证了这一点,把鸟的一只眼睛蒙起来,它的另一边半脑就进入了慢波睡眠状态, @虎鲸嘤嘤怪:如果人类也像鸟类一样,那不就可以24小时上班了吗? @whigzhou: 恐怕顶多只能做些非常机械的、无意识的工作,因为意识活动是全脑激活的,左右脑的大量区块都会被调动起来  
择偶年龄偏好

【2021-08-01】

几种大型灵长类两性对交配对象的年龄偏好,(Ece Kremers: The Effects of Age on Mate Choice Across Primate Species and its Correlation to Mating Systems

E7d6epjVcAQm5g1

只有人类和埃及狒狒的雄性偏爱年轻女性,而这两个物种都有固定配偶关系,这应该不是巧合,年轻的好处——更长的未来生育年龄——(more...)

标签: | | | |
8747
【2021-08-01】 几种大型灵长类两性对交配对象的年龄偏好,(Ece Kremers: The Effects of Age on Mate Choice Across Primate Species and its Correlation to Mating SystemsE7d6epjVcAQm5g1 只有人类和埃及狒狒的雄性偏爱年轻女性,而这两个物种都有固定配偶关系,这应该不是巧合,年轻的好处——更长的未来生育年龄——只有在长期关系中才能体现出来,而在一次性关系中,好处取决于你让她怀上你孩子的几率乘以她把孩子成功养大的几率,而成熟雌性在这两点上都有优势:1)她们过去的育儿经历证明了其生育和抚养能力,2)年龄本身是生存能力的一种证明(证明她没有无能到让自己饿死),3)成熟雌性更可能拥有较高社会地位,对应着获取资源上的优先权,
倔老头

【2021-05-20】

上周去把疫苗打了,被告知第二针安排在12周之后,这个间隔好像是英国打法的间隔上限,看来澳洲执行了最大限度的广度优先策略,不错,

我去打针的地方是本市赛马场里搭的一个临时大棚,其实那地方有足够的室内空间,不知为何还要搭棚子,或许是因为棚子是统一设计的,已经考虑了所有医学标准,因而免除了逐个认证的麻烦,

无需预约,也没排队,到了就打,观察15分钟走人,其间看到二三十个来打的人,勉强让那地方看起来没那么空荡荡,但产能利用率显然不足一半,所以(more...)

标签: | | | |
8615
【2021-05-20】 上周去把疫苗打了,被告知第二针安排在12周之后,这个间隔好像是英国打法的间隔上限,看来澳洲执行了最大限度的广度优先策略,不错, 我去打针的地方是本市赛马场里搭的一个临时大棚,其实那地方有足够的室内空间,不知为何还要搭棚子,或许是因为棚子是统一设计的,已经考虑了所有医学标准,因而免除了逐个认证的麻烦, 无需预约,也没排队,到了就打,观察15分钟走人,其间看到二三十个来打的人,勉强让那地方看起来没那么空荡荡,但产能利用率显然不足一半,所以我感觉,目前接种进度的瓶颈已经是个人意愿而非资源限制了, 我们俱乐部因为年龄普遍偏大,所以大部分都已经打过了,我只知道一个倔老头坚决不愿意打,他的抵制倒不是因为听到了什么谣言,或担心副作用之类,而是他对这种事情的一贯态度,比如对口罩、social distancing、lockdown等等事情,一律嗤之以鼻 @白贝贝的小保保:他为啥对这些事情嗤之以鼻呢? @whigzhou: 以我理解,他好像对自己的生活被一种遥远力量所摆布有着强烈的抵触,我觉得他在这事情上有点反应过头,但我能理解 @whigzhou: 他还有两个依我看与此不无关系的表现:1)小病不愿看医生,喜欢自己捣鼓,2)对环境迫使自己使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这事情耿耿于怀,坚决不学
系不系安全带

【2021-03-18】

据比利时2001年的一份数据,男性驾车者系安全带的比例,随机抽样:48%,边上坐着个女人:59%,边上坐着个男人:34%,(Eric Nuyts & Lara Vesentini: The relation between seat belt use of drivers and passengers, 2004)

 

标签: | |
8494
【2021-03-18】 据比利时2001年的一份数据,男性驾车者系安全带的比例,随机抽样:48%,边上坐着个女人:59%,边上坐着个男人:34%,(Eric Nuyts & Lara Vesentini: The relation between seat belt use of drivers and passengers, 2004)  
最佳礼物

【2020-08-14】

之前在一个podcast听人讲(忘了是谁,可能是Russell Roberts),据他观察,在日常交往中,人们在考虑选什么东西作为礼物时,并不会遵循让受礼者效用最大化的原则,而是会挑那些他们认为对方会很喜欢,很想要,但自己又舍不得花钱买的东西,也就是说,如果你把买礼物的钱直接给他,他是不会用这钱去买那东西的,这就意味着,该礼物对受礼者的价值低于这笔钱。

我觉得这说法好像挺有道理,而且和我的经验(more...)

标签: | | | |
8262
【2020-08-14】 之前在一个podcast听人讲(忘了是谁,可能是Russell Roberts),据他观察,在日常交往中,人们在考虑选什么东西作为礼物时,并不会遵循让受礼者效用最大化的原则,而是会挑那些他们认为对方会很喜欢,很想要,但自己又舍不得花钱买的东西,也就是说,如果你把买礼物的钱直接给他,他是不会用这钱去买那东西的,这就意味着,该礼物对受礼者的价值低于这笔钱。 我觉得这说法好像挺有道理,而且和我的经验观察相符,从赠礼者角度看,他没理由追求受礼者的效用最大化,他关心的是赠礼效果最大化,而这可能意味着让对方留下深刻印象,提升对方对自己的好感,提升关系亲密度,诸如此类。 刚才我在想,有些企业在年终以实物而非现金形式给员工发放奖金,比如请苍井空老师来唱歌签名,是不是出于同样的考虑?
情绪一致性

【2020-07-27】

虽然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从Bolton透露的信息看,川普的愚蠢和人品之恶劣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这也让人感叹,那些捏着鼻子替川普干活的保守派老将实在是太爱国了,很容易体会到他们每天所忍受的痛苦和屈辱,只为尽力把他拉在一条别太离谱的轨道上

川普至少加深了我对一个问题的理解,四年前我就说过,虽然我极其厌恶川普,但是对投他票毫无意见,有很多投他的理由,我都能接受,在我看来,厌恶一个人,和支持他的某些政策,或者投他票,或希望他当选,在逻辑上都是毫无冲突的。

问题是,逻辑上或理智上的一致性,并不等于情绪上的一致性,而后者才是人们最在乎的,一旦你选定了一个立场,一个支持对象,一个阵营,此后当你发现不得不批评或反对它(more...)

标签: | | | | | |
8254
【2020-07-27】 虽然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从Bolton透露的信息看,川普的愚蠢和人品之恶劣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这也让人感叹,那些捏着鼻子替川普干活的保守派老将实在是太爱国了,很容易体会到他们每天所忍受的痛苦和屈辱,只为尽力把他拉在一条别太离谱的轨道上 川普至少加深了我对一个问题的理解,四年前我就说过,虽然我极其厌恶川普,但是对投他票毫无意见,有很多投他的理由,我都能接受,在我看来,厌恶一个人,和支持他的某些政策,或者投他票,或希望他当选,在逻辑上都是毫无冲突的。 问题是,逻辑上或理智上的一致性,并不等于情绪上的一致性,而后者才是人们最在乎的,一旦你选定了一个立场,一个支持对象,一个阵营,此后当你发现不得不批评或反对它时,就会面临情绪上的拮抗,感觉难受。 过去四年中,我对这一点的认识加深了很多,因为我自己就经常感觉到这种不舒服,比如当川普的某项举动引得人们大呼川总威武时,哪怕这是我乐见或赞同的举动,也会感觉不舒服。 可见,和其他人一样,我也在意情绪一致性,区别是,我不像有些人那样,为了满足情绪一致性的需求,就强行为自己带上一副过滤镜,忽略所有可能引起不一致的事实,抹除所有可能引起不一致的记忆,这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有损于我的心理安康,但这是值得付出的代价,免得自己变得过于愚蠢。 正如Charles Murray的观察,美国红州那些典型川普支持者,本身都是非常淳朴善良的,他们和成长于纽约花花都市的那个纨绔子弟完全不是一路人,可是因为他们选择了支持他,就完全忽略了此人人品之恶劣,而假如这些恶劣人品表现在这些MAGAers邻居的身上,原本是会让他们极其震惊和厌恶的。 有了这四年的经历,我现在完全能理解这种忽视,这是他们为保持心理安康而采取的必要的自我保护措施,无论他们自己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 据说这种情绪一致性需求被有些人用作行为操纵的着力点,比如,为拉近和某人的关系,先是请求他帮你一些小忙,这些事情对他来说代价极小、轻而易举便可做到,顺便让他赢得一点助人为乐的满足感,通过这些小忙,逐步让他产生一种站在你一边,护着你的感觉,此后真正需要他帮忙时,就很难拒绝。 对情绪一致性的需要也妨碍了人们在错误的投资上及时止损,一旦投资变成commitment,就更难弃了 @王怜花: 元首级政客中貌似希特勒私德人品最正,几近圣人。 @whigzhou: 很吃惊你们会从原帖读出『我提倡以私德为标准选择镇痔家』的意思,原帖说的仅仅是:无论我是否希望他当选,投他票,或扯起嗓子鼓动别人投他票,都无法让我停止对这个人的厌恶,就这么简单 @whigzhou: 与此同时,虽然原帖完全没有涉及,但我确实不认为,品德是镇痔中的无关因素 @whigzhou: 尽管我不会把品德列为挑选镇痔家的最重要考虑,也不会施加一种严苛的标准,但我并不认为品德是镇痔中的无关因素,相反,我认为它很重要,有着基础性地位。 多年来,我一直强调,筅法≠《筅法》,筅镇,作为一种多元泉力并存的博弈格局,是由特定文化传统所维护的,简单说,它要求参与其中者无论内心如何,私生活如何,在镇痔互动中必须表现出最低限度的绅士风度。 这种文化中,一位失败者可以投降认输,而继续保持尊严和体面。 与之相对的另一种文化是:你死我活,成王败寇,赶尽杀绝,这些,相信你们都足够熟悉。 人类历史上,孕育出支撑筅镇的绅士文化的过程,是极为罕见而幸运的,成王败寇才是常态。 假如未来这种文化不幸衰亡,那么品德衰败将是推动衰亡过程的一大力量。  
意外横财

【2020-07-17】

假设有一场演出,如果票价为200,你是绝对不会花钱去看的,但实际票价是30,于是你就买了张票,演出开始前几个小时,你去某广场吃了顿晚饭,在你吃完离开正要坐车去表演厅时,看见有人举着牌子开价500求购该演出的门票,你会卖吗?

据研究,事实上,符合上述条件的人中,虽然有些会卖,但也有很多不会卖。

不少经济学家会对此感到迷惑,他们觉得这种行为是非理性的,或至少是偏好前后不一致的,总之是难以理解的,不过我倒觉得这并不算太奇怪,至少有两种解释可以消除其中的不一致性:

1)(more...)

标签: | | |
8244
【2020-07-17】 假设有一场演出,如果票价为200,你是绝对不会花钱去看的,但实际票价是30,于是你就买了张票,演出开始前几个小时,你去某广场吃了顿晚饭,在你吃完离开正要坐车去表演厅时,看见有人举着牌子开价500求购该演出的门票,你会卖吗? 据研究,事实上,符合上述条件的人中,虽然有些会卖,但也有很多不会卖。 不少经济学家会对此感到迷惑,他们觉得这种行为是非理性的,或至少是偏好前后不一致的,总之是难以理解的,不过我倒觉得这并不算太奇怪,至少有两种解释可以消除其中的不一致性: 1)你手中所持门票的市值涨至500,其实为你带来了一笔意外横财(用经济学术语说,是风落收入),而一笔意外横财很可能会产生短期财富效应,改变你的需求曲线,让你觉得不妨开一次洋荤——即做出一次你原本不会舍得的消费,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比如你在马路上捡到一千块钱,或许会去豪华饭店吃顿你平时不会花钱去吃大餐, 2)第二种解释更简单,你买票和等待演出的过程,吊起了你对演出的胃口,此时放弃看演出的成本,已经高于买票前的值, 当然,这两种解释可能都不成立,但至少让我觉得没那么奇怪。 哦,我应该补充一点:吃饭的地方就在你家附近,也就是你最常去吃饭的地方。 【2020-07-18】 综合各位的评论,我们现在有了5种假说:1)短期财富效应,2)吊胃口,或曰轨道切换障碍,3)loss aversion,4)质量揭示,即市价暴涨提升了他对演出质量的预期,5)道德包袱,即不愿意让自己显得那么见钱眼开,我觉得都有点道理,不过loss aversion理论近几年名声不佳,实验重复不出来。 我提出的短期财富效应假说好像不太受欢迎,不过若是换作一个更特化的版本——预算约束假说——或许更容易被接受:我之所以绝不会买200元的票,是因为那超出了我为此类消费分配的预算,市价暴涨虽然提升了看这场演出的成本,但并未让我突破预算,这等价于:假如我当月捡到了470块钱,就会去看。
关键商品

【2020-04-17】

我发现,我去各家超市的频率分别由一种关键商品决定,aldi是一种酒,woolworths是一种香肠,coles是香烟,虽然提高单次购买量可降低频率,但有限度,酒太重,一般一次只买两瓶,香肠有保质期,香烟太贵,而且是理想偷抢对象,若一次买10条囤家里,感觉不安全,所以每次只买一条。

我觉得,类似情况许多单身者可能都有(大家庭不大会,他们的频率更可能由购物车容量决定),我的疑问是,不知道超市是否会(more...)

标签: | | |
8209
【2020-04-17】 我发现,我去各家超市的频率分别由一种关键商品决定,aldi是一种酒,woolworths是一种香肠,coles是香烟,虽然提高单次购买量可降低频率,但有限度,酒太重,一般一次只买两瓶,香肠有保质期,香烟太贵,而且是理想偷抢对象,若一次买10条囤家里,感觉不安全,所以每次只买一条。 我觉得,类似情况许多单身者可能都有(大家庭不大会,他们的频率更可能由购物车容量决定),我的疑问是,不知道超市是否会考虑这种情况,因而专门安排一些容易成为某个客户群之关键商品的东西,因为依我体会,这确实对其他购买有带动效果,比如我在aldi买三文鱼的频率,会被那种酒带高。  
学习曲线

【2020-02-13】

图a是黑猩猩和人类学习如何敲开坚果的学习曲线(基于绝对年龄),图b是按相对年龄调整后的曲线,无论按绝对还是相对年龄,黑猩猩达到技能峰值的速度都比人类快得多,人类技能学习的缓慢早已被注意到,作者拒绝了对此现象的两种旧解释,提出了自己的,不过这三种解释我觉得都不对,依我看,人类学得慢是因为我们的好奇心,爱探索,头脑开放,不愿意像黑猩猩那么亦步亦趋的模仿前辈,年轻学徒们总想找找新路子,或偷个懒,或弄出点新鲜玩意儿,诸如此类,显然,在特定情形下,这些特性是巨大优点,但同时也让我们付出了代价,来源:Chimpanzees learn to crack nuts faster than humans

标签: | |

8176
【2020-02-13】 图a是黑猩猩和人类学习如何敲开坚果的学习曲线(基于绝对年龄),图b是按相对年龄调整后的曲线,无论按绝对还是相对年龄,黑猩猩达到技能峰值的速度都比人类快得多,人类技能学习的缓慢早已被注意到,作者拒绝了对此现象的两种旧解释,提出了自己的,不过这三种解释我觉得都不对,依我看,人类学得慢是因为我们的好奇心,爱探索,头脑开放,不愿意像黑猩猩那么亦步亦趋的模仿前辈,年轻学徒们总想找找新路子,或偷个懒,或弄出点新鲜玩意儿,诸如此类,显然,在特定情形下,这些特性是巨大优点,但同时也让我们付出了代价,来源:Chimpanzees learn to crack nuts faster than humans 537956caly1gbugno6iycj20p00sq3yw